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霜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16446发布日期:2018-07-24 23:41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除霜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除霜控制方法、一种除霜控制装置和一种空调器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冬季室外环境较低的情况下,在热泵型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室外机冷凝器会逐步结霜,且霜层会越来越厚,进而影响冷凝器的换热。随着霜层的变厚,冷凝器的换热能力会越来越差,逐步失去从室外环境吸收热量的能力,从而造成整机的制热效果越来越差。当霜层加厚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进行化霜处理,将霜层化掉之后,再重新进入制热状态。

在相关技术的除霜控制过程中,通常是通过判断蒸发器管温或冷凝器管温下降的幅度是否大于一定的阈值,来确定是否需要除霜,用于判断是否需要除霜的温度变化幅度都是取稳定运行状态后的累计时间内的累计变化幅度,但是在室外空气比较干燥含湿量较低的情况下,当室外温度逐渐降低时,蒸发器温度或冷凝器管温也会随着室外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当降低温度的幅值满足进行除霜的预设温度条件时,热泵型空调器会自动进入除霜模式,此时就会在无霜情况下进入除霜模式,出现无霜化霜现象,由于除霜模式需要停止室内机的制热进程,因此,不仅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还导致了电能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霜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霜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除霜控制方法,包括:根据母线电流变化率与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和/或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与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和/或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与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进行除霜操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母线电流变化率与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和/或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与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和/或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与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进行除霜操作,降低了室外环境温度除霜控制过程的影响,提高了除霜控制方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改善了用户在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的使用体验,尽可能地减少了“无霜化霜”的操作,减少了电能的浪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确定是否进行除霜操作,具体包括:判断母线电流变化率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并记作第一判断结果;判断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并记作第二判断结果;判断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并记作第三判断结果;若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第三判断结果中的至少一个为是,则确定进行除霜操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以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确定需要进行除霜操作的判断参数,从判断参数规避了室外环境温度的影响,减少了因室外环境温度逐步降低而累计温度降幅满足除霜操作条件而导致的无霜化霜操作,进一步改善了用户在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的使用体验,尽可能地减少了“无霜化霜”的操作,减少了电能的浪费。

具体地,在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室外机冷凝器上的霜层会逐渐增加,导致冷凝器与室外环境之间的换热能力降低,霜层随时间逐步加厚,对应地,空调器整个系统的内部压力下降,经过大量的实验统计数据可知,随着霜层的加厚,由于空调器整个系统的内部压力下降,压缩机运行电流、接入的母线电流、也就是整机电流,还有室外机运行电流都会显著的下降,当母线电流变化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时,或当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时,或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时,可以认为结霜较为严重,需要进行除霜操作。

具体地,以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作为确定需要进行除霜操作的判断参数,从判断参数规避了室外环境温度的影响,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因室外环境温度逐步降低而累计温度降幅满足除霜操作条件而导致的无霜化霜操作。

由于霜层的加厚,制热模式下的母线电流、压缩机运行电流、室外机运行电流时逐步降低的,所以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为负值,预设电流变化率也为负值,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是经过大量的实验统计数据确定的,不同的机型的换热系统不同,预设电流变化率的设定也会不同,一般都小于0。

另外,以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中的至少两个作为确定需要进行除霜操作的判断参数,可以进一步提升除霜操作进入的准确性,尽可能地减少了“无霜化霜”的操作,减少了电能的浪费。

还需要说明的是,优先使用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进行判断是否进行除霜操作,一般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是按照同步的预设周期确定的,只要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中的至少一个满足判断条件,就会确定进行除霜操作,而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中的两个或者三个满足判断条件时,认为结霜较为严重,相对于一个满足判断条件时确定的除霜操作的除霜力度会更大些。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判断母线电流变化率前,还包括:在检测到运行于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时,按照预设周期采集母线电流;实时计算母线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并记作母线电流变化率。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细化了母线电流变化率的计算方法,通过检测到运行于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时,按照预设周期采集母线电流,降低了空调器制热模式运行时间较短,稳定性较差而导致的除霜操作误触发现象的发生,通过实时计算母线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并记作母线电流变化率,提高了母线电流变化率的计算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而有利于更加及时准确地控制除霜操作,降低了因除霜不及时而耗费较多电能的可能性。

具体地,可以在预设周期的开始时刻与结束时刻采集母线电流,将预设周期作为衡量母线电流变化率的时间变量,其中,预设周期一般以秒为单位,取值范围可以设为6秒至10秒,这样可以更加及时地确定母线电流变化率。

需要说明的是,母线电流的采集可以由与接入空调器的母线相连接的电流互感器实现。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判断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前,还包括:在检测到运行于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时,按照预设周期采集压缩机运行电流;实时计算压缩机运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并记作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细化了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的计算方法,通过检测到运行于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时,按照预设周期采集压缩机运行电流,降低了空调器制热模式运行时间较短,稳定性较差而导致的除霜操作误触发现象的发生,通过实时计算压缩机运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并记作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提高了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的计算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而有利于更加及时准确地控制除霜操作,降低了因除霜不及时而耗费较多电能的可能性。

具体地,可以在预设周期的开始时刻与结束时刻采集压缩机运行电流,将预设周期作为衡量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的时间变量,其中,预设周期一般以秒为单位,取值范围可以设为6秒至10秒,这样可以更加及时地确定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

需要说明的是,压缩机运行电流的采集可以由与压缩机运行电路连接的电流互感器实现。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判断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前,还包括:在检测到运行于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时,按照预设周期采集室外机运行电流;实时计算室外机运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并记作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细化了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的计算方法,通过检测到运行于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时,按照预设周期采集室外机运行电流,降低了空调器制热模式运行时间较短,稳定性较差而导致的除霜操作误触发现象的发生,通过实时计算室外机运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并记作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提高了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的计算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而有利于更加及时准确地控制除霜操作,降低了因除霜不及时而耗费较多电能的可能性。

具体地,可以在预设周期的开始时刻与结束时刻采集室外机运行电流,将预设周期作为衡量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的时间变量,其中,预设周期一般以秒为单位,取值范围可以设为6秒至10秒,这样可以更加及时地确定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

需要说明的是,室外机运行电流的采集可以由与室外机运行电路连接的电流互感器实现。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在进行除霜操作的过程中,按照预设时间间隔采集冷凝管温度;判断冷凝管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在判定冷凝管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确定停止除霜操作,并继续以制热模式运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按照预设时间间隔采集冷凝管温度,通过比较冷凝管温度与预设温度之间的大小关系,间接判断对冷凝管除霜的效果,也就是说,当冷凝管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判定该温度对应的冷凝管上未结霜或者只有少量霜,冷凝管可以实现换热功能。通过判定冷凝管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确定停止除霜操作,并继续以制热模式运行,减小了除霜操作的时长,降低了功耗,同时,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均小于0。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均小于0,可以满足经过大量的实验统计数据下的常规换热系统,一方面减少了无霜化霜现象,另一方面减少了除霜不及时现象。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预设温度大于或等于8℃;预设时长大于或等于15分钟;预设周期为6-10秒。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器在进入除霜操作时,空调器整体运行于制冷模式,但室内蒸发器关闭,冷凝管温度会逐步升高,霜层也逐步融化,通过将预设温度设置为大于或等于8℃时,有利于确定除霜操作是否完成,提升对除霜结果判断的准确性。

通过设置预设时长为15分钟以上,由于空调器系统制热运行15分钟以上时通常处于稳定状态,因此,继续判断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能够进一步地提高除霜控制方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尤其是能够有效减少冬季恶劣环境下不必要的“无霜化霜”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通过设置预设周期为6-10秒,这样可以更加及时地确定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进一步提升除霜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出一种除霜控制装置,包括: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母线电流变化率与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和/或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与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和/或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与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进行除霜操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母线电流变化率与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和/或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与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和/或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与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进行除霜操作,降低了室外环境温度除霜控制过程的影响,提高了除霜控制方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改善了用户在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的使用体验,尽可能地减少了“无霜化霜”的操作,减少了电能的浪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确定单元包括: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母线电流变化率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并记作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并记作第二判断结果;第三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并记作第三判断结果;确定子单元,用于在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第三判断结果中的至少一个为是时,确定进行除霜操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以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确定需要进行除霜操作的判断参数,从判断参数规避了室外环境温度的影响,减少了因室外环境温度逐步降低而累计温度降幅满足除霜操作条件而导致的无霜化霜操作,进一步改善了用户在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的使用体验,尽可能地减少了“无霜化霜”的操作,减少了电能的浪费。

具体地,在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室外机冷凝器上的霜层会逐渐增加,导致冷凝器与室外环境之间的换热能力降低,霜层随时间逐步加厚,对应地,空调器整个系统的内部压力下降,经过大量的实验统计数据可知,随着霜层的加厚,由于空调器整个系统的内部压力下降,压缩机运行电流、接入的母线电流、也就是整机电流,还有室外机运行电流都会显著的下降,当母线电流变化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时,或当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时,或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时,可以认为结霜较为严重,需要进行除霜操作。

具体地,以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作为确定需要进行除霜操作的判断参数,从判断参数规避了室外环境温度的影响,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因室外环境温度逐步降低而累计温度降幅满足除霜操作条件而导致的无霜化霜操作。

由于霜层的加厚,制热模式下的母线电流、压缩机运行电流、室外机运行电流时逐步降低的,所以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为负值,预设电流变化率也为负值,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是经过大量的实验统计数据确定的,不同的机型的换热系统不同,预设电流变化率的设定也会不同,一般都小于0。

另外,以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中的至少两个作为确定需要进行除霜操作的判断参数,可以进一步提升除霜操作进入的准确性,尽可能地减少了“无霜化霜”的操作,减少了电能的浪费。

还需要说明的是,优先使用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进行判断是否进行除霜操作,一般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是按照同步的预设周期确定的,只要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中的至少一个满足判断条件,就会确定进行除霜操作,而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中的两个或者三个满足判断条件时,认为结霜较为严重,相对于一个满足判断条件时确定的除霜操作的除霜力度会更大些。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采集单元,用于在检测到运行于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时,按照预设周期采集母线电流;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实时计算母线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并记作母线电流变化率。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细化了母线电流变化率的计算方法,通过检测到运行于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时,按照预设周期采集母线电流,降低了空调器制热模式运行时间较短,稳定性较差而导致的除霜操作误触发现象的发生,通过实时计算母线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并记作母线电流变化率,提高了母线电流变化率的计算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而有利于更加及时准确地控制除霜操作,降低了因除霜不及时而耗费较多电能的可能性。

具体地,可以在预设周期的开始时刻与结束时刻采集母线电流,将预设周期作为衡量母线电流变化率的时间变量,其中,预设周期一般以秒为单位,取值范围可以设为6秒至10秒,这样可以更加及时地确定母线电流变化率。

需要说明的是,母线电流的采集可以由与接入空调器的母线相连接的电流互感器实现。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采集单元,用于在检测到运行于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时,按照预设周期采集压缩机运行电流;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实时计算压缩机运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并记作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细化了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的计算方法,通过检测到运行于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时,按照预设周期采集压缩机运行电流,降低了空调器制热模式运行时间较短,稳定性较差而导致的除霜操作误触发现象的发生,通过实时计算压缩机运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并记作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提高了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的计算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而有利于更加及时准确地控制除霜操作,降低了因除霜不及时而耗费较多电能的可能性。

具体地,可以在预设周期的开始时刻与结束时刻采集压缩机运行电流,将预设周期作为衡量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的时间变量,其中,预设周期一般以秒为单位,取值范围可以设为6秒至10秒,这样可以更加及时地确定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

需要说明的是,压缩机运行电流的采集可以由与压缩机运行电路连接的电流互感器实现。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三采集单元,用于在检测到运行于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时,按照预设周期采集室外机运行电流;第三计算单元,实时计算室外机运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并记作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细化了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的计算方法,通过检测到运行于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时,按照预设周期采集室外机运行电流,降低了空调器制热模式运行时间较短,稳定性较差而导致的除霜操作误触发现象的发生,通过实时计算室外机运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并记作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提高了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的计算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而有利于更加及时准确地控制除霜操作,降低了因除霜不及时而耗费较多电能的可能性。

具体地,可以在预设周期的开始时刻与结束时刻采集室外机运行电流,将预设周期作为衡量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的时间变量,其中,预设周期一般以秒为单位,取值范围可以设为6秒至10秒,这样可以更加及时地确定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

需要说明的是,室外机运行电流的采集可以由与室外机运行电路连接的电流互感器实现。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四采集单元,用于在进行除霜操作的过程中,按照预设时间间隔采集冷凝管温度;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冷凝管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确定单元还用于:在判定冷凝管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确定停止除霜操作,并继续以制热模式运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按照预设时间间隔采集冷凝管温度,通过比较冷凝管温度与预设温度之间的大小关系,间接判断对冷凝管除霜的效果,也就是说,当冷凝管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判定该温度对应的冷凝管上未结霜或者只有少量霜,冷凝管可以实现换热功能。通过判定冷凝管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确定停止除霜操作,并继续以制热模式运行,减小了除霜操作的时长,降低了功耗,同时,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均小于0。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均小于0,可以满足经过大量的实验统计数据下的常规换热系统,一方面减少了无霜化霜现象,另一方面减少了除霜不及时现象。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预设温度大于或等于8℃;预设时长大于或等于15分钟;预设周期为6-10秒。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器在进入除霜操作时,空调器整体运行于制冷模式,但室内蒸发器关闭,冷凝管温度会逐步升高,霜层也逐步融化,通过将预设温度设置为大于或等于8℃时,有利于确定除霜操作是否完成,提升对除霜结果判断的准确性。

通过设置预设时长为15分钟以上,由于空调器系统制热运行15分钟以上时通常处于稳定状态,因此,继续判断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能够进一步地提高除霜控制方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尤其是能够有效减少冬季恶劣环境下不必要的“无霜化霜”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通过设置预设周期为6-10秒,这样可以更加及时地确定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进一步提升除霜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除霜控制方法的步骤;和/或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除霜控制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器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出的任一项的除霜控制方法的步骤和/或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除霜控制装置,因此具有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出的任一项的除霜控制方法和/或上述技术方案中提出的任一项的除霜控制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执行实现如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出的任一项的除霜控制方法。

在该技术方案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出的任一项的除霜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具有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出的任一项的除霜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根据母线电流变化率与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和/或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与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和/或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与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进行除霜操作,降低了室外环境温度除霜控制过程的影响,提高了除霜控制方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改善了用户在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的使用体验,尽可能地减少了“无霜化霜”的操作,减少了电能的浪费。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除霜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除霜控制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2B示出了图2A中的确定单元的示意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除霜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除霜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除霜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除霜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除霜控制方案的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除霜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除霜控制方法,包括:S102,根据母线电流变化率与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和/或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与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和/或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与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进行除霜操作。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根据母线电流变化率与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和/或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与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和/或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与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进行除霜操作,降低了室外环境温度除霜控制过程的影响,提高了除霜控制方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改善了用户在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的使用体验,尽可能地减少了“无霜化霜”的操作,减少了电能的浪费。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确定是否进行除霜操作,具体包括:判断母线电流变化率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并记作第一判断结果;判断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并记作第二判断结果;判断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并记作第三判断结果;若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第三判断结果中的至少一个为是,则确定进行除霜操作。

在该实施例中,以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确定需要进行除霜操作的判断参数,从判断参数规避了室外环境温度的影响,减少了因室外环境温度逐步降低而累计温度降幅满足除霜操作条件而导致的无霜化霜操作,进一步改善了用户在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的使用体验,尽可能地减少了“无霜化霜”的操作,减少了电能的浪费。

具体地,在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室外机冷凝器上的霜层会逐渐增加,导致冷凝器与室外环境之间的换热能力降低,霜层随时间逐步加厚,对应地,空调器整个系统的内部压力下降,经过大量的实验统计数据可知,随着霜层的加厚,由于空调器整个系统的内部压力下降,压缩机运行电流、接入的母线电流、也就是整机电流,还有室外机运行电流都会显著的下降,当母线电流变化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时,或当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时,或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时,可以认为结霜较为严重,需要进行除霜操作。

具体地,以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作为确定需要进行除霜操作的判断参数,从判断参数规避了室外环境温度的影响,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因室外环境温度逐步降低而累计温度降幅满足除霜操作条件而导致的无霜化霜操作。

由于霜层的加厚,制热模式下的母线电流、压缩机运行电流、室外机运行电流时逐步降低的,所以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为负值,预设电流变化率也为负值,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是经过大量的实验统计数据确定的,不同的机型的换热系统不同,预设电流变化率的设定也会不同,一般都小于0。

另外,以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中的至少两个作为确定需要进行除霜操作的判断参数,可以进一步提升除霜操作进入的准确性,尽可能地减少了“无霜化霜”的操作,减少了电能的浪费。

还需要说明的是,优先使用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进行判断是否进行除霜操作,一般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是按照同步的预设周期确定的,只要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中的至少一个满足判断条件,就会确定进行除霜操作,而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中的两个或者三个满足判断条件时,认为结霜较为严重,相对于一个满足判断条件时确定的除霜操作的除霜力度会更大些。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判断母线电流变化率前,还包括:在检测到运行于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时,按照预设周期采集母线电流;实时计算母线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并记作母线电流变化率。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细化了母线电流变化率的计算方法,通过检测到运行于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时,按照预设周期采集母线电流,降低了空调器制热模式运行时间较短,稳定性较差而导致的除霜操作误触发现象的发生,通过实时计算母线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并记作母线电流变化率,提高了母线电流变化率的计算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而有利于更加及时准确地控制除霜操作,降低了因除霜不及时而耗费较多电能的可能性。

具体地,可以在预设周期的开始时刻与结束时刻采集母线电流,将预设周期作为衡量母线电流变化率的时间变量,其中,预设周期一般以秒为单位,取值范围可以设为6秒至10秒,这样可以更加及时地确定母线电流变化率。

需要说明的是,母线电流的采集可以由与接入空调器的母线相连接的电流互感器实现。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判断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前,还包括:在检测到运行于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时,按照预设周期采集压缩机运行电流;实时计算压缩机运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并记作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细化了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的计算方法,通过检测到运行于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时,按照预设周期采集压缩机运行电流,降低了空调器制热模式运行时间较短,稳定性较差而导致的除霜操作误触发现象的发生,通过实时计算压缩机运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并记作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提高了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的计算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而有利于更加及时准确地控制除霜操作,降低了因除霜不及时而耗费较多电能的可能性。

具体地,可以在预设周期的开始时刻与结束时刻采集压缩机运行电流,将预设周期作为衡量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的时间变量,其中,预设周期一般以秒为单位,取值范围可以设为6秒至10秒,这样可以更加及时地确定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

需要说明的是,压缩机运行电流的采集可以由与压缩机运行电路连接的电流互感器实现。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判断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前,还包括:在检测到运行于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时,按照预设周期采集室外机运行电流;实时计算室外机运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并记作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细化了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的计算方法,通过检测到运行于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时,按照预设周期采集室外机运行电流,降低了空调器制热模式运行时间较短,稳定性较差而导致的除霜操作误触发现象的发生,通过实时计算室外机运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并记作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提高了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的计算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而有利于更加及时准确地控制除霜操作,降低了因除霜不及时而耗费较多电能的可能性。

具体地,可以在预设周期的开始时刻与结束时刻采集室外机运行电流,将预设周期作为衡量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的时间变量,其中,预设周期一般以秒为单位,取值范围可以设为6秒至10秒,这样可以更加及时地确定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

需要说明的是,室外机运行电流的采集可以由与室外机运行电路连接的电流互感器实现。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在进行除霜操作的过程中,按照预设时间间隔采集冷凝管温度;判断冷凝管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在判定冷凝管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确定停止除霜操作,并继续以制热模式运行。

在该实施例中,按照预设时间间隔采集冷凝管温度,通过比较冷凝管温度与预设温度之间的大小关系,间接判断对冷凝管除霜的效果,也就是说,当冷凝管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判定该温度对应的冷凝管上未结霜或者只有少量霜,冷凝管可以实现换热功能。通过判定冷凝管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确定停止除霜操作,并继续以制热模式运行,减小了除霜操作的时长,降低了功耗,同时,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均小于0。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均小于0,可以满足经过大量的实验统计数据下的常规换热系统,一方面减少了无霜化霜现象,另一方面减少了除霜不及时现象。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优选地,预设温度大于或等于8℃;预设时长大于或等于15分钟;预设周期为6-10秒。

在该实施例中,空调器在进入除霜操作时,空调器整体运行于制冷模式,但室内蒸发器关闭,冷凝管温度会逐步升高,霜层也逐步融化,通过将预设温度设置为大于或等于8℃时,有利于确定除霜操作是否完成,提升对除霜结果判断的准确性。

通过设置预设时长为15分钟以上,由于空调器系统制热运行15分钟以上时通常处于稳定状态,因此,继续判断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能够进一步地提高除霜控制方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尤其是能够有效减少冬季恶劣环境下不必要的“无霜化霜”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通过设置预设周期为6-10秒,这样可以更加及时地确定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进一步提升除霜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图2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除霜控制装置200的示意框图。

图2B示出了示出了图2A中的确定单元的示意框图。

如图2A和图2B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除霜控制装置200,包括:确定单元202,用于根据母线电流变化率与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和/或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与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和/或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与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进行除霜操作。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根据母线电流变化率与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和/或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与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和/或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与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进行除霜操作,降低了室外环境温度除霜控制过程的影响,提高了除霜控制方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改善了用户在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的使用体验,尽可能地减少了“无霜化霜”的操作,减少了电能的浪费。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确定单元202包括:第一判断子单元2022,用于判断母线电流变化率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并记作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子单元2024,用于判断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并记作第二判断结果;第三判断子单元2026,用于判断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并记作第三判断结果;确定子单元2028,用于在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第三判断结果中的至少一个为是时,确定进行除霜操作。

在该实施例中,以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确定需要进行除霜操作的判断参数,从判断参数规避了室外环境温度的影响,减少了因室外环境温度逐步降低而累计温度降幅满足除霜操作条件而导致的无霜化霜操作,进一步改善了用户在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的使用体验,尽可能地减少了“无霜化霜”的操作,减少了电能的浪费。

具体地,在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室外机冷凝器上的霜层会逐渐增加,导致冷凝器与室外环境之间的换热能力降低,霜层随时间逐步加厚,对应地,空调器整个系统的内部压力下降,经过大量的实验统计数据可知,随着霜层的加厚,由于空调器整个系统的内部压力下降,压缩机运行电流、接入的母线电流、也就是整机电流,还有室外机运行电流都会显著的下降,当母线电流变化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时,或当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时,或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时,可以认为结霜较为严重,需要进行除霜操作。

具体地,以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作为确定需要进行除霜操作的判断参数,从判断参数规避了室外环境温度的影响,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因室外环境温度逐步降低而累计温度降幅满足除霜操作条件而导致的无霜化霜操作。

由于霜层的加厚,制热模式下的母线电流、压缩机运行电流、室外机运行电流时逐步降低的,所以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为负值,预设电流变化率也为负值,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是经过大量的实验统计数据确定的,不同的机型的换热系统不同,预设电流变化率的设定也会不同,一般都小于0。

另外,以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中的至少两个作为确定需要进行除霜操作的判断参数,可以进一步提升除霜操作进入的准确性,尽可能地减少了“无霜化霜”的操作,减少了电能的浪费。

还需要说明的是,优先使用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进行判断是否进行除霜操作,一般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是按照同步的预设周期确定的,只要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中的至少一个满足判断条件,就会确定进行除霜操作,而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中的两个或者三个满足判断条件时,认为结霜较为严重,相对于一个满足判断条件时确定的除霜操作的除霜力度会更大些。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采集单元204,用于在检测到运行于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时,按照预设周期采集母线电流;第一计算单元206,用于实时计算母线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并记作母线电流变化率。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细化了母线电流变化率的计算方法,通过检测到运行于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时,按照预设周期采集母线电流,降低了空调器制热模式运行时间较短,稳定性较差而导致的除霜操作误触发现象的发生,通过实时计算母线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并记作母线电流变化率,提高了母线电流变化率的计算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而有利于更加及时准确地控制除霜操作,降低了因除霜不及时而耗费较多电能的可能性。

具体地,可以在预设周期的开始时刻与结束时刻采集母线电流,将预设周期作为衡量母线电流变化率的时间变量,其中,预设周期一般以秒为单位,取值范围可以设为6秒至10秒,这样可以更加及时地确定母线电流变化率。

需要说明的是,母线电流的采集可以由与接入空调器的母线相连接的电流互感器实现。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采集单元208,用于在检测到运行于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时,按照预设周期采集压缩机运行电流;第二计算单元210,用于实时计算压缩机运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并记作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细化了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的计算方法,通过检测到运行于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时,按照预设周期采集压缩机运行电流,降低了空调器制热模式运行时间较短,稳定性较差而导致的除霜操作误触发现象的发生,通过实时计算压缩机运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并记作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提高了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的计算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而有利于更加及时准确地控制除霜操作,降低了因除霜不及时而耗费较多电能的可能性。

具体地,可以在预设周期的开始时刻与结束时刻采集压缩机运行电流,将预设周期作为衡量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的时间变量,其中,预设周期一般以秒为单位,取值范围可以设为6秒至10秒,这样可以更加及时地确定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

需要说明的是,压缩机运行电流的采集可以由与压缩机运行电路连接的电流互感器实现。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三采集单元212,用于在检测到运行于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时,按照预设周期采集室外机运行电流;第三计算单元214,实时计算室外机运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并记作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细化了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的计算方法,通过检测到运行于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时,按照预设周期采集室外机运行电流,降低了空调器制热模式运行时间较短,稳定性较差而导致的除霜操作误触发现象的发生,通过实时计算室外机运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并记作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提高了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的计算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而有利于更加及时准确地控制除霜操作,降低了因除霜不及时而耗费较多电能的可能性。

具体地,可以在预设周期的开始时刻与结束时刻采集室外机运行电流,将预设周期作为衡量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的时间变量,其中,预设周期一般以秒为单位,取值范围可以设为6秒至10秒,这样可以更加及时地确定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

需要说明的是,室外机运行电流的采集可以由与室外机运行电路连接的电流互感器实现。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第四采集单元216,用于在进行除霜操作的过程中,按照预设时间间隔采集冷凝管温度;判断单元218,用于判断冷凝管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确定单元202还用于:在判定冷凝管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确定停止除霜操作,并继续以制热模式运行。

在该实施例中,按照预设时间间隔采集冷凝管温度,通过比较冷凝管温度与预设温度之间的大小关系,间接判断对冷凝管除霜的效果,也就是说,当冷凝管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判定该温度对应的冷凝管上未结霜或者只有少量霜,冷凝管可以实现换热功能。通过判定冷凝管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确定停止除霜操作,并继续以制热模式运行,减小了除霜操作的时长,降低了功耗,同时,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均小于0。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均小于0,可以满足经过大量的实验统计数据下的常规换热系统,一方面减少了无霜化霜现象,另一方面减少了除霜不及时现象。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优选地,预设温度大于或等于8℃;预设时长大于或等于15分钟;预设周期为6-10秒。

在该实施例中,空调器在进入除霜操作时,空调器整体运行于制冷模式,但室内蒸发器关闭,冷凝管温度会逐步升高,霜层也逐步融化,通过将预设温度设置为大于或等于8℃时,有利于确定除霜操作是否完成,提升对除霜结果判断的准确性。

通过设置预设时长为15分钟以上,由于空调器系统制热运行15分钟以上时通常处于稳定状态,因此,继续判断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能够进一步地提高除霜控制方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尤其是能够有效减少冬季恶劣环境下不必要的“无霜化霜”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通过设置预设周期为6-10秒,这样可以更加及时地确定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进一步提升除霜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300的示意框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300,包括:如图2所示的除霜控制装置200;存储器302、处理器304及存储在存储器302上并可在处理器304上运行的除霜控制程序,除霜控制程序被处理器304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实施例限定的除霜控制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执行实现如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的任一项的除霜控制方法。

实施例一: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除霜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除霜控制方法包括:

S402,判断空调器实际运行模式是否为制热模式,若是,执行S404,若否,则重新执行S402;

S404,判断当前运行状态是否维持15分钟以上,包括室内外机风机转速和压缩机运行状态,若是,执行S406,若否,则重新执行S402;

S406,判断压缩机运行电流下降斜率△Ia/△t,也即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是否小于Ka,Ka是指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是一个负数,若是,执行S408,若否,则重新执行S402;

S408,进行除霜操作;

S410,判断冷凝管温度T3是否大于T,T是指预设温度,T一般设置为大于8℃,若是,执行S412,若否,则重新执行S410;

S412,停止除霜操作,进入正常制热模式运行。

实施例二: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除霜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除霜控制方法,包括:

S502,判断空调器实际运行模式是否为制热模式,若是,执行S504,若否,则重新执行S502;

S504,判断当前运行状态是否维持15分钟以上,包括室内外机风机转速和压缩机运行状态,若是,执行S506,若否,则重新执行S502;

S506,判断母线电流下降斜率△Ib/△t,也即母线电流变化率,是否小于Kb,Kb是指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是一个负数,若是,执行S508,若否,则重新执行S502;

S508,进行除霜操作;

S510,判断冷凝管温度T3是否大于T,T是指预设温度,T一般设置为大于8℃,若是,执行S512,若否,则重新执行S510;

S512,停止除霜操作,进入正常制热模式运行。

实施例三: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除霜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除霜控制方法,包括:

S602,判断空调器实际运行模式是否为制热模式,若是,执行S604,若否,则重新执行S602;

S604,判断当前运行状态是否维持15分钟以上,包括室内外机风机转速和压缩机运行状态,若是,执行S606,若否,则重新执行S602;

S606,判断室外机运行电流下降斜率△Ic/△t,也即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是否小于Kc,Kc是指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是一个负数,若是,执行S608,若否,则重新执行S602;

S608,进行除霜操作;

S610,判断冷凝管温度T3是否大于T,T是指预设温度,T一般设置为大于8℃,若是,执行S612,若否,则重新执行S610;

S612,停止除霜操作,进入正常制热模式运行。

实施例四: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除霜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除霜控制方法,包括:

S702,判断空调器实际运行模式是否为制热模式,若是,执行S704,若否,则重新执行S702;

S704,判断当前运行状态是否维持15分钟以上,包括室内外机风机转速和压缩机运行状态,若是,执行S706,若否,则重新执行S702;

S706,按照预设周期采集母线电流、压缩机运行电流、室外机运行电流;

S708,实时计算母线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压缩机运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室外机运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并分别记作母线电流变化率、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

S710,判断母线电流变化率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若是,执行S712,若否,则重新执行S702;

S712,判断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若是,执行S714,若否,则重新执行S702;

S714,判断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若是,执行S716,若否,则重新执行S702;

S716,进行除霜操作;

S718,判断冷凝管温度T3是否大于T,T是指预设温度,T一般设置为大于8℃,若是,执行S720,若否,则重新执行S718;

S720,停止除霜操作,进入正常制热模式运行。

实施例五: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除霜控制方案的曲线示意图。

如图8所示,在北方的下午4点到下午7点,开启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此时室外环境温度随时间逐步降低,压缩机运行电流Ia也随时间t逐步降低,其中,A点对应的时间为tA,对应的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为KA,B点对应的时间为tB,对应的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为KB。

现有技术中,采用判断蒸发器温度或冷凝器管温下降的幅度是否大于一定的阈值,来确定是否需要除霜时,对于A点,由于室外温度随时间逐步降低,导致蒸发器温度或冷凝器管温及其下降幅度达到进入除霜的条件,而此时冷凝器上只结了少量的霜甚至未结霜,导致空调器进入“无霜化霜”的情况,而在B点时,冷凝器上已结霜需要进行除霜操作,在B点控制进入除霜操作会更准确和有效。

本实施例采用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来确定是否进行除霜操作,不考虑蒸发器温度、冷凝器管温的累计降幅,这样在A点时,虽然受到室外环境温度的影响累计下降幅度大于一定的阈值,但对应的压缩机排气电流变化率KA仍然大于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Ka,不会进行除霜操作。也就是说采用检测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在A点,空调器不会进入“无霜化霜”的情况,而在B点时,B点的压缩机排气温度变化率KB小于预设温度变化率Ka,则空调器在时间tB开始进行除霜操作,从而避免了空调器在时间tA至tB之间进行“无霜化霜”操作,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减少了电能浪费。

另外,当检测到冷凝管温度恢复至大于或等于8℃时,停止除霜操作,并重新进入制热模式运行。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除霜控制方法、除霜控制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在检测到接入的母线电流变化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流变化率时,和/或在检测到压缩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流变化率时,和/或在检测到室外机运行电流变化率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电流变化率时,确定进行除霜操作,降低了室外环境温度除霜控制过程的影响,提高了除霜控制方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改善了用户在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的使用体验,尽可能地减少了“无霜化霜”的操作,减少了电能的浪费。

本发明方法中的步骤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发明装置中的单元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ne-tim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OT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数据的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