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带氮气搅拌器的储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4533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带氮气搅拌器的储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相变材料储热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配带氮气搅拌器的储热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面临的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压力越来越重。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加速期,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严重破坏着我国的生态环境。要想实现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就必须想方设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能源开发、加工和转换效率。

我国电网昼夜峰谷差日益扩大,存在着资源不合理利用和能效低的问题。目前的日负荷率约为50%~60%。而随着负荷增长,就无法避免对电网进行升级或者增建。传统的措施耗资巨大,大规模的扩建会使电力设备平均利用时间下降、发电效率降低、经济效益减少。如果将电网低谷电通过蓄能装置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时使用,则可以减小电网的峰谷差,起到移峰填谷的目的,可以节约巨大的电力资产额。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减小峰谷差,大幅提升电力资产的利用率,是未来电网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变储能及技术能将能量以相变潜热的形式储藏于相变材料中,实现能量在不同载体之间的转换。利用相变材料的潜热储能,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可再生资源。相变材料储热利用分为:加热、储热、放热三个过程,相变材料的变化状态为:固体-液体-固体的相变过程,由于相变过程中温度的升高,相变材料结晶体析出并沉淀,在多次相变过程后,储热设备底部会有部分结晶体不能发生液化,导致相变材料利用不充分,储热效率低,从而增加储热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带氮气搅拌器的储热系统,在储热罐底部通入高压氮气,利用高压氮气形成的强气流将沉淀在储热罐底部的相变材料固体吹动,使之上浮与上部液相进行充分的结合并液化,解决了固体沉淀不溶解的问题,提高了相变材料的利用率以及储热效率,降低了储热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配带氮气搅拌器的储热系统,包括储热罐、上盖和换热器,所述的储热罐为顶端开口的桶状结构,其顶部设置有上盖,所述的换热器设置在储热罐内部,所述的上盖中央开设有贯穿上盖的通孔,该通孔内竖直设置有氮气管,所述的氮气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的外管的外壁设置有螺纹,所述的内管设置在外管内并与外管同轴,在内管底部的管壁设置有贯穿管壁的通气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内管与外管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或者活动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内管能在外管内自由上下移动,且不随外管的转动而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内管的外径为5-50mm,壁厚为1-10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内管的底端距储热罐内部底面的距离为15-50c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内管位于外管底面以下的部分设置为螺旋形管状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螺旋形管状结构的宽度小于外管的外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外管的长度为上盖厚度的3-5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外管和内管由不锈钢或者结构钢制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内管顶端高出外管50-200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内管顶端端口在使用时与氮气罐的高压气枪枪口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盖上设置有排气阀,该排气阀上设置有压力表。

本实用新型的配带氮气搅拌器的储热系统的使用方法:

将氮气管的上部端口与氮气的高压气枪口连接,高压气枪通过高压软管与氮气罐连接,将氮气管的外管与上盖中央开设的通孔连接,通过外管外壁上设置的螺纹来实现储热罐内氮气管在长度方向上的调节,使其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均能充分吹入高压氮气;储热罐内用于储热的相变材料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变以及温度变化之后底部会有部分相变材料固体无法液化,此时打开高压气枪向储热罐底部通入高压氮气,高压氮气形成的强气流将沉淀在底部的相变材料固体吹动并上浮,使其和上部的液相进行充分的结合后变成液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一种配带氮气搅拌器的储热系统通过氮气管向储热罐底部通入高压氮气,利用高压氮气形成的强气流将沉淀在储热罐底部的相变材料固体吹动,使之上浮与上部液相进行充分的结合并液化,解决了固体沉淀不溶解的问题,提高了相变材料的利用率以及储热效率,降低了储热成本;

2、本实用新型氮气管的外管外壁上设置有螺纹,且螺纹的设置长度为上盖厚度的3-5倍,通过外管外壁上设置的螺纹来实现储热罐内氮气管在长度方向上的调节,使其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均能充分吹入高压氮气,提高了搅拌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氮气管的内管位于外管底面以下的部分设置为螺旋形管状结构,增大了内管内氮气的受热面积,使得受热后的氮气在吹动储热罐底部的结晶体时,起到更好的搅拌作用,而且螺旋形管状结构的宽度小于外管的外径,安装方便;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向储热罐中通入高压氮气来实现对底部相变材料固体的搅拌,由于氮气本身的特性,使其不会与相变材料发生化学反应;

5、本实用新型中的氮气管在使用的时候通过螺纹直接安装在储热罐的上盖上,方便安装,且氮气管不容易被储热罐4中的相变材料所堵塞,容易维修及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配带氮气搅拌器的储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2(氮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通孔;2、氮气管;2-1、外管;2-2、内管;3、上盖;4、储热罐;5、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2与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配带氮气搅拌器的储热系统,包括储热罐4、上盖3和换热器5,所述的储热罐4为顶端开口的桶状结构,其顶部设置有上盖3,所述的换热器5设置在储热罐4内部,所述的上盖3中央开设有贯穿上盖的通孔,该通孔内竖直设置有氮气管2,所述的氮气管2包括外管2-1和内管2-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配带氮气搅拌器的储热系统通过氮气管2向储热罐4底部通入高压氮气,利用高压氮气形成的强气流将沉淀在储热罐4底部的相变材料固体吹动,使之上浮与上部液相进行充分的结合并液化,解决了固体沉淀不溶解的问题,提高了相变材料的利用率以及储热效率,降低了储热成本。

所述的外管2-1由不锈钢制成,外管2-1的外壁设置有螺纹,外管2-1贯穿上盖3中央开设的通孔并与其螺纹连接,外管2-1的长度为上盖3厚度的5倍;

本实用新型在氮气管2的外管2-1外壁上设置有螺纹,且螺纹的设置长度大于上盖3的厚度,通过外管2-1外壁上设置的螺纹来实现储热罐4内氮气管2在长度方向上的调节,使其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均能充分吹入高压氮气,提高了搅拌效率。

所述的内管2-2由不锈钢制成,其顶端设置有螺纹,螺纹上设置有螺母,螺母底面与外管2-1顶面搭接,使得内管2-2可在外管2-1内自由上下移动,且不随外管2-1的转动而转动(此处内管与外管的连接方式也可换成通过转动轴承连接,也可实现上述功能),内管2-2的外径为25mm,壁厚为5mm,内管2-2的底端距储热罐4内部底面的距离为15cm,且其顶端高出外管2-1顶端50mm,内管2-2位于外管2-1底面以下的部分设置为螺旋形管状结构,所述的螺旋形管状结构的宽度小于外管2-1的外径,在内管2-2底部的管壁设置有贯穿管壁的通气孔,内管2-2顶端端口在使用时与氮气罐的高压气枪枪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向储热罐4中通入高压氮气来实现对底部相变材料固体的搅拌,由于氮气本身的特性,使其不会与相变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内管2-2依靠顶端的螺母设置于外管2-1中,使其可在外管2-1内自由上下移动,且不随外管2-1的转动而转动;并且氮气管2在使用的时候通过螺纹直接安装在储热罐4的上盖3上,方便安装,且氮气管2不容易被储热罐4中的相变材料所堵塞,容易维修及更换。

同时,在储热系统工作时,储热罐4内温度高,内管2-2位于外管2-1底面以下的部分设置为螺旋形管状结构,增大了内管2-1内氮气的受热面积,在内管2-2底部的管壁设置有贯穿管壁的通气孔,使得受热后的氮气在吹动储热罐4底部的结晶体时,起到更好的搅拌作用。

在上盖3上还设置有排气阀(图中未标号),该排气阀上设置有压力表,当储热罐4内压力超出设定值时,控制排气阀启动排除储热罐4内氮气,保证设备的安全。

在使用时,将氮气管2的上部端口与氮气的高压气枪口连接,高压气枪通过高压软管与氮气罐连接,将氮气管2的外管2-1与上盖3中央开设的通孔连接,通过外管2-1外壁上设置的螺纹来实现储热罐4内氮气管2在长度方向上的调节,使其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均能充分吹入高压氮气;储热罐4内用于储热的相变材料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变以及温度变化之后底部会有部分相变材料固体无法液化,此时打开高压气枪向储热罐4底部通入高压氮气,高压氮气形成的强气流将沉淀在底部的相变材料固体吹动并上浮,使其和上部的液相进行充分的结合后变成液态。

实施例2

一种配带氮气搅拌器的储热系统,包括储热罐4、上盖3和换热器5,所述的储热罐4为顶端开口的桶状结构,其顶部设置有上盖3,所述的换热器5设置在储热罐4内部,所述的上盖3中央开设有贯穿上盖的通孔,该通孔内竖直设置有氮气管2,所述的氮气管2包括外管2-1和内管2-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配带氮气搅拌器的储热系统通过氮气管2向储热罐4底部通入高压氮气,利用高压氮气形成的强气流将沉淀在储热罐4底部的相变材料固体吹动,使之上浮与上部液相进行充分的结合并液化,解决了固体沉淀不溶解的问题,提高了相变材料的利用率以及储热效率,降低了储热成本。

所述的外管2-1由结构钢制成,外管2-1的外壁设置有螺纹,外管2-1贯穿上盖3中央开设的通孔并与其螺纹连接,外管2-1的长度为上盖3厚度的3倍;

本实用新型在氮气管2的外管2-1外壁上设置有螺纹,且螺纹的设置长度大于上盖3的厚度,通过外管2-1外壁上设置的螺纹来实现储热罐4内氮气管2在长度方向上的调节,使其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均能充分吹入高压氮气,提高了搅拌效率。

所述的内管2-2由不锈钢制成,其顶端设置有螺纹,螺纹上设置有螺母,螺母底面与外管2-1顶面搭接,使得内管2-2可在外管2-1内自由上下移动,且不随外管2-1的转动而转动,(此处内管与外管的连接方式也可换成通过转动轴承连接,也可实现上述功能),内管2-2的外径为50mm,壁厚为10mm,内管2-2的底端距储热罐4内部底面的距离为50cm,且其顶端高出外管2-1顶端200mm,内管2-2位于外管2-1底面以下的部分设置为螺旋形管状结构,所述的螺旋形管状结构的宽度小于外管2-1的外径,在内管2-2底部的管壁设置有贯穿管壁的通气孔,内管2-2顶端端口在使用时与氮气罐的高压气枪枪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向储热罐4中通入高压氮气来实现对底部相变材料固体的搅拌,由于氮气本身的特性,使其不会与相变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内管2-2依靠顶端的螺母设置于外管2-1中,使其可在外管2-1内自由上下移动,且不随外管2-1的转动而转动;并且氮气管2在使用的时候通过螺纹直接安装在储热罐4的上盖3上,方便安装,且氮气管2不容易被储热罐4中的相变材料所堵塞,容易维修及更换。

同时,在储热系统工作时,储热罐4内温度高,内管2-2位于外管2-1底面以下的部分设置为螺旋形管状结构,增大了内管2-1内氮气的受热面积,在内管2-2底部的管壁设置有贯穿管壁的通气孔,使得受热后的氮气在吹动储热罐4底部的结晶体时,起到更好的搅拌作用。

在上盖3上还设置有排气阀(图中未标号),该排气阀上设置有压力表,当储热罐4内压力超出设定值时,控制排气阀启动排除储热罐4内氮气,保证设备的安全。在使用时,将氮气管2的上部端口与氮气的高压气枪口连接,高压气枪通过高压软管与氮气罐连接,将氮气管2的外管2-1与上盖3中央开设的通孔连接,通过外管2-1外壁上设置的螺纹来实现储热罐4内氮气管2在长度方向上的调节,使其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均能充分吹入高压氮气;储热罐4内用于储热的相变材料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变以及温度变化之后底部会有部分相变材料固体无法液化,此时打开高压气枪向储热罐4底部通入高压氮气,高压氮气形成的强气流将沉淀在底部的相变材料固体吹动并上浮,使其和上部的液相进行充分的结合后变成液态。

与现有其他相变出热系统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更明显的优点:设备简单、储热效率高、成本低、储热过程更加环保、能够有效实现热能的转化、适用范围广。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