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风管接头、安装板及移动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3335发布日期:2018-06-19 23:07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排风管接头、安装板及移动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排风管接头、安装板及移动空调。



背景技术:

移动空调已经广范围的进入至大众的生活中,相对于一般的室内空调机,移动空调能够移动至室内的多个方位,能完成多方位的空气调节,非常的便捷。

目前移动空调在安装使用时需要安装排风管,并且通过排风管将废气排出至室外,以避免废气影响室内的空气调节,但是现目前的排风管接头与安装板的连接关系不稳定,导致排风管和安装板之间连接常常会脱离,并造成排风管和安装板之间形成间隙甚至是排风管直接从安装板上脱落,造成废气进入室内影响了移动空调对于室内空气的调节作用,给客户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极大的影响了客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排风管接头,以增强排风管和安装板的连接稳定性,并且能提高安装板和排风管接头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漏风的情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排风管接头,用于连接于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风管接头包括接头主体、卡接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接头主体包括通道管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通道管的一端,并且所述连接部呈环形,所述连接部的内周壁和所述通道管的内周壁共同围成排气通道。所述卡接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通道管的一侧,并且卡接组件远离所述排气通道的一侧具有卡接空间,所述卡接空间用于卡接于所述排气孔的内周壁;

所述定位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通道管的一侧,所述定位组件远离所述通道管向外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组件包括抵持部和卡接部,所述抵持部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通道管的一侧,所述抵持部用于抵持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卡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抵持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并且所述卡接部自所述抵持部远离所述排气通道延伸,所述卡接部用于卡接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卡接部、所述抵持部和所述连接部共同形成所述卡接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内周壁、所述通道管的内周壁和所述抵持部靠近所述排气通道的一侧位于同一个圆柱面上,并且所述抵持部远离所述排气通道的一侧所在的圆柱面和所述连接部的内周壁所在的圆柱面同轴。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组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接组件沿圆周方向等间距的设置于所述连接部远离通道管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通道管的一侧,并且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卡接空间内部,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卡接空间靠近所述排气通道一侧具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上还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排气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沿圆周方向等间距的开设于所述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通道管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多个凸筋组,多个所述凸筋组等间距的沿圆周方向设置于所述通道管内周壁,多个所述凸筋组分别包括多个凸筋,每个所述凸筋组中的多个所述凸筋沿所述排气通道的延伸方向等间距的设置于所述通道管的内周壁。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排风管接头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排风管接头通过设置于排风管接头上的卡接组件与安装板上的排气孔的内周壁,以使得排风管接头能稳定地与安装板卡接,并且通过设置于排风管接头上的定位组件卡持在排气孔的周壁上,以限制排风管接头的位置,避免排风管接头相对于排气孔的周壁产生转动或者脱离排气孔,保证排风管接头和安装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通过提高排风管接头与安装板之间稳定的连接,提高了排风管接头和安装板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漏气的情况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装板,以增强排风管和安装板的连接稳定性,并且能提高安装板和排风管接头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漏风的情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安装板,用于与排风管接头连接,所述排风管接头包括接头主体、卡接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接头主体包括通道管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通道管的一端,并且所述连接部呈环形,所述连接部的内周壁和所述通道管的内周壁共同围成排气通道。所述卡接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通道管的一侧,并且卡接组件远离所述排气通道的一侧具有卡接空间。所述定位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通道管的一侧,所述定位组件远离所述通道管向外凸起。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用于卡接于所述卡接组件,所述卡接件上开设有卡接槽和定位槽,所述卡接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卡接组件的宽度,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卡接槽间隔设置,所述定位槽用于与所述定位组件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排风管接头上还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排气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沿圆周方向等间距的开设于所述排风管接头。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孔分别用于与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所述安装板还包括固定连接件,所述固定连接件选择性地依次伸入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以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和所述排风管接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装板具有以下优势:

通过安装板上设置的卡接部以及卡接部上开设的卡接槽和定位槽,使得排气管连接头能将卡接组件通过卡接槽伸入排气孔并通过旋转使得卡接组件卡接于卡接部以及使得定位组件与定位槽相匹配,以实现排风管接头与安装板之间稳固的连接,保证排风管接头和安装板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漏风的情况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动空调,以增强排风管和安装板的连接稳定性,并且能提高安装板和排风管接头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漏风的情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移动空调,包括排风管、空调主机、安装板和排风管接头,所述排风管接头包括接头主体、卡接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接头主体设置在排气通道,所述卡接组件和所述定位组件均连接于所述接头主体。所述卡接组件用于与所述安装板的排气孔的内周壁卡接,以使所述排气孔与所述排气通道连通。所述定位组件用于与所述安装板卡持。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用于卡接于所述卡接组件,所述卡接部上开设有卡接槽和定位槽,所述卡接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卡接组件的宽度,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卡接槽间隔设置,所述定位槽用于与所述定位组件配合。所述排风管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排风管接头,所述排风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空调主机。

所述移动空调与上述排风管接头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排风管接头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I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排风管接头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空调机;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述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VI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所述的移动空调。

附图标记说明:

1-移动空调;10-空调机;11-排风管接头;100-接头主体;110-通道管;111- 凸筋组;112-凸筋;120-连接部;121-第一安装孔;130-排气通道;200-卡接组件;210-卡接空间;220-抵持部;230-卡接部;300-定位组件;310-定位柱;12- 排风管;13-空调主机;20-安装板;400-排气孔;500-卡接件;510-卡接槽;520- 定位槽;600-第二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排风管接头11,其用于连接于安装板 20(如图4),其中,安装板20上开设有排气孔400。排风管接头11能增强排风管12和安装板20的连接稳定性,并且能提高安装板20和排风管接头11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漏风的情况。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排风管接头11包括接头主体100、卡接组件200 和定位组件300,接头主体100设置有排气通道130,排气通道130用于气流通过。卡接组件200和定位组件300均连接于接头主体100,并且,卡接组件200 用于与安装板20的排气孔400的内周壁卡接,以使排气孔400与排气通道130 连通,使得通过排气通道130流出的气流能通过排气孔400排出。定位组件300 用于与安装板20卡持,以使得排风管接头11通过定位组件300与安装板20的卡持能保持与安装板20之间稳固的连接。通过卡接组件200卡接于排气孔400 的内周壁以及定位组件300与安装板20之间的卡持保证排风管接头11与安装板20之间稳定的连接关系,并且能保证排风管接头11与安装板20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漏气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接头主体100包括通道管110和连接部120,连接部120呈环形,并且连接部120固定连接于通道管110的一端,连接部120的内周壁和通道管110的内周壁共同围成排气通道130。其中,排风管接头11通过连接部120 远离通道管110的一侧贴合于安装板20与安装板2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20的内周壁和通道管110的内周壁位于同一个圆柱面上,即连接部120 的内径和通道管110的内径相同,以使得排气通道130的内径始终保持一致,避免了排气时产生涡流影响排气。

其中,卡接组件200和定位组件300均固定连接于连接部120远离通道管 110的一侧,其中,卡接组件200远离排气通道130的一侧具有卡接空间210,卡接组件200通过卡接空间210卡接于排气孔400的内周壁上以实现卡接组件 200卡接于安装板20。在本实施例中,卡接组件200通过相对于安装板20旋转以旋转至与安装板20相对应的位置并与安装板20卡接。另外,定位组件300 与连接部120内周壁之间的距离大于卡接空间210靠近排气通道130一侧与连接部120内周壁之间的距离,以使得卡接组件200相对于安装板20旋转时,定位组件300能不影响到卡接组件200与安装板20卡接。

在本实施例中,卡接组件200包括抵持部220和卡接部230,其中,抵持部220的一侧固定连接于连接部120远离通道管110的一侧,并且抵持部220 用于抵持于排气孔400的内周壁,以避免排风管接头11通过卡接组件200卡接于排气孔400内周壁时产生径向上的移动。卡接部230固定连接于抵持部220 远离连接部120的一侧,并且卡接部230自抵持部220远离排气通道130延伸,即,抵持部220和卡接部230共同形成L形的卡接组件200,其中,卡接部230 用于卡接安装板20,以避免排气管连接部120在通过卡接组件200与安装板20 卡接时能避免轴向上的移动,以保证排风管接头11不会脱离安装板20,保证了排风管接头11与安装板20的连接稳定性。另外,抵持部220、卡接部230 和连接部120共同形成卡接空间210,即,排气孔400的内周壁卡接于卡接空间210中,并且卡接空间210与安装板20的厚度相适配,即安装板20卡接于抵持部220、卡接部230和连接部120之间,通过抵持部220抵持于排气孔400 的内周壁,避免了排风管接头11径向上的移动,通过卡接部230和连接部120 卡接于排气孔400的周壁上,以避免排风管接头11轴向上的移动,能保证了卡接组件200与安装板20之间稳定的卡接,并且能是的连接部120贴合于安装板 20上,提高了排风管接头11与安装板20之间的密封性,避免了漏气的情况。

进一步地,其中,抵持部220靠近排气通道130的一侧与排气通道130的内周壁位于同一个圆柱面上,即,抵持部220靠近排气通道130一侧、连接部 120的内周壁和通道管110的内周壁位于同一个圆柱面上。另外,抵持部220 远离排气通道130的一侧所在的圆柱面和连接部120的内周壁所在的圆柱面同轴,即,抵持部220的厚度均匀,以保证卡接组件200在相对于安装板20旋转时更顺畅,避免产生卡顿影响客户的使用体验感。

另外,卡接组件200为多个,多个卡接组件200沿圆周方向等间距的设置连接部120远离通道管110的一侧,以使得多个卡接组件200同时卡接于安装板20时,通过多个等间距分布于连接部120上的多个卡接组件200使得连接部 120受到的合力能位于轴线,保证排风管接头11的受力均匀,避免卡接组件200 的损坏。在本实施例中,卡接组件200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卡接组件200沿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与连接部120上。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定位组件300包括定位柱310,定位柱310固定连接于连接部120远离通道管110的一侧,并且定位柱310位于卡接空间210内部,定位柱310和卡接空间210靠近排气通道130一侧具有间隙。其中,定位柱310与抵持部220具有间隙,并且定位柱310与卡接部230相抵持,以提高定位柱310的强度,保证定位柱310定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卡接组件200的卡接空间210内部均设置有一个定位柱310,通过多个定位柱310卡持于安装板20,提高定位组件300对排风管接头11的定位作用。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先将多个卡接组件200伸入排气孔400中,旋转排风管接头11以使得多个卡接组件200与安装板20卡接,旋转排风管接头11至多个定位柱310均卡持于安装板20即可。其中通过卡接组件200保证排风管接头11沿径向和轴向的稳定,通过定位柱310保证排风管接头11不产生旋转,保证卡接组件200不会脱离安装板20,即通过卡接组件200 和定位组件300共同连接于安装板20提高了排风管接头11与安装板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并能同时提高排风管接头11与安装板20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漏气的情况出现。

另外,连接部120上还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21,多个第一安装孔121 的延伸方向与排气通道130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多个第一安装孔121沿圆周方向等间距的开设于连接部120上。当排风管接头11通过卡接组件200和定位组件300共同连接于安装板20时,能通过螺钉或者其他的零件穿过第一安装孔 121使得排气管和安装板20更稳固的连接,进一步提升了排风管接头11和安装板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通道管110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多个凸筋组111,多个凸筋组111等间距的沿圆周方向设置与通道管110的内周壁上,多个凸筋组111分别包括多个凸筋112,每个凸筋组111中的多个凸筋112沿排气通道130的延伸方向等间距的设置与通道管110的内周壁上。排风管接头11通过通道管110内周壁上设置的多个凸筋112能与空调的排风管12稳固的连接,能避免排风管接头11脱离排风管12,提高了客户的使用满意度。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排风管接头11通过设置于排风管接头11上的卡接组件 200与安装板20上的排气孔400的内周壁,以使得排风管接头11能稳定地与安装板20卡接,并且通过设置于排风管接头11上的定位组件300卡持在排气孔400的周壁上,以限制排风管接头11的位置,避免排风管接头11相对于排气孔400的周壁产生转动或者脱离排气孔400,保证排风管接头11和安装板20 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通过提高排风管接头11与安装板20之间稳定的连接,提高了排风管接头11和安装板20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漏气的情况产生。并通过多个第一安装孔121进一步稳固了排风管接头11与安装板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通过多个凸筋112能是的排风管接头11能与排风管12稳固的连接,保证了排风管接头11与排风管12的连接稳定性,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机10,空调机10包括排风管12、空调主机13和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排风管接头11。其中,排风管12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排风管接头11,排风管12的另一端连接于空调主机13,排风管接头11远离排风管12的一侧用于与安装板2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排风管12通过通道管110内部的多个凸筋112与排风管接头11连接。

第三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安装板20,其用于与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排风管接头11连接。安装板20能增强排风管12和安装板20 的连接稳定性,并且能提高安装板20和排风管接头11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漏风的情况。

其中,安装板20上开设有排气孔400,排气孔400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卡接组件200卡接的卡接件500,卡接件500上开设有卡接槽510和定位槽 520,卡接槽510的宽度大于卡接组件200的宽度,定位槽520与卡接槽510 间隔设置,定位槽520用于与定位组件300配合。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卡接件500上设置有与卡接组件200相对应数量的卡接槽510以及与定位组件300 数量相对应的定位槽520,并且多个卡接槽510等间距的开设于卡接件500上,每个定位槽520与相对应的卡接槽510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在排风管接头11与安装板20连接时,先将卡接组件200 通过卡接槽510伸入排气孔400中,然后旋转排风管接头11,使得卡接组件200 卡接于卡接件500,然后旋转至定位组件300卡持于定位槽520中,使得排风管接头11能通过卡接组件200和定位组件300分别于卡接件500和定位槽520 的配合使得排风管接头11与安装板20的连接更稳定,提高排风管接头11和安装板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并能提高排风管接头11和安装板20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漏风的情况产生。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板20上还开设有多个与第一安装孔121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600,多个第二安装孔600沿圆周方向等间距的开设于排气孔400 的外周。并且安装板20还包括固定连接件,固定连接件用于依次穿过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孔121和第二安装孔600以使安装板20和排风管接头11进一步稳固的连接,进一步提高了安装板20和排风管接头11的连接稳定性和密封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安装板20可以为窗户安装板。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安装板20通过卡接部230以及卡接部230上开设的卡接槽510和定位槽520,使得排气管连接头能将卡接组件200通过卡接槽510伸入排气孔400并通过旋转使得卡接组件200卡接于卡接部230以及使得定位组件300与定位槽520相匹配,以实现排风管接头11与安装板20之间稳固的连接,保证排风管接头11和安装板20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漏风的情况产生。

第四实施例

请参阅图7,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移动空调1,移动空调1包括排风管 12、空调主机13、第三实施例中提供的安装板20和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排风管接头11。

排风管12的一端连接于空调主机13,排风管12的另一端通过通道管110 内部的多个凸筋112与排风管接头11连接,排风管接头11远离排风管12的一侧通过卡接组件200和定位组件300分别与卡接件500和定位槽520的配合与安装板20连接。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移动空调1能增强排风管12和安装板20的连接稳定性,并且能提高安装板20和排风管接头11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漏风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