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3190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加湿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湿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器多是提取室外空气中的水分,然后转化成湿度较大的空气输送到室内达到加湿的目的。当环境本身湿度较低时,加湿效果不明显。另外,目前的加湿空调器的雾化器产生的水雾是通过出风气流的吹动力流动至出风口,水雾无法均匀地吹到周围的空气中,这导致现有的加湿空调器的加湿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加湿空调器,旨在提高加湿水雾的均匀性,从而改善加湿空调器的加湿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加湿空调器包括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包括:供水容器;雾化器,具有进水口和排雾口,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供水容器;以及排雾管,所述排雾管具有水雾入口和多个排雾孔,所述水雾入口连通所述排雾口,多个所述排雾孔对应所述加湿空调器的出风口设置。

优选地,所述排雾管包括:进雾管段,所述进雾管段的一端与所述排雾口相连通;以及出雾管段,连通所述进雾管段的另一端,所述出雾管段上间隔设有多个所述排雾孔,所述排雾孔的孔口朝向所述出风口设置。

优选地,所述进雾管段在远离所述排雾口的方向上呈弯折设置。

优选地,所述出雾管段包括水平段和分别与所述水平段的两端连通的竖直段,所述进雾管段与所述水平段相连通,所述竖直段上开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的所述排雾孔。

优选地,所述排雾孔贯穿所述竖直段的管壁设置。

优选地,相邻两所述排雾孔的间距在远离所述进雾管段的方向呈递减设置。

优选地,所述加湿空调器包括:呈立式设置的蜗壳,所述蜗壳内安装有并行设置的两个贯流风轮,所述蜗壳的底部开设有供所述竖直段穿出的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安装孔的外周沿设有限位套筒,所述竖直段位于所述限位套筒内。

优选地,所述蜗壳在靠近所述出风口一侧凸设有挡水装置。

优选地,所述挡水装置包括挡水条和设于所述挡水条两侧并向所述安装孔一侧延伸的止水部,所述止水部的自由端呈相向延伸设置。

优选地,所述雾化器包括:壳体以及电加热装置和/或超声雾化装置,所述壳体内形成有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排雾口连通的雾化腔,所述电加热装置和/或超声雾化装置设于所述雾化腔内。

优选地,所述加湿空调器还包括抽屉箱,所述加湿装置设于所述抽屉箱内;所述加湿空调器设有呈敞口设置的安装腔,所述抽屉箱可抽拉地设于安装腔内。

优选地,所述抽屉箱包括底板、分别与所述底板的边沿连接并向上延伸的面板、背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面板与所述背板相对,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相对,所述面板、背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上边沿围合出供所述加湿装置装入所述抽屉箱的开口;

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外壁面上设有自所述安装腔内向所述安装敞口延伸的滑轨,所述安装腔的内壁面上设有与所述滑轨适配的滑槽。

优选地,所述底板与所述安装腔的底壁呈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加湿空调器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子固定连接;以及从动齿条,固设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或第二侧板的外壁面上,所述从动齿条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以在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带动所述抽屉箱进入或移出所述安装腔。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加湿空调器通过设置排雾管并在排雾管上间隔开设多个排雾孔,从而提高了加湿效果的均匀性。具体地,该加湿空调器包括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包括:供水容器、雾化器和排雾管,其中,雾化器具有进水口和排雾口,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供水容器,所述供水容器用于向雾化器供水,雾化器用于将水转化为水雾,排雾管用于将水雾导流至出风口,所述排雾管具有水雾入口和排雾孔,所述水雾入口连通所述排雾口,所述排雾孔对应所述加湿空调器的出风口设置。由于排雾管上设有多个排雾孔,多个所述排雾孔对应所述加湿空调器的出风口设置,如此,经过排雾孔流出的水雾能够均匀地排放到空气中,从而能够提高空气湿度的均匀性,改善加湿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湿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III-III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排雾管与蜗壳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4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8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加湿空调器另一实施例中排雾管与蜗壳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加湿空调器,旨在通过设置排雾管并在排雾管上开设多个排雾孔,从而提高加湿水雾的均匀性、改善加湿空调器的加湿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7所示,该加湿空调器包括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包括:供水容器100、雾化器200和排雾管300,其中,雾化器200具有进水口和排雾口,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供水容器100;所述排雾管300具有水雾入口和排雾孔321,所述水雾入口连通所述排雾口,所述排雾孔321对应所述加湿空调器的出风口设置。

其中,供水容器100用于向雾化器200供水,雾化器200用于将水转化为水雾,排雾管300用于将水雾导流至出风口。现有的加湿空调器产生的水雾跟随出风气流扩散至出风口,因此,水雾在流出出风口时大多在蜗壳400的下侧流出,导致加湿水雾不均匀,加湿效果差,本专利提出的加湿空调器设有排雾管300,排雾管300的水雾入口与雾化器200相连通,排雾管300上设有多个排雾孔321,多个所述排雾孔321对应所述加湿空调器的出风口设置,如此,经过排雾孔321流出的水雾能够均匀地排放到空气中,从而能够提高空气湿度的均匀性,改善加湿效果。

请继续参照图7,在本专利一实施例中,所述排雾管300包括进雾管段310和出雾管段320,所述进雾管段310的一端形成有所述水雾入口,所述出雾管段320连通所述进雾管段310的另一端,所述出雾管段320上间隔设有多个所述排雾孔321,所述排雾孔321的孔口朝向所述出风口设置。

具体地,所述进雾管段310在远离所述排雾口的方向上呈弯折设置,如此,能够延长进雾管段310的长度,避免水雾出口附近的冷气流降低雾化器200内液体的雾化率;出雾管段320大体呈U型设置,包括水平段和分别与所述水平段的两端连通的竖直段,所述进雾管段310与所述水平段相连通,所述竖直段上设有多个所述排雾孔321,由于多个排雾孔321在竖直段上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因此能够增大排雾管300流出的水雾的面积,并提高水雾扩散的均匀性,从而能够改善加湿空调器的加湿效果。

现结合图4和图5对本专利排雾管300与出风口的安装结构进行详细说明。所述加湿空调器包括蜗壳400和贯流风轮,所述蜗壳400呈立式设置,所述贯流风轮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贯流风轮并行设置在蜗壳400内,所述蜗壳400沿上下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出风口430,蜗壳400的底部设有安装孔(未图示),竖直段穿设在安装孔内从而实现排雾管与蜗壳400的安装固定,且竖直段的水雾出口位于蜗壳400的出风通道内,如此,水雾能够跟随出风气流输送至室内,从而改善室内空气的湿度。

考虑到竖直段的长度过长时,只通过安装孔固定竖直段不能够保证竖直段的稳定,为了保证竖直段安装结构的稳定性,本专利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的外周沿设有限位套筒410,所述竖直段位于所述限位套筒410内,由于限位套筒410能够增加竖直段的固定面积,因此能够保证竖直段安装结构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加湿空调器加湿效果的均匀性,所述排雾孔321在所述出雾管段320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且相邻两所述排雾孔321的间距在远离所述进雾管段310的方向呈递增设置。由于水雾不断的从出雾管段320的排雾孔321中流出,因此水雾量不断减少,为了使得水雾能够均匀地从出雾管段320的排雾孔321中流出,本实施例中,相邻两排雾孔321的间距在远离所述进雾管段310的方向呈递减设置,如此,能够使得不同高度的出雾管段320上均能够流出适量的水雾,从而能够保证加湿空调器加湿效果的均匀性。

考虑到排雾管300设置在出风口430处,为了减少排雾管300对出风口430的阻挡效应,所述排雾孔321设置为通孔,如此,排雾孔321既不会阻挡出风气流,影响空调器的温度调节效果;又能够供水雾流出,使得水雾和出风气流均匀混合,从而改善加湿空调器的加湿效果。

现结合图8和图9对本专利雾化器20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所述雾化器200包括:壳体210以及电加热装置和/或超声雾化装置,本实施例中,雾化器使用电加热管220作为雾化源,所述壳体210内形成有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排雾口连通的雾化腔,所述电加热装置和/或超声雾化装置设于所述雾化腔内。具体地,所述供水容器100向雾化器200的雾化腔内供水,所述电加热装置和/或超声雾化装置用于将水转化为水雾并经排雾口排至所述排雾管300,由于本专利提出的雾化器200形成有雾化腔,因此,当水雾化成水雾后,雾化腔内具有较高的压力,因此有利于水雾流向排雾管300。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排雾管300的出雾管段320远离所述进雾管段310的端口呈封闭设置,如此,能够提高排雾孔321处的排雾压力,提高水雾的流动距离,增大加湿空调器的加湿面积,改善加湿空调器的加湿效果。

然本专利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出雾管段320远离所述进雾管段310的端口呈敞开设置,如此,出雾管段320可以直接采用常见的管体加工制造,从而降低出雾管段320的加工成本。

具体地,请参照图3,当加湿空调器工作时,从加湿空调器背面的进风口进入的气流经过换热器换热后进入蜗壳400的出风风道内,由于出风风道内的热交换气流流速较快,因此出风风道内产生负压,使排雾孔321流出的水雾进入出风风道,水雾与热交换气流在出风风道内实现混合,并经加湿空调器的加湿出风口流出。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加湿出风口处设置有加湿摆叶,加湿摆叶可打开或关闭加湿出风口,并调节加湿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进一步地,加湿空调器还包括用于驱动加湿摆叶摆动的加湿摆叶驱动机构(未图示)。因而,用户可对加湿摆叶的出风方向进行控制,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请参照图7,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水压调节装置,所述水压调节装置连通所述供水容器100和所述雾化器200,以将所述供水容器100内的水输送至所述雾化器200,所述水压调节装置可以但不限于水泵900等。

请参照图8和图10,为了方便向加湿装置的供水容器100内加水,所述加湿空调器还包括抽屉箱500,所述加湿装置设于所述抽屉箱500内,所述加湿空调器设有呈敞口设置的安装腔,所述抽屉箱500可抽拉地设于安装腔内。

本专利提出加湿空调器为圆柱结构的立式空调器,所述抽屉箱500设置在加湿空调器的底部,如此,不仅能够充分利用立式空调器下侧的空间,还能够方便用户移动抽屉箱500和加湿装置。

具体地,所述抽屉箱500包括底板和相对地设于所述底板的两侧并向上延伸设置的两个侧板520,两个侧板520相背离的外壁面上对应设有自所述安装腔内向所述安装敞口延伸的滑轨530,所述安装腔的侧壁面上设有与所述滑轨530适配的滑槽,如此,抽屉箱500可以通过滑轨530、滑槽结构与安装腔滑动连接,如此,当用户需要为供水容器100加水时,只需拉开抽屉箱500即可向供水容器100内加水,供水容器100始终位于抽屉箱500内,加满水后可跟随抽屉箱500一同推回安装腔,不需要用户费力搬动供水容器100,从而能够方便用户对供水容器100进行加水。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抽屉箱500的底部与安装腔的底壁呈间隔设置,如此,能够减少抽屉箱500与安装腔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少抽屉箱500的摩擦力,从而方便用户将抽屉箱500拉出或推回安装腔。

请参照图8和图10,考虑到抽屉箱500与安装腔之间仅通过滑槽和滑轨530滑动连接,为了提高抽屉箱500与安装腔的连接强度,所述滑轨530自所述侧板520的一侧边沿延伸至所述侧板520的另一侧边沿,如此,滑轨530的长度与抽屉箱500侧壁的宽度相一致,滑轨530支撑力较大,能够保证滑轨530、滑槽结构的稳定性。

为了使得抽屉箱500装入安装腔后,抽屉箱500不会轻易与安装腔脱离,所述抽屉箱500和安装腔之间还设有卡扣结构。具体地,所述抽屉箱500还包括相对地设于所述底板的两侧并向上延伸设置的面板510和背板,所述面板510、背板和两所述侧板520远离所述底板的上边沿围合出供所述加湿装置装入所述抽屉箱500的开口;所述面板510的周沿设有定位卡扣511,所述安装敞口周沿的安装腔壁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卡扣511适配的定位卡槽。如此,当抽屉箱500装入安装腔后,抽屉箱500面板510上的定位卡扣511与安装腔敞口周沿的定位卡槽适配固定,如此,能够使得抽屉箱500与安装腔牢固固定。

然本专利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所述抽屉箱500的背板上设置弹性卡扣,在所述安装腔远离所述敞口的腔壁上设置卡槽,当抽屉箱500装入安装腔后,弹性卡扣与卡槽适配固定,从而使得抽屉箱500与安装腔牢固固定。

考虑到拉出抽屉箱500时,抽屉箱500会带动排雾管300移动,为了避免排雾管300受力折断,本专利提出的排雾管300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例如采用橡胶软管或pvc钢丝软管等,如此,在拉出抽屉箱500时,排雾管300可以适应性地变形伸长,当推回抽屉箱500时,排雾管300可以恢复原始形状,如此,能够避免排雾管300折断,保证排雾管300的排雾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排雾300的进雾管段310呈弯折设置,弯折设置的进雾管段310的长度更长,当拉出抽屉箱500时,弯折设置的进雾管段310能够变形伸长,从而保证抽屉箱500的正常拉出。

本专利提出加湿空调器为圆柱结构的立式空调器,所述抽屉箱500设置在加湿空调器的底部,如此,不仅能够充分利用立式空调器下侧的空间,还能够方便用户移动抽屉箱500和加湿装置。此外,由于一般的立式空调器底部的重量较轻,立式空调器的重心偏高导致空调器的稳定性较差,本专利在立式空调器的底部设置有抽屉箱500,抽屉箱500内设置有供水容器100和雾化器200,如此,能够使得立式空调器的重心下移,进而提高立式空调器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供水容器100上设有刻度线,且所述供水容器100呈透明设置或供水容器100对应刻度线的位置设有透明的观察窗,如此,当用户向供水容器100内加水时可以监测到供水容器100内的水位变化,从而方便用户向供水容器100内加水。

现结合图1至图5对本专利抽屉箱500的驱动结构进行说明,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加湿空调器还包括驱动装置600,所述驱动装置600包括:驱动电机610、主动齿轮620和从动齿条630,所述主动齿轮620与所述驱动电机610的转子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条630固设于所述侧板520相互背离的外壁面上,所述从动齿条630与所述主动齿轮620相啮合,以在所述驱动电机610的驱动作用下带动所述抽屉箱500进入或移出所述安装腔。

具体地,请参照图6至图10,所述加湿空调器包括并行设置在蜗壳400两侧的支撑架700,两所述支撑架700在所述蜗壳400的底部设有的安装板800,述驱动电机610固设在所述安装板800上,驱动电机610的转子上固定有主动齿轮620;所述从动齿条630固定在抽屉箱500侧板520相互背离的外壁面上,所述从动齿条630与所述主动齿轮620相互啮合,如此,驱动电机610可以驱动主动齿轮620带动从动齿条630移动,进而带动抽屉箱500进入或移除安装腔。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600可接收移出指令或进入指令,当驱动装置600接收到移出指令时,驱动装置600驱动抽屉箱500移出安装腔,当驱动装置600接收到进入指令时,驱动装置600驱动抽屉箱500进入安装腔,所述移出指令和进入指令可由集成在空调遥控器上的驱动装置控制器产生。

然本专利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抽屉箱500的外壁面上还设有扣手槽或提手,如此,用户可以手动地从安装腔内拉出抽屉箱500或将抽屉箱500推回安装腔。

请参照图3至图5,为了避免排雾管300产生的水雾滴落到所述驱动电机610上,本专利提出的加湿空调器还设有挡水装置420,所述挡水装置420凸设在蜗壳靠近所述出风口430的一侧,因此,挡水装置420能够避免水滴流向驱动电机610,进而避免驱动电机610进水,从而提高驱动电机61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所述挡水装置420包括挡水条421和设于所述挡水条421两侧并向所述安装孔一侧延伸的两个止水部422,两所述止水部422的自由端呈相向延伸设置,如此,挡水装置420能够半包围形成一挡水墙,该挡水墙的敞口侧对应所述排雾管300设置,如此,排雾管300滴落的水滴可以被挡水墙挡住,从而避免水滴流向驱动电机。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挡水墙包围的区域内的蜗壳400呈凹陷设置(未图示),如此,有利于挡水墙集水,并避免水滴流向驱动电机610。

此外,挡水装置420还能够避免空调器处于制冷状态下,开启加湿模式产生的冷凝水流出加湿出风口。具体地,请参照图3和图4,到当空调器处于制冷过程时,排雾管300产生的水雾与制冷气流混合后,水雾冷凝产生的冷凝水滴落在蜗壳400的底部,由于蜗壳400上设有挡水装置420,挡水装置420位于排雾管300和加湿出风口之间,因此,挡水装置420能够阻挡冷凝水,避免冷凝水被制冷气流吹出加湿出风口,进而改善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的加湿效果。

考虑到抽屉箱500可以在驱动电机610的驱动作用下完全移出安装腔,也可以在驱动电机610的驱动作用下部分移出安装腔后,手动完全拉出安装腔,因此,所述传动齿条630可以自所述侧板的一侧边沿延伸至所述侧板的另一侧边沿(如图10所示),所述传动齿条630的长度也可以设置为侧板宽度的一部分(未图示)。

为了使得抽屉箱500的面板510与空调器面板整齐贴合,当所述抽屉箱500进入所述安装腔后,所述抽屉箱500的面板510与空调器面板510平滑连接。在本专利一实施例中,所述抽屉箱500的面板510和安装敞口周沿的空调器面板均呈平板状结构设置,如此,当抽屉箱500装入安装腔后,两者呈平齐设置,外型十分美观,然本专利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抽屉箱500的面板510和空调器面板还可以设置为平滑连接的弧形曲面面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