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净化型全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7168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高效率净化型全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热交换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率净化型全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在小型家用空调或VRV空调系统中,因不带新风,室内空气品质较差.需要在系统中采用热回收装置。全热交换器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热回收装置,通过回收排气中的余热对引入空调系统的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在新风进入室内或空调机组的表冷器进行热湿处理之前,降低(增加)新风焓值。有效降低空调系统负荷,节省空调系统能耗和运行费用,有效地解决了提高室内空气品质与空调节能之问的矛盾,在空调系统节能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有的全热交换器效率低下、进化空气效果差,在使用时不能满足瞬间降温或升温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高效率净化型全热交换器,包括:第一交换装置,其包括通过第一通道连接的第一新风口、第一送风口,通过第二通道连接的第一排风口、第一回风口以及第一热交换芯体;

第二交换装置,其与第一交换装置平行设置,所述第二交换装置包括通过第三通道互相连接的第二新风口、第二送风口,通过第四通道连接的第二排风口、第二回风口,以及第二热交换芯体;

温度控制器,其设置在第二送风口,所述温度控制器包括互相连接的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第二交换装置连接以控制第二交换装置启动;

可拆卸的过滤体,其设置在第一新风口与第二新风口内;

其中,所述第一新风口与第二新风口内还设置有除湿器。

优选的是,所述过滤体通过卡合连接、螺栓连接中的一种与第一新风口和第二新风口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过滤体内从外到内依次设置为防尘网、PP棉过滤层、短纤维层过滤层、植物纤维过滤层、玻璃纤维过滤层、活性炭吸附层、压缩活性炭过滤层、HEPA过滤层。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热交换芯体和第二热交换芯体均设置在全热交换器内,所述第一热交换芯体两侧分别连接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所述第二热交换芯体两侧分别连接第三通道与第四通道。

优选的是,所述控制器的温度上限设置为35℃,下限设置为16℃。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新风口、第一排风口、第二新风口、第二排风口处还设置有遮挡盖。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送风口与第二送风口均设置为U型送风口。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新风口与第二新风口内设置有湿度控制器,所述湿度控制器与除湿器连接以控制除湿器工作。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率净化型全热交换器,设置有两组平行设置的第一交换装置与第二交换装置,改变传统的全热交换器一组交换装置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一般温度下由第一交换装置工作,但当设置在第二送风口处的温度控制器测试的室内温度大于上限温度或小于下限温度时,会自动启动第二交换装置,此时两组交换装置同时工作,对室内温度实现瞬间升温或降温,提高全热交换器的工作效率。且通过设置在第一新风口与第二新风口处的可拆卸的过滤体,对新风进行多次过滤,减少空气杂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高效率净化型全热交换器的剖面详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高效率净化型全热交换器第一新风口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高效率净化型全热交换器第二送风口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高效率净化型全热交换器温度控制器放大详图;

图中:1-第一通道;2-第一新风口;3-第一送风口;4-第二通道;5-第一排风口;6-第一回风口;7-第一热交换芯体;8-第三通道;9-第二新风口;10第二送风口;11-第四通道;12-第二排风口;13-第二回风口;14-第二热交换芯体;15-温度控制器;16-过滤体;17-除湿器;18-遮挡盖;19-湿度控制器;20-温度传感器;21-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附图1表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高效率净化型全热交换器的一种实现形式,包括:第一交换装置,其包括通过第一通道1连接的第一新风口2、第一送风口3,通过第二通道4连接的第一排风口5、第一回风口6以及第一热交换芯体7。室外通过第一新风口2和第一通道1中,通过第一热交换芯体7对空气进行热处理或冷处理,然后转换后的空气通过第一排风口5进入室内,室内的废空气通过第一回风口6和第二通道4进去第一热交换芯体7中,通过第一热交换芯体7的处理再通过第一排风口排到室外,实现空气循环;

第二交换装置,其与第一交换装置平行设置,所述第二交换装置包括通过第三通道8互相连接的第二新风口9、第二送风口10,通过第四通道11连接的第二排风口12、第二回风口13,以及第二热交换芯体14。(第二热交换装置对空气进行处理的具体步骤不第一热交换装置相同)。

温度控制器15,其设置在第二送风口10,所述温度控制器包括互相连接的温度传感器20和控制器21,所述控制器21与第二交换装置连接以控制第二交换装置启动;;

可拆卸的过滤体16,其设置在第一新风口2与第二新风口内9,具体见图2;

其中,所述第一新风口2与第二新风口9内还设置有除湿器17,具体见图2。

本实施例中的高效率净化型全热交换器在工作时,设置两组全热交换装置,其中第一交换装置是常规使用,第二交换装置则先通过设置在第二新风口9的温度控制器15的温度传感器20测试室内温度,温度传感器20把现场温度转换成电信号传给控制器21,控制器21接收到温度信号后与设定的上限或下限温度进行对比,当控制器21接收到的室内温度大于或小于控制器21内设定的标准温度时,此时控制器21就控制第二交换装置工作以辅助第一交换装置制热或制冷,当温度达到控制器21的设定的温度范围时,自动暂停第二交换装置,这样当室内温度过低或过高时可快速达到人体适应的温度,在温度未超过设定值时,通过第一交换装置一组装置也可进行工作,这样也节约了能源。进风时,通过设置在第一新风口2和第二新风口9内的可拆卸的过滤体16对空气进行过滤,减少空气中的杂质,净化了室内的空气,避免人体吸入含有有害气体,同时将过滤体16设置为可拆卸的形式,使用时,与第一新风口2和第二新风口9内壁连接起来,当使用一段时间过后,可拆下对过滤体16进行清洗与更换,使用起来更便捷与环保。第一交换装置和第二热交换装置在工作时,设置在第一新风口2与第二新风口9内的除湿器也同时运作,对新的空气先进行除湿,减少空气中中水分,避免室内空气湿度过高,空气进行除湿后再进入过滤体16中进行过滤,这样提高全热交换器的使用效率并达到了深层进化空气的效果。

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中,过滤体16通过卡合连接、螺栓连接中的一种与第一新风口2和第二新风口9连接。使用时将过滤体16安装在第一新风口2和第二新风口9内壁,使用一段时间后过滤效果减弱,即可将过滤体16轻松取下进行清洗或更换,使用更方便,避免清洗时对全热交换器进行大规模的拆卸。

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中,过滤体16内从外到内依次设置为防尘网、PP棉过滤层、短纤维层过滤层、植物纤维过滤层、玻璃纤维过滤层、活性炭吸附层、压缩活性炭过滤层、HEPA过滤层。各个过滤层依次设置在过滤体16内,过滤体16内设有多个小凹槽,各过滤层的边缘设置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凸起,且各过滤层设置有单个的独立的过滤层块的形式,安装过滤层时,将凸起依次推入各个凹槽中固定后共同构成过滤体16,这样设置的过滤层每一块都可以单独进行清洗或更换。其中玻璃纤维过滤层的正反两面各复合一层抗菌层(未示出),该抗菌层设置为在过滤材料单面为涂覆有铜、银混合抗菌膜,该抗菌膜粘贴在玻璃纤维过滤层上。这样设置的过滤体16可深层进化空气,避免脏空气排入室内,提高净化效果。

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热交换芯体7和第二热交换芯14体均设置在全热交换器内,所述第一热交换芯体7两侧分别连接第一通道1与第二通道4,所述第二热交换芯体14两侧分别连接第三通道8与第四通道11。

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中,控制器21的温度上限设置为35℃,下限设置为16℃。温度控制器15包括温度传感器20和控制器21,其中控制器21设置为PLC控制器。温度传感器20与控制器21连接,控制器21同时与第二交换装置连接,温度传感器20测量室内温度,将温度传给控制器21,控制器21接收到温度信号后与控制器21内部的上下限温度进行对比,当超过设定的上下限温度时,控制器21就控制第二交换装置启动,当测量的室内温度在控制器21设定的温度范围内时,控制器自动关闭第二交换装置,节约能源。本温度控制器15采用使用电子式的温度控制器(电子式温度控制器工作原理:通过热电偶、铂电阻等温度传感装置,把温度信号变换成电信号,通过单片机、PLC等电路控制继电器使得加热(或制冷)设备工作(或停止))。当温度控制器15检测的室内温度大于35℃时,控制器21开启第二交换装置,当室内温度小于35℃减温度回差时,控制器21自动关闭第二交换装置。当温度小于16℃时,自动开启第二交换装置,辅助第一交换装置进行制热,当室内温度大于16℃加上温度回差值时,自动关闭第二交换装置。当室内温度在控制器21的设定范围之内时,不开启第二交换装置,只由第一交换装置进行工作,这样不仅能高效快速的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也节约了能源,合理安排了能源。具体见图4。

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新风口2、第一排风口5、第二新风口9、第二排风口12处还设置有遮挡盖18。本实用新型在不使用时,关闭遮挡盖18,避免外界空气中的杂质及小飞虫进入全热交换器内部对机器造成损害。

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中,第一送风口3与第二送风口10均设置为U型送风口,如图3所示。通过U型的送风口,将吹向室内的空气分成两股,增大送风口的传输面积,将通过第一热交换芯体和第二热交换芯体转换后的气体均匀的分布在室内的各个空间内,使室内快速降温或升温。

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新风口2与第二新风口8内设置有湿度控制器19,所述湿度控制器19与除湿器16连接以控制除湿器16工作。空气进去第一新风口2与第二新风口8时,先通过设置在第一新风口2与第二新风口8内的湿度控制器对空气湿度进行测量,当空气湿度在适当的范围时,不启动除湿器16,新空气直接进去内部进行交换处理。当测量的空气湿度高于设定的范围时,启动除湿器16,对空气进行除湿,减少空气湿度,减少室内的空气湿度。(湿度控制器工作原理:单路凝露(湿度)控制,当湿度过大或有凝露产生趋势时,自动开启受控除湿器件除湿并发光显示,湿度降至设置值时自动切断受控器件。)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率净化型全热交换器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