一种智能混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6485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混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暖供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智能混水装置。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混水装置由混水泵、三通管、球阀、温控装置、单向阀和压力表组成,混水泵、压力表、球阀、单向阀均连接在供暖系统的终端和分水器之间并形成回路,其中温控装置安装在三通管上。然而这样设置使得分布较为分散,检修也较为不便。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人设计了一种智能混水系统并申报了专利[201520926194.8;授权公告号:CN205137621U],其包括间隔设置的进水管路及回水管路,进水管路包括由左到右依次连接的第一进水接头、三通管、进水管及第一出水接头,回水管路包括由左到右依次连接的第二出水接头、电动三通球阀、回水管及第二进水接头,水泵的进水端与回水管路的电动三通球阀连接,出水端于进水管路的三通管连接,电动三通球阀、水泵与控制器电连接,并由控制器控制电动三通球阀、水泵的动作,进水管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

上述的智能混水系统能够控制地暖混水温度,但是存在混水温度超出设定的情况,不够节能,而且热水流量不能调节,操作不便,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不能截断,不便于检查和检修工作,另外混水泵工作产生的水珠和空气不能排出,影响地暖供水的水压和水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节能效果好的智能混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混水装置,包括连接管一、连接管二和水泵,所述的水泵连接于连接管一和连接管二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管一的一端连接有四通管一,连接管一的另一端为混水出口,所述的连接管二的一端连接有四通管二,连接管二的另一端为回水进口,所述的四通管一和四通管二之间连接有供水管,所述的四通管一上连接有恒温控制阀,四通管一余下的端口为回水出口且当混水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所述的恒温控制阀将回水出口关闭并使得供水管连通于四通管二,所述的四通管二的一端为热水进口。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混水装置中,所述的四通管二连接有流量调节阀。流量调节阀能够调节四通管二处的流量以达到流量控制的目的。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混水装置中,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包括阀杆、安装座、阀盖和锁紧杆,所述的安装座与四通管二螺纹连接,所述的阀杆的内端位于四通管二内,阀杆的外端位于安装座内并与安装座螺纹连接,所述的阀杆的外端轴向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的锁紧杆插于定位孔中,所述的阀盖与安装座螺纹连接,所述的安装孔螺纹连接有锁紧件,所述的安装座靠近阀盖的端部内壁卡设有供锁紧件底部抵触的卡环,所述的锁紧件供锁紧杆穿入并与锁紧杆周向固定。通过阀杆调节好四通管二处的流量,之后将锁紧杆插入定位孔中,再拧紧锁紧件,然后装上阀盖,这样阀杆被锁紧杆锁紧,从而阀杆因受到水流冲击而松开,流量不会改变,工作稳定性好。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混水装置中,所述的连接管一于混水出口的端部内设有阀球一,所述的阀球一周向固连有调节杆一,所述的调节杆一的外端穿出连接管一设置,所述的连接管二于回水进口的端部内设有阀球二,所述的阀球二周向固连有调节杆二,所述的调节杆二的外端穿出连接管二设置。调节杆一和阀球一的设置方便截断或连通混水出口以及调节混水出口的流量,调节杆二和阀球二的设置方便截断或连通回水进口以及调节回水进口的流量,这样方便检查和检修工作。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混水装置中,所述的水泵连接有排气阀。水泵工作会产生水珠和空气,通过排气阀排出,从而不影响本智能混水装置中的水压和水温。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混水装置中,所述的水泵的出水口处连接有温度表。这样方便查看,便于检修。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混水装置中,所述的四通管一于回水出口的端部连接有接管一,所述的连接管一于混水出口的端部连接有活接管一,所述的四通管二于热水进口的端部连接有接管二,所述的连接管二于回水进口的端部连接有活接管二,所述的接管一和接管二均外套有密封圈,所述的活接管一和活接管二均外套有锥形垫圈。这样方便连接,而且不需要胶水或生料带来密封,密封性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智能混水装置的结构紧凑,连接方便,密封性好,而且热水、回水和混水处的流量调节均方便快捷,检查和检修方便,另外工作稳定性好,节能减耗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智能混水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智能混水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连接管一;1a、混水出口;2、连接管二;2a、回水进口;3、水泵;4、四通管一;4a、回水出口;5、四通管二;5a、热水进口;6、供水管;7、恒温控制阀;8、流量调节阀;8a、阀杆;8b、安装座;8c、阀盖;8d、锁紧杆;8e、定位孔;9、锁紧件;10、卡环;11、阀球一;12、调节杆一;13、阀球二;14、调节杆二;15、排气阀;16、温度表;17、接管一;18、活接管一;19、接管二;20、活接管二;21、密封圈;22、锥形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智能混水装置包括连接管一1、连接管二2和水泵3,水泵3连接于连接管一1和连接管二2之间,连接管一1的一端连接有四通管一4,连接管一1的另一端为混水出口1a,连接管二2的一端连接有四通管二5,连接管二2的另一端为回水进口2a,四通管一4和四通管二5之间连接有供水管6,四通管一4上连接有恒温控制阀7,四通管一4余下的端口为回水出口4a,当混水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恒温控制阀7将回水出口4a关闭并使得供水管6连通于四通管二5,四通管二5的一端为热水进口5a。

本智能混水装置装于地暖供水系统中,供暖通电后,水泵3增加水流量和压力,避免水流量和水压不够而导致供暖温度上不来的问题,恒温控制阀7为现有技术,结构在此不做赘述,恒温控制阀7设定温度范围为30℃-70℃,本实施例中恒温控制阀7设定温度为35℃。工作时,热水从四通管二5的热水进口5a进入,回水从连接管二2的回水进口2a进入,之后热水和回水于连接管二2中被水泵3输送至连接管一1混水,当混水温度未达到恒温控制阀7设定温度时,恒温控制阀7开启使得混水从四通管一4的回水出口4a排出,混水返回锅炉或壁挂炉重新加热,当混水温度达到恒温控制阀7设定温度时,恒温控制阀7将回水出口4a关闭并使得供水管6连通于四通管二5,这样混水进入连接管二2并被水泵3送至连接管一1中,再从混水出口1a流出,再次供水,如此循环直至混水温度低于恒温控制阀7设定温度,恒温控制阀7再次开启使得回水出口4a出水,从而达到智能供水,有效减少能耗30%,节能效果好。

进一步细说,为了调节四通管二5处的流量,四通管二5连接有流量调节阀8,本实施例中流量调节阀8包括阀杆8a、安装座8b、阀盖8c和锁紧杆8d,安装座8b与四通管二5螺纹连接,阀杆8a的内端位于四通管二5内,阀杆8a的外端位于安装座8b内并与安装座8b螺纹连接,阀杆8a的外端轴向开设有定位孔8e,锁紧杆8d插于定位孔8e中,阀盖8c与安装座8b螺纹连接,安装孔螺纹连接有锁紧件9,安装座8b靠近阀盖8c的端部内壁卡设有供锁紧件9底部抵触的卡环10,锁紧件9供锁紧杆8d穿入并与锁紧杆8d周向固定。

为了便于控制混水出口1a和回水进口2a处的流量,以及方便检查和检修工作,连接管一1于混水出口1a的端部内设有阀球一11,阀球一11周向固连有调节杆一12,调节杆一12的外端穿出连接管一1设置,连接管二2于回水进口2a的端部内设有阀球二13,阀球二13周向固连有调节杆二14,调节杆二14的外端穿出连接管二2设置。

为了水泵3不影响水压和水温,水泵3连接有将水泵3工作时产生水珠和空气排出的排气阀15;为了便于检修,水泵3的出水口处连接有温度表16。为了方便连接和使得连接处密封性好,四通管一4于回水出口4a的端部连接有接管一17,连接管一1于混水出口1a的端部连接有活接管一18,四通管二5于热水进口5a的端部连接有接管二19,连接管二2于回水进口2a的端部连接有活接管二20,接管一17和接管二19均外套有密封圈21,活接管一18和活接管二20均外套有锥形垫圈22。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