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3933发布日期:2018-08-04 16:2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换气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对于常见的新风换气设备,其通常具备净化功能,为保持其净化功能,通常需要反复更换耗材或者清洗过滤部件,然而,耗材的反复更换会给用户带来较高的使用成本,过滤部件的反复清洗则会使用户使用过程较为不便,降低用户体验。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新风换气装置,旨在降低该新风换气装置的使用成本、及提高该新风换气装置的使用便利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新风换气装置包括:壳体,具有用以连通室外空间的进风口、用以连通室内空间的出风口、及位于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新风换气风道;风机,设于所述新风换气风道内,用以使空气自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出风口;一次净化模块,包括设于所述新风换气风道内的离子发生器、及位于所述离子发生器的气流方向下游的集尘结构,所述离子发生器用以产生具有第一电性的离子,所述集尘结构包括相并行设置的若干集尘板,所述集尘板接地或者与电源的具有第二电性的电极电连接,且所述集尘板上设有用以冷凝出冷凝水的制冷结构;所述第二电性与所述第一电性相反;以及二次净化模块,设于所述新风换气风道内,并位于所述一次净化模块的气流方向下游。优选地,所述二次净化模块为过滤模块或者静电除尘模块或者吸附模块。优选地,所述新风换气装置还包括送风管,所述送风管的进风端连接于所述出风口,出风端伸入室内空间,以使所述出风口连通室内空间。优选地,所述送风管的进风端具有朝外的扩口,所述扩口与所述出风口连接。优选地,所述集尘板具备导热性;所述制冷结构为设置在所述集尘板上的半导体制冷结构或者蒸发管。优选地,所述集尘板上还设有加热结构,以对所述集尘板上冷凝所形成的霜或冰进行加热。优选地,所述加热结构为电加热器或者半导体制热结构或者冷凝管。优选地,当所述加热结构为半导体制热结构或冷凝管时,所述加热结构与所述制冷结构为同一结构,并对应设置为半导体制冷制热结构或换热管。优选地,所述一次净化模块设置有多个,该多个一次净化模块在气流方向上间隔设置,且该多个一次净化模块均位于所述二次净化模块的气流方向上游。优选地,所述新风换气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新风换气风道内的调温模块,用以调节流经所述调温模块的空气的温度。优选地,所述调温模块位于所述二次净化模块的气流方向下游;或者所述调温模块与所述集尘结构为同一模块,且所述制冷结构设置为换热管。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离子发生器和带有相反电性的集尘板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对室外空间的新鲜空气的初步净化,并通过二次净化模块对空气进行进一步净化后送入室内空间,并且,在该新风换气装置运行一段时间后,只需要开启集尘板上的制冷结构,即可通过冷凝水完成集尘板上污染物的自清洁,如此,可延长二次净化模块的使用寿命,从而,一方面无需反复更换耗材,可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另一方面无需反复清洗过滤部件,提高其使用方便性,提高用户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风换气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新风换气装置的多个集尘板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新风换气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壳体11进风口12出风口10新风换气风道2一次净化模块21离子发生器22集尘板23制冷结构24加热结构20集尘结构3风机4调温模块5送风管6二次净化模块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风换气装置。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新风换气装置包括:壳体1,具有用以连通室外空间的进风口11、用以连通室内空间的出风口12、及位于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之间的新风换气风道10;风机3,设于新风换气风道10内,用以使空气自进风口11流向出风口12;一次净化模块2,包括设于新风换气风道10内的离子发生器21、及位于离子发生器21的气流方向下游的集尘结构20,离子发生器21用以产生具有第一电性的离子,集尘结构20包括相并行设置的若干集尘板22,集尘板22接地或者与电源的具有第二电性的电极电连接,且集尘板22上设有用以冷凝出冷凝水的制冷结构23;第二电性与第一电性相反;以及二次净化模块6,设于新风换气风道10内,并位于一次净化模块2的气流方向下游。本实施例中,该新风换气装置用以将室外空间的新鲜空气处理之后,送入室内空间。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集尘板22具备导电性,以使其可带上第二电性。优选地,集尘板22本身还具备导热性,以使其本身可以冷凝出用以带走所收集的污染物的冷凝水。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集尘板22也可不具备导热性,而通过将制冷结构23所冷凝出的水滴到集尘板22上,来带走所收集的污染物,从而实现集尘板22的清洗。不失一般性,本实施例中,集尘板22通常设置为金属板,金属同时具备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集尘板22还可以为导电材料与导热材料的复合板。本实施例中,可以在集尘板22集尘预设时间段之后,再自动开启制冷结构23的冷凝作用;也可以在检测到集尘板22上的实际集尘量达到预设集尘量之后,再自动开启制冷结构23的冷凝作用;也可以持续开启制冷结构23的冷凝作用,以使集尘板22上持续覆盖有水膜,从而避免污染物在集尘板22上的沉积;当然,也可以设置供用户手动触发开启制冷结构23的手动开关,以提高制冷结构23开启的灵活性。需要说明的是,空气中绝大多数的污染物为细颗粒物,其直径通常在0.001mm左右,而远小于水膜的厚度,并容易随冷凝水排出,从而完成集尘板22的自清洁过程。不失一般性,本实施例中,离子发生器21通常设置为负离子发生器,以产生可自动吸附在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上的负离子,完成颗粒污染物的荷电过程,从而使得经过负离子发生器的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带上负电;相应地,当集尘板22连接电源时,其所电连接的是电源的正电极,以使得集尘板22带上正电,以吸附带负电的颗粒污染物;而当集尘板22接地时,集尘板22会感应生成正电荷,以吸附带负电的颗粒污染物(参照图2)。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离子发生器21还可设置为正离子发生器。本实施例中,一次净化模块2可设置有多个,该多个一次净化模块2在气流方向上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相较于仅设置一个一次净化模块2,依次经过多个一次净化模块2的净化,可提高空气的净化程度。当然,相较于设置多个一次净化模块2,仅设置一个一次净化模块2所需的成本更低。另外,本实施例中,位于气流方向上游的一次净化模块2的离子发生器21优选设于进风口11,如此,可使得进入新风换气风道10内的空气均带上第一电性。本实施例中,二次净化模块6可以但不限于为过滤模块(例如但不限于HEPA模块)或者静电除尘模块或者吸附模块(例如但不限于活性炭模块)等。显然,无论该二次净化模块6采用以上的哪一种模块,其均具备较高的净化效率,从而使得经过新风换气风道10的空气可具备更高的洁净程度。本实施例中,二次净化模块6位于所有一次净化模块2的气流方向下游,以使得空气是被所有一次净化模块2所净化之后,再经过二次净化模块6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如此,可使得大部分污染物被一次净化模块2去除,而少部分污染物被二次净化模块6去除。可以理解,虽然二次净化模块6的寿命是有限的(二次净化模块6不具备自清洁能力),但通过合理配置一次净化模块2和二次净化模块6,可以使得需要二次净化模块6处理的污染物足够少,从而显著延长其使用寿命,当二次净化模块6的使用寿命延长到与整个新风换气装置的使用寿命相同时,即可在该新风换气装置的整个使用过程中,在保证出风口12处空气洁净度的同时,不需要更换或者清洗该二次净化模块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离子发生器21和带有相反电性的集尘板22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对室外空间的新鲜空气的初步净化,并通过二次净化模块6对空气进行进一步净化后送入室内空间,并且,在该新风换气装置运行一段时间后,只需要开启集尘板22上的制冷结构23,即可通过冷凝水完成集尘板22上污染物的自清洁,如此,可延长二次净化模块6的使用寿命,从而,一方面无需反复更换耗材,可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另一方面无需反复清洗过滤部件,提高其使用方便性,提高用户体验。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该新风换气装置还包括送风管5,该送风管5的进风端连接于出风口12,出风端伸入室内空间,以使出风口12连通室内空间。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直接将壳体1的出风口12对接在墙体的进风处,而免除送风管5的额外安装。当然,本实施例中,送风管5的增设,可使得壳体1的设置位置有更多选择。不失一般性,送风管5可以设置为软管,也可以设置为硬管,可根据具体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送风管5的进风端优选具有朝外的扩口(未标示),该扩口与出风口12连接,如此,可使得自壳体1出风口12流出的净化新风能顺畅地流入到送风管5中。本实施例中,风机3优选设置在进风口11处,一方面,可使得风机3更为靠近送风管5设置,从而为送风管5提供更大的风力,进而使得净化后的新风能更好地被送进室内空间;另一方面,在出风口12处设置用以安装风机3的安装结构,相较于在新风换气风道10内设置用以安装风机3的安装结构,更为方便;再一方面,相较于将风机3装入新风换气风道10内,将风机3安装在出风口12处,可更为方便风机3的故障维修或者损坏更换拆装。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集尘板22具备导热性,且制冷结构23为设置在集尘板22上的蒸发管。通常地,蒸发管依次穿设在多个集尘板22上,而与集尘板22设置为一个构件,从而便于安装。可以理解,此时,新风换气装置还包括与蒸发管配合使用的压缩机组件,以向蒸发管中通入低温冷媒,以对集尘板22降温,从而使其上能冷凝出用以自清洁的冷凝水。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制冷结构23也可为设置在集尘板22上的半导体制冷结构,通过半导体制冷的方式,对集尘板22进行降温,从而使其上能冷凝出用以自清洁的冷凝水。本实施例中,当集尘板22出现过度降温的现象,而在集尘板22上产生霜或冰时,则需要控制制冷结构23关闭,而停止对集尘板22的制冷,以使得集尘板22上的霜或冰自动融化,而完成集尘板22的自清洁。当然,本实施例中,集尘板22上还优选设有加热结构24,以对集尘板22上冷凝所形成的霜或冰进行加热,从而加速集尘板22的自清洁。需要说明的是,当集尘板22上产生霜或冰时,霜或冰会具有比冷凝水更大的清洁力,可更强有力地粘附集尘板22上的污染物,从而使集尘板22的自清洁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加热结构24可以设置为冷凝管,在集尘板22上产生霜或冰时,通过压缩机组件可向冷凝管内通入高温冷媒,以对集尘板22加热,从而使其上的霜或冰融化,并带走其上的污染物。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结构24也可为设置在集尘板22上的半导体制热结构,在集尘板22上产生霜或冰时,通过半导体制热的方式,对集尘板22进行加热,从而使其上的霜或冰融化,并带走其上的污染物;而于其他再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结构24还可为设置在集尘板22上的或者旁设于集尘板22的电加热器,在集尘板22上产生霜或冰时,通过电加热的方式,使集尘板22上的霜或冰融化,并带走其上的污染物。需要说明的是,当加热结构24为冷凝管、且制冷结构23为蒸发管时,加热结构24与制冷结构23优选设置为同一换热管,即是说,本实施例中,加热结构24和制冷结构23设置为同一换热管,以在需要对集尘板22进行降温时,作为蒸发管将冷量换给集尘板22,而在需要对集尘板22进行加热时,作为冷凝管将热量换给集尘板22。类似地,当加热结构24为半导体制热结构、且制冷结构23为半导体制冷结构时,加热结构24与制冷结构23优选设置为同一半导体制冷制热结构,可以理解,调换半导体制冷制热结构的两个输入电极的电性,可以实现其制冷状态和制热状态的互换。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新风换气装置还包括设于新风换气风道10内的调温模块4,用以调节流经调温模块4的空气的温度,如此,该新风换气装置除了对空气进行净化之外,还可对空气进行温度调节,使得该新风换气装置的功能更为多样化。本实施例中,调温模块4优选位于二次净化模块6的气流方向下游,如此,通过调温模块4的空气是净化后的空气,可避免污染物在调温模块4上的沉积。另外,本实施例中,调温模块4通常设置为换热器,以在需要对空气进行降温时,作为蒸发器将冷量换给空气,而在需要对空气进行升温时,作为冷凝器将热量换给空气;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调温模块4还可设置为电加热器,如此,仅能对空气进行加热;而于其他再一些实施例中,调温模块4可同时设置换热器和电加热器,电加热器用以在对空气加热时,进行辅助加热。参照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新风换气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另一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该新风换气装置上未设置独立的调温模块4,该另一实施例的新风换气装置的调温模块4与集尘结构20为同一模块,即是说,该另一实施例中,调温模块4由集尘结构20所充当,且该另一实施例中的集尘结构20的具有导热性的集尘板上,设置有换热管来作为制冷结构。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