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节能过水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8316发布日期:2018-08-10 19:35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节能过水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空气质量变得越来越差。为了提高生活质量,空气净化器被广泛应用于对室内空气的净化,空气净化器又称空气清洁器、空气清新机,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现有的空气净化器采用整体式的结构,不便于拆卸清洗,而且滤网表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附着颗粒影响过滤效果,此外,对于一些能够穿过过滤网的微小有害物质不能进行彻底的净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节能过水空气净化器,包括一端侧面设有进气口11且另一端顶部设有出气口12的壳体1,壳体1内从进气口11到出气口12依次设置两层过滤网即pm10过滤网21和pm2.5过滤网22,以及活性炭层23、防水隔离布24和水腔25,所述pm10过滤网21和pm2.5过滤网22之间、pm2.5过滤网22和活性炭层23之间分别设有旋转清洁过滤装置3,所述旋转清洁过滤装置3包括插入壳体1内壁的一对第一轴承13中的第一转轴31、围绕第一转轴31呈螺旋分布的滑梯32、垂直于滑梯32外沿的pm2.5螺旋过滤网33和pm2.5螺旋过滤网33外侧面的毛刷34,所述毛刷34在旋转过程中与两侧的过滤网部分接触。

空气从进气口11进入壳体内,首先经过pm10过滤网21,过滤掉大颗粒污染物,然后经过第一个旋转清洁过滤装置3时,由于螺旋结构的滑梯32与气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旋转清洁过滤装置3绕第一转轴31旋转,pm2.5螺旋过滤网33对空气进行进一步过滤,同时部分毛刷34在旋转过程中刷过两侧的过滤网从而减少过滤网上的附着颗粒,实现自清洁;接着空气经过pm2.5过滤网22、第二个旋转清洁过滤装置3、活性炭层23和水腔25,活性炭层23和水腔25之间的防水隔离布24能够防止水腔25中的水渗出进入壳体1内其他空间,水腔25中的水能够吸附空气中无法被过滤网过滤但能够溶于水的有害物质;最后空气从水腔25上端的出气口12排出。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依次穿过第一支撑杆41和第二支撑杆43的第二转轴42,第一支撑杆41和第二支撑杆43固定在进风口11和pm10过滤网21之间,第二转轴42远离进气口11一端设有与其垂直的毛刷杆46,毛刷杆46上的刷毛与pm10过滤网21外侧表面接触,第二转轴42面向进气口11一端设有扇叶45。

空气从进气口11进入壳体1内时带动扇叶45旋转,扇叶45带动第二转轴42转动,第二转轴42带动毛刷杆46转动,使得刷毛在pm10过滤网21外侧表面刷动,从而减少过滤网上的附着颗粒,实现自清洁。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清洁过滤装置3还包括固定在第一转轴31顶端以下中部以上的固定板35,所述滑梯32顶部与固定板35连接且底部悬空。

所述滑梯32与固定板35连接的设计有利于在空气吹向旋转清洁过滤装置3时,吹向滑梯32表面的气流沿滑梯32表面上行至顶部后受阻,从而推动旋转清洁过滤装置3旋转,且底部悬空有利于气流顺利流通,减少底部风阻,从而使得旋转清洁过滤装置3在空气气流的作用下单方向快速旋转。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进风口11内侧还设有导风板14,导风板14由进风口11向壳体1内呈喇叭状。

所述导风板14呈喇叭状,能够将从进风口11进入的空气导流至壳体1内并扩散开,从而增加空气与pm10过滤网21的接触面积,使过滤更充分。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网为可拆卸式过滤网。

可拆卸式的过滤网设计便于对滤网的拆卸清洗或者更换。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网包括固定滤网的固定板221,固定板221上端与滤网固定并插入壳体1内,下端与壳体1外部的限位块222连接。所述限位块222能够限制过滤网进一步向壳体1内运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块222下端设有手提部223。

设置手提部223便于操作。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利用空气的流动来驱动带有刷毛的毛刷杆46和毛刷34对过滤网表面进行清洁,实现了边净化空气边自清洁,能够提高净化效率,防止空气二次污染;

2、本发明采用可拆卸式的滤网结构,方便反复清洁或者更换,提高空气净化器的使用寿命;

3、本发明采用水腔25对空气中的可溶性有害物质进行溶解,并利用防水隔离布24防止水的外渗,进一步加强了净化效果;

4、本发明所述的空气净化器非电力驱动,可随时随地使用,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旋转清洁过滤装置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环保节能过水空气净化器,包括一端端面设有进气口11且另一端顶部设有出气口12的壳体1,壳体1内从进气口11到出气口12依次设置两层过滤网即pm10过滤网21和pm2.5过滤网22,以及活性炭层23、防水隔离布24和水腔25,所述pm10过滤网21和pm2.5过滤网22之间、pm2.5过滤网22和活性炭层23之间分别设有旋转清洁过滤装置3,所述旋转清洁过滤装置3包括插入壳体1内壁的一对第一轴承13中的第一转轴31、围绕第一转轴31呈螺旋分布的滑梯32、垂直于滑梯32外沿的pm2.5螺旋过滤网33和pm2.5螺旋过滤网33外侧面的毛刷34,所述毛刷34在旋转过程中与两侧的过滤网部分接触。

实施例2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环保节能过水空气净化器,包括一端端面设有进气口11且另一端顶部设有出气口12的壳体1,壳体1内从进气口11到出气口12依次设置两层过滤网即pm10过滤网21和pm2.5过滤网22,以及活性炭层23、防水隔离布24和水腔25,所述pm10过滤网21和pm2.5过滤网22之间、pm2.5过滤网22和活性炭层23之间分别设有旋转清洁过滤装置3,所述旋转清洁过滤装置3包括插入壳体1内壁的一对第一轴承13中的第一转轴31、围绕第一转轴31呈螺旋分布的滑梯32、垂直于滑梯32外沿的pm2.5螺旋过滤网33和pm2.5螺旋过滤网33外侧面的毛刷34,所述毛刷34在旋转过程中与两侧的过滤网部分接触;还包括依次穿过第一支撑杆41和第二支撑杆43的第二转轴42,第一支撑杆41和第二支撑杆43固定在进风口11和pm10过滤网21之间,第二转轴42远离进气口11一端设有与其垂直的毛刷杆46,毛刷杆46上的刷毛与pm10过滤网21外侧表面接触,第二转轴42面向进气口11一端设有扇叶45。

实施例3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环保节能过水空气净化器,包括一端端面设有进气口11且另一端顶部设有出气口12的壳体1,壳体1内从进气口11到出气口12依次设置两层过滤网即pm10过滤网21和pm2.5过滤网22,以及活性炭层23、防水隔离布24和水腔25,所述pm10过滤网21和pm2.5过滤网22之间、pm2.5过滤网22和活性炭层23之间分别设有旋转清洁过滤装置3,所述旋转清洁过滤装置3包括插入壳体1内壁的一对第一轴承13中的第一转轴31、围绕第一转轴31呈螺旋分布的滑梯32、垂直于滑梯32外沿的pm2.5螺旋过滤网33和pm2.5螺旋过滤网33外侧面的毛刷34,所述毛刷34在旋转过程中与两侧的过滤网部分接触,所述旋转清洁过滤装置3还包括固定在第一转轴31顶端以下中部以上的固定板35,所述滑梯32顶部与固定板35连接且底部悬空;进风口11内侧还设有导风板14,导风板14由进风口11向壳体1内呈喇叭状。

实施例4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环保节能过水空气净化器,包括一端端面设有进气口11且另一端顶部设有出气口12的壳体1,壳体1内从进气口11到出气口12依次设置两层过滤网即pm10过滤网21和pm2.5过滤网22,以及活性炭层23、防水隔离布24和水腔25,所述pm10过滤网21和pm2.5过滤网22之间、pm2.5过滤网22和活性炭层23之间分别设有旋转清洁过滤装置3,所述旋转清洁过滤装置3包括插入壳体1内壁的一对第一轴承13中的第一转轴31、围绕第一转轴31呈螺旋分布的滑梯32、垂直于滑梯32外沿的pm2.5螺旋过滤网33和pm2.5螺旋过滤网33外侧面的毛刷34,所述毛刷34在旋转过程中与两侧的过滤网部分接触;所述过滤网为可拆卸式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包括固定滤网的固定板221,固定板221上端与滤网固定并插入壳体1内,下端与壳体1外部的限位块222连接。

实施例5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环保节能过水空气净化器,包括一端端面设有进气口11且另一端顶部设有出气口12的壳体1,壳体1内从进气口11到出气口12依次设置两层过滤网即pm10过滤网21和pm2.5过滤网22,以及活性炭层23、防水隔离布24和水腔25,所述pm10过滤网21和pm2.5过滤网22之间、pm2.5过滤网22和活性炭层23之间分别设有旋转清洁过滤装置3,所述旋转清洁过滤装置3包括插入壳体1内壁的一对第一轴承13中的第一转轴31、围绕第一转轴31呈螺旋分布的滑梯32、垂直于滑梯32外沿的pm2.5螺旋过滤网33和pm2.5螺旋过滤网33外侧面的毛刷34,所述毛刷34在旋转过程中与两侧的过滤网部分接触;所述过滤网包括固定滤网的固定板221,固定板221上端与滤网固定并插入壳体1内,下端与壳体1外部的限位块222连接,所述限位块222下端设有手提部223。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