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9170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智能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浴室采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取暖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采暖方式有如下几种:1、电热式,如电取暖器、电热油丁、电热膜地暖等,电采暖采用电热能量转换方式;2、燃气热水器采暖方式,利用燃气热水器供应热水作为介质,通过管道输送到房间热水采暖散热片;3、空气能热水采暖方式,通过空气能加热水或油介质,再通过水或油介质到采暖散热片或地热盘管,给房间散热;4、空调器送热风采暖。电热式是通过电能转换热能,耗能大;燃气热水器采用可燃气体燃烧加热,热损失大,热效率低,排放二氧化碳,存在安全隐患。空气能是目前最节能环保的绿色采暖方式。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10002390.7公开的一种室内分体安装式空气能热水器,室外机与室内机分体安装在居室内,所述的室外机包括室外表冷换热器,所述的室内机包括制冷压缩机、盘管加热式蓄热水罐和浴室取暖器构成,其中,浴室取暖器由蛇形盘管外套翅片式空气表冷式换热器、采暖风机、采暖进风口和采暖出风口构成。但是其并未公开取暖器的具体结构,而且现有取暖器普遍存在制热效率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取暖器,其具有结构新颖独特、节能节电、制热效率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取暖器,包括箱体,密布在箱体顶部的第一风孔,设置在箱体底部的第二风孔,以及设置于箱体内的蒸发器、风道、横流风机和控制器。其中,蒸发器靠近箱体顶部的第一风孔而设置,横流风机靠近箱体底部的第二风孔设置,风道设置在蒸发器与横流风机之间。

当横流风机开启时,外界空气经第一风孔进入箱体内部,在蒸发器作用下受热并于风道处形成紊流,再由横流风机从第二风孔向外输出。当横流风机关闭时,由于冷空气较热空气重,因此外界空气经底部的第二风孔进入箱体内部,再经风道、蒸发器从第一风孔向外输出。

进一步的,蒸发器具有蛇形盘管和套设在盘管外壁的换热翅片。在箱体上对应蒸发器的侧壁上还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该进水口处连接进水管,出水口处连接出水管,本取暖器可满足采暖和生活用水的双重需求。

进一步的,控制器的位置可以视具体情况进行布置,既可以设置在箱体的顶部,也可以设置在箱体的底部。

更进一步的,为保证热风在风道处形成乱流,进而增大进风宽度,上述蒸发器与风道的体积比为2~2.5:1。

根据“热空气轻,冷空气重”的热力学原理,当横流风机工作时,上部的较热空气在风机作用下由第一风孔进入蒸发器处进一步受热,接着在风道处产生紊流,再由横流风机经第二风孔导出,如此循环进而达到快速采暖的目的。当然,为了适应不同人群的采暖需求,本专利的智能取暖器还提供了另一种采暖方式,即当横流风机关闭后,下部的较冷空气从第二风孔进入箱内,再经风道到达蒸发器处受热,形成热空气,最后从第一风孔输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箱体内设置横流风机增大了热风输出的效率,另外在蒸发器与横流风机之间设置风道,使得受热空气在风道处形成乱流,增大了进风宽度。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现有取暖器制热效率低的现状,同时向消费者提供了可针对不同环境灵活切换工作模式的智能取暖器,其具有结构新颖,制热效果快,节能节电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为横流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请一并参阅图1至5,一种智能取暖器,包括箱体1,密布在箱体1顶部的第一风孔6,设置在箱体1底部的第二风孔7,以及设置于箱体1内的蒸发器2、风道3、横流风机4和控制器5。

其中,蒸发器2靠近箱体1顶部的第一风孔6而设置,其具有蛇形盘管和套设在盘管外壁的换热翅片。

在箱体1上对应蒸发器2的侧壁上还设有进水口8和出水口9,该进水口8处连接进水管,出水口9处连接出水管。

横流风机4靠近箱体1底部的第二风孔7设置;其具有驱动电机41,与驱动电机41相连的转动轴42,两横向末端且与转动轴垂直的支撑板43,设置在支撑板43之间并与支撑板43相平行的若干个隔板44,以及设置在隔板44之间并沿着转动轴周向布置的多个叶片45,在两支撑板43靠近第二风孔7的一侧还设有多个助于将热风导出的导流板(图中未示出)。上述驱动电机41与控制器5相连,该控制器5设置在箱体1的底部。

风道3设置在蒸发器2与横流风机4之间。如图2所示,蒸发器2区域与风道3区域的体积比为2.5:1。

第一种工作模式:

当横流风机开启时,外界空气经第一风孔进入箱体内部,在蒸发器作用下受热并于风道处形成紊流,再由横流风机从第二风孔输出。

第二种工作模式:

当横流风机关闭时,外界空气经第二风孔进入箱体内部,再经风道、蒸发器从第一风孔输出。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装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