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2366发布日期:2018-12-07 22:58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热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热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冷凝器所用的换热体。



背景技术:

冷凝换热器结构设计时,换热体水路的进出水设计是影响整个冷凝器布局及其他附属结构的关键点,现有换热体多采用密封腔体外部焊接接头的方式,该方式需要采用焊接工艺,其焊缝质量要求高,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通过提供一种换热体组件旨在简化换热体的进出水路,以简化冷凝器的结构。

一种换热体组件,包括换热体,所述换热体包括换热体,在所述换热体上设有外换热片,在所述换热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上封水盖和下封水盖,所述换热体至少包括一个进水水流道、一个出水水流道和一个烟气通道,在所述上封水盖中至少设有一个过水槽,在所述下封水盖上设有进水槽和出水槽,水流依次从流经所述进水槽流、进水水流道、所述过水槽、所述出水水流道和所述出水槽。在本技术方案中水流从下封水盖的进水槽,流入换热体的进水水流道,在上封水盖的过水槽的限制下,水流从进水水流道流向出水水流道,进而流入下封水盖的出水槽,最终通过冷凝管排出热水器。本技术方案通过非焊接方式实现换热体端面密封并提供换热体进水及出水通道,通过封水盖与换热体的流道配合,实现水路分流及流道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体包括第一进水水流道、第二进水水流道和第一出水水流道、第二出水水流道,所述下封水盖包括第一过水槽和第二过水槽,所述下封水盖的进水槽在换热体底部对应着所述第一进水水流道和第二进水水流道,所述下封水盖的出水槽在换热体底部对应着所述第一出水水流道、第二出水水流道,所述上封水盖的第一过水槽在换热体顶部对应着第一进水水流道和第一出水水流道,所述上封水盖的第二过水槽在换热体顶部对应着第二进水水流道和第二出水水流道。在本技术方案中,水流在下封水盖的出水槽分为两道水流,分别进入第一进水水流道和第二进水水流道,当水流进入上封水盖后,由于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在同一个过水槽中,由于第一过水槽和第二过水槽的存在,水流会从第一进水水流道流向第一出水水流道,从第二进水水流道流向第二出水水流道,两道水流从第一出水水流道和第二出水水流道流入下封水盖的出水槽中,两道水流合二为一,最终从出水槽中排出。在该技术方案中,两道水流道首先保证了换热体的足够热水出水量,其次是水流在换热体中来回流动,延长了与烟气换热的时间,充分吸收了烟气的热量。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进水水流道、第二进水水流道、第一出水水流道和第二出水水流道相互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换热体两端齐平。所述隔板与所述换热体两端齐平降低了换热体的制造成本,隔板能防止水流道中的水流相互干涉。

进一步的,在所述下封水盖上的进水槽和出水槽之间设有下封水盖挡板,所述下封水盖挡板与所述进水槽和出水槽齐平,所述下封水盖上的第一过水槽和第二过水槽之间设有上封水盖挡板,所述上封水盖挡板与所述第一过水槽和第二过水槽齐平。所述下封水盖的挡板分隔进水和出水,而所述上封水盖的挡板使得第一进水水流道的水进入第一出水水流道,第二进水水流道的水进入第二出水水流道。

进一步的,在所述下封水盖与换热体之间设有下密封垫,在所述上封水盖与换热体之间设有上密封垫。密封垫防止烟气和水从换热体中泄漏。

进一步的,所述上密封垫与下密封垫的形状相同。提高零部件的通用性,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在所述下封水盖与所述下密封垫之间设有定位装置,在所述上封水盖与所述上密封垫之间设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能保障制造一致性。在所述上密封垫和下密封垫设有定位柱,在所述下封水盖和上封水盖上设有定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水水流道、第二进水水流道、第一出水水流道和第二出水水流道设置在所述烟气通道与换热体之间。这样水流不仅能从换热体外部吸收烟气热量,也能从换热体内部吸收烟气热量。为了扩大水流与烟气的热交换面积,可在所述烟气通道内侧设有内换热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至少包含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换热体组件的水流道与上封水盖、下封水盖的水槽相配合,实现水流在换热体中流动,简化了冷凝器的水路结构。

(2)本实用新型的隔板与换热体换热体齐平,降低了整个换热体的制造成本。

(3)本实用新型中的换热体可根据热效率需求截取不同长度,而不改变其他结构,通用性极高。

(4)本实用新型中的上封水盖、下封水盖与上密封垫、下密封垫设有定位装置,保证生产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换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换热体的主视图;

图3为换热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换热体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上封水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上封水盖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下封水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上密封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换热体组件的分解图。

图中标记: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标记:100-换热体,101-第一进水水流道,102-第二进水水流道,103-第二出水水流道,104-第一出水水流道,106-隔板,107-内换热片,108-烟气通道,109-外换热片,110-换热体连接座,200-上密封垫,300- 下封水盖,301-进烟孔,302-出水口,303-进水口,304-下封水盖连接座,305- 下封水盖第一定位孔,306-出水槽,307-进水槽,308-下封水盖第二定位孔, 309-下封水盖第二挡水板,310-下封水盖第一挡水板,400-上密封垫,401-第一定位柱,402-第二定位柱,403-过水孔,500-上封水盖,501-出烟孔,502- 上封水盖连接座,503-第一过水槽,504-第二过水槽,505-上封水盖第一定位孔,506-上封水盖第二定位孔,507-上封水盖第二挡水板,508-上封水盖第一挡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见图1-2,在中空圆柱形换热体100上设有换热体安装座110,以便连接换热体100和其他零部件。在换热体上设有外换热片109,在换热体中设有烟气通道108,烟气通道108用于将烟气排出换热体100,为了进一步扩大水和烟气的换热面积,在烟气通道108上设有内换热片107,在烟气通道108与本体之间设有四个水流道,即第一进水水流道101、第二进水水流道102、第二出水水流道103和第一出水水流道104,这四个水流道均呈弧形,第一进水水流道 101设置在第二进水水流道102和第一出水水流道104之间,第二进水水流道 102设置在第一进水水流道101和第二出水水流道103之间,如果按照进出水的流向来说,只需要第一进水水流道101与第一出水水流道104相邻、第二进水水流道102与第二出水水流道103相邻即可。在四个水流道之间设有隔板106,隔板106与换热体齐平,也就是隔板106两端分别与换热体106齐平。

参见图3、4和9,换热体100的上下两端安装有上封水盖500和下封水盖 300,在上封水盖500和下封水盖300与换热体100之间的设有上密封垫200和下密封垫400,在上密封垫400上设有两个定位柱,分别是第一定位柱401和第二定位柱402,在上密封垫400上还设有若干过水孔403,过水孔403的数量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在本实施例中上密封垫200和下密封垫400结构相同。在装配的时候螺栓依次穿过下封水盖连接座304、换热体安装座110和上封水盖连接座502,从而将换热体100、上封水盖500和下封水盖300连接起来。参见图7,下封水盖300的外形为中空圆盘形,在下封水盖300上设有进烟孔301,进烟孔 301与换热体100的烟气通道108对应,以便烟气进入换热体100。在下封水盖 300上设有出水口302和进水口303,与出水口302连通的是出水槽306,与进水口303连通的是进水槽307,出水槽306和进水槽307都为弧形,在出水槽 306和进水槽307之间设有两个挡水板,分别是下封水盖第一挡水板310和下封水盖第二挡水板309,这两个挡水板与出水槽306和进水槽307端面齐平。在下封水盖第一挡水板310和下封水盖第二挡水板309分别设有下封水盖第一定位孔305和下封水盖第一定位孔308,在装配的时候下封水盖300第一定位孔305 和下封水盖第一定位孔308分别与下密封垫200的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配合,实现定位功能。在下封水盖300与换热体100装配后,换热体100的第一进水水流道101和第二进水水流道102与下封水盖300的进水槽307对应,而换热体100的第二出水水流道103和第一出水水流道104则与下封水盖300的出水槽306对应,由于下封水盖第一挡水板310和下封水盖第二挡水板309的存在,在下封水盖300中进水水流与出水水流互不干涉和影响。参见图5、6和图8,上封水盖500的外形为中空圆盘状,在上封水盖500上设有出烟孔501,出烟孔501与换热体100的烟气通道108对应,以便烟气离开换热体100。在上封水盖500上设有第一过水槽503和第二过水槽504,第一过水槽503和第二过水槽504均呈弧形,在第一过水槽503和第二过水槽504之间设有上封水盖第二挡水板507和上封水盖第一挡水板508,在上封水盖第二挡水板507和上封水盖第一挡水板508上分别设有上封水盖第二定位孔506和上封水盖第一定位孔 505,上封水盖第二定位孔506和上封水盖第一定位孔505与上密封垫400的第二定位柱402和第一定位柱401配合,实现定位功能。在上封水盖500与换热体100装配后,上封水盖500的第一过水槽503对应着换热体100的第一进水水流道101和第一出水水流道104,而上封水盖500的第二过水槽504对应着换热体100的第二进水水流道102和第二出水水流道103。

下面来说明换热体组件的工作原理,烟气首先从下封水盖300的进烟孔301 进入换热体100的烟气通道108后,在从上封水盖500的出烟孔501流出换热体100。在这个过程中,水流首先向上(换热体100的轴线方向)从下封水盖 300的进水口303进入进水槽307,在进水槽307中水流分两道,一道流入换热体100的第一进水水流道101,另一道流入换热体100的第二进水水流道102,当水流从第一进水水流道101流入上封水盖500的第一过水槽503时,在第一过水槽503的限制下水流会流进第一出水水流道104。相同的,当水流从第二进水水流道102流入上封水盖500的第二过水槽504时,在第二过水槽504的限制下水流会流进换热体100的第二出水水流道103,当两道水流从换热体100的第一出水水流道104和第二出水水流道103向下(换热体100的轴线方向)流入下封水盖300的出水槽306后,两道水流有合流一道水流,最后从出水口302 流出。在水流流动和烟气流动的过程中,水流与烟气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换热,提高了换热效率。

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和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