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和散风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9728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和散风部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和散风部件。



背景技术:

随着极端天气的增多,空调器逐渐走到了千家万户,空调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在空调器的适用过程中,空调直接对人吹风,容易造成不适,尤其是在人体以及环境温度比较低时,冷风吹到身上会造成不适,尤其是对于年纪比较大的老年人,这种不适更加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散风部件,导风效果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的散风部件,所述散风部件包括孔板,所述孔板上间隔布置有多个从后向前导风的气泡,所述气泡的出风方向与所述孔板的夹角小于9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的散风部件,可以实现更好的导风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的散风部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气泡中至少一部分的出风方向相对或相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气泡中的至少一部分围绕成环且出风方向相背或相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气泡中的至少一部分围绕出多个所述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环由内到外嵌套布置、左右间隔布置或上下间隔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孔板上具有一个或多个导风区域,位于所述导风区域左半部的气泡的出风方向朝左或朝左倾斜,位于所述导风区域右半部的气泡的出风方向朝右或朝右倾斜;或位于所述导风区域左半部的气泡的出风方向朝右或朝右倾斜,位于所述导风区域右半部的气泡的出风方向朝左或朝左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孔板上具有一个或多个导风区域,位于所述导风区域上半部的气泡的出风方向朝上或朝上倾斜,位于所述导风区域下半部的气泡的出风方向朝下或朝下倾斜;或位于所述导风区域上半部的气泡的出风方向朝下或朝下倾斜,位于所述导风区域下半部的气泡的出风方向朝上或朝上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气泡中出风方向向上或向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孔板上形成有间隔布置的出风孔,至少一部分所述出风孔对应布置有所述气泡,所述气泡周沿的一部分与对应的出风孔的周沿相连且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出风孔的前方以出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孔板的一部分向前冲压形成所述气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气泡的出风方向与所述孔板的夹角不大于3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泡在所述孔板上的投影为菱形或半圆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泡呈向前凸出的弧面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泡和所述孔板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微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从所述孔板的中间到左右两端所述微孔的孔径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机体和散风部件。所述机体具有出风口;所述散风部件设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散风部件为前述的用于空调器的散风部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的侧壁上设有容置腔和开闭所述容置腔的开关门,所述散风部件在收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散风部件在所述收回位置收回到所述容置腔,所述散风部件在所述伸出位置遮挡所述出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体上还设有用于开闭所述出风口的门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的散风部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的散风部件的剖视图。

图3和图4是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的散风部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散风部件上气泡布置形成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的散风部件的示意图。

图7是图5的剖视图。

图8是图7的局部示意图。

图9是图6中气泡布置形式的示意图。

图10至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空调器100,散风部件1,孔板11,气泡12,出风孔101,机体2,出风口201,容置腔202,开关门21,门体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图1至图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100的散风部件1,所述散风部件1包括孔板11,所述孔板11上间隔布置有多个从后向前导风的气泡12,所述气泡12的出风方向与所述孔板11的夹角小于90°,换句话说,气泡12的出风方向与空调器100的出风口201的出风方向具有夹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100的散风部件1,设置了气泡12,可以将气流沿着与孔板11夹角小于90°的方向引导,以使得气流不会沿着出风孔直接排出,起到导风的效果。

而且,在气泡12的引导作用下,将空调器100的出风引导至其它位置(非正前方),从而实现空调器100的正前方无缝,实现无风感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送风的效果,可以在孔板11和气泡12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微孔,当然,也可以不设置微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泡12和所述孔板11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微孔(未示出)。

进一步地,从所述孔板11的中间到左右两端所述微孔的孔径逐渐增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孔板11和气泡12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微孔,在气流经过散风部件1时,一部分气流在气泡12的导风作用下沿着与孔板11成小于°夹角的方向流动,而一部分气流会经过微孔送出,由于微孔尺寸小,使得送出的空气可以制冷或者制热,而不会产生风,从而起到“有凉意、无风感”的效果。

进一步的,空调器100的使用过程中,空调器100出风口201的气流分布并非是均匀的,一般情况下,出风口201中间位置的风量比较大,因此需要设置更小的微孔,而出风口201两侧的风量比较小,因此,可以设置尺寸较大的微孔,从而实现输送的凉气(或热气)均匀,具体而言,从中间到左右两侧的多个气泡12上的微孔的尺寸逐渐增大。这里的微孔可以设置于气泡12上也可以设置在孔板11上。

有利地,气泡12上的微孔可以均匀布置,以简化生产,另外,由前述可以看出,空调器100出风口201各处送出的风量并不相同,因此,也可以将气泡12上的微孔设置成不均匀的布置,当然,如果孔板11上设置了微孔,孔板11上的微孔也可以为均匀或不均匀的布置,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部分区域的微孔为均匀布置,而部分区域的微孔为不均匀布置。

如果气泡12上设置了微孔,气泡12上的微孔形状可以包括圆形、多边形、椭圆形或长条形中的至少一种。

另外,如果孔板11上设置了微孔,孔板11上的微孔也可以包括圆形、多边形、椭圆形或长条形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微孔的形状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微孔的形状也可以为弧形、半圆形等等,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微孔形状也包括本实用新型无法穷举的其他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气泡12中至少一部分的出风方向相对或相背。在气泡12的导风方向相对时,相对的气泡12导出的气流对冲,从而形成无风的效果。而气泡12的导风方向相背时,同样也可以实现正前方无风的效果,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有凉意、无风感”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气泡12中的至少一部分围绕成环且出风方向相背或相对。在气泡12出风是,围绕呈环形的气泡12也可以将气流引导至对消或背吹的状态,对消的气流可以实现风速降低(例如降低为0),从而实现无风感或少风感,而背吹的气流可以将气流引导至其它方向,从而使得气流不会朝正前方吹送,实现无风感,另外,由于气泡12布置呈环,背吹的气流的引导方向很多,可以耗散气体的动能,实现无风感。

另外,多个所述气泡12中的至少一部分围绕出多个所述环。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环由内到外嵌套布置、左右间隔布置或上下间隔布置。实现多个区域的导风,提高无风感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孔板11上具有一个或多个导风区域。

其中,可以将整个孔板11上的气泡12全部作为一个导风区域,整个孔板11上的气泡12全部向中间吹风(对消);或者整个孔板11上的气泡12全部向外吹送(背吹)。

也可以在孔板11上分出多个导风区域,多个导风区域间隔开、依次布置或至少部分重叠。

另外,如图1至图9,在导风区域,位于所述导风区域左半部的气泡12的出风方向朝左或朝左倾斜,位于所述导风区域右半部的气泡12的出风方向朝右或朝右倾斜。从而实现背吹的效果。将气流吹向孔板11的外边缘。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9,在导风区域,位于所述导风区域上半部的气泡12的出风方向朝上或朝上倾斜,位于所述导风区域下半部的气泡12的出风方向朝下或朝下倾斜。同样也可以实现背吹的效果。

另外,如图1至图9,还可以包括:位于所述导风区域左半部的气泡12的出风方向朝左或朝左倾斜,位于所述导风区域右半部的气泡12的出风方向朝右或朝右倾斜。位于所述导风区域上半部的气泡12的出风方向朝上或朝上倾斜,位于所述导风区域下半部的气泡12的出风方向朝下或朝下倾斜。实现更好的背吹效果。

另外,在导风区域,位于所述导风区域左半部的气泡12的出风方向朝右或朝右倾斜,位于所述导风区域右半部的气泡12的出风方向朝左或朝左倾斜。从而实现对消的效果,也就是说,导风区域的气泡12都朝向中间位置送气,气流对冲后动能损失,实现无风。

进一步地,在导风区域,位于所述导风区域上半部的气泡12的出风方向朝下或朝下倾斜,位于所述导风区域下半部的气泡12的出风方向朝上或朝上倾斜。从而实现对消的效果,也就是说,导风区域的气泡12都朝向中间位置送气,气流对冲后动能损失,实现无风。

另外,还可以包括:位于所述导风区域左半部的气泡12的出风方向朝右或朝右倾斜,位于所述导风区域右半部的气泡12的出风方向朝左或朝左倾斜;位于所述导风区域上半部的气泡12的出风方向朝下或朝下倾斜,位于所述导风区域下半部的气泡12的出风方向朝上或朝上倾斜。实现更好的对消效果。

另外,也可以设置成部分导风区域实现对消效果、其它部分导风区域实现背吹效果。

还可以在同一个导风区域同时实现对消效果和背吹效果。例如位于所述导风区域左半部的气泡12的出风方向朝右或朝右倾斜,位于所述导风区域右半部的气泡12的出风方向朝左或朝左倾斜;位于所述导风区域上半部的气泡12的出风方向朝上或朝上倾斜,位于所述导风区域下半部的气泡12的出风方向朝下或朝下倾斜。

例如他,在图5中,一个导风区域内的多个气泡12中,位于所述导风区域左半部的气泡12的出风方向朝左或朝左倾斜,位于所述导风区域右半部的气泡12的出风方向朝右或朝右倾斜。位于所述导风区域上半部的气泡12的出风方向朝上或朝上倾斜,位于所述导风区域下半部的气泡12的出风方向朝下或朝下倾斜。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气泡12中出风方向向上或向下。实现向上和向下送风,正面无风。

例如,在制冷模式下,可以将气泡12设置成向上出风的方式,这样冷气下降时会形成瀑布效果;在制热模式下,可以将气泡12设置成向下出风的方式,实现暖足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孔板11上形成有间隔布置的出风孔,至少一部分所述出风孔对应布置有所述气泡12,所述气泡12周沿的一部分与对应的出风孔的周沿相连且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出风孔的前方以出风。通过气泡12可以实现更好的导风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孔板11的一部分向前冲压形成所述气泡12。成型气泡12的方式简单,而且密封效果好,使得导风效果好。另外,气泡12也可以为焊接、粘接等方式形成于孔板11上。

优选地,多个所述气泡12的出风方向与所述孔板11的夹角不大于30°。更好地导风,进一步地降低正面的风感,在引用于对消气流和背吹气流的方式上时,可以获得更好的无风感效果。

有利地,所述气泡12在所述孔板11上的投影为菱形或半圆形。当然,气泡12也可以为其它的形状,例如椭圆形等等。

另外,所述气泡12呈向前凸出的弧面形状。

如图10至图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00,包括:机体2和散风部件1。机体2具有出风口201;散风部件1设在出风口201处,散风部件1为前述的用于空调器100的散风部件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设置了前述的散风部件1,可以采用散风部件1进行散风,提高无风感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201的侧壁上设有容置腔202和开闭容置腔202的开关门21,散风部件1在收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可移动,散风部件1在收回位置收回到容置腔202,散风部件1在伸出位置遮挡出风口201。通过散风部件1的伸出和缩回,可以实现有风感和无风感的切换。

具体而言,在人刚打开空调时,可能需要空调吹风,以实现快速降温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在心理上满足,而在空调器100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就并不需要太大的风,而且也不需要进行快速地降温,此时就可以采用无风感的模式。

另外,设置容置腔202来容纳散风部件1,在散风部件1使用时,可以避免散风部件1影响出风。

优选地,机体2上还设有用于开闭出风口201的门体22。避免外界的灰尘等杂质进入到空调器100内,使空调器100可以保持干净,提高清洁周期。

另外,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采用散风部件1直接关闭和打开出风口201。

如图10至图12,本实用新型的容置腔202可以设置于出风口201的出口端的上侧。

另外,如图13,容置腔202也可以设置于出风口201的出口端的下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