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自然风的室内空气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9721发布日期:2018-09-18 17:49阅读:12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导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自然风的室内空气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质量对室内人员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健康清洁的空气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也有助于室内人员保持愉悦的生活或工作心情。

当前室内的通风换气主要通过开窗通风或利用空调、换气风机等,开窗通风的方式在雨天时容易使外界雨水进入室内,且存在安全隐患;而空调、换气风机等虽然换气效果较好,但是会耗费大量电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自然风的室内空气导流装置,用以排除室内污浊空气,以促进室内换气。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自然风的室内空气导流装置,包括导风管和排气管,所述的排气管的一端位于室内而另一端位于室外;所述的排气管上沿圆周方向分布有导风斜孔,排气管内部设置有环形的旋风腔壳,旋风腔壳的内圈上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出风环槽,出风环槽上间隔分布有导流片;所述的导风斜孔、旋风腔壳均与所述的导风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风斜孔的轴向与排气管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30°~60°。

进一步地,所述的旋风腔壳与排气管同轴设置,旋风腔壳内部空心。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流片与出风环槽的边缘存在小于90°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的排气管外部套装有环形的导流腔壳,导流腔壳内部空心,在导流腔壳的内圈上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导风槽,所述的导风斜孔与导风槽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排气管上开设有用于和所述导风管连接的第一插孔,所述的旋风腔壳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的第一插孔与连接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孔的轴向平行于所述导流腔壳的切线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流腔壳上开设有用于和所述导风管连接的第二插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风管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室内空气导流装置还包括进风管,进风管和导风管端部连接构成L形结构。

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本发明将外界自然风以导流的形式,自然风在装置内形螺旋状的气流,使室内污浊的空气跟随气流排除到室外,从而有效地促进室内的通风换气。

2.本发明在自然风的导流过程中不耗费电能,不受到雨天影响,安装简单,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应用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轴向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去掉导流腔壳后);

图4为导流腔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旋风腔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螺旋状气流的形成原理示意图。

图中标号代表:1-排气管,2-导风管,3-进风管,4-导流腔壳,5-第二插孔,6-第一插孔,7-第二分管,8-第一分管,9-前墙壁,10-侧墙壁,11-导风槽,12-导风斜孔,13-旋风腔壳,14-导流片,15-连接孔,16-出风环槽,17-导风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自然风的室内空气导流装置,包括导风管2和排气管1,导风管2和排气管1均为空心圆形管;所述的排气管1的一端位于室内而另一端位于室外;

所述的排气管1上沿圆周方向分布有导风斜孔12,该导风斜孔12的结构如图2所示,倾斜穿过排气管1侧壁,并且在排气管1圆周上均匀分布;优选地,导风斜孔12的轴向与排气管1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30°~60°。

排气管1内部设置有环形的旋风腔壳13,旋风腔壳13与排气管1同轴设置,旋风腔壳13内部空心,构成一个环形的导风腔17;旋风腔壳13的内圈上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出风环槽16,如图5所示,出风环槽16上间隔分布有导流片14;所述的导风斜孔12、旋风腔壳13均与所述的导风管2连通。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外界自然风吹入到导风管2中,从导风管2中被分别导入到导风斜孔12和旋风腔壳13中。进入到旋风腔壳13中的风力,将从旋风腔壳13内圈上的出风环槽16吹出,受到安装在出风环槽16上的导流片14影响,当风力从相邻的导流片14出处时,吹出的风力将形成具有角动量的旋转气流。

如图5所示,展示出了导流片14的安装方式,导流片14与出风环槽16的边缘存在小于90°的夹角,该夹角可以是例如15°、30°等,即导流片14是倾斜于出风环槽16边缘的。导流片14为矩形片,其安装时,后端位于旋风腔壳13内部,前端穿过出风环槽16位于旋风腔壳13外部,而上端、下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出风环槽16的两侧,这样就使得导流片14与出风环槽16边缘之间存在所述的夹角;优选地,所有的导流片14与出风环槽16边缘之间的夹角均相同,即导流片14在出风环槽16上均匀排布,这样风力从所有的导流片14间吹出旋风腔壳13后,形成所述的旋转气流。

如图1所示,导风斜孔12的位置比所述旋风腔壳13更靠近排气管1的出口。进入到导风斜孔12中的气流,从导风斜孔12中吹入到排气管1内部,并朝向排气管1出口(排气管1位于室内的一端为进口,位于室外的一端为出口)的方向,这部分气流和所述的旋转气流混合后,共同形成螺旋状气流(如图2、图5和图6中的箭头所示),从而产生负压梯度,使室内的污浊空气从排气管1进口抽入到排气管1中,被所述螺旋状气流裹挟共同从排气管1的出口排除到室外,由此促进室内的通风换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排气管1外部套装有环形的导流腔壳4,导流腔壳4内部空心,在导流腔壳4的内圈上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导风槽11,所述的导风斜孔12与导风槽11连通;即将所述的导流腔壳4套在排气管1外部,盖住所述的导风斜孔12,从而使导风槽11与导风斜孔12连通。导流腔壳4的作用是便于和所述的导风管2连接。

可选地,所述的排气管1上开设有用于和所述导风管2连接的第一插孔6,所述的旋风腔壳13上开设有连接孔15,所述的第一插孔6与连接孔15连接。

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的连接孔15的轴向平行于所述导流腔壳4的切线方向,这样气流从导风管2、第一插孔6、连接孔15进入到导流腔壳4内的导风腔17后,是沿着导风腔17内壁行进的,配合所述导流片14的布设方式,能更好地产生旋转气流。

可选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导流腔壳4上开设有用于和所述导风管2连接的第二插孔5。

对应地,如图1所示,所述的导风管2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分管8和第二分管7;其中,第一分管8可拆卸地与第一插孔6连接,第二分管7可拆卸地与第二插孔5连接。连接后,对分管和插孔连接处的圆周方向进行密封。采用这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使得本装置的安装非常方便,且能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方便地调节导风管2的长度。

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的室内空气导流装置还包括进风管3,进风管3和导风管2端部连接构成L形结构。图1展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应用示例,在该示例中,导风管2对称布设两个,对应地,进风管3也设置两个。图1展示出的是俯视图,室内的墙壁有前墙壁9、后墙壁以及连接前墙壁9、后墙壁的两个侧墙壁10。在该实施例中,排气管1穿过前墙壁9,而将所述的进风管3布设在侧墙壁10的侧面。两个进风管3的轴向优选平行于地面,且进风管3的端口朝向与所述的排气管1出口朝向相反。

为避免外界风通过排气管1进入室内,可在所述的排气管1的出口处安装止逆风阀,以使得排气管1内的风力可通过止逆风阀排出排气管1,而外界风不能通过止逆风阀进入排气管1。

另外,考虑到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可在排气管1进口端安装手动或电动的控风阀,当不需要室内换风时,关闭控风阀,使得气流不能通过控风阀;而需要换风时,打开控风阀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