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0647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空气质量改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空气质量严重下降,而且由于室内装修、吸烟等情况,对人们在室内所吸空气的质量造成严重的污染,从而对人身产生危害。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空气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并且采取各种方法力求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通常人们通过在室内栽种绿色植物,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室内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新鲜的氧气,起到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但是绿色植物只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对其他有害气体的吸收作用微小,而且绿色植物的整体吸收量小,无法满足对大型室内的换气需求。因此,人们采用空调式换气装置对室内气体的质量进行改善。具体地,空调式换气装置分为室内机和室外机两部分,室外机抽取室外的空气,通过过滤筛选,将洁净的空气投放到室内;室内机抽取室内的空气,排出室外。室内机和室外机通过配合,达到室内外空气的流通互换,从而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

但是申请人在使用现有技术进行空气质量的改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例如,空调式换气装置一定要穿透墙壁进行安装,对墙壁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随着大气污染加重,室外空气质量也非常差,只是单纯的对室内外气体进行交换,无法从根本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改善。可见,现有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净化效率低,质量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净化效率低,质量差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进气口、第一风扇装置、过滤装置、紫外线灯、第二风扇装置、吸气泵和出气装置;

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壳体的内部相连通的所述进气口,所述壳体上与所述进气口所在侧壁相邻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壳体内部相连通的出气装置;

所述第一风扇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和第一电机;

所述第二风扇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架、第三风扇、第四风扇和第二电机;

所述壳体的内部侧壁上平行于所述出气装置所在平面设有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上设有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所述第二支撑架上设有所述第三风扇和所述第四风扇;在所述壳体内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

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设有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所述过滤装置;

所述壳体的顶面内部设有所述紫外线灯;

所述壳体的内部与所述进气口对应的位置设有吸气泵。

可选地,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吸附层、除味层和挡尘层;

所述吸附层、所述除味层和所述挡尘层相互平行放置,且三者可以采取任意排列顺序放置。

可选地,所述吸附层、所述除味层和所述挡尘层上分别设有横纵相间的筋条。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加湿装置;

所述壳体内部,对应于所述出气装置处平行设置加湿装置;

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储水条和浸湿层;

所述浸湿层的四周设有所述储水条。

可选地,所述出气装置包括:第一风栅、第二风栅和第三风栅;

所述第一风栅、所述第二风栅和所述第三风栅依次排列在所述出气装置内;

所述第一风栅、所述第二风栅和所述第三风栅为可拆卸结构。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平衡件;

所述平衡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外侧。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支撑杆和底座;

所述壳体的底部外侧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一端;

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底座。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挂钩;

所述挂钩设置于与所述出气装置所在面相对的所述壳体的侧壁外部;

所述挂钩呈弯折形,且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开口。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吸音罩;

所述吸音罩包裹于所述壳体的外部。

由以上技术可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进气口、第一风扇装置、过滤装置、紫外线灯、第二风扇装置、吸气泵和出气装置;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壳体的内部相连通的所述进气口,所述壳体上与所述进气口所在侧壁相邻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壳体内部相连通的出气装置;所述第一风扇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二风扇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架、第三风扇、第四风扇和第二电机;所述壳体的内部侧壁上平行于所述出气装置所在平面设有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上设有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所述第二支撑架上设有所述第三风扇和所述第四风扇;在所述壳体内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设有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所述过滤装置;所述壳体的顶面内部设有所述紫外线灯;所述壳体的内部与所述进气口对应的位置设有吸气泵。使用时,开启吸气泵,通过吸气泵将室内的空气经由进气口吸纳入空气净化装置内。开启第二电机,吸纳入的室内空气在第二风扇装置的作用下吹向过滤装置。开启第一电机,同时开启紫外线灯,过滤后的去尘空气在第一风扇装置的作用下向出气装置流动,去尘空气在流动过程中,在紫外线灯的照射作用下起到杀菌的效果。经过去尘并杀菌的洁净空气从出气装置中吹出,重新进入室内。在空气净化装置的作用下,能够通过处理室内空气,从根本上净化室内空气。本申请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净化效率低,质量差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从正面剖视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从侧面剖视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出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筋条结构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音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

其中:1-壳体,2-进气口,3-第一风扇装置,31-第一支撑架,32-第一风扇,33-第二风扇,34-第一电机,4-过滤装置,41-吸附层,42-除味层,43-挡尘层,44-筋条,5-紫外线灯,6-支撑杆,7-底座,8-平衡件,9-第二风扇装置,91-第二支撑架,92-第三风扇,93-第四风扇,94-第二电机,10-加湿装置,101-储水条,102-浸湿层,11-吸气泵,12-出气装置,121-第一风栅,122-第二风栅,123-第三风栅,13-挂钩,14-吸音罩。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从正面剖视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从侧面剖视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1、进气口2、第一风扇装置3、过滤装置4、紫外线灯5、第二风扇装置9、吸气泵11和出气装置12;

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壳体1的内部相连通的所述进气口2,所述壳体1上与所述进气口2所在侧壁相邻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壳体1内部相连通的出气装置12;

所述第一风扇装置3包括第一支撑架31、第一风扇32、第二风扇33和第一电机34;

所述第二风扇装置9包括第二支撑架91、第三风扇92、第四风扇93和第二电机94;

所述壳体1的内部侧壁上平行于所述出气装置12所在平面设有所述第一支撑架31和所述第二支撑架91;所述第一支撑架31上设有所述第一风扇32和所述第二风扇33,所述第二支撑架91上设有所述第三风扇92和所述第四风扇93;在所述壳体1内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架31和所述第二支撑架91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电机34和第二电机94;

所述第一支撑架31和所述第二支撑架91之间设有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架31的所述过滤装置4;

所述壳体1的顶面内部设有所述紫外线灯5;

所述壳体1的内部与所述进气口2对应的位置设有吸气泵11。

使用时,开启吸气泵11,通过吸气泵11将室内的空气经由进气口2吸纳入空气净化装置内。利用吸气泵11强大的吸气力,能够快速高效的吸纳室内的空气,从而提高净化的空气量及速度。

开启第二电机94,吸纳入的室内空气在第二风扇装置9的作用下吹向过滤装置4。第二风扇装置9中设有朝向出气装置12的第三风扇92和第四风扇93,所述第三风扇92和所述第四风扇93转动后,令风扇两侧的室内空气流向风扇,并在风扇正面汇聚之后,吹向过滤装置4,准备过滤。

开启第一电机,同时开启紫外线灯,过滤后的去尘空气在第一风扇装置的作用下向出气装置12流动,去尘空气在流动过程中,在紫外线灯的照射作用下起到杀菌的效果。本装置不仅可以出去室内空气中携带的尘埃等有害物质,并且可以去除空气含有的细菌、病毒等,有效提高净化效果。而且本装置中的杀菌装置不仅可以采用紫外线灯5,也可以采用其他装置,例如,在去尘空气中喷洒杀菌液等。

经过去尘并杀菌的洁净空气从出气装置中吹出,重新进入室内,空气净化装置不停循环上述过程,从而净化室内空气,在空气净化装置的作用下,能够通过处理室内空气,不需从室外引入空气,从根本上净化室内空气。本申请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净化效率低,质量差问题。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过滤装置4,所述过滤装置4包括吸附层41、除味层42和挡尘层43。吸附层41采用静电网,吸附层41通电之后带有静电,能够通过正负电荷带电性不同来吸附室内空气中携带的重金属离子、细小的尘埃、空气悬浮物等;除味层42可以采用竹炭等具有吸收味道功能的材料制成,能够有效去除空气中的不良味道,例如、烟味、食物味道等,散发出较清新的空气;挡尘层43采用直径小于危害人体健康的尘埃颗粒直径的过滤网,当室内空气通过挡尘层43时,能够将尘埃颗粒截留在挡尘层43上。经过吸附层41、除味层42和挡尘层43的协同配合,能够有效去尘并除味,提高净化质量。

所述吸附层41、所述除味层42和所述挡尘层43相互平行放置,且三者可以采取任意排列顺序放置。例如,室内空气先经过吸附层41,然后除味层42,最后挡尘层43;或者先经过除味层42,然后挡尘层43,最后吸附层41;或者先经过挡尘层43,然后除味层42,最后吸附层41等顺序都可以采用。而且根据实际室内空气质量情况,选择吸附层41、除味层42和挡尘层43的层数。例如,如果室内气体味道比较重,可以增加除味层42的层数;如果室内细小尘埃或者重金属离子含量较高,则对应增加吸附层41的层数等。

如图5所示,一种带有筋条结构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过滤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41、所述除味层42和所述挡尘层43上分别设有横纵相间的筋条44。室内气体在第二风扇装置9的带动下,吹向过滤装置4,过滤装置4需要承受来自气体流动产生的冲力,为了有效实现空气净化装置的减薄,缩小空气净化装置的占用空间,需要尽可能的减薄过滤装置4,而过薄的吸附层41、除味层42和挡尘层43,相应的所能承受的空气冲力下降,容易造成破洞损坏,从而降低净化效果,增加净化成本。在过滤装置4上装设筋条44,通过筋条44的支撑作用,同时将大面积的过滤面分割为多个面积相对较小的过滤面,能够有效分担空气的冲击作用,从而提高过滤装置4的使用寿命。

如图4所示,一种加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加湿装置10;

所述壳体1内部,对应于所述出气装置12处平行设置加湿装置10;

所述加湿装置10包括:储水条101和浸湿层102;

所述浸湿层102的四周设有所述储水条101。

室内空气质量差,通常伴随有室内空气过于干燥的问题。在空气净化装置内装设加湿装置10,当净化后的空气从出气装置12处流出之前,首先经过加湿装置10,增加湿润度。在储水条101中装入纯净水,储水条101与浸湿层102接触处设有细小空洞或者间隙,能够令储水条101中的水缓慢流出,蔓延至全部浸湿层102。随着浸湿层102上的水分被洁净空气带走,储水条101中的水不断补充至浸湿层102上。当室内空气湿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将加湿装置10取出。

如图3所示,一种出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出气装置12,所述出气装置12包括:第一风栅121、第二风栅122和第三风栅123;

所述第一风栅121、所述第二风栅122和所述第三风栅123依次排列在所述出气装置12内;

所述第一风栅121、所述第二风栅122和所述第三风栅123为可拆卸结构。

第一风栅121、第二风栅122和第三风栅123上设有可以转动的叶片,使用者可以通过改变各个叶片的角度改变空气的流出方向及流出量。

由于叶片为直片状,所以空气只能选择以上下或者以左右为方向流出,如果室内空间过大,空气从一个方向流出,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扩散至四周。本实施例提供的出气装置12中的第一风栅121、第二风栅122和第三风栅123能够拆卸并且改变方向安装,如图3所示,此时,空气在第二风栅122中以上下的方向流出,而在第一风栅121和第三风栅123中以左右的方向流出,能够达到令空气直接向四周流出的效果。当只需要空气以上下或者以左右的方向流出时,可以随时拆下方向不符合的风栅,重新安放至所需方向即可。本实施例提供的出气装置12能够良好的通过改变空气的出气方向,从而提高净化空气的扩散速度,节约扩散时间,提高室内整体的净化效率。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平衡件8;

所述平衡件8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外侧。

由于空气净化装置中设有第一风扇装置3和第二风扇装置9,当空气净化装置工作时,风扇装置开启,此时,风扇转动会造成整个净化装置的震动,如果净化装置无法放平,则会在除了竖直与水平以外的有角度的方向上产生多余的力,而这个多余的力没有可以相互抵消的支撑力,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增加净化装置的震动力度,从而影响净化装置的内部零件,发生危险。所以在安放净化装置时,为净化装置调整至水平位置非常重要,且具有一定难度。在净化装置上设置平衡件8,能够辅助安装人员调整净化装置的水平位置,从而有效提高净化装置的使用安全性及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支撑杆6和底座7;

所述壳体1的底部外侧连接所述支撑杆6的一端;

所述支撑杆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底座7。

支撑杆6与底座7之间活动连接,可以是支撑杆6与底座7之间旋转连接,通过旋转改变壳体1的方向,以及改变壳体1与底座7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将支撑杆6设计为液压杆结构,如果空气净化装置重量过大,则通过液压杆结构,能够轻松调整壳体1与底座7之间的距离,从而将壳体1调整至合适的工作高度。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挂钩13;

所述挂钩13设置于与所述出气装置12所在面相对的所述壳体1的侧壁外部;

所述挂钩13呈弯折形,且远离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有开口。

如果空气净化装置体积相对较大,放置于底面上容易占用地上活动空间,从而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此时,需要将其挂设与墙壁上。在壳体1的背面设有挂钩13,挂钩采用弯折形,例如U形,不仅能够将空气净化装置挂设于墙壁上,还能够将空气净化装置与墙壁分开一定距离,从而减少空气净化装置工作对墙壁产生的损害,例如震动摩擦、或者脏污污染。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吸音罩14;

所述吸音罩14包裹于所述壳体1的外部。

由于空气净化装置中的吸气泵11、第一风扇装置3和第二风扇装置9在工作时均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在安静的室内尤为明显,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在空气净化装置外加设吸音罩14,能够隔离一定量的噪音,从而有效降低空气净化装置对人们造成的噪声影响。

由以上技术可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1、进气口2、第一风扇装置3、过滤装置4、紫外线灯5、第二风扇装置9、吸气泵11和出气装置12;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壳体1的内部相连通的所述进气口2,所述壳体1上与所述进气口2所在侧壁相邻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壳体1内部相连通的出气装置12;所述第一风扇装置3包括第一支撑架31、第一风扇32、第二风扇33和第一电机34;所述第二风扇装置9包括第二支撑架91、第三风扇92、第四风扇93和第二电机94;所述壳体1的内部侧壁上平行于所述出气装置12所在平面设有所述第一支撑架31和所述第二支撑架91;所述第一支撑架31上设有所述第一风扇32和所述第二风扇33,所述第二支撑架91上设有所述第三风扇92和所述第四风扇93;在所述壳体1内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架31和所述第二支撑架91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电机34和第二电机94;所述第一支撑架31和所述第二支撑架91之间设有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架31的所述过滤装置4;所述壳体1的顶面内部设有所述紫外线灯5;所述壳体1的内部与所述进气口2对应的位置设有吸气泵11。使用时,开启吸气泵11,通过吸气泵11将室内的空气经由进气口2吸纳入空气净化装置内。开启第二电机94,吸纳入的室内空气在第二风扇装置9的作用下吹向过滤装置4。开启第一电机34,同时开启紫外线灯5,过滤后的去尘空气在第一风扇装置3的作用下向出气装置12流动,去尘空气在流动过程中,在紫外线灯5的照射作用下起到杀菌的效果。经过去尘并杀菌的洁净空气从出气装置12中吹出,重新进入室内。在空气净化装置的作用下,能够通过处理室内空气,从根本上净化室内空气。本申请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净化效率低,质量差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