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炉的吸烟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微波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0593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微波炉的吸烟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微波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吸油烟功能的壁挂或嵌入式微波炉,具体地涉及一种微波炉的吸烟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微波炉。



背景技术:

随着整体式厨房成为主流,厨房电器的设计也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种厨房电器对于厨房空间的占用。微波炉与抽油烟机的一体化设计,便是上述整体式厨房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现有的微波炉与油烟机的一体机(简称OTR)是将微波炉以壁挂式固定至灶具上方,微波炉的腔体按照现有的微波炉的形式对食物进行微波加热,而其底部具有油烟吸入结构,并通过安装于腔体上方的贯流风机,将灶具处产生的油烟自该油烟吸入结构吸入,被吸入的油烟经过安装于油烟吸入结构中的滤网的过滤作用后被贯流风机吸引至排放位置。

授权公告号为CN102192538B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具有抽烟结构的嵌入式微波炉。如图1中所示,微波炉的腔体底部设置有与贯流风扇连通的固定面板61和移动面板62,两者滑动连接以使得移动面板62能够相对于固定面板61向外滑出微波炉的腔体底部,固定面板61和移动面板62上分别设置有固定空气流入口611和移动空气流入口(图中未示出该开口位置),当向前抽出移动面板62时,其上的移动空气流入口与固定空气流入口611一起,在贯流风扇的抽气作用下吸收灶具产生并向上扩散的烟气。

类似于上述专利中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利用能够滑动伸出微波炉的腔体底部的吸烟结构,在增大烟气吸入位置的灵活性与吸入面积的同时,也存在下述缺陷:贯流风扇的位置一般固定于腔体的上方,无论是固定的空气流入口还是能够滑出腔体底部的空气流入口,靠近贯流风扇的位置风压大、抽吸力强,远离贯流风扇的空气流入口(如上述专利中的移动空气流入口)抽吸力较小。然而,油烟析出概率最大的位置是腔体的下前方,这个位置恰好是距离贯流风扇最远的位置,抽吸力最小。

因此,现有的滑出式吸烟结构受制于贯流风机抽吸力的不均匀,油烟仍具有较大的从滑出结构前方析出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贯流风机对油烟的抽吸力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微波炉的吸烟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微波炉,该吸烟结构能够使贯流风机在滑动进烟装置上产生较为均匀的抽吸力,改善微波炉的吸烟不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微波炉的吸烟结构,包括设置于微波炉上的贯流风机以及能够相对于所述微波炉的底壁滑动的滑动进烟装置,所述滑动进烟装置内形成有用于直接吸入烟气的烟气吸入腔及用于连通至所述贯流风机的吸风口的烟气隔离腔,所述烟气吸入腔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油烟引入的移动烟气进口,所述烟气吸入腔与所述烟气隔离腔之间设置有隔板,该隔板上形成有沿油烟流动方向通流面积逐渐减小的通流区域。

优选地,所述通流区域设置为多个间隔布置的侧向连通孔,且沿油烟流动方向,所述侧向连通孔的通流面积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通流区域设置为沿油烟流动方向通流面积逐渐减小的连续通孔。

优选地,所述吸烟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微波炉底壁的固定进烟装置,所述滑动进烟装置选择性滑动至该固定进烟装置内或从该固定进烟装置内滑出,所述固定进烟装置具有对应连通至所述贯流风机的吸风口的出烟口,所述烟气隔离腔对应连通至所述出烟口。

优选地,所述滑动进烟装置的滑出方向的前端形成有连通至所述烟气隔离腔的前端隔离腔,所述前端隔离腔与所述烟气吸入腔之间分隔设置有前端隔板,该前端隔板上形成有用于连通所述前端隔离腔与所述烟气吸入腔的前端连通孔。

优选地,所述前端连通孔的孔径与所述侧向连通孔的最大孔径相等。

优选地,所述前端隔板上形成有连通至所述烟气隔离腔的第一进烟口,所述烟气隔离腔与所述出烟口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二进烟口,所述第一进烟口与所述第二进烟口相对设置且开口面积相等。

优选地,所述吸烟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微波炉的侧面的两个所述贯流风机,该贯流风机的吸风口分别通过位于所述微波炉两侧的彼此相对独立的油烟通道连通于相应的所述出烟口。

优选地,所述吸烟结构包括用于将所述滑动进烟装置固定于所述固定进烟装置内的锁止机构和/或用于将所述滑动进烟装置从所述固定进烟装置内弹出的弹性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微波炉,该微波炉具有上述的吸烟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贯流风机的吸风口连通烟气隔离腔,使得贯流风机的抽吸力首先在烟气隔离腔内产生,油烟在该抽吸力的引导下并不直接进入该烟气隔离腔,而是通过烟气吸入腔底部的移动烟气进口进入,并通过隔板上的侧向连通孔进入烟气隔离腔内,沿油烟流动方向,烟气隔离腔内靠近贯流风机的位置抽吸力大,将对应位置的侧向连通孔的通流面积设置的较小,以增加油烟经过隔板上的侧向连通孔的阻力;反之,远离贯流风机的位置抽吸力小,将该处的侧向连通孔设置的较大,以减小油烟经过隔板上的侧向连通孔的阻力,最终使得在油烟流方向上滑动进烟装置具有几乎等同的抽吸效果,改善微波炉的吸油烟不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提及的附图;

图2是展开状态下的滑动进烟装置与固定进烟装置的安装结构视图,图中为了显示滑动进烟装置的内部结构,拆去了上部的封闭板体;

图3是是展开状态下的滑动进烟装置与固定进烟装置的安装结构视图,其中滑动进烟装置上的同流区域采用区别于图2中所示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图4是收折状态下的滑动进烟装置与固定进烟装置的安装结构视图;

图5是滑动进烟装置滑出微波炉底壁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滑动进烟装置滑出微波炉底壁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滑动进烟装置滑出微波炉底壁的状态的等轴测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贯流风机;2-滑动进烟装置;20-烟气吸入腔;21-烟气隔离腔;22-移动烟气进口;23-隔板;24-侧向连通孔;25-前端隔离腔;26-前端隔板;27-前端连通孔;28-第一进烟口;29-第二进烟口;3-固定进烟装置;30-出烟口;4-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者中立方向上而言的各个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第一”、“第二”是为了部件进行区分以清楚叙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其并不代表以该形式命名的两个零件必然存在任何的实质性区别。

如图2至图7中所示,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微波炉的吸烟结构,包括设置于微波炉上的贯流风机1,以及能够相对于微波炉的底壁滑动以向前伸出微波炉底部的滑动进烟装置2,微波炉的底壁上设置有固定进烟装置3,并且,滑动进烟装置2能够选择性地滑动至该固定进烟装置3内部或者向前滑出该固定进烟装置3。固定进烟装置3具有对应连通至贯流风机1的吸风口处的出烟口30,以使得滑动进烟装置2和固定进烟装置3中的油烟均能够被贯流风机1经过该出烟口30抽走。

滑动进烟装置2内通过隔板23的分隔形成有烟气吸入腔20和烟气隔离腔21,其中:烟气吸入腔20的底部形成有移动烟气进口22。隔板23上设置有沿油烟流动的方向通流面积逐渐减小的通流区域。烟气经过移动烟气进口22进入烟气吸入腔20内,之后,通过隔板23上设置的该通流区域流入烟气隔离腔21。此处指出,所谓油烟流动方向,指的是在贯流风机1的抽吸作用下烟气由微波炉的前侧壁(一般指微波炉的门体所在的壁面)向后侧的流动方向,此处也可以理解为图2中所示的隔板23的水平延伸方向。贯流风机1的吸风口连通至烟气隔离腔21内,通过该吸风口产生的抽吸力沿该通流区域的通流面积逐渐减小的方向而逐渐增加,通流面积的减小使得油烟流动的阻力大,平衡抽吸力的不平衡,使得贯流风机1沿油烟流动方向的抽吸力基本一致。

如图2中所示,上述的通流区域可以是图2中所示的多个间隔布置的透孔结构。具体地,隔板23上间隔开设有连通烟气吸入腔20和烟气隔离腔21的多个侧向连通孔24,如图2中所示,沿着油烟流动的方向,侧向连通孔24的通流面积逐渐减小。另外,如图3中所示,通流区域也可以采用图示的连续通孔结构。

在上述的微波炉结构中,贯流风机1可以按照如下两种方式设置:一是在微波炉的顶部设置一个贯流风机1;二是如图4中所示的在微波炉的侧面、独立于内腔的位置设置两个贯流风机1。图2中所示的结构当用于两个贯流风机1在微波炉的两侧进行抽吸的方案时,固定进烟装置3上的两个出烟口30通过彼此相对独立地油烟通道连通至两个贯流风机1的吸风口。与之对应地,滑动进烟装置2上的烟气隔离腔21有两个,并对称布置于烟气吸入腔20的两侧,在两个贯流风机1的抽吸作用下,烟气吸入腔20内的油烟分别向两侧的烟气隔离腔21内流动,并通过固定进烟装置3上的两个出烟口30排出。

进一步地,为了增加微波炉的油烟吸入效率,固定进烟装置3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烟气进口,如此,当滑动进烟装置2与固定进烟装置3处于图2中所示的展开位置时,微波炉底部具有两个烟气进入位置并分别位于滑动进烟装置2和固定进烟装置3上。此时,向外滑出该滑动进烟装置2相当于增大微波炉的油烟吸附面积。

更进一步地,滑动进烟装置2的滑出方向的前端还可选地形成有前端隔离腔25,该前端隔离腔25与烟气吸入腔20和烟气隔离腔21之间通过前端隔板26分隔,并且,该前端隔板26上对应于烟气吸入腔20的板体上形成有前端连通孔27,以使烟气吸入腔20内进入的油烟能够通过该前端连通孔27进入前端隔离腔25内。前端隔板26上对应两个烟气隔离腔21的部分板体上开设有第一进烟口28,以使前端隔离腔25内的油烟能够经过该第一进烟口28流入烟气隔离腔21内。烟气隔离腔21与出烟口30之间设有连通彼此的第二进烟口29。为使油烟能够以较小的流动阻力由前端隔离腔25流动至出烟口30处,第一进烟口28与第二进烟口29相对设置并且开口面积相等或者接近相等。

此外,增设前端隔离腔25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减小滑动进烟装置2上远离贯流风机1的位置的油烟流动阻力,因此,前端连通孔27的孔径优选地按照侧向连通孔24的最大孔径设置,以增加前端连通孔27的通流面积。

移动烟气进口22处形成有与烟气隔离腔21对应的进烟区域,且进烟区域设置有过滤网4。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固定进烟装置3上底部的固定烟气进口上也设置过滤网4。两处过滤网的设置使得抽吸至吸烟结构内的油烟被该过滤网净化,以保证经贯流风机1排出至空气内的气体中不含或者尽可能少的含有油烟。

此外,吸烟结构还包括用于将滑动进烟装置2固定于固定进烟装置3内的锁止机构,和用于将滑动进烟装置2从固定进烟装置3内弹出的弹性驱动机构。锁止机构能够阻止滑动进烟装置2向前伸出超程,与固定进烟装置3脱开;而弹性驱动机构的设置则能够辅助滑动进烟装置2的滑出动作。两者可以同时或者择一设置于滑动进烟装置2和固定进烟装置3之间。

参考图2给出油烟在该吸烟结构内的流动方向:经过移动烟气进口22进入滑动进烟装置2上的烟气吸入腔20内,两侧的两个贯流风机1通过出烟口30向滑动进烟装置2内提供抽吸力,烟气吸入腔20内的油烟向两侧的两个烟气隔离腔21和前端隔离腔25内流动,进入前端隔离腔25内的油烟进一步通过第一进烟口28和第二进烟口29流向出烟口30;经过侧向连通孔24进入烟气隔离腔21内的油烟经过第二进烟口29流向出烟口30。当固定进烟装置3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烟气进口时,贯流风机1的抽吸力也同时作用于该固定烟气进口,使得部分油烟经由此处被吸入以过滤排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微波炉,该微波炉具有上述的吸烟结构。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