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装置以及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6536发布日期:2019-01-02 22:13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导流装置以及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流装置以及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扬尘污染、工业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室内装修污染、汽车内污染、以及冰箱内污染的问题日益严峻起来,现代社会的空气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活,室内空气的日益污染,特别是对新居住房人员的影响最为严重,因房屋装饰装修后,装饰材料及家具上所散发出来的刺鼻刺眼等有害有毒物质,如:甲醛、有机物、臭味、异味、氩、苯、二氧化碳气体、氡等放射性物质,其现状是,居住房室内空气污染,严重超标,达不到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要求(GB50325和GB/T18883),而上述空气污染的现状构成了对人员健康的极大威胁。

空气净化器能够过滤空气杂质,吸附有害气体,从而净化空气。空气净化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现有技术的空气净化器存在送风不均匀,舒适度差等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导流装置以及空气净化器。导流装置能够保证气流流速低,冲击力小,柔和自然,提升用户使用舒适度。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导流装置,用于空气净化器,其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导流通道以及与导流通道相连通的通风孔;导流组件,设置于壳体的外表面、且与通风孔相对地设置,导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导流板。至少两个导流板沿通风孔的径向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导流板之间形成引流通道,气流能够通过导流通道、通风孔以及引流通道流动;导流板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第一弯折部以及第二弯折部,导流板通过第一弯折部与壳体相连接,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沿通风孔的轴向相继分布,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用于引导气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沿通风孔的径向,相邻两个导流板之间的间距依次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之间夹角为钝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之间夹角范围是110°至17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之间的连接表面为圆角过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弯折部与通风孔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弯折部和通风孔的轴线之间夹角范围是15°至65°。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导流板与壳体可转动连接,导流板能够沿通风孔的径向往复摆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导流装置包括驱动部件,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第一弯折部相连接,驱动部件能够通过第一弯折部驱动导流板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壳体包括设置通风孔的平板以及与平板相连接的两个挡板,两个挡板中的一者设置于平板相对两侧中的一侧,另一者设置于平板相对两侧中的另一侧,两个挡板形成导流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沿通风口的轴向,且从挡板远离平板的一端至挡板与平板的连接处的方向上,两个挡板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以形成渐缩状的导流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挡板远离平板的自由端设置有卡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流装置,其包括壳体以及导流部件。壳体具有用于引导气流流动的导流通道以及通风孔。导流部件包括至少两个导流板。相邻两个导流板之间设置有引流通道。导流板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用于调整气流流动速度以及流动方向,保证气流柔和自然,提升用户使用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其包括如上述的导流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导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导流装置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导流装置的A向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导流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标记说明:

10、壳体;101、导流通道;102、通风孔;102a、中轴线;103、挡板;104、平板;105、卡扣;20、导流组件;20a、引流通道;201、导流板;201a、第一弯折部;201b、第二弯折部;30、盖板;99、空气净化器;α、夹角;β、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导流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图1至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流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流装置用于空气净化器,可以设置于空气净化器的进风侧,也可以设置于出风侧。导流装置能够引导气流按照预定轨迹流动。本实施例的导流装置用于空气净化器的出风侧时,能够保证从空气净化器的出风侧吹出的气流更加柔和自然,舒适度更好。

图1和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施例的导流装置的整体结构。

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导流装置包括壳体10以及与壳体10相连接的导流组件20。壳体10包括导流通道101以及与导流通道101相连通的通风孔102。导流装置的导流通道101能够引导气流朝通风孔102流动。气流通过通风孔102排出导流装置。壳体10包括朝向导流通道101的内表面以及与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本实施例的导流组件20设置于壳体10的外表面、且与通风孔102相对地设置。

本实施例的导流组件20包括至少两个导流板201。至少两个导流板201沿通风孔102的径向方向平行间隔设置。通风孔102具有中轴线102a。通风孔102的径向指的是与自身中轴线102a垂直的方向,通风孔102的轴向指的是自身中轴线102a的延伸方向。至少两个导流板201完全遮挡通风孔102。相邻两个导流板201之间形成引流通道。从通风孔102排出的气流会受到导流组件20的引导,从而按照相邻两个导流板201限定出的引流通道的轨迹流动。

图3和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导流装置的结构。

结合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导流板201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第一弯折部201a以及第二弯折部202a。导流板201通过第一弯折部201a与壳体10相连接。第一弯折部201a和第二弯折部202a沿通风孔102的轴向相继分布。第一弯折部201a和第二弯折部202a用于引导气流。相邻两个导流板201各自的第一弯折部201a和第二弯折部202a形成弯折的引流通道20a。可选地,相邻两个导流板201各自的第一弯折部201a形成引流通道20a的第一直线延伸段,相邻两个导流板201各自的第二弯折部202a形成引流通道20a的第二直线延伸段,第一直线延伸段和第二直线延伸段之间相交,以形成上述弯折的引流通道20a。

从通风孔102排出的气流会首先与第一弯折部201a发生碰撞,第一次改变流动方向,然后再与第二弯折部202a发生碰撞,第二次改变流动方向。气流每次发生碰撞改变流动方向时,会使得通过引流通道20a的气流被搅动而变得杂乱无章,不再完全朝向同一个方向流动,趋于紊流状态,从而从引流通道20a排出的气流流速较低,且流动方向不唯一,保持柔和自然状态,提升用户舒适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风孔102为矩形。通风孔102的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为自身的径向方向。至少两个导流板201沿通风孔102的宽度方向平行设置。每个导流板201沿通风孔102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弯折部201a和第二弯折部202a均为条形板状结构。第一弯折部201a和第二弯折部202a相交设置。

本实施例中,沿通风孔102的径向,相邻两个导流板201之间的间距依次减小。对于至少两个导流板201,靠近中心区域的相邻两个导流板201之间的间距最大,从中心区域向边缘区域,相邻两个导流板201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这样,靠近中心区域的相邻两个导流板201之间形成的引流通道20a比边缘区域的相邻两个导流板201之间形成的引流通道20a更宽。这样,从靠近中心区域的引流通道20a排出的气流量比从边缘区域的引流通道20a排出的气流量更大。

本实施例的第一弯折部201a和第二弯折部202a之间的夹角α为钝角。这样,气流能够顺利地从第一弯折部201a流动至第二弯折部202a,并受第一弯折部201a和第二弯折部202a限制而改变流动方向,使得最终离开引流通道20a的气流的方向与通风孔102的轴线之间呈一定的夹角,并且流速较低,力度柔和自然。

可选地,第一弯折部201a和第二弯折部202a之间夹角α范围是110°至170°。

第一弯折部201a和第二弯折部202a之间的连接表面为圆角过渡。由于第一弯折部201a和第二弯折部202a相交设置,因此第一弯折部201a和第二弯折部202a形成的导流板201具有凹侧表面和凸侧表面。相邻两个导流板201中的一者的凸侧表面与另一者的凹侧表面相对。第一弯折部201a和第二弯折部202a之间的连接表面在凹侧表面和凸侧表面均为圆角过渡,这样第一弯折部201a和第二弯折部202a之间过渡表面光滑,不会对气流的流动形成障碍,保证气流改变流动方向的过程平缓。

可选地,第一弯折部201a和第二弯折部202a各自的宽度相等。该宽度指的是第一弯折部201a和第二弯折部202a沿通风孔102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尺寸。圆角半径值与第一弯折部201a的宽度之间的比例范围为1:4至1:7。

本实施例的第一弯折部201a与通风孔102的中轴线102a之间的夹角β为锐角。相邻的两个第一弯折部201a能够引导通风孔102排出的气流偏向一侧以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使得气流不再沿通风孔102的轴向流动,从而气流会在引流通道20a中发生碰撞搅动而形成紊流。

可选地,第一弯折部201a和通风孔102的轴线之间夹角β范围是15°至65°。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流板201与壳体10可转动连接。导流板201能够沿通风孔102的径向往复摆动。导流板201通过转轴与壳体10转动连接。导流板201能够围绕转轴的轴线转动。导流板201转动过程中,能够改变从导流板201的引流通道20a排出的气流的流动方向,方便用户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调整气流流动方向。可选地,导流板201的第一弯折部201a通过转轴与壳体10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的导流装置包括驱动部件,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第一弯折部201a相连接。驱动部件能够通过第一弯折部201a驱动导流板201沿通风孔102的径向往复摆动。驱动部件提高了导流装置的自动化程度,能够自动控制从导流板201的引流通道20a排出的气流在不同的时间点朝向不同的方向流动,从而扩大气流覆盖区域,同时导流板201转动时能够使得气流更加柔和,提升使用舒适度。可选地,驱动部件包括电机以及连杆。电机的输出端与连杆的一端相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弯折部201a相连接。电机通过连杆来推拉第一弯折部201a以使第一弯折部201a转动。该电机可以是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

本实施例的壳体10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挡板103以及设置于两个挡板103之间的平板104。通风孔102设置于该平板104。导流板201设置于该平板104背向导流通道101的外表面。两个挡板103形成导流通道101。两个挡板103能够引导气流按照预定的轨迹朝通风孔102流动。两个挡板103各自包括沿通风孔102的轴向相对的两个端部。在一个示例中,具有通风孔102的平板104包括相对的两个边缘。两个边缘中的一个边缘与一个挡板103的两个端部之间的区域相连接,另一个边缘与另一个挡板103的两个端部之间的区域相连接。第二弯折部202a远离第一弯折部201a的自由端与两个挡板103上与导流板201位于平板104同一侧的端部相齐平。

在一个实施例中,沿通风孔102的轴向,两个挡板103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以形成渐缩状的导流通道101。两个挡板103上各自形成导流通道101的表面和平板104背向导流板201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各自与平板104背向导流板201的表面之间的夹角相等。渐缩状的导流通道101能够挤压进入导流通道101的气流,以充分引导气流进入通风孔102。

本实施例的挡板103远离平板104的自由端设置有卡扣105。挡板103通过该卡扣105与外部结构件之间通过卡接方式连接固定,组装速度快,效率高,且连接稳定可靠。在一个示例中,两个挡板103中的一者上设置的卡扣105为卡钩,另一者上设置的卡扣105为卡槽。两个导流装置可以通过卡钩和卡槽卡接连接形成一个用于容纳滤芯的筒状结构,组装过程简单快速。两个导流装置中的一个导流装置的通风孔102用于输入气流,另一个导流装置的通风孔102用于输出气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流装置能够引导气流流动,并在导流板201的作用下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和流动状态,使得通过导流板201之间形成的引流通道20a后的气流流速较低,气流的冲击力较小,变得更加的柔和自然,提升使用过程的舒适度。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99。该空气净化器99包括一个或者两个上述实施例的导流装置以及盖板30。空气净化器99包括一个导流装置时,该导流装置设置于空气净化器99的出风侧,以使得气流经过导流装置的处理后再从空气净化器99中排出到外部环境。空气净化器99包括两个导流装置时,两个导流装置分别设置于空气净化器99的进风侧和出风侧。经过导流装置处理后从空气净化器99中排出的气流会变得柔和自然,提升使用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同时也避免气流长期直吹使用者身体的某一部位,有利于人身健康。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