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提升热水输出率的电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1091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提升热水输出率的电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水器,具体是一种能提升热水输出率的电热水器。



背景技术:

现有电热水器产品的热水输出率存在普遍不高的情况,而热水输出率主要与水流 的进水方式有很大的关系,进水水流速度快则热水输出率就低,反之亦反。目前市场上的电 热水器进水管的进水方式基本上可分为两类。第一类进水管结构通常是双层管的方式,水 流进入时通过内部管道由下而上流至上部后,通过内部管道的孔流出,流出后再通过内外 管间隙由上而下,最终从下端出水孔流出进入电热水器内胆。另一类进水管采用的是单管, 侧边开孔的方式。水流直接从进水管由下而上进入,通过侧边的孔直接流出从而进入电热 水器内胆。这两种方式均是通过多开孔的方式来减缓水流速度,对提高热水输出率有一定 效果,但是因结构所限,效果并不明显,致使产品的热水输出率普遍不高。

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份实用新型的名称为: 能提高热水输出率的电热水器,申请号为2011104583655,其中的结构方案是:一种能提高热水输出率的电热水器,包括电热水器的内胆和进水管,进水管与内胆的进水口配合紧密,进水管的出水部分设有出水孔且伸入内胆之中,其中该缓冲网套于进水管上或置于进水管内,且与进水管的出水孔对应设置。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不足:其中缓冲网能起到缓流的作用有限,冷水水流加快速时,冷水直线冲击热水器内胆内的高温热水区,使高温热水区水温产生较大的波动,直接影响热水利用率,即引发使高温热水区与低温冷水区相互扰流,而造成热量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减少高温热水区与低温冷水区之间的温差,起到提升热水输出率作用和起到节能效果的能提升热水输出率的电热水器。

本实用新型描述的一种能提升热水输出率的电热水器,包括热水器内胆、冷水管和热水管,冷水管和热水管分别连接于热水器内胆上,其中冷水管的出水端上设有缓冲加热体,缓冲加热体包括外壳、加热筒、线圈、进水管和输出管,线圈置于加热筒 的外表面上,加热筒插置于外壳内,进水管和输出管分别连接于加热筒上,加热筒的外表面或输出管的外表面设有第一热水孔,第一热水孔朝向热水器内胆内的顶端内壁处。

具体进一步,所述输出管还连接有转向管,转向管延伸至热水器内胆内的低温冷水区,输出管的外表面或转向管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二热水孔。

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二热水孔位于第一热水孔侧。

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二热水孔的孔径大于第一热水孔的孔径。

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二热水孔的孔径等于第一热水孔的孔径。

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二热水孔的孔径小于第一热水孔的孔径。

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二热水孔朝向热水器内胆内的顶端内壁处。

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一热水孔和第二热水孔呈圆形或方形或三角状或梯形。

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一热水孔和第二热水孔所在的位置分别高于输出管的出水口位置或转向管的出水口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结构通过第一热水孔和输出管分别对高温热水区与低温冷水区进行提供热水,能减少高温热水区与低温冷水区之间的温差,起到提升热水输出率作用;另外,减少高温热水区与低温冷水区之间水温互相扰流,起到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附图的标记说明:外壳1;加热筒 2;输出管201;线圈3;进水管4;转向管5;第一热水孔6;第二热水孔6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描述的一种能提升热水输出率的电热水器,包括热水器内胆、冷水管和热水管,冷水管和热水管分别连接于热水器内胆上,其中冷水管的出水端上设有缓冲加热体,缓冲加热体包括外壳1、加热筒 2、线圈3、进水管4和输出管201,线圈3置于加热筒 2的外表面上,加热筒 2插置于外壳1内,进水管4和输出管201分别连接于加热筒 2上,加热筒2的外表面或输出管201的外表面设有第一热水孔6,第一热水孔6朝向热水器内胆内的顶端内壁处。本结构利用缓冲加热体对进入热水器内胆的冷水进行加热,并且输出热水,其中通过第一热水孔6和输出管201分别对热水器内胆内的高温热水区与低温冷水区进行提升热水,能减少高温热水区与低温冷水区之间的水温差,起到提升热水输出率作用。另外,通过减少高温热水区与低温冷水区之间水温互相扰流,起到节能效果。本结构还优选第一热水孔6设置于加热筒2的外表面;或者第一热水孔6设置于输出管201的外表面,根据热水器内胆的大小选择第一热水孔6设置的位置,起到最佳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所述输出管201还连接有转向管5,转向管5延伸至热水器内胆内的低温冷水区,输出管201的外表面或转向管5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二热水孔601,能实施在热水器内胆的不同高度进行提供热水,减少整个热水器内胆的水温温差。其中所述第二热水孔601位于第一热水孔6侧。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所述第二热水孔601的孔径大于第一热水孔6的孔径。或者所述第二热水孔601的孔径等于第一热水孔6的孔径。或者所述第二热水孔601的孔径小于第一热水孔6的孔径。在第二热水孔601和第二热水孔601的孔径大小实施控制供热水量。

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二热水孔601朝向热水器内胆内的顶端内壁处,使热水能从第二热水孔601向热水器内胆内的顶端内壁进行输送。所述第一热水孔6和第二热水孔601 呈圆形或方形或三角状或梯形,也能控制热水出水量。所述第一热水孔6和第二热水孔601所在的位置分别高于输出管201的出水口位置或转向管5的出水口位置,能使高温热水区与低温冷水区分别进行升温。

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