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浓缩超节能壁挂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2285发布日期:2018-08-31 22:08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器领域,尤其是一种热浓缩超节能壁挂取暖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人居环境的要求已不仅要满足基本的生活条件,而且要求创造舒适、安逸的人居环境,对室内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室内环境满足温度、湿度、室内通风空气新鲜感、污染物浓度等要求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室内环境的这一要求就需要用暖通设备来实现。而国内供暖系统大多数使用是以燃料锅炉作热源,生产低温热水,通过室外管网输送至室内散热设备,形成采暖系统。随着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该系统越来越暴露出一些弊端,如环境污染、锅炉爆炸安全问题,锅炉管道外网占地、噪音、收费难及难以克服的系统失调等问题。通过对暖通控温设备的改进研制以及新产品的研发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一种很重要的途径。

国家放宽对采暖地区的限制,在长江以南地区根据需要也开始采暖。但对这些采暖期短的地区,又不能采用过去以往的采暖系统。由于过去的那种采暖系统初投资安装费大,运行维护复杂,使用费用高,使这种采暖系统不适于这些地区,然而电采暖由于前期投资低、运行管理简单方便、调节方便、收费方便等特点,使得电采暖在这些地区被推广。市场上出现的电采暖主要有:电暖器、电锅炉、电热膜等,这这电采暖设置对电资源的消耗巨大。

我国纬度跨幅大,南北气候变化多样,如何实现对不同气候地区进行有效供暖是科研界一直深入研究的课题。同时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既需要保证人们生活的安全舒适水平,又必须实现能耗的节约,走资源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国电力建设高速发展已经结束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全国电力由紧缺到富裕的拐点在2006年已经出现。应用电采暖对消除冬春季电网富裕电量,节省油气资源,减少城市污染具有积极的意义。1997 年开始,电力从紧张逐渐转向缓和,首次实现了供需平衡。1998 年发电厂装机容量大概增长了9%,但负荷只增长了 2%,所以1998年出现了电力过剩的情况。从1998年到2001年,电厂建设增长速度大概是在6%左右。2004 年夏需求缺口达到九十年代以来的最高峰。但电力短缺最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了,2005年就可以达到供需平衡,2006 年左右将会出现电力过剩。关于这几年电力供需形势总的认识是:全国性按年度来看,总体供需平衡,局部供需紧张、电消费持续增长、电力生产与供应能力增强。部分省市、地区出现拉闸限电,高峰时段内出现拉闸限电现象,但这种现象已经呈现缓和的局势。局部地区电力供需仍然偏紧。

因此本领域亟需研发出一种集节能、环保、快热、智能于一体且拆装方便的取暖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浓缩超节能壁挂取暖器,包括上底板和下底板,所述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散热柱,所述散热柱包括容腔管和设置于所述容腔管的外表面的若干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围绕所述容腔管均匀设置,所述容腔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容腔管密封配合的上密封件和下密封件,所述下密封件的下端设置有感应发热槽,所述感应发热槽内设置有发热感应管,所述发热感应管通过开关与电源电连接,所述容腔管内填充有热浓缩原料。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只需要给体积很小的发热感应管提供少量的电资源,就能使其温度达到一个较高的程度,然后容腔管中的热浓缩原料就能被发热感应管激活从而通过散热片将热量散发到环境中,达到节约能源、快速增加环境温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加热发热感应管从而对容腔管内的热浓缩原料进行加热,容腔管下端的热浓缩原料被加热后气化,气化后的高温气体从容腔管的下端运动至容腔管的上端,在气化后的热浓缩原料的运动过程中,热量通过容腔管逐渐辐射到环境空气中,使得环境温度增加,当气化后的热浓缩原料到达容腔管的顶端后,由于热量损失而液化,液化后的热浓缩原料流回容腔管的底部,继续被位于容腔管底端的发热感应管加热,然后气化,如此往复,实现本实用新型增加环境温度的目的;另外,气化后的浓缩原料在运动过程中与容腔管的管壁摩擦也会产生热量,进一步地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发热效果,其中热浓缩原料为超导液,例如溴锂超导液。

本实用新型采用真空热浓缩感应增温元件,通过电热感应热浓缩原料产生高温的传热原理,使容腔管中的特制液态溴、锂在真空封闭的管路中遇热气化而循环传热,达到高效传热的目的,相比于使用水作为传热介质的取暖器,本实用新型的传热效率更高,且本实用新型通过热浓缩原料与容腔管的管壁的摩擦,可以产生大量的热量,进一步地节约电资源,且本实用新型的热浓缩原料的抗低温性好,在-40℃的环境下仍能正常工作,真正实现了省水省力、高效节能、防冻耐蚀、导热均衡的全新采暖理念,仅需700W/h的使用功率即可快速加热达20㎡的住宅,比用地暖、水暖节能省钱2-3倍以上,且相比与地暖和水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更便捷,安装成本更低。

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经久耐用,主体及功能使用寿命可长达50年,是一款免维修产品,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替换式的发热感应管设计,只需单独更换损坏的发热感应管,即可恢复最佳使用效果,经济省钱。

本实用新型为壁挂式取暖器,安装过程简单方便、即插即用、不占用室内底面面积,相比于地暖设备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成本更低、耗能更少且热转换率更高、更节能。

优选的,所述容腔管呈圆管状,所述容腔管的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条状凸起。

容腔管表面的条状凸起可以进一步增加容腔管与环境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其散热效果,使其散热效率更高,散热速度更快,进而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且圆形的容腔管可以使得关内的热浓缩原料的分布更均匀,相比于方管,圆管不存在边角,可以有效地避免边角处的温度过高而造成散热不均匀。

优选的,所述上密封件包括密封管和设置于所述密封管内的锥度螺栓,所述锥度螺栓包括上下设置的螺杆和锥头,所述螺杆与所述锥头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管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锥头相配合的斜面,所述密封管的上部穿过所述上底板,所述密封管的上部套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底端与所述上底板的底面相抵。

螺杆与密封管通过螺纹连接,螺杆远离锥头的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方孔,方孔用于拧动锥度螺栓,通过拧动锥度螺栓可以使得锥头与斜面相接触和相互远离,从而达到打开容腔管或者密封容腔管的目的。另外,套设在上密封件的上部的密封盖可以进一步的增强上密封件的密封结构,保证容腔管的密封性,防止容腔管内的热浓缩原料泄漏;同时密封盖的下端与上底板的上端相抵,从而密封盖可以将与其连接的散热柱固定在上底板上,进一步地增加本实用新型的整理结构的稳固度,其中,密封盖的内侧设置有螺纹,其与密封管外侧的螺纹相配合,密封盖通过螺纹连接在密封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盖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与所述密封管的内表面密封配合。

密封环与密封盖的侧壁相配合,密封环和密封盖的侧壁均紧密地贴合在密封管的管壁上,将密封管的管壁夹在中间,密封环堵在密封盖与密封管的接合处,进一步地增加密封盖的密封效果。

优选的,所述下底板包括支撑板和侧板,所述侧板上对应所述散热柱设置有若干陶瓷基座,所述陶瓷基座上均设置有陶瓷挡板,所述下密封件穿过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陶瓷挡板相抵,所述发热感应管上的导线穿过所述陶瓷挡板与开关电连接。

下密封件中的发热感应管的下端与陶瓷挡板相抵,可以防止发热感应管从下密封件中的发热感应管从发热槽内脱出,影响取暖器的正常工作。

优选的,所述上底板和所述下底板上均设置有挂钩孔。

上底板和下底板上的挂钩孔用于将取暖器挂在墙上,方便取暖器在墙体的任意方位进行安装而不需要特定的固定结构,例如只需要几个钉子就能完成取暖器的安装,安装过程方便快捷,安装成本低廉。

进一步的,所述上底板和下底板上均罩设有保护壳。

保护壳罩设在上底板或者下底板上,将其内的机构与环境隔离开,避免其中的带电带热元件暴露在空气中,造成安全隐患。

优选的,所述散热片的数量为八个,所述散热片远离所述容腔管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二级散热片,所述二级散热片呈放射状设置。

均匀分布的散热片可以保证容腔管内的热量被均匀的散发出来,保证温度均匀地散发到环境中,避免环境中的温度分布不均,影响用户体验;另外,设置在散热片的端部的二级散热片可以进一步的增加散热面积,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传热效果更好,传热效率更快,同时二级散热片呈放射状分布可以保证热量能够朝着四周均匀的散发出去,使环境温度分布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的其中一个与所述容腔管之前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开关连接。

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容腔管表面的温度,当其温度达到设置定之后温度传感器控制开关断开,取暖器停止继续加热,防止温度过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加热发热感应管从而对容腔管内的热浓缩原料进行加热,容腔管下端的热浓缩原料被加热后气化,气化后的高温气体从容腔管的下端向上运动,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热量逐渐通过容腔管辐射到环境空气中,气化的热浓缩原料到达容腔管的顶端后,由于热量损失而液化,液化后的热浓缩原料流回容腔管的底部,继续被发热感应管加热,如此往复实现本实用新型增加环境温度的目的;另外,气化后的浓缩原料在运动过程中与容腔管的管壁摩擦也会产生热量,进一步地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发热效果。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只需要给体积很小的发热感应管提供少量的电资源,就能使其温度达到一个较高的程度,然后容腔管中的热浓缩原料就能被发热感应管激活从而通过散热片将大量热量散发到环境中,极大程度上地节约了电资源、同时还能达到快速地增加环境温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热浓缩超节能壁挂取暖器的上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热浓缩超节能壁挂取暖器的下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散热柱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上密封件的放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散热柱的放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下密封件的放大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底板,11-挂钩孔,12-保护壳,21-侧板, 212-陶瓷基座,2121-陶瓷挡板,22-支撑板,3-散热柱,31-散热片,311-二级散热片,32-容腔管,331-密封管,3311-密封盖,33111-密封环,3312-斜面,3321-螺杆,33211-方孔,3322-锥头,34-下密封件,341-发热槽,35-发热感应管,36-凸起,37-温度传感器,4-热浓缩原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到的方位名词均以本实用新型安装后的方位为准,其中本实用新型安装后上底板1位于下底板的上方。

如图1-4,一种热浓缩超节能壁挂取暖器,包括上底板1和下底板,所述上底板1与下底板之间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散热柱3,所述散热柱3包括容腔管32和设置于所述容腔管32的外表面的若干散热片31,所述散热片31围绕所述容腔管32均匀设置,所述容腔管3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容腔管32密封配合的上密封件和下密封件34,所述下密封件34的下端设置有感应发热槽341,所述感应发热槽341内设置有发热感应管35,所述发热感应管35通过开关与电源电连接,所述容腔管32内填充有热浓缩原料4。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只需要给体积很小的发热感应管35提供少量的电资源,就能使其温度达到一个较高的程度,然后容腔管32中的热浓缩原料4就能被发热感应管35激活从而通过散热片31将热量散发到环境中,达到节约能源、快速增加环境温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加热发热感应管35从而对容腔管32内的热浓缩原料4进行加热,容腔管32下端的热浓缩原料4被加热后气化,气化后的高温气体从容腔管32的下端运动至容腔管32的上端,在气化后的热浓缩原料4的运动过程中,热量通过容腔管32逐渐辐射到环境空气中,使得环境温度增加,当气化后的热浓缩原料4到达容腔管32的顶端后,由于热量损失而液化,液化后的热浓缩原料4流回容腔管32的底部,继续被位于容腔管32底端的发热感应管35加热,然后气化,如此往复,实现本实用新型增加环境温度的目的;另外,气化后的浓缩原料在运动过程中与容腔管32的管壁摩擦也会产生热量,进一步地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发热效果,其中热浓缩原料4可以为溴锂的混合液。

本实用新型采用真空热浓缩感应增温元件,通过电热感应热浓缩原料4产生高温的传热原理,使容腔管32中的特制液态溴、锂在真空封闭的管路中遇热气化而循环传热,达到高效传热的目的,相比于使用水作为传热介质的取暖器,本实用新型的传热效率更高,且本实用新型通过热浓缩原料4与容腔管32的管壁的摩擦,可以产生大量的热量,进一步地节约电资源,本实用新型的热浓缩原料4的抗低温性好,在-40℃的环境下仍能正常工作,真正实现了省水省力、高效节能、防冻耐蚀、导热均衡的全新采暖理念,仅需700W/h的使用功率即可快速加热达20㎡的住宅,比用地暖、水暖节能省钱2-3倍以上,且相比与地暖和水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更便捷,安装成本更低。

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经久耐用,主体及功能使用寿命可长达50年,是一款免维修产品,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替换式的发热感应管35设计,只需单独更换损坏的发热感应管35,即可恢复最佳使用效果,经济省钱。

本实用新型为壁挂式取暖器,安装过程简单方便、即插即用、不占用室内底面面积,相比于地暖设备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成本更低、耗能更少且热转换率更高、更节能。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容腔管32呈圆管状,所述容腔管32的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条状凸起36。

容腔管32表面的条状凸起36可以进一步增加容腔管32与环境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其散热效果,使其散热效率更高,散热速度更快,进而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且圆形的容腔管32可以使得关内的热浓缩原料4的分布更均匀,相比于方管,圆管不存在边角,可以有效地避免边角处的温度过高而造成散热不均匀。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上密封件包括密封管331和设置于所述密封管331内的锥度螺栓,所述锥度螺栓包括上下设置的螺杆3321和锥头3322,所述螺杆3321与所述锥头3322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管331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锥头3322相配合的斜面3312,所述密封管331的上部穿过所述上底板1,所述密封管331的上部套设有密封盖3311,所述密封盖3311的底端与所述上底板1的底面相抵。

螺杆3321与密封管331通过螺纹连接,螺杆3321远离锥头3322的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方孔33211,方孔33211用于拧动锥度螺栓,通过拧动锥度螺栓可以使得锥头3322与斜面3312相接触和相互远离,从而达到打开容腔管32或者密封容腔管32的目的。另外,套设在上密封件的上部的密封盖3311可以进一步的增强上密封件的密封结构,保证容腔管32的密封性,防止容腔管32内的热浓缩原料4泄漏;同时密封盖3311的下端与上底板1的上端相抵,从而密封盖3311可以将与其连接的散热柱3固定在上底板1上,进一步地增加本实用新型的整理结构的稳固度,其中,密封盖3311的内侧设置有螺纹,其与密封管331外侧的螺纹相配合,密封盖3311通过螺纹连接在密封管331上。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密封盖3311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环33111,所述密封环33111与所述密封管331的内表面密封配合。

密封环33111与密封盖3311的侧壁相配合,密封环33111和密封盖3311的侧壁均紧密地贴合在密封管331的管壁上,将密封管331的管壁夹在中间,密封环33111堵在密封盖3311与密封管331的接合处,进一步地增加密封盖3311的密封效果。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下底板包括支撑板22和侧板21,所述侧板21上对应所述散热柱3设置有若干陶瓷基座212,所述陶瓷基座212上均设置有陶瓷挡板2121,所述下密封件34穿过所述支撑板22与所述陶瓷挡板2121相抵,所述发热感应管35上的导线穿过所述陶瓷挡板2121与开关电连接。

下密封件34中的发热感应管35的下端与陶瓷挡板2121相抵,可以防止发热感应管35从下密封件34中的发热感应管35从发热槽341内脱出,影响取暖器的正常工作。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上底板1和所述下底板上均设置有挂钩孔11。

上底板1和下底板上的挂钩孔11用于将取暖器挂在墙上,方便取暖器在墙体的任意方位进行安装而不需要特定的固定结构,例如只需要几个钉子就能完成取暖器的安装,安装过程方便快捷,安装成本低廉。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上底板1和下底板上均罩设有保护壳12。

保护壳12罩设在上底板1或者下底板上,将其内的机构与环境隔离开,避免其中的带电带热元件暴露在空气中,造成安全隐患。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散热片31的数量为八个,所述散热片31远离所述容腔管32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二级散热片311,所述二级散热片311呈放射状设置。

均匀分布的散热片31可以保证容腔管32内的热量被均匀的散发出来,保证温度均匀地散发到环境中,避免环境中的温度分布不均,影响用户体验;另外,设置在散热片31的端部的二级散热片311可以进一步的增加散热面积,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传热效果更好,传热效率更快,同时二级散热片311呈放射状分布可以保证热量能够朝着四周均匀的散发出去,使环境温度分布均匀。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散热片31的其中一个与所述容腔管32之前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7,所述温度传感器37与所述开关连接。

温度传感器37用于检测容腔管32表面的温度,当其温度达到设置定之后温度传感器37控制开关断开,取暖器停止继续加热,防止温度过高。

其中一种实施例,一种热浓缩技能壁挂取暖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打开开关,使得发热感应管35通电并被加热;

S2、被加热的发热感应管35将热量传递给容腔管32,使得容腔管32内的热浓缩原料4受热感应而气化,气化后的热浓缩原料4从容腔管32的下端朝容腔管32的上端运动,与容腔管32的内壁摩擦产生热量,热量通过与容腔管32连接的散热片31散发到空气中,以增加环境温度。

S3、气化后的热浓缩原料4失去热量后液化,回到容腔管32的下端,并继续被发热感应管35加热。

S4、重复执行S2-S3,直至温度传感器37检测到容腔管32的温度等于或高于设定值时,开关断开,发热感应管35停止加热。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