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流冷却塔的布水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0176发布日期:2018-08-07 12:42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横流冷却塔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横流冷却塔的布水托盘。



背景技术:

横流塔是指在塔内,借助于通风机的强制抽风,使空气横向流入,而水滴则借助重力在填料中由上而下流动,两种流体的流动方向呈90°夹角,在填料中进行传质传热。如图1所示,横流冷却塔水泵把循环水从进水管送到托盘,减压后从托盘流出进入配水盘,由配水盘上的喷嘴受水的重力作用喷淋到填料上,打到托盘上的水由于是进水管上直接出来的有一定的压力,而出水孔离托盘底只有30mm,从出水孔上出来的水是从侧面喷出来的,当流量大时有一部份水会喷到进水盖板二侧边沿,水沿着边沿进入盖板凹槽处,积累一定时间凹槽区水滿后溢出塔外,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并且非常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横流冷却塔的布水托盘,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横流冷却塔的布水托盘的水从进水盖板的边沿溢出造成水资源浪费,且有碍美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横流冷却塔的布水托盘,包括进水盖板,所述进水盖板上设有进水管;与所述进水管对应设置的托盘,所述托盘靠近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开口,且与所述进水盖板之间设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托盘的一端设置为开口,且开口与进水盖板之间设有一定的间隙。当进水管的水打到托盘上,瞬间停留降低流速后从托盘的开口溢出来,溢出来的水经盖板往下一压改变方向,使水的流速又一次降低后落入配水盘,避免了水从进水盖板的边沿溢出来,节约了水资源,保持横流冷却塔外表的美观。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进水盖板上设有进水管处设有凸起部,所述托盘设于所述凸起部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托盘的开口大小小于所述凸起部的面积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托盘的边缘与所述凸起部的侧面设有指定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托盘的开口的高度等于或者低于进水盖板的边沿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托盘的一端设置为开口,且开口与进水盖板之间设有一定的间隙。当进水管的水打到托盘上,瞬间停留降低流速后从托盘的开口溢出来,溢出来的水经盖板往下一压改变方向,使水的流速又一次降低后落入配水盘,避免了水从进水盖板的边沿溢出来,节约了水资源,保持横流冷却塔外表的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横流冷却塔的布水托盘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横流冷却塔的布水托盘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进水管;2、出水孔;3、托盘;4、进水盖板;41、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横流冷却塔的布水托盘。传统的横流冷却塔的布水托盘的开口与进水盖板连接,水从进水管流入托盘,从托盘的出水口侧面出来,但是有大流量的水就会有部分水溢出到进水盖板的边沿,浪费了水资源,并且冷却塔的外部也欠美观。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托盘的开口与进水盖板设置成一定的距离,当水打在托盘上时,流速会降低,当托盘内的水溢满时,从托盘的开口溢出,经进水盖板下压流入配水盘对填料进行喷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横流冷却塔的布水托盘进行说明。

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横流冷却塔的布水托盘,包括进水盖板4,托盘3。其中,在进水盖板4上设有进水管1,在进水管1的开口处对应设置装水的托盘3,托盘3靠近进水管的一端是开口状态,并且,托盘3的开口与进水盖板4之间存在间隙,所以水从进水管1流入托盘3,在托盘3中减速,然后从托盘3的开口处溢出来,而因为进水盖板4的作用,使得溢出来的水经阻挡从托盘3的边缘流入位于托盘底部的配水盘里,对填料进行喷淋。

在进水盖板4上设有进水管1的盖板向上凸起,形成一个凸起部41,托盘3就设置在该凸起部41的下方。为了对托盘3溢出的水起到一个遮挡作用,使得溢出的水向下流去而不进入进水盖板4的边沿,托盘3的边缘与凸起部41的侧面要有一定的距离,并且托盘3的开口的面积的大小要小于凸起部41的面积大小,托盘3的开口高度要等于或者低于进水盖板4的边沿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托盘的一端设置为开口,且开口与进水盖板之间设有一定的间隙。当进水管的水打到托盘上,瞬间停留降低流速后从托盘的开口溢出来,溢出来的水经盖板往下一压改变方向,使水的流速又一次降低后落入配水盘,避免了水从进水盖板的边沿溢出来,节约了水资源,保持横流冷却塔外表的美观。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