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3489发布日期:2018-09-14 21:54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尤其涉及一种包括油分离器和气液分离器的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其包括底盘、顶盖、支柱和隔板,上述隔板垂直夹设在底盘与顶盖之间,通过第一定位部52和第一支架53将气液分离器51固定在隔板30上,通过第二定位部62和第二支架63将油分离器60固定在隔板30上。

在上述空调室外机中,由于需要通过第一定位部52、第二定位部62、第一支架53和第二支架63分别对气液分离器和油分离器进行固定,因此存在空调室外机的固定结构复杂、部件数变多,从而导致结构大型化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还记载有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在上述室外机组中,为了防止因储液器32的重量而使隔板16发生变形,并能抑制伴随着该储液器32的振动而使隔板16也跟着振动,在隔板16与储液器32之间设置有加强板50,并将加强板50贴靠在隔板16上。

在上述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中,储液器32是通过安装金属件32B悬挂安装在隔板16上的,由于储液器的容积大且重量大,因而可能对安装金属件32B的压力较大,长时间下来有可能会导致安装金属件32B发生变形,储液罐32的位置不稳定,从而存在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的安装品质下降的可能性。另外,在安装金属件32B与隔板16之间并没有安装弹性缓冲件,因而压缩机产生的振动可能会通过隔板16直接传递至储液器32,从而使储液器32与安装金属件32B之间产生松动、磨损,从而导致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的品质下降。

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能防止输送时的壳体的破损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机,在上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机中,包括储液罐23,上述储液罐23的上端部23B通过支承框架37固定于筐体12,上述储液罐23的下端部设置在左右一对架台38上。

在上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机中,储液罐23的上下两端部均被支承固定,因而可能会导致空调室外机上下方向的尺寸变大,空间利用率低,结构大型化。

专利文献1:CN104197430A

专利文献2:CN101915438A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4-240734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能简化固定结构,减小部件数,提高空调室外机的空间利用率,实现结构的小型化。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外机还能克服气液分离器在运行或运输时由于机器振动产生磨损的情况,从而能提升空调室外机的安装品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顶盖、底板和将顶盖与底板连接在一起的侧板,在上述壳体内设有油分离器和气液分离器,上述气液分离器固定于上述底板,上述油分离器通过至少一个固定机构固定于上述气液分离器,且与上述底板间具有空间。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上述油分离器通过至少一个固定机构固定于上述气液分离器,且与上述底板间具有空间,因而无需设置专门的固定机构对油分离器的上下端部进行支承,只需通过至少一个固定机构便可将油分离器固定于气液分离器,因而可减小壳体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另外,能释放通过固定机构将油分离器安装在底板上时由固定机构占据的上下方向的空间。藉此,能在油分离器的下端部与底板之间的空间中布置配管、阀件等部件,从而能提高壳体的空间利用率。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容积大且重量大的气液分离器固定在底板上,因而即使经历长时间,气液分离器仍能稳定地固定在底板上,从而能避免气液分离器的安装部位发生松动、磨损的情况,提高空调室外机的安装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空调室外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外机的基础上,在上述壳体内设置有从上述底板延伸至上述顶盖并将上述壳体分隔的隔板,上述气液分离器固定于上述底板和上述隔板,并与上述油分离器一起收纳在由上述底板、上述顶盖、上述侧板和上述隔板围成的区域中。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气液分离器和油分离器收纳在由顶盖、底板、侧板和隔板围成的区域中,从而能避免机械室中的风扇及马达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对油分离器和气液分离器的影响,并且由于气液分离器同时固定在底板和隔板上,也能加强气液分离器的固定强度,因而能保证空调室外机的性能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的空调室外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空调室外机的基础上,还包括整体呈L形的热交换器组件,在所述底板上的靠近所述热交换器组件的L形转角的位置处立设有支柱,且所述支柱与所述顶盖固定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底板上设置与顶盖固定连接的支柱,从而能省略保护网等结构,固定结构简化,且可省略对保护网等构件进行除霜的操作,降低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的空调室外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空调室外机的基础上,上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配管,上述配管布置于上述空间。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配管布置于上述空间,从而能充分地利用油分离器与底板之间的空间,减小占据壳体内的其它空间以供布置配管,藉此,能充分地提高壳体的空间利用率。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的空调室外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空调室外机的基础上,上述固定机构设置在上述油分离器和/或上述气液分离器上。

根据上述结构,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设置专门的固定部(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将气液分离器和油分离器固定在隔板和/或底板上,因而能实现简化固定结构,减少固定部件数,从而使空调室外机的结构小型化。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面的空调室外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空调室外机的基础上,上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部件与第二固定部件,上述第一固定部件与上述第二固定部件分别设置在上述气液分离器和上述油分离器上,上述第一固定部件包含凸起部,上述第二固定部件包含夹持部,上述凸起部与上述夹持部抵接并彼此固定。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第一固定部件设置成包括凸起部,将第二固定部件设置成包含夹持部,并使凸起部与夹持部抵接并彼此固定,从而能通过简单的结构对油分离器进行固定,简化固定结构,减少部件数,能实现结构的小型化。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面的空调室外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面的空调室外机的基础上,上述第一固定部件还包括第一固定部件连接部,该第一固定部件连接部固定于上述气液分离器或上述油分离器;上述凸起部与上述第一固定部件连接部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第一固定部件形成为包括第一固定部件连接部和凸起部,且第一固定部件连接部与凸起部形成为大致帽形,因而能利用凸起部使油分离器与气液分离器之间保持固定的间隔,从而在室外空调机工作时油分离器与气液分离器之间不会因振动而发生硬性碰撞而损害部件的质量。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面的空调室外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面的空调室外机的基础上,上述第二固定部件还包括第二固定部件连接部,该第二固定部件连接部固定于上述油分离器或上述气液分离器;上述夹持部与上述第二固定部件连接部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能通过简单的结构配合将油分离器固定于气液分离器,减小部件数。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方面的空调室外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面的空调室外机的基础上,上述凸起部还包括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上述第一抵接部与上述第一固定部件连接部连接,上述第二抵接部与上述第一抵接部连接,上述第二抵接部与上述第二固定部件连接部抵接,上述第一抵接部与上述夹持部彼此固定。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第二抵接部与第二固定部件连接部抵接,第一抵接部与夹持部彼此固定,从而仅通过简单的结构配合便能将油分离器安装并固定于气液分离器。藉此,能简化固定结构,减少部件数。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十方面的空调室外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面的空调室外机的基础上,上述第二固定部件还包括钩挂部,上述钩挂部钩挂于上述第一固定部件。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利用钩挂部将第二固定部件钩挂于第一固定部件,从而利用该钩挂将油分离器支承并固定于气液分离器上。藉此,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在油分离器的底部设置专门的固定部件对油分离器的底部进行支承,从而减少固定部件数,简化固定结构,实现结构的小型化。

此外,在对油分离器进行安装并固定时,操作人员仅需将第二固定部件钩挂于第一固定部件,并使第一固定部件的第一抵接部与第二固定部件的夹持部抵接固定,便可将油分离器可靠地固定于气液分离器。藉此,能简化油分离器的固定工序,有效地提高油分离器的安装操作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方面的空调室外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方面的空调室外机的基础上,在上述油分离器与上述气液分离器之间具有间隙。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油分离器与气液分离器之间具有间隙,因而在空调室外机工作时,油分离器不会与气液分离器发生硬性碰撞,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同时也消除了由于该硬性碰撞导致的噪声。另外,由于在油分离器与气液分离器之间存在间隙,因而由压缩机产生的振动会通过上述间隙中的空气被耗散从而减缓,从而能减小由振动产生的噪声,提高空调室外机的安装品质。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二方面的空调室外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空调室外机的基础上,在上述油分离器与上述隔板之间具有间隙。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油分离器与隔板之间具有间隙,因而能避免油分离器与隔板之间发生硬性碰撞,从而产生噪声,也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另外,当空调室外机工作时,从压缩机传递至隔板的振动能通过上述间隙中的空气而耗散,因而能进一步减小空调室外机中的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外机的内部结构的概略立体图,且表示从Y方向上的Y1方向侧观察空调室外机且未安装热交换器组件的状态。

图2是示意表示沿Z方向俯视观察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外机时的俯视图。

图3、图4是示意表示将气液分离器固定安装在隔板上的气液分离器固定件的局部立体图。

图5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外机中的固定机构的放大局部立体图。

图6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外机中的固定机构的组成部分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空调室外机;

11 壳体;

12 底板;

13 支柱;

14 顶盖;

15 隔板;

16 侧板;

2 风扇室;

21 热交换器组件;

22 送风装置;

22a 风扇;

22b 电动机;

22c 固定底座;

22d、22e 支架;

23 导流罩;

24 吹出格栅;

25 进风口;

3 机械室;

31 电气部;

32 气液分离器;

33 油分离器;

34 固定机构;

35 第一固定部件;

35a 第一固定部件连接部;

35b 第一抵接部;

35b’、36b’ 固定孔;

35c 第二抵接部;

36 第二固定部件;

36a 第二固定部件连接部;

36b 夹持部;

36c 钩挂部;

37 配管;

38 压缩机;

39 气液分离器固定件;

39a 第一气液分离器固定件;

39b 第二气液分离器固定件;

40、41 气液分离器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6对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外机1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外机的内部结构的概略立体图,且表示从Y方向上的Y1一侧观察空调室外机且未安装热交换器组件的状态,图2是示意表示沿Z方向俯视观察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外机时的俯视图,图3、图4是示意表示将气液分离器固定安装在隔板上的气液分离器固定件的局部立体图,图5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外机中的固定机构的放大局部立体图,图6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外机中的固定机构的组成部分的立体图。顺便说明一下,在下文的叙述中,将图1中的底板12的长边方向设为X方向(在空调室外机的实际安装状下有时也称作左右方向),将底板12的与其长边方向垂直的短边方向设为Y方向(在空调室外机的实际安装状下有时也称作前后方向),将与底板12垂直的方向设为Z方向(在空调室外机的实际安装状下有时也称作高度方向)。并且,将X方向上的一侧(图1中的右侧)设为X1方向,将X方向的另一侧(图1中的左侧)设为X2方向,将Y方向上的一侧(图1中的纸面外侧)设为Y1方向,将Y方向上的另一侧(图1中的纸面内侧)设为Y2方向。此外,还将Z方向上的一侧(图1中的上侧)设为Z1方向,将Z方向上的另一侧(图1中的下侧)设为Z2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外机1通过构成制冷剂回路的配管37(例如,液管、气管等)与空调室内机(未图示)连接。通过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流动,从而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

(空调室外机1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空调室外机1包括壳体11,壳体11例如由金属材料形成,呈长方形框状,并包括底板12、侧板16(参见图2)和顶盖14。其中,在底板12上安装有压缩机38和气液分离器32,且立设有支柱13,上述支柱13设置于底板12的靠近整体呈L形的热交换器组件21(参见图2)的L形转角的位置,且将底板12与顶盖14连接,从而在实现支撑顶盖14的同时,又实现增加进风面积/进风量,从而提高热交换器组件的换热效率。

如图2所示,空调室外机1在沿Z方向观察时呈长方形,且在X方向上的X2方向侧设置有隔板15,上述隔板15沿Z方向延伸而将空调室外机1的内部分隔成风扇室2和机械室3。

如图1和图2所示,风扇室2设于比机械室3靠X1方向侧的位置,包括热交换器组件21、两个送风装置22、导流罩23、吹出格栅24和进风口25。热交换器组件21从风扇室2的Y1方向侧表面开始向X1方向侧延伸直至风扇室2的X1方向侧表面,从而大致呈“L”字形。送风装置22在风扇室2的Y2方向侧以在Z方向上并排的方式设置有两个。两个送风装置22分别包括风扇22a、电动机22b和固定底座22c,这两个送风装置22分别利用固定底座22c固定于沿X方向并排的一对支架22d、22e。风扇22a、电动机22b和固定底座22c在Y方向上依次设置,其中,风扇22a安装在电动机22b的轴上,电动机22b固定在固定底座22c上,固定底座22c通过拧入其四个角部的螺纹孔中的螺钉而固定在一对支架22d、22e上。上述支架22d、22e的Z1方向侧的端部分别固定在顶盖14上,Z2方向侧的端部分别固定在底板12上。此外,在送风装置22的Y2方向侧安装有导流罩23,该导流罩23具有将从送风装置22吹出的空气向外部引导的引导作用,在导流罩23的Y2方向侧安装有吹出格栅24,该吹出格栅24由电绝缘的材料(例如树脂、橡胶等材料)形成,以发挥防止人体等接触到送风装置22发生事故的功能。上述进风口25形成于风扇室2的X1方向侧表面和Y1方向侧表面。在送风装置22工作时,可将外部气体从空调室外机1的进风口25吸入到风扇室2的内部并使其流过热交换器组件21,再将其朝着Y2方向侧向外部排出。

在机械室3中,如图1所示,在Z1方向侧收容有电气部31,上述电气部31包括对空调室外机1的运转进行控制的各种电气部件,并且在Z2方向侧收纳有气液分离器32和油分离器33,上述气液分离器32和油分离器33均呈大致圆柱状,气液分离器32的筒体直径大于油分离器33的筒体直径,且气液分离器32的筒体和油分离器33的筒体在Z方向上平行设置。如图3、图4所示,气液分离器32通过外周面上的第一气液分离器固定件39a和第二气液分离器固定件39b固定在隔板15上,且Z2方向侧的端部通过气液分离器固定架40、41固定在底板12上。如图1所示,油分离器33通过两个固定机构34固定于气液分离器32,两个固定机构34分别位于油分离器33的Z方向上的两端侧,由此能可靠地对油分离器33进行固定。油分离器33在Z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气液分离器32的尺寸,且其Z1方向侧的端部比气液分离器32的Z1方向侧的端部靠Z2方向侧,其Z2方向侧的端部比气液分离器32的Z2方向侧的端部靠Z1方向侧;但不限于此,只要能确保油分离器33稳定地固定在气液分离器32上,也可以设置成油分离器33的Z1方向侧的端部大致与气液分离器32的Z1方向侧的端部齐平或略高于气液分离器32的Z1方向侧的端部,或者油分离器33的Z2方向侧的端部大致与气液分离器32的Z2方向侧的端部齐平或略低于气液分离器32的Z2方向侧的端部。

通过如上所述构成,能释放油分离器32与底板12之间的空间,并将配管、四通阀等构件布置在上述空间中,因而能充分地利用空调室外机1的Z方向上的空间,无需另行设置供上述配管、四通阀等元器件等安装的空间,从而能提高空调室外机1的壳体11的空间利用率。同时能实现空调室外机1的结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气液分离器32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在底板12和隔板15上,也可以通过点焊等其它固定方式固定在底板12和隔板15上。由此,体积大的气液分离器32能可靠地被固定,即使经历长时间,也不会产生因气液分离器32的体积大、重量大而出现固定部位松动、磨损而变得不牢固的情况。

如图1所示,空调室外机1还包括大致圆柱状的压缩机38,压缩机38位于比气液分离器32和油分离器33靠Y2方向侧的位置。压缩机38的Z2方向侧的端部通过螺钉等立设在底板12上。在压缩机38与气液分离器32、油分离器33之间具有间隙,由此,当压缩机38运转产生振动时,该振动容易通过周围空气的振动而耗散,从而能有效减小由压缩机产生的噪声,进而能提高空调室外机的性能,同时延长空调室外机的使用寿命。此外,同样,在气液分离器32与油分离器33之间以及油分离器33与隔板15之间具有间隙,由此,在空调室外机1进行工作时,由压缩机38产生的振动在传递至隔板15的过程中能通过气液分离器32与隔板15之间的间隙中的空气而耗散,并且上述振动在从气液分离器32传递至油分离器33的过程中通过气液分离器32与油分离器33之间的间隙中的空气而耗散。藉此,能减小空调室外机1中的噪声,从而提高空调室外机1的性能。

(气液分离器32的固定结构)

如图3所示,气液分离器32通过外周面上的气液分离器固定件39固定在隔板15上,且通过Z2方向侧的端部的气液分离器固定架40、41固定在底板12上。通过如上所述构成,能将气液分离器32可靠地固定在隔板15和底板12上。其中,气液分离器固定架40、41分别位于气液分离器32的X方向上的两端部,且呈L字状,其垂直部分与气液分离器32的Z2方向侧的端部形成为一体,水平部分与底板12抵接并通过螺钉等紧固在底板12上。如图4所示,气液分离器固定件39包括第一气液分离器固定件39a和第二气液分离器固定件39b,第一气液分离器固定件39a通过焊接与气液分离器32形成为一体,第二气液分离器固定件39b由将隔板15的一部分挖槽后折弯形成,因而,通过使第一气液分离器固定件39a和第二气液分离器固定件39b抵接并进行螺纹紧固,能将气液分离器32可靠地固定在隔板15上。

(油分离器33的固定结构)

如图5所示,油分离器33利用固定机构34而悬挂固定在气液分离器32上。固定机构34例如由铁、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形成,并包括第一固定部件35和第二固定部件36,上述第一固定部件35固定于气液分离器32,上述第二固定部件36固定于油分离器33。藉此,固定机构34的刚性足够大,从而能将油分离器33可靠地悬挂固定于气液分离器32。

另外,如图6所示,固定机构34包括第一固定部件35和第二固定部件3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件35呈大致帽形,包括:固定于气液分离器32的两个第一固定部件连接部35a;以及凸起部,上述凸起部包括第一抵接部35b和第二抵接部35c,上述第一抵接部35b与第一固定部件连接部35a连接并从气液分离器32向油分离器33侧延伸,上述第二抵接部35c与第一抵接部35b连接并朝与第一抵接部35b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在上述两个第一抵接部35b中,与夹持部36b抵接的第一抵接部35b设有一个固定孔35b’,并且在夹持部36b的对应位置也设有一个相同的固定孔36b’。此外,第二固定部件36包括:固定于气液分离器32的第二固定部件连接部36a;与第二固定部件连接部36a的一端连接并从油分离器33向气液分离器32延伸的夹持部36b;以及钩挂部36c,该钩挂部36c从第二固定部件连接部36a的Z1方向侧的边缘水平延伸后向Z2方向侧折弯而形成钩状,以钩挂在上述第一固定部件35(具体是第二抵接部35c)上。第一固定部件连接部35a与气液分离器32可通过焊接、浇注成型等方式形成为一体,同样地,第二固定部件连接部36a与油分离器33也可通过焊接、浇注成型等方式形成为一体。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能通过简单的固定结构(第一固定部件35与第二固定部件36)的配合可靠地对油分离器33进行固定。此外,通过将第一抵接部35b与夹持部36b夹持在气液分离器32与油分离器33之间,从而能使气液分离器32与油分离器33之间保持固定的间隙,因而能避免因油分离器33与气液分离器32之间发生硬性碰撞而产生噪声或损坏。此外,还能使传递至气液分离器32的振动有效地通过上述间隙中的空气而耗散,从而能有效地减小空调室外机1中的噪声。

(将油分离器33固定于气液分离器32的操作工序)

在空调室外机1的安装过程中,操作人员在将气液分离器32固定安装在隔板15和底板12上之后,例如用双手托住油分离器33将其抬至所需的安装高度,然后将钩挂部36c钩挂在第二抵接部35c上,然后略微调整油分离器的X方向、Y方向的位置使第一抵接部35b和夹持部36b抵接,同时使固定孔35b’、36b’的位置相对应,随后可释放双手将螺钉拧入固定孔35b’、36b’中并拧紧固定,藉此,可将油分离器33可靠地悬挂固定在气液分离32上。

根据上述工序,通过第二抵接部35c与第二固定部件连接部36a的抵接以及第一抵接部35b与夹持部36b的抵接并进行螺纹紧固,从而在X方向、Y方向上对油分离器33进行定位。此外,通过将钩挂部35c钩挂于第二抵接部35c上,从而能在Z方向上对油分离器33进行定位。藉此,通过在X方向、Y方向、Z方向上对油分离器33进行定位,能将油分离器33准确地悬挂安装在气液分离32上。此外,操作人员例如还能释放双手来拧紧螺钉,无需在安装过程中一直用右手托住油分离器33,因而,能提高油分离器33的安装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以外,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将上述实施方式的要素组合使用来获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此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油分离器33利用两个固定机构34固定于气液分离器32,但并不局限于此,固定机构34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固定机构34的第一固定部件35与第二固定部件36为相互独立的部分,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第一固定部件35与第二固定部件36形成为一体。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件35形成于气液分离器32,第二固定部件36形成于油分离器33,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第一固定部件35形成于油分离器33,第二固定部件36形成于气液分离器32。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固定机构34的第一固定部件35和第二固定部件36通过一个螺钉来进行配合固定,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铆接等其它固定方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抵接部35b与夹持部36b之间使用一个螺钉进行紧固,但螺钉的数目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能将第二抵接部与夹持部可靠地固定,则可以为任意数目。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油气分离器33的固定机构34的第二固定部件仅在Z1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钩挂部36c,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Z1方向侧的端部和Z2方向侧的端部同时形成有钩挂部。且钩挂部36c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中的钩状,只要是能钩挂于第一固定部件35上,则可以为任意的形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气液分离器32与底板12、隔板15之间采用螺纹紧固的方式,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铆接等固定方式。螺钉的数目并不局限于一个,只要能实现可靠的固定,则螺钉可以为任意数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