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通风及空调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新风机组换热及防冻系统。
背景技术:
在我国北方地区,新风机组在冬季运行中常采用供暖管路对新风进行加热,由于热源温度过低、水质差导致盘管堵塞等原因,时常出现加热温度不足导致送风温度过低,甚至加热盘管被冻坏的事故。这不仅导致了新风品质的下降,同时影响了新风机组的正常运行、增加了设备的维修量和用户的运行管理费用,甚至使已建成的新风系统在冬季成为摆设无法投入使用。同时用户的日常维护与检测往往不到位,盘管冻裂后产生跑水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产生二次损失。
目前常用的防冻措施有泄水方式、控制回水温度方式、控制管壁温度方式、混水方式、电加热方式、混风方式等。各种方法各有利弊,实际使用中需要通过分析综合运用,而一些项目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具备综合运用条件。
综上所述急需一种高效并相对通用的解决新风加热及解决盘管冻裂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风机组换热及防冻系统,既可以提高新风系统加热温度,又能有效防止盘管冻裂,并且结构紧凑,降低施工或改造成本。
一种新风机组换热及防冻系统,包括与供热管网的热水管路连通的进水管、与供热管网的回流管路连通的回水管、与进水管和回水管连通的换热装置、热媒供水管和冷媒回水管,热媒供水管的一端与换热装置连通,热媒供水管的另一端与新风机组换热盘管的进水口连通,冷媒回水管的一端与换热装置连通,冷媒回水管的另一端与新风机组换热盘管的出水口连通;在热媒供水管上设置有循环泵、温度补偿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流量传感器和自动排气装置;在冷媒回水管上设置有放空阀、冷媒补偿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进水管上沿供热管网的热水管路至换热装置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和水质过滤器。
另外,优选的结构是,在回水管上沿供热管网的回水管路至换热装置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回流泵、第四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流量传感器。
再者,优选的结构是,在循环泵上设置有用于监测循环泵启闭状态的循环泵监测器,在回流泵上设置有用于监测回流泵启闭状态的回流泵监测器。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新风机组换热及防冻系统还包括出风温度传感器,出风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新风机组的出风口处。
另外,优选的结构是,新风机组换热及防冻系统进一步包括远程监测控制器,第三温度传感器、温度补偿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流量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冷媒补偿器、回流泵监测器和循环泵监测器分别与远程监测控制器连接。
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温度补偿器增加热媒的供热量,及通过自动排气装置调整流速增加供热管网的换热效率,来加强新风机组的加热能力,并且通过对供热管网与新风机组的隔离有效解决因新风机组换热盘管损坏后导致的供热管网跑水事故。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机组换热及防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第三温度传感器1、水质过滤器2、换热装置3、循环泵4、温度补偿器5、第一温度传感器6、第一流量传感器7、自动排气装置8、回流泵9、第四温度传感器10、第二流量传感器11、放空阀12、冷媒补偿器13、第二温度传感器14、水泵启闭状态监测15、水泵启闭状态监测16、远程监测控制17、出风温度传感器18、进水管21、热媒供水管22、回水管23、冷媒回水管2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机组换热及防冻系统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机组换热及防冻系统,包括:进水管21、热媒供水管22、回水管23、冷媒回水管24和换热装置3,进水管21的一端与供热管网的热水管路相连通,进水管21的另一端与换热装置3相连通;回水管23的一端与供热管网的回流管路相连通,回水管23的另一端与换热装置3相连通,进水管21与回水管23并列设置在换热装置3的同一端;热媒供水管22的一端与换热装置3连通,热媒供水管22的另一端与新风机组换热盘管的进水口连通;冷媒回水管24的一端与换热装置3连通,冷媒回水管24的另一端与新风机组换热盘管的出水口连通,热媒供水管22与冷媒回水管24并列设置在换热装置3的另一端。
需要说明的是,换热装置3可以为换热器等具有冷热交换功能的设备。
在热媒供水管22上沿换热装置3至新风机组换热盘管的进水口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循环泵4、温度补偿器5、第一温度传感器6、第一流量传感器7和自动排气装置8;循环泵4用于将换热装置3中的热媒输送至温度补偿器5;温度补偿器5用于对热媒进行加温,加温后的热媒经热媒供水管22接入新风机组盘管;第一温度传感器6用于对热媒的温度进行监测,第一流量传感器7对热媒的流量进行监测,自动排气装置8用于排除热媒供水管22内多余的气体,从而减小水阻、提高流速,由于在换热过程中热源的流速越大可达到的换热效率越高,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热源的流速提高整体换热效率确保热量的最大化交换。
在冷媒回水管24上沿换热装置3至新风机组换热盘管的出水口的方向依次设置有放空阀12、冷媒补偿器13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4;放空阀12用于放空冷媒回水管24内的冷媒,便于系统检修;第二温度传感器14用于监测冷媒的温度;冷媒补偿器13用于补偿系统中的冷媒,冷媒回水管24内的冷媒最终回到换热装置3中加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进水管21上沿供热管网的热水管路至换热装置3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1和水质过滤器2,第三温度传感器1用于监测进水管21内水的温度,也就是对进水温度进行监测,水质过滤器2用于过滤掉水源中的杂质,过滤后的水进入换热装置3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回水管23上沿供热管网的回水管路至换热装置3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回流泵9、第四温度传感器10和第二流量传感器11;回流泵9将换热装置3中的回流水泵入供热管网的回流管路,并通过第四温度传感器10、第二流量传感器11对回水的温度及流量进行检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循环泵4上设置有用于监测循环泵4启闭状态的循环泵监测器16,通过循环泵监测器16对循环泵4的启闭状态进行监测,在回流泵9上设置有用于监测回流泵9启闭状态的回流泵监测器15,通过回流泵监测器15对回流泵9的启闭状态进行监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新风机组的出风口处设置有风温度传感器18,风温度传感器18用于对新风机组的出风口处的出风温度进行监测,当新风机组的出风口处的出风温度过低时,可开启温度补偿器5进一步提高新风加热量。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机组换热及防冻系统还包括一个远程监测控制17,第三温度传感器1、温度补偿器5、第一温度传感器6、第一流量传感器7、第四温度传感器10、第二流量传感器11、冷媒补偿器13、第二温度传感器14、回流泵监测器15和循环泵监测器16分别与远程监测控制器17连接,远程监测控制器17接受上述各类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并根据监测数据对循环泵4、温度补偿器5、回流泵9、冷媒补偿器13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新风机组的供暖管路与换热盘管进行隔离形成二次换热回路形成两个独立的系统,既能防止供暖管路中杂质对盘管的腐蚀堵塞情况,又可在新风机组故障时防止对供暖管路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