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炉辅助引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3229发布日期:2018-07-24 22:57阅读:11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瓦斯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瓦斯炉的引火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瓦斯炉具使用时,使用者可通过按压或旋动瓦斯开关,使瓦斯管路信道与点火装置形成开启点火状态;当引火装置引燃炉头的火焰后,一般都需要等待数秒,将热电偶加热达到一定温度后,电磁阀内部才能产生激磁将主炉瓦斯完全打开。因使用一段时间后热电偶热电效应会变差,所以等待时间会越久造成主炉引火不畅。瓦斯开关才会被有效启动,会同时连动瓦斯炉具的顶针以连动顶压一电磁阀的阀片,进而使电磁阀的阀杆推移至电磁阀内的激磁部,并连动电磁阀的阀片离开瓦斯管路通道的阀门处,此时瓦斯得以输出。

在按压或旋动瓦斯开关时亦会致动瓦斯炉具的点火装置,使输至炉头的瓦斯进行点火燃烧。当瓦斯被点燃,置于炉头的热电偶会开始受热,且热电偶可进行热电能交换以产生一电气信号输至电磁阀,供电磁阀的激磁部产生磁力,进而以此将该阀杆内部的磁铁片持续吸附,使阀片不会发生复归,如此瓦斯管路通道呈畅通状态而能将瓦斯顺利排出至炉头处,以产生适当的火焰的燃烧动作。

中国台湾专利第M371849号揭示一种瓦斯炉的快速点火装置、其利用在一点火装置上配设一热电感知组件,并使得点火装置所产生的火焰可以喷烧该热电知组件及产生一热电信号,该热电信号传至一电磁阀可以控制瓦斯的输出及关闭。

该专利前案虽可以提高点火速度,但该热电感知组件需固设在点火装置上,其组立、安装及维修较为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瓦斯炉辅助引火结构,其具有能解决常用热电感知组件组立不便的缺点,以及引火速度未尽理想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瓦斯炉辅助引火结构,其具有快速引燃炉头主火,以及具有精简结构及方便制作组装的功效。

为达上述的目的与功效,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瓦斯炉辅助引火结构,用以辅助一炉头生成燃烧火焰,包括一点火装置包含一点火件及一点火瓦斯输气端的组合,该点火装置相离地位于一炉头之外;一热电偶配置在该炉头;一电磁阀用以控制该瓦斯的输出及关闭,该电磁阀配接一第一信号线及一第二信号线,其中该第一信号线具有一剥皮段,构成该信号线的金属线的一部分露出该剥皮段;该剥皮段相近该热电偶且相对该点火瓦斯输出组件;该点火瓦斯输出组件通过该点火件生成一喷烧火焰,该喷烧火焰直接先喷烧露出于该剥皮段的该金属线,使连接该热电偶的该第一信号的该金属线预热产生一先前信号给该电磁阀,进而该电磁阀事先激磁开通数秒输出该瓦斯至该炉头,待炉头完全引燃后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效应刚好衔接上去,省去原本应该等待数秒才可放开开关的时间。

进一步的,

相对所述剥皮段的所述金属线形成有一凸部,该凸部相对所述点火瓦斯输出组件。

露出所述剥皮段的所述金属线包含一第一金属段及一第二金属段,该第二金属段连接该第一金属段,该第一金属段与第二金属段为不同的金属材料。

所述第一金属段与第二金属段的接点为一受喷烧点,所述喷烧火焰直接喷烧该受喷烧点。

所述第一金属段的一端及第二金属段的一端皆弯折形成一曲部,两曲部相接形成凸出构形的一凸部,两曲部的接合处形成一受喷烧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瓦斯炉辅助引火结构,可以省去原本应该等待数秒才可松放开关的引火时间外,可直接利用第一信号线的金属线的一部分相对喷烧火焰,故结构精简且易于维护及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配置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及使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结构及使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结构及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中揭示一瓦斯炉的燃烧系统,包含一炉头10、一点火装置20、一热电偶30及一电磁阀40。其中,电磁阀40用以控制瓦斯的输出及关闭。热电偶30配置在炉头10。点火装置20相离地位于炉头10之外且相对热电偶30。炉头10、点火装置20、热电偶30及电磁阀40安装在瓦斯炉的预定位置。

请参阅图2,电磁阀40配接一第一信号线42及一第二信号线44连接热电偶30;值得注意的,第一信号线42包含一金属线420,一外包覆层422包覆金属线420,以及一剥皮段424形成在外包覆层422的适当位置。剥皮段424是镂空构形以使金属线420的一部分能够露出。剥皮段424的位置以接近热电偶30为佳。进一步,点火装置20包含一点火件22及一点火瓦斯输气组件24的组合。

请参阅图3,瓦斯自点火装置20的点火瓦斯输出组件24输出且可通过点火件22而生成一喷烧火焰(母火)26。由于点火瓦斯输出组件24配置相对第一信号线42的剥皮段424,所以喷烧火焰26可以直接喷烧露出在剥皮段424的金属线420。据此,在热电偶30受到炉头主火(即瓦斯炉头点燃后的火焰)加温之前,剥皮段424所在位置的金属线420即可事先预热产生一先前信号给电磁阀40,进而电磁阀40可提前激磁开通数秒,用以输出瓦斯至炉头(未显示),待炉头完全引燃后,热电偶30受炉头火焰加温所产生的热电效应刚好衔接上去,使得电磁阀40得以持续开通输出瓦斯。这样,本实用新型可以省去原本应该等待数秒才可松放开关的时间。。

根据以上所述,由于喷烧火焰26直接喷烧露出于剥皮段424的金属线420,所以通过剥皮段424的金属线420可快速且提早产生一热电信号传递至电磁阀40,确实且有效的节省引火时间。再者,本实用新型利用直接切除第一信号线42的一小段的外包覆层422以形成剥皮段424及露出金属线420,故在制作上更为简便,且方便进行安装及维护。

请参图4,相对剥皮段424的金属线420可以形成一凸部426,凸部426相对点火瓦斯输出组件24。由于点火瓦斯输出组件24有固定的安装,所以通过凸部426可使金属线420更接近点火瓦斯输出组件24,进而由点火瓦斯输出组件24所产生的喷烧火焰26可以更接近凸部426以提高金属线420的升温速度。

请参阅图5,一第一金属段50及一第二金属段52的组合用以取代露出于剥皮段424的金属线。第一金属段50与第二金属段52为不同的金属材料。第一金属段50的一端连接第二金属段52的一端,使得第一金属段50与第二金属段52形成串连构形。

第一金属段5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信号线42的金属线420的一端,第二金属段5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信号线42的金属线420的一端,达到以第一金属段50与第二金属段52的组合取代露出于剥皮段424的金属线。其次第一金属段50与第二金属段52的连接点为一受喷烧点54。喷烧火焰26直接喷烧受喷烧点54。由于两种不同金属的热导系数不同,故可以形成热电信号。

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金属段50的一端可弯折形成一曲部,第二金属段54的一端弯折形成一曲部。第一金属段50与第二金属段52的曲部相接以形成一凸部56。此外两个曲部的连接点为受喷烧点54。喷烧火焰26可以直接喷烧受喷烧点54。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除了可以省去原本应该等待数秒才可松放开关的引火时间外,更因为直接利用第一信号线42的金属线420的一部分相对喷烧火焰26,故结构精简且易于维护及更换。

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及精神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及变化,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后所述的权利要求范围所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