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室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4693发布日期:2018-08-07 19:35阅读:7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洁净室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洁净室温湿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微型化、集成化和精密化等趋势的推动,洁净室的标准也越来也严格。现阶段大多数的洁净室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将洁净室内的温湿度转化为电信号传递给下位机,下位机控制空调盘管工作,对空气进行温度和湿度的调控。

上述控制方法简单,易于实现,但是由于外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是实时变化的,当洁净室内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感受到洁净室内的温湿度变化超过预设值,空调盘管工作,将洁净室温度和湿度调控至合适温湿度,整个调控过程需要在洁净室温度变化超过一定程度才开始工作,因此无法避免洁净室温湿度的小幅波动,且有一定的滞后性,因而难以适应越来越严格的洁净室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洁净室温湿度控制系统,调控温湿度过程不滞后,洁净室内温度波动极小。

本发明公开的洁净室温湿度控制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洁净室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室体,所述室体内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湿度传感器,所述室体连通有进风管和排风管,所述进风管上设有空气过滤器、加湿器以及空调盘管,所述进风管和/或排风管上设有风机,所述进风管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按空气流向,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均设于加湿器和空调盘管上游,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风机、加湿器均与微处理器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室体内的顶部设有一隔断板,所述隔断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通气的窗口,所述隔断板与室体顶部围成一均压腔,所述均压腔与进风管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窗口处设有回风百叶窗。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室体底部设有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支撑板与室体底部围成一集风室,所述集风室与排风管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排风管与进风管通过回风管相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按照空气流向,所述回风管与进风管的连接点设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的上游。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回风管上设有第一电动调节阀,所述第一电动调节阀与微处理器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湿器为超声雾化加湿装置,所述超声雾化加湿装置与进风管通过支管连通,所述支管上设有第二电动调节阀,所述第二电动调节阀与微处理器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排风管上设有第三电动调节阀,按照空气流向,所述第三电动调节阀设于排风管与回风管连接位置的下游,所述第三电动调节阀与微处理器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部分所述排风管紧靠所述进风管,二者通过导热金属片连接。

本发明公开的洁净室温湿度控制系统的有益效果是:洁净室内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湿度传感器,进风管上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二湿度传感器均与微处理器连接。

上述温湿度传感器将进风管内空气的温湿度与洁净室内空气的温湿度转化为电信号传递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分别计算进风管内实际空气温湿度与洁净室内实际空气温湿度的差值以及洁净室内实际空气温湿度与预设空气温湿度的差值,来控制空调盘管和加湿器工作。

当外界环境温湿度变化时,进风管的实际空气温湿度与洁净室的预设空气温湿度之间的差值发生变化,上述变化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湿度传感器转化为电信号传入微处理器中,微处理器控制空调盘管和加湿器工作以调节温湿度,过程无需等待洁净室内温度的变化,响应迅速,因而洁净室温度波动极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洁净室温湿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洁净室温湿度控制系统的控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洁净室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室体10,室体10顶部设有一隔断板11,隔断板11与室体10顶部围成一均压腔12,均压腔12顶部与进风管20连通,所述隔断板11上开设有多个用于通气的窗口13,窗口13的个数与洁净室面积呈正比,均压腔12使得各窗口13通气速率均衡,窗口13处设有回风百叶窗,以扩散空气。

所述室体10底部设有一支撑板14,所述支撑板14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15,所述支撑板14与室体10底部围成一集风室16,所述集风室16用于排出洁净室内的多余气体,所述集风室16与排风管30连通。

所述室体10侧壁距离地面预设位置处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7和第一湿度传感器18,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7为大气温度传感器,用于空气温度检测,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18为电阻式高分子湿度传感器,用于空气湿度检测,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7和第一湿度传感器18可根据室体面积和高度设置多个。

所述进风管20上设有空气过滤器21、加湿器26、空调盘管25、第二温度传感器23以及第二湿度传感器22。所述空气过滤器21设于进气管20之间的密闭空腔内,空气过滤器21为分级的空气过滤装置,对颗粒物过滤效果好。

所述加湿器26为超声雾化加湿装置,超声雾化加湿装置设于进风管20外壁,与进风管20通过支管24连通,超声雾化装置内的陶瓷雾化片高频震荡,使得水雾化,雾化的水通过支管24进入进风管20,对进风管20内的空气进行加湿。所述支管24上设有第二电动调节阀27,所述第二电动调节阀27与微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动调节阀27用于调节支管24的开度。

所述空调盘管25内部有流动的换热介质,通过改变换热介质的冷热程度,对空气进行加热和降温,同时低温介质可以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以此对空气进行除湿。

所述排风管30与进风管20通过回风管40相连通,所述回风管40上设有第一电动调节阀41,所述第一电动调节阀41用于控制回风量,其与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由于回风量大小会对进气的温湿度会产生一定影响,为将上述的影响信号收集,所述回风管40与进风管20的连接点设在第二温度传感器23和第二湿度传感器24的上游。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3和第二湿度传感器22用于检测补充的空气的温湿度。第二温度传感器23、第二湿度传感器22与上文中对应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7和第一湿度传感器18结构相同。按空气流向,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3和第二湿度传感器22均设于加湿器26和空调盘管25上游,以避免加湿器26和空调盘管25对空气温湿度的干扰。

所述排风管30上设有第三电动调节阀31,按照气体流动方向,所述第三电动调节阀31设于排风管30与回风管40连接点的下游,所述第三电动调节阀31与微处理器电性连接。

部分所述排风管30紧靠所述进风管20,二者通过导热金属片32连接,方便进行换热,由于排风管30内的气体温度与洁净室温度相同,因而可以通过排风管30对进风管20进行预热处理,降低了后续流程的能耗。

所述进风管20和/或排风管30上设有风机33,风机33为空气流动的动力,当进风管20和排风管30均设有风机33后,可一定幅度调节洁净室的空气压力。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7、第一湿度传感器18、第二温度传感器23、第二湿度传感器22、风机33、加湿器26均与微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用于处理上述传感器的信号,同时控制风机33、加湿器26等工作。

本发明公开一种洁净室温湿度控制系统,第一温度传感器17、第一湿度传感器18、第二温度传感器23以及第二湿度传感器22将进风管20内空气的温湿度与洁净室内空气的温湿度转化为电信号传递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分别计算进风管20内实际空气温湿度与洁净室内实际空气温湿度的差值以及洁净室内实际空气温湿度与预设空气温湿度的差值,来控制空调盘管25和加湿器26工作。

当外界环境温湿度变化时,进风管20的实际空气温湿度与洁净室的预设空气温湿度之间的差值发生变化,上述变化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7、第一湿度传感器18、第二温度传感器23与第二湿度传感器22转化为电信号传入微处理器中,微处理器控制空调盘管25和加湿器26工作以调节温湿度,过程无需等待洁净室内温度的变化,响应迅速,因而洁净室温度波动极小。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