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4452发布日期:2018-10-30 22:21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空调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现有空调设备内只设置一个风道,且风轮机送风口直接面向空调出风口,空调风由风轮机直接吹向外界,因此,当空调设备内设置多个风轮机时,风道内会出现紊流和乱流,影响出风质量,增加空调噪音,同时,直接吹出的空调风强度过大,会让用户感觉不适,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空调设备。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包括:机柜,其内设置有风道;两个风轮组件,设置在机柜内,两个风轮组件分别设置在风道的两端,两个风轮组件产生的风沿风道流通;分流板,设置在风道内以将风道分隔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设备,总体的外部壳体结构统称为机柜,在机柜内的中部区域设置有风道,风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风轮组件,且两个风轮组件的送风口相对,风轮组件产生的空调风由风轮组件内流向风道中,同时,在风道内还设置有分流板,分流板可以将风道分隔成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当空调设备工作时,机柜内的两个风轮组件通电并运转,通过压缩空气产生风,因为两个风轮组件对称且送风口相对,所以产生的空调风不是直接由风轮组件吹至空调外部的,空调风接触机柜内壁及分流板后缓慢的从空调内吹出,从而降低空调的出风强度,在不影响调温效果的前提下使得空调设备吹出的空调风更加平缓柔和,避免用户因接触到强力的空调风而感到不适,增加用户的体感舒适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同时,本实用新型限定的空调设备与空调风直吹外界的空调设备相比,风轮组件设置在两端,风道设置在中间,使得整个空调设备的厚度减小,长度增加,从而减小了空调设备的安装纵身,提高空调设备美观度,还增大了空调的出风口大小,起到了方便安装,提升调温效率,优化用户体验的技术效果;机柜内部设置的分流板可以将风道分隔成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使得空调设备内部的两个风轮组件产生的风分别在两个风道内流通,降低风道内部空调风之间的相互干涉,避免风道内产生乱流,从而起到加强空调设备的出风稳定性,减小空调设备内部噪音,提升产品品质,增加产品竞争力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分流板可以完全分隔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也可以部分分隔。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分流板设置在风道的中间,且分流板垂直于风道的侧壁,以使分流板将风道分隔成相等的两部分。

在该技术方案中,分流板设置在风道的中间,且分流板垂直于风道的侧壁,使形成的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对称且形状相同,使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吹出的空调风完全相同,统一空调的出风性质,提升用户舒适度;同时该技术方案还使得同一时间点两个风轮组件所吹出的空调风可以同时接触到分流板,当分流板没有完全隔开风道时,避免两个风道间的空调风出现乱流,从而提升空调的稳定性,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分流板的侧壁设置有圆弧过渡结构,使得分流板与风道之间平滑过渡。

在该技术方案中,分流板的侧壁在与风道接触的区域上设置有圆弧过渡结构,使装配完成后的分流板与风道之间平滑过渡,空调设备工作时,风轮组件吹出的空调风在接触到分流板与风道的过渡区域时,圆弧过渡结构可以使空调风缓慢转向并流出空调设备,避免空调风因接触直角风道壁而出现紊流,防止风道内部出现乱流,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了空调出风的平缓性,减少风力的内部损失,优化用户的体感舒适度,达到提升产品性能,优化用户体验,加强产品竞争力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空调设备还包括:面框,设置在机柜上;面框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槽,分流板设置在安装槽内;导风板组件,设置在面框上,与风道相连通,风轮产生的风经由导风板组件流出。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设备还设置有面框,面框安装在机柜上,面框内壁的中部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形状与分流板相适配,通过安装槽将分流板固定在面框上,起到定位安装分流板的作用,确保分流板能准确设置于风道中间,同时安装槽结构便于拆卸,方便用户的清理、维修和更换,为用户带来便利,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空调设备内还设置有导风板组件,导风板组件安装在面框上,与风道相连通,位于风道的出口处,空调设备工作时,可以通过调节导风板来调节空调设备的出风方向,从而提升用户的可操作性,当空调设备停止工作时,导风板关闭出风口可避免灰尘等异物进入空调设备内部,提升产品的实用性,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分流板由面框朝向风道的内部延伸,分流板不完全分隔风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分流板由面框朝风道的内部延伸,通过设置分流板,将风道分成两个风道,每个风道内均对应设置有风轮、出风口和回风口,避免空调设备内部的风流动中互相干涉,防止空调风出现乱流,且分流板顶部不与风道内壁接触,不完全分隔风道,由两个风轮组件吹出的空调风在未分隔开的风道区域相遇,风力相互抵消,减小风力,从而降低空调的出风强度,在不影响调温效果的前提下使得空调设备吹出的空调风更加平缓柔和,避免用户因接触到强力的空调风而感到不适,增加用户的体感舒适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空调设备还包括:隔板,隔板设置在机柜内,隔板将机柜分隔成换热腔和风轮腔;隔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隔板分别位于风道的两端,以在机柜的两端分别形成风轮腔。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设备中还设置有两个隔板,隔板设置在机柜内,安装在风轮组件的一侧,将两个风轮组件隔开,在风轮组件一侧形成风轮腔,在另一侧形成换热腔,通过设置隔板使风轮组件吹出的空调风可以全部进入换热腔和风道中,避免空调风进入风轮组件外轮廓和机柜内壁形成的间隙中,防止空调风在机柜内产生乱流和紊流,同时隔板还可以降低换热腔与风轮腔间的热交换,防止换热腔内的温度变化对风轮组件造成影响从而,提升产品的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隔板上开设有通孔;风轮组件安装在风轮腔内,风轮组件的送风口穿过通孔进入换热腔内;风轮组件的送风口与通孔相适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风轮组件安装在风轮腔内,隔板上开设有与风轮组件送风口相适配的通孔,风轮组件的送风口穿过通孔进入到换热腔内,通过该设置,可以保证风轮组件所产生的空调风可以顺利流入换热腔内,同时,隔板上开设的通孔与送风口相配合还可以协助定位风轮组件,简化装配过程,从而,提升产品的可靠性,简化装配难度,提高产品竞争力。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通孔与送风口的接触处设置卡扣结构和密封圈,更进一步简化装配步骤,提高配合度,防止空调风从接触缝隙流入风轮强,从而,提升产品的稳定性,优化装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风轮组件包括:风轮本体;蜗壳,罩设在风轮本体的外部,蜗壳上设置有风轮组件的送风口和风轮组件的进风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风轮组件包括风轮本体与蜗壳,蜗壳罩设在风轮本体的外部,蜗壳上设置有风轮组件的送风口和风轮组件的进风口,风轮本体在工作中旋转,用于产生空调风,外部罩设的蜗壳可以引导风轮本体产生的空调风,使空调风可以顺利流向送风口,还可以起到加速空调风的作用,蜗壳上设置的进风口可以向风轮本体提供外部空气,保证风轮组件可以源源不断的为空调设备提供空调风,从而提高产品性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空调设备还包括:电机,电机与风轮组件相连接,以驱动风轮组件进行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设备中还设置有电机,电机与风轮组件的风轮本体相连,为风轮本体提供动力,以驱动风轮组件旋转,空调设备工作时,开启电机,通过连接将动力由电机传入风轮本体上,带动风轮本体转动,产生空调风,起到自动化驱动风轮组件的作用,从而提升产品品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空调设备还包括:过滤网组件,设置在机柜上;过滤网组件与风轮组件的进风口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设备还设置有过滤网组件,过滤网组件设置在机柜上,且过滤网组件与风轮组件的进风口相连通,工作中,风轮组件的风轮本体旋转,带动外部空气由进风口进入风轮组件,在空气流经过滤网组件时,空气中的灰尘和颗粒被过滤网组件阻挡在空调设备外部,保护风轮组件不被灰尘及颗粒损坏,同时提升空调设备内部的清洁度,减小内部清洁需求,从而提升产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增强产品的实用性,增加产品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空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空调设备在A-A截面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空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的空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空调设备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空调设备的过滤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机柜,12风道,122第一风道,124第二风道,14风轮腔,2风轮组件,22风轮本体,24蜗壳,3分流板,32圆弧过渡结构,4面框,42安装槽,5导风板组件,6隔板,62通孔,7电机,8过滤网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包括:机柜1,其内设置有风道12;两个风轮组件2,设置在机柜1内,两个风轮组件2分别设置在风道12的两端,两个风轮组件2 产生的风沿风道12流通;分流板3,设置在风道12内以将风道12分隔成第一风道122和第二风道12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设备,总体的外部壳体结构统称为机柜1,在机柜1内的中部区域设置有风道12,风道1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风轮组件2,且两个风轮组件2的送风口相对,风轮组件2产生的空调风由风轮组件2 内流向风道12中,同时,在风道12内还设置有分流板3,分流板3可以将风道12分隔成第一风道122与第二风道124。当空调设备工作时,机柜 1内的两个风轮组件2通电并运转,通过压缩空气产生风,因为两个风轮组件2对称且送风口相对,所以产生的空调风不是直接由风轮组件2吹至空调外部的,空调风接触机柜1内壁及分流板3后缓慢的从空调内吹出,从而降低空调的出风强度,在不影响调温效果的前提下使得空调设备吹出的空调风更加平缓柔和,避免用户因接触到强力的空调风而感到不适,增加用户的体感舒适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同时,本实用新型限定的空调设备与空调风直吹外界的空调设备相比,风轮组件2设置在两端,风道12 设置在中间,使得整个空调设备的厚度减小,长度增加,从而减小了空调设备的安装纵身,提高空调设备美观度,还增大了空调的出风口大小,起到了方便安装,提升调温效率,优化用户体验的技术效果;机柜1内部设置的分流板3可以将第一风道122与第二风道124隔开,避免两个风道12 内流通的空调风互相干涉,避免风道12内产生乱流,从而起到,加强空调设备的出风稳定性,减小空调设备内部噪音,提升产品品质,增加产品竞争力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分流板3可以完全分隔第一风道122与第二风道124,当分流板3完全分隔第一风道122与第二风道124时,左右两个风轮组件2所产生的空调风在两个风道12中各自流通,阻止了两个方向的空调风接触,防止空调风出现对流和紊流,提升产品稳定性,增强出风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分流板3设置在风道12的中间,且分流板3垂直于风道12的侧壁,以使分流板3将风道12分隔成相等的两部分。

在该实施例中,分流板3设置在风道12的中间,且分流板3垂直于风道12的侧壁,使形成的第一风道122与第二风道124对称且形状相同,使第一风道122与第二风道124吹出的空调风完全相同,统一空调的出风性质,提升用户舒适度;同时该技术方案还使得同一时间点两个风轮组件2 所吹出的空调风可以同时接触到分流板3,当分流板3没有完全隔开风道 12时,避免两个风道12间的空调风出现乱流,从而提升空调的稳定性,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分流板3的侧壁设置有圆弧过渡结构32,使得分流板3与风道12之间平滑过渡。

在该实施例中,分流板3的侧壁在与风道12接触的区域上设置有圆弧过渡结构32,使装配完成后的分流板3与风道12之间平滑过渡,空调设备工作时,风轮组件2吹出的空调风在接触到分流板3与风道12的过渡区域时,圆弧过渡结构32可以使空调风缓慢转向并流出空调设备,避免空调风因接触直角风道壁而出现紊流,防止风道12内部出现乱流,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了空调出风的平缓性,减少风力的内部损失,优化用户的体感舒适度,达到提升产品性能,优化用户体验,加强产品竞争力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4所示,空调设备还包括:面框4,设置在机柜1上;面框4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槽42,分流板3设置在安装槽42内;导风板组件5,设置在面框4上,与风道12 相连通,风轮产生的风经由导风板组件5流出。

在该实施例中,空调设备还设置有面框4,面框4安装在机柜1上,面框4内壁的中部设置有安装槽42,安装槽42的形状与分流板3相适配,通过安装槽42将分流板3固定在面框4上,起到定位安装分流板3的作用,确保分流板3能准确设置于风道12中间,同时安装槽42结构便于拆卸,方便用户的清理、维修和更换,为用户带来便利,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空调设备内还设置有导风板组件5,导风板组件5安装在面框4上,与风道 12相连通,位于风道12的出口处,空调设备工作时,可以通过调节导风板来调节空调设备的出风方向,从而提升用户的可操作性,当空调设备停止工作时,导风板组件5关闭出风口可避免灰尘等异物进入空调设备内部,提升产品的实用性,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4所示,分流板 3由面框4朝向风道12的内部延伸,分流板3不完全分隔风道12。

在该实施例中,分流板由面框4朝风道12的内部延伸,通过设置分流板3,将风道12分成两部分,每个风道12内均对应设置有风轮组件2、出风口和回风口,避免空调设备内部的风流动中互相干涉,防止空调风出现乱流;且分流3板顶部不与风道12内壁接触,不完全分隔风道12,由两个风轮组件2吹出的空调风在未分隔开的风道12区域相遇,风力相互抵消,减小风力,从而降低空调的出风强度,在不影响调温效果的前提下使得空调设备吹出的空调风更加平缓柔和,避免用户因接触到强力的空调风而感到不适,增加用户的体感舒适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5所示,空调设备还包括:隔板6,隔板6设置在机柜1内,隔板6将机柜1分隔成换热腔和风轮腔14;隔板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隔板6分别位于风道12的两端,以在机柜1的两端分别形成风轮腔14。

在该实施例中,空调设备中还设置有两个隔板6,隔板6设置在机柜1 内,安装在风轮组件2的一侧,将两个风轮组件2隔开,在风轮组件2一侧形成风轮腔14,在另一侧形成换热腔,通过设置隔板6使风轮组件2吹出的空调风可以全部进入换热腔和风道12中,避免空调风进入风轮组件2 外轮廓和机柜1内壁形成的间隙中,防止空调风在机柜1内产生乱流和紊流,同时隔板6还可以降低换热腔与风轮腔14间的热交换,防止换热腔内的温度变化对风轮组件造成影响,从而,提升产品的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5所示,隔板6 上开设有通孔62;风轮组件2安装在风轮腔14内,风轮组件2的送风口穿过通孔62进入换热腔内;风轮组件2的送风口与通孔62相适配。

在该实施例中,风轮组件2安装在风轮腔14内,隔板6上开设有与风轮组件2送风口相适配的通孔62,风轮组件2的送风口穿过通孔62进入到换热腔内,通过该设置,可以保证风轮组件2所产生的空调风可以顺利流入换热腔内,同时,隔板6上开设的通孔62与送风口相配合还可以协助定位风轮组件2,简化装配过程,从而,提升产品的可靠性,简化装配难度,提高产品竞争力。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通孔62与送风口的接触处设置卡扣结构和密封圈,装配隔板6时,通过卡扣结构将风轮组件2与隔板6卡接在一起,更进一步简化装配步骤,提高配合度,防止空调风从接触缝隙流入风轮强,从而,提升产品的稳定性,优化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风轮组件2 包括:风轮本体22;蜗壳24,罩设在风轮本体22的外部,蜗壳24上设置有风轮组件2的送风口和风轮组件2的进风口。

在该实施例中,风轮组件2包括风轮本体22与蜗壳24,蜗壳24罩设在风轮本体22的外部,蜗壳24上设置有风轮组件2的送风口和风轮组件 2的进风口,风轮本体22在工作中旋转,用于产生空调风,外部罩设的蜗壳24可以引导风轮本体22产生的空调风,使空调风可以顺利流向送风口,还可以起到加速空调风的作用,蜗壳24上设置的进风口可以向风轮本体 22提供外部空气,保证风轮组件2可以源源不断的为空调设备提供空调风,从而提高产品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空调设备还包括:电机7,电机7与风轮组件2相连接,以驱动风轮组件2进行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空调设备中还设置有电机7,电机7与风轮组件2的风轮本体22相连,为风轮本体22提供动力,以驱动风轮组件2旋转,空调设备工作时,开启电机7,通过连接将动力由电机7传入风轮本体22上,带动风轮本体22转动,产生空调风,起到自动化驱动风轮组件2的作用,从而提升产品品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6所示,空调设备还包括:过滤网组件8,设置在机柜1上;过滤网组件8与风轮组件2 的进风口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空调设备还设置有过滤网组件8,过滤网组件8设置在机柜1上,且过滤网组件8与风轮组件2的进风口相连通,工作中,风轮组件2的风轮本体22旋转,带动外部空气由进风口进入风轮组件2,在空气流经过滤网组件8时,空气中的灰尘和颗粒被过滤网组件8阻挡在空调设备外部,保护风轮组件2不被灰尘及颗粒损坏,同时提升空调设备内部的清洁度,减小内部清洁需求,从而提升产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增强产品的实用性,增加产品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工作原理为:开启空调设备,电机7带动风轮组件2的风轮本体22转动,风轮转动带动外部空气进入到风轮组件2内,外部空气流经过滤网组件8时,灰尘和颗粒杂质被隔绝在空调设备外部,进入的空气由风轮本体22与蜗壳24加速形成空调风,空调风由风轮组件2的送风口排出,排至换热腔中,经过换热腔换热后,两边的空调风在风道12的中心接触,接触后力相互抵消减小空调风的风速,随后空调风被分流板3分为两股,分别由第一风道122和第二风道124流出空调设备,从而达到调温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