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换热器用折叠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6788发布日期:2018-08-14 18:30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汽车或者工程机械、家用空调等冷凝器和蒸发器用折叠管。



背景技术:

平行流换热器一般采用微通道扁管作为其核心的热交换部件,由于其一般孔径偏小,因此需要大型挤压机才能实现成型,大型挤压机价格都比较昂贵,而且维护费用也会增加制管的成本。由于使用的是热挤压技术,对于成型挤压模具也有很快的磨损,无法形成连续生产;微通道扁管由于受制于挤压工艺,无法直接形成防腐层,只能通过喷锌工艺来实现电化学防腐,对于环保有一定的压力,而且镀层不均匀,防腐性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现有的传统扁平圆管和波浪形扰流带分体组合在一起进行加工,结构设计不合理,操作加工复杂,而且波浪形的波峰和波谷与扁平管内侧为线接触,不易焊接,造成产品质量问题,为此亟待需要研发一种整体一体式结构的散热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空调换热器用折叠管,整体为一体式,结构设计合理,强度高,散热性能好,加工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空调换热器用折叠管,包括上管壁、下管壁、扰流带,上、下管壁平行,上管壁、下管壁、扰流带为一体式连接,上管壁和下管壁两端连接结构为封闭式圆弧边,上管壁和扰流带构成1/2左右对称结构,左右两部分在中间对合接触连接,行成面接触,上管壁近中间端与同侧的扰流带端部为一体式连接,扰流带为矩形波浪形或者梯形波浪形,设置在上管壁和下管壁之间,其波峰与上管壁之间、波谷与下管壁之间为面接触;所述的扰流带外端部设置有一段弧形段,其弧度与圆弧边相同,弧形段与圆弧边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扰流带通过直角弯部与上管壁连接,右侧的直角弯部为“匚”,两个直角弯部的竖边背靠背紧密接触连接,两侧的直角弯部上、下端处形成上、下三角地带,所述直角弯部的上三角地带的外切圆直径为0.15-0.18mm,下三角地带的外切圆直径为0.18mm;

优选的,所述直角弯部的上三角地带、下三角地带的外切圆直径为0.18mm,外切圆处(拐角处)多余的材料可以与R角通过钎焊后形成统一的整体,增加强度和耐腐蚀性,对于抵抗外应力的冲击也有一定辅助。

所述的一体式连接,为上管壁、下管壁、扰流带、直角弯部由一块板经机械折弯后成型,并非焊接等其它形式固定成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管壁、下管壁、扰流带均为复合层结构,包括中间的金属层和金属层正、反面的钎料层。

所述的扁平管的整体厚度介于1.8-2mm之间,所述的上管壁、下管壁、扰流带的厚度为0.2±0.01,扰流带与上、下管壁的接触面宽度大于等于0.2mm。

所述的扰流带与上管壁和下管壁之间分别形成间隔排布的矩形或者梯形截面通道,直角弯部和弧形段处除外。

因为整个扁平管为一体式连接,所以在造型之前选用一整块板进行加工即可,成型过程:首先将内部有扰流和加强强度作用的扰流带加工成型,具体将复合层结构的板材两个端部分别通过的排列轧辊进行加工,通过辊压冷弯成型技术折成梯形或者矩形波浪形,且最端部辊压成弧形段,然后将两端成型扰流带边沿部分经过两次折弯形成直角弯部,此时,扰流带一侧面与板接触,然后将弧形段处对折,将成型扰流带另一侧面也与板接触,最终在板中间位置形成两个直角弯部的贴合,构成整体为长0型的扁平管,内部隔成等扰流带通道,扰流带的波峰和波谷与上、下管壁的内端面正好贴合,同时扰流带的边端与弧形边贴合,以用于后续钎焊后焊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此实用新型涉及的散热管采用冷弯成型工艺,加工设备简单,成本低廉,生产效率高;一体式结构行成的折叠管,强度高,散热性能小,重量轻,可替代传统的微通道管,适用范围广泛;对称对合结构的直角弯部外切圆直径小,扰流带尾端弧形段与圆弧边内侧贴合,使得钎焊效果好,强度进一步加强,也加强了抗腐蚀和外应力的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直角弯部三角地带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扰流带、2.上管壁、3.下管壁、4.直角弯部、5.三角地带、6.圆弧段、7.弧形边。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的一种空调换热器用折叠管,包括上管壁2、下管壁3、扰流带1,上、下管壁平行,上管壁2、下管壁3、扰流带1为一体式连接,上管壁2和下管壁3两端连接结构为封闭式圆弧边7,上管壁2和扰流带1构成1/2左右对称结构,左右两部分在中间对合接触连接,行成面接触,上管壁近中间端与同侧的扰流带端部为一体式连接,扰流带1为矩形波浪形或者梯形波浪形,优选梯形结构,设置在上管壁和下管壁之间,其波峰与上管壁之间、波谷与下管壁之间为面接触,便于焊接;所述的扰流带1外端部设置有一段弧形段6,其弧度与圆弧边7相同,弧形段6与圆弧边7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扰流带1通过直角弯部4与上管壁2连接,右侧的直角弯部为“匚”,两个直角弯部4的竖边背靠背紧密接触连接,两侧的直角弯部上、下端处形成上、下三角地带5,所述直角弯部的上三角地带的外切圆直径为0.15-0.18mm,下三角地带的外切圆直径为0.18mm;

优选的,所述直角弯部4的上三角地带、下三角地带的外切圆直径为0.18mm。

所述的一体式连接,为上管壁2、下管壁3、扰流带1、直角弯部4由一块板经机械折弯后成型,并非焊接等其它形式固定成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管壁2、下管壁3、扰流带1、直角弯部4均为复合层结构,包括中间的金属层和金属层正、反面的钎料层,三角地带的拐角处多余的材料可以与R角通过钎焊后形成统一的整体,上管壁对接处平整且增加强度和耐腐蚀性,对于抵抗外应力的冲击也有一定辅助。

所述的扁平管的整体厚度介于1.8-2mm之间,所述的上管壁、下管壁、扰流带的厚度为0.2±0.01,扰流带与上、下管壁的接触面宽度大于等于0.2mm。

所述的扰流带1与上管壁2和下管壁3之间分别形成间隔排布的矩形或者梯形截面通道,直角弯部4和弧形段6处除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