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口水冷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118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口水冷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涉及水冷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口水冷板。



背景技术:

水冷板是一种用于降低发热体表面温度,冷却发热体的装置,是水冷散热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水冷板一般都是包括有进出接头、进液管、出液管以及散热组件,如图3所示,该进出接头的进液孔与所述散热组件的进液端通过进液管相连通,该进出接头的出液孔与所述散热组件的出液端通过出液管相连通;通过这种一个进出接头对应于一个散热组件的一对一相连通方式,使得冷却液在水冷板中实现从进液到出液的流动冷却功能;但是,这种一对一相连通方式的水冷板只能对一个散热组件进行散热,无法实现一对二相连通的冷却散热功能。

实用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提供了一种双口水冷板,解决现有技术中水冷板无法实现一对二相连通冷却散热功能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口水冷板;其中,该双口水冷板包括有进出接头、进液总管、出液总管、转换接头、第一进液分管、第一出液分管、第二进液分管、第二出液分管、第一散热组件以及第二散热组件;所述进出接头上设有进液孔以及回流孔;所述进液总管一端连接着所述进液孔,其另一端连接着所述转换接头的进液总端;所述出液总管一端连接着所述回流孔,其另一端连接着所述转换接头的出液总端;所述第一进液分管一端连通着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进液分端,其另一端连通着所述转换接头的进液分端;所述第一出液分管一端连通着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出液分端,其另一端连通着所述转换接头的出液分端;所述第二进液分管一端连通着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的进液分端,其另一端连通着所述转换接头的进液分端;所述第二出液分管一端连通着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的出液分端,其另一端连通着所述转换接头的出液分端。

作为对本实用所述的双口水冷板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该第一散热组件包括有第一固定块、第一密封块以及第一散热块;其中,所述第一散热块分别连通着所述第一进液分管和第一出液分管;所述第一密封块固定于所述第一散热块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于所述第一密封块的上表面。

作为对本实用所述的双口水冷板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该第二散热组件包括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密封块以及第二散热块;其中,所述第二散热块分别连通着所述第二进液分管和第二出液分管;所述第二密封块固定于所述第二散热块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于所述第二密封块的上表面。

作为对本实用所述的双口水冷板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该第一散热块上表面设有若干个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二散热块上表面设有若干个第二散热片。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性能更佳;由于进出总管分为进液总管和出液总管,第一进出分管分为第一进液分管和第一出液分管,第二进出分管分为第二进液分管和第二出液分管,然后通过转换接头,将流经进液总管的冷却液分流至第一进液分管和第二进液分管,同时为第一散热组件以及第二散热组件提供流动性冷却源;然后通过转换接头,将流经第一出液分管和第二出液分管的冷却液汇流至出液总管中,将冷却液从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中流出,从而通过流动性冷却液将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中的热量带走;因此,该双口水冷板增强了其冷却性能,从而提高了该双口水冷板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实施例提供的双口水冷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实施例提供的双口水冷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水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实施例提供的双口水冷板的第一散热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实施例提供的双口水冷板的第二散热块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进出接头;20-进出总管;30-转换接头;40-第一进出分管;50-第二进出分管;60-第一散热组件;70-第二散热组件;11-进液孔;12-回流孔;21-进液总管;22-出液总管;41-第一进液分管;42-第一出液分管;51-第二进液分管;52-第二出液分管;61-第一固定块;62-第一密封块;63-第一散热块;71-第二固定块;72-第二密封块;73-第二散热块;631-第一散热片;731-第二散热片。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述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的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口水冷板。

如图1-2所示,一种双口水冷板;其中,该双口水冷板包括有进出接头10、进液总管21、出液总管22、转换接头30、第一进液分管41、第一出液分管42、第二进液分管51、第二出液分管52、第一散热组件60以及第二散热组件70;所述进出接头10上设有进液孔11以及回流孔12;所述进液总管21一端连接着所述进液孔11,其另一端连接着所述转换接头30的进液总端;所述出液总管22一端连接着所述回流孔12,其另一端连接着所述转换接头30的出液总端;所述第一进液分管41一端连通着所述第一散热组件60的进液分端,其另一端连通着所述转换接头30的进液分端;所述第一出液分管51一端连通着所述第一散热组件60的出液分端,其另一端连通着所述转换接头30的出液分端;所述第二进液分管51一端连通着所述第二散热组件70的进液分端,其另一端连通着所述转换接头30的进液分端;所述第二出液分管52一端连通着所述第二散热组件70的出液分端,其另一端连通着所述转换接头30的出液分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简单新颖,性能更佳;由于进出总管20分为进液总管21和出液总管22,第一进出分管40分为第一进液分管41和第一出液分管42,第二进出分管50分为第二进液分管51和第二出液分管52,然后通过转换接头30,将流经进液总管21的冷却液分流至第一进液分管41和第二进液分管51,同时为第一散热组件60以及第二散热组件70提供流动性冷却源;再通过转换接头30,将流经第一出液分管42和第二出液分管52的冷却液汇流至出液总管22中,将冷却液从第一散热组件60和第二散热组件70中流出,从而通过流动性冷却液将第一散热组件60和第二散热组件70中的热量带走;因此,该双口水冷板增强了其冷却性能,从而提高了该双口水冷板的冷却效率。

具体地,该第一散热组件60包括有第一固定块61、第一密封块62以及第一散热块63;其中,所述第一散热块63分别连通着所述第一进液分管41和第一出液分管42;所述第一密封块62固定于所述第一散热块63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固定块61固定于所述第一密封块62的上表面;该所述第二散热组件70包括有第二固定块71、第二密封块72以及第二散热块73;其中,所述第二散热块70分别连通着所述第二进液分管42和第二出液分管52;所述第二密封块72固定于所述第二散热块73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固定块71固定于所述第二密封块72的上表面。

如图4-5所示,该第一散热块63上表面设有若干个第一散热片631;所述第二散热块73上表面设有若干个第二散热片73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一散热块63通过若干个第一散热片631增加冷却液与所述第一散热块63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第一散热组件60的冷却性能;同理,该第二散热块73通过若干个第二散热片731增加冷却液与所述第二散热块73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第二散热组件70的冷却性能。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