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设水合物蓄冰系统的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2438发布日期:2018-08-31 22:10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合物蓄冰槽应用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设水合物蓄冰系统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在建筑能耗领域,我国是能源消耗的“耗能大户”,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以避免能源资源的浪费,提高建筑热舒适度,已成为当前紧迫的、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问题。而空调系统能耗占建筑能耗的50%~60%,对既有建筑中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改造有着重要意义。

水合物冰蓄冷,具有冰点高、可调节结晶温度特点,蓄热密度接近水,是替代常规冰蓄冷的理想物质。因为冰点高,可以采用普通冷水机组,既能够直接与空调末端连接,也可以连接蓄冰槽制取蓄冷冰,具有降低造价、提高机组能效比的优点。水合物是多种物质的混合,包括水、烃基化合物、表面活性剂、纳米材料等,上述物质混合后会有分层现象,需要充分均匀混合后才能实现0℃以上结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建筑能耗消耗大,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设水合物蓄冰系统的空调系统。该系统将既有常规空调系统改为水合物蓄冰系统,此水合物在7℃即可实现蓄冰,解决了改造项目中改为空调系统或者改为冰蓄冷系统需更换双工况主机的问题,蓄冰工况较传统制冷效率无衰减,节能效益显著。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增设水合物蓄冰系统的空调系统,包括:制冷主机、室内末端、循环泵、冷却水泵、冷却塔和水合物蓄冰系统,所述水合物蓄冰系统包括水合物蓄冰槽、三通电动阀a、三通电动阀b、电动阀和循环泵a,所述三通电动阀a的三个端口分别连接所述制冷主机、室内末端和所述水合物蓄冰槽,所述三通电动阀b的三个端口分别连接循环泵的一端、循环泵a的一端和所述室内末端,所述循环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制冷主机,所述循环泵a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水合物蓄冰槽,所述循环泵a处并行设置有所述电动阀,所述制冷主机和所述冷却塔连接,所述制冷主机和所述冷却塔之间设置有所述冷却水泵。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三通电动阀a、三通电动阀b、电动阀、循环泵、循环泵a和冷却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主机的数量为1组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增设水合物蓄冰系统的空调系统制冷主机蓄冷时:电动阀打开制冷主机与水合物蓄冰槽连接,制冷主机经循环泵将冷量储存在水合物蓄冰槽中;蓄冰槽供冷时:三通电动阀a、三通电动阀b打开蓄冰槽与室内末端流向,电动阀关闭,蓄冰槽供冷经循环泵a送至室内末端完成蓄冰槽供冷模式。由此,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制冷主机在蓄冰槽中的冷量存储,并在需要时释放到室内。

本实用新型采用水合物蓄冰槽,蓄冷介质为水合物,蓄冷介质为水合物相较于现有的冰蓄冷,属于高温蓄冷,较传统冰蓄冷系统,无需设乙二醇循环系统,简化了系统设置,且不必采用双工况制冷机组,采用7℃冷冻水即可实现蓄冰工况,提高了制冷机组效率。在既有建筑空调系统节能改造中,更改冰蓄冷系统不必更换双工况主机,实施简单,水合物蓄冰槽在制冷主机平时运行工况即可实现蓄冰,提高了效率,节能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制冷主机,2.水合物蓄冰槽,3.室内末端,4.三通电动阀a,5.三通电动阀b,6.电动阀,7.循环泵,8.循环泵a,9.冷却水泵,10.冷却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增设水合物蓄冰系统的空调系统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增设水合物蓄冰系统的空调系统,包括:制冷主机1、室内末端3、循环泵7、冷却水泵9、冷却塔10和水合物蓄冰系统,所述水合物蓄冰系统包括水合物蓄冰槽2、三通电动阀a4、三通电动阀b5、电动阀6和循环泵a8,所述三通电动阀a4的三个端口分别连接所述制冷主机1、室内末端3和所述水合物蓄冰槽2,所述三通电动阀b5的三个端口分别连接循环泵7的一端、循环泵a8的一端和所述室内末端3,所述循环泵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制冷主机1,所述循环泵a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水合物蓄冰槽2,所述循环泵a8处并行设置有所述电动阀6,所述制冷主机1和所述冷却塔10连接,所述制冷主机1和所述冷却塔10之间设置有所述冷却水泵9。

制冷主机1供冷时:三通电动阀a4、三通电动阀b5打开制冷主机1与室内末端7连接环路,冷却水泵9、冷却塔10打开,循环泵7打开,制冷主机1制冷量经末端循环泵4送至室内末端7完成主机供冷模式,此循环中,电动阀6关闭,蓄冷循环泵8关闭;

制冷主机1蓄冷时:三通电动阀a4开启主机侧与蓄冰槽侧、电动阀6打开,冷却水泵9、冷却塔10打开,制冷主机1制冷量经循环泵7送至水合物蓄冰槽2完成蓄冰模式,此循环中,三通电动阀b5关闭,蓄冷循环泵8关闭;

蓄冰槽供冷时:三通电动阀a4、三通电动阀b5打开蓄冰槽与室内末端连接流向,水合物蓄冰槽2冷量经循环泵a8送至室内末端3完成蓄冰槽供冷模式。此循环中制冷主机1,循环泵7,冷却水泵9,冷却塔10,电动阀6均关闭。

实施例2

一种增设水合物蓄冰系统的空调系统,包括:制冷主机1、室内末端3、循环泵7、冷却水泵9、冷却塔10和水合物蓄冰系统,所述水合物蓄冰系统包括水合物蓄冰槽2、三通电动阀a4、三通电动阀b5、电动阀6和循环泵a8,所述三通电动阀a4的三个端口分别连接所述制冷主机1、室内末端3和所述水合物蓄冰槽2,所述三通电动阀b5的三个端口分别连接循环泵7的一端、循环泵a8的一端和所述室内末端3,所述循环泵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制冷主机1,所述循环泵a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水合物蓄冰槽2,所述循环泵a8处并行设置有所述电动阀6,所述制冷主机1和所述冷却塔10连接,所述制冷主机1和所述冷却塔10之间设置有所述冷却水泵9。

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三通电动阀a4、三通电动阀b5、电动阀6、循环泵7、循环泵a8和冷却水泵9,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系统,所述PLC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三通电动阀a4、三通电动阀b5、电动阀6、循环泵7、循环泵a8和冷却水泵9。所述制冷主机1的数量为3组。

制冷主机1供冷时:三通电动阀a4、三通电动阀b5打开制冷主机1与室内末端7连接环路,冷却水泵9、冷却塔10打开,循环泵7打开,制冷主机1制冷量经末端循环泵4送至室内末端7完成主机供冷模式,此循环中,电动阀6关闭,蓄冷循环泵8关闭;

制冷主机1蓄冷时:三通电动阀a4开启主机侧与蓄冰槽侧、电动阀6打开,冷却水泵9、冷却塔10打开,制冷主机1制冷量经循环泵7送至水合物蓄冰槽2完成蓄冰模式,此循环中,三通电动阀b5关闭,蓄冷循环泵8关闭;

蓄冰槽供冷时:三通电动阀a4、三通电动阀b5打开蓄冰槽与室内末端连接流向,水合物蓄冰槽2冷量经循环泵a8送至室内末端3完成蓄冰槽供冷模式。此循环中制冷主机1,循环泵7,冷却水泵9,冷却塔10,电动阀6均关闭。

实施例3

一种增设水合物蓄冰系统的空调系统,改造后水合物蓄冰空调系统包括:制冷主机1、水合物蓄冰槽2、室内末端3、三通电动阀a4、三通电动阀b5、电动阀6、循环泵7、循环泵a8、冷却水泵9、冷却塔10;

制冷主机1、循环泵7、室内末端3、冷却水泵9、冷却塔10,为改造前制冷循环;制冷主机1、循环泵7、电动阀6、水合物蓄冰槽2、冷却水泵9、冷却塔10组成蓄冷循环;水合物蓄冰槽2、循环泵a8、室内末端3组成蓄冰槽供冷循环。

将改造前的冷机直接供冷系统改为蓄冰供冷系统,谷电蓄冷时,电动阀6打开,三通电动阀a4连接水合物蓄冰槽2与制冷主机1,常规主机蒸发器侧经循环泵7与水合物蓄冰槽2相连,冷机冷凝器侧经冷却水泵9与冷却塔10相连,利用谷电时间主机运转将冷量储存在水合物蓄冰槽2内,蓄冷循环泵关闭。

蓄冰槽供冷时,三通电动阀a4、三通电动阀b5连接水合物蓄冰槽2与室内末端3,水合物蓄冰槽2内冷量经循环泵a8传送至室内末端3,循环泵7及制冷主机1关闭。

当水合物蓄冰槽2内冷量释放完,制冷主机1直接对室内末端3供冷,三通电动阀a4、三通电动阀b5连接制冷主机1与室内末端3,制冷主机1冷量经循环泵7传送至室内末端,循环泵a8及电动阀关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