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风式节能电气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2656发布日期:2018-09-11 21:27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变频室散热降温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风式节能电气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电气室内变频器运行过程中,设备内部带出来的热量不排出室外或耗散,热量就会在室内聚集造成室温升高。目前对电气室、变频室散热主要是在墙壁上开设风口,风口处安装增压风机以将热气排出室外。然而这种方式会从室外吸入粉尘,变频器吸入粉尘导致电路板绝缘降低、粉尘附着进风滤网上堵塞降低冷却进风量,影响发热体散热,使变频器内温度升高,影响变频器安全运行、增加设备故障率,影响设备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风式节能电气散热系统,能够大量收集变频室的热风并对变频室进行散热降温。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集风式节能电气散热系统,包括位于变频室内的变频柜和位于变频室室外的水冷换热器,所述变频室顶部设有吊顶,所述吊顶由隔热材料围成罩状的集热区,所述变频柜顶部的热风出口处于集热区的笼罩范围内且集热区延伸至变频室四周的墙壁,集热区连接有引风管,所述引风管连接水冷换热器的热风入口,水冷换热器的冷风出口通过封闭的管路通向变频室内,在热风出口与热风入口之间设有通向室外的应急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热区向下延伸至变频柜的顶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隔热材料为彩钢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冷换热器设有冷却水供水接口和冷却水回水接口,冷却水回水接口和冷却水供水接口外接有冷却循环管路,所述冷却循环管路上接有压力监测部件和温度监测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力监测部件包括压力表和/或压力传感器,所述温度监测部件包括温度表和/或温度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冷换热器包括散热装置和增压风机,增压风机位于散热装置的上风向从而形成热风入口,散热装置的出口形成冷风出口,冷却水供水接口和冷却水回水接口设置在散热装置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风出口设有挡水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水部件呈进风侧高、出风侧低的百叶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装置的底部设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延伸至挡水部件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变频室顶部设置集热区,集热区由隔热材料围成,可以将变频柜散发的热风以及变频室上升的热气收集在内而不会逸散至四周的空间,之后热风引至水冷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然后降冷却降温后的冷风引回变频室,形成室内空气密闭循环,在保证散热量的前提下提高了洁净的室内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图;

图3是水冷换热器的侧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述的集风式节能电气散热系统,包括位于变频室1内的变频柜2和位于变频室1室外的水冷换热器。变频柜2顶部可以配有并未图示的排气扇,用于将柜内的热气抽出至室柜的上方,该排气扇形成变频柜顶部的热风出口。

变频室1顶部设有吊顶,吊顶由隔热材料围成罩状的集热区3,热风出口处于集热区3的笼罩范围内且集热区3延伸至变频室1四周的墙壁。集热区除了直接收集热风出口排出的热风之外,考虑到热气是上升的,其还能收集变频室内的热量,并通过隔热材料进行热量阻隔,防止收集热风中的热量向外传递。所述的集热区3连接有引风管4,引风管4连接水冷换热器的热风入口,通过水冷换热器的抽吸作用,集热区内的热风后通过引风管4输送至水冷换热器进行降温,形成热风排除,冷风进风的循环。所述的水冷换热器具有冷风出口,该冷风出口通过封闭的管路通向变频室1内。所述的封闭的管路,不一定是管道,也可以是冷风出口直接开在变频室1的墙壁上,那么,墙壁厚度这一部分也可以被认为是封闭的管路。

同时参考图2,水冷换热器是利用温度较低的冷水与热风的热量进行热交换对热风散热,为此,水冷换热器需要通入冷却用水。实施例中冷却用水的供应是利用外部的工业循环用水,即水冷换热器设有冷却水供水接口7,用于冷却水供应,同时水冷换热器还设有冷却水回水接口6,用于冷却水回水,从而形成冷却水的循环回路。

实施例中的系统还具有应急出口5,该应急出口5设置在热风出口与热风入口之间。当水冷换热器故障之后而无法对热风进行冷却,应急出口5上的应急阀门开启,热风排出系统外部,因此保障了变频柜2的散热,以及整个系统的安全。

上述实施例中,隔热材料为彩钢板,具有隔热防火的性能。

如图2所示,一个变频室中可以设置多个变频柜,集热区3由于覆盖了整个变频室的上方区域,因此为整个电气室内的所有设备进行散热,系统根据整个电气室内的所有变频器等设备发热量计算,为整个电气室配置若干台节能散热装置,所有散热装置的冷却用水由循环冷却水提供。

进一步优选的,冷却水回水接口6和冷却水供水接口7外接有冷却循环管路上,冷却循环管路上接有压力监测部件和温度监测部件。

上述的压力监测部件包括压力表13和/或压力传感器,温度监测部件包括温度表12和/或温度传感器。压力监测部件用于监测管路以及系统内的压力,保障系统使用安全,而温度监测部件用于检测系统的水温,保障降温效果。

进一步优选的,同时参考图3,水冷换热器包括散热装置8和增压风机9。增压风机9位于散热装置8的上风向从而增压风机9的入口形成热风入口,增压风机9抽入的热风输入至散热装置8中,并在散热装置8内进行热交换,散热装置8的出口形成冷风出口。

进一步优选的,如图3所示中,在冷风出口处设有挡水部件10。所述挡水部件10的作用在于阻隔水汽,防止水汽从散热装置8内部吹向变频室1内。挡水部件10通过物理阻隔以及冷凝的方式阻挡气流中的水,但是风可以通过。

具体来说,参考图,挡水部件10可以呈百叶状,即由高至低设置若干百叶片14,这些百叶片进风侧高、出风侧低,气流通过时,水份被百叶片阻隔并在百叶片中冷凝之后随着百叶片的斜面向下流,而风则从百叶片之间的间隙直接流过。

进一步优选的,散热装置8的底部设有接水盘11,当散热装置8漏水或有积水时,可以直接落入接水盘11后排向室外。所述的接水盘11还延伸至挡水部件10下方,同时收集挡水部件10阻挡的水份。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