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构件及具有该导风构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7013发布日期:2018-11-07 07:5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导风构件及具有该导风构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气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风构件及具有该导风构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顶部开设有出风口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存在重心高、整机稳定性差,风机不工作时灰尘易通过出风口进入空调内部,不仅影响人体健康还会降低空调性能。现有技术中为克服上述问题普遍存在两种方案,一种通过设置可移动打开或关闭出风口的挡板,来防止灰尘进入空调内部,然而此种方案并不能解决空调稳定性差的问题。另一种方案为在机壳内设置可接收从风机吹出的气流并将气流向室内环境导出或关闭出风口的出风框,此种方案可有效地降低整机重心,防止灰尘进入空调内部,但由于出风框与风机出口间隔较远,从风机吹出的气流散乱地流向出风框,不仅气体流动速率较低、整机结构不紧凑,而且会产生较大的噪音,降低了空调出风效果和用户体验。综合考虑,在设计上需要一种可降低整机重心、避免灰尘落入且导流效果较好的用于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构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可动出风框的导风构件。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该导风构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导风构件,包括:

壳体,其底壁和顶壁分别开设有进风开口和出风开口;

出风框,配置为可受控地在其出风口被显露于所述出风开口上方的打开位置和完全处于所述壳体中的闭合位置之间运动;和

至少一个摆叶组,设置于所述出风框的出风口处,用于调节所述出风框的出风方向。

可选地,每个所述摆叶组包括:

多个摆叶,设置为与所述出风框转动连接;

连杆,设置为与所述多个摆叶固定连接;

摆叶电机和电机安装盒;所述摆叶电机设置为通过所述电机安装盒的盒体与所述出风框固定连接;以及

曲柄,其一端设置为与所述摆叶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连接,另一端设置为与所述连杆转动连接或与一个所述摆叶固定连接,以使所述多个摆叶在所述摆叶电机的驱动下同步摆动。

可选地,所述电机安装盒具有两个自所述盒体向靠近所述曲柄的方向延伸且间隔设置的挡筋;且

所述曲柄的与所述摆叶电机连接的一端相应地设置有沿所述输出轴的径向方向延伸的径向凸起,所述径向凸起配置为在两个所述挡筋之间转动,以限定所述多个摆叶的最大转动角度。

可选地,所述电机安装盒还包括:

弧形筋,设置自所述盒体向靠近所述曲柄的方向延伸并连接所述两个挡筋,以提高所述两个挡筋的强度。

可选地,所述曲柄一端设置为与所述摆叶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连接,另一端设置为与所述连杆转动连接;且

所述径向凸起在一垂直于所述输出轴的假想平面上的投影为一段优弧;和/或

所述曲柄一端设置为与所述摆叶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连接,另一端设置为与一个所述摆叶固定连接;且

所述径向凸起在一垂直于所述输出轴的假想平面上的投影为一段劣弧。

可选地,所述出风框设置为绕一固定于所述壳体后部的枢转轴转动;且

所述电机安装盒安装于所述出风框的前向侧壁,以使导风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

可选地,所述壳体开设有贯穿其前壁和底壁的维修开口,以便于所述摆叶电机的维修;且

为所述驱动电机供电的电连线设置为经所述维修开口引入至所述壳体内并与摆叶电机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导风构件还包括:

活动卡块,与所述摆叶电机电连接的电连线设置为与所述活动卡块卡固连接;且

所述壳体的内壁形成有沿竖向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活动卡块配置为可在所述电连线的带动下沿所述导轨滑动,以避免所述电连线因被出风框挤压而损坏。

可选地,所述导风构件还包括:

上部连通风道,固定于所述壳体内,且其进风口设置为与所述进风开口对接,以接收所述壳体外的气流;且

所述出风框设置为将所述上部连通风道的出风口罩设在其风道内,以在其运动至所述打开位置时,将来自所述上部连通风道的气流向所述壳体的前侧导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开设有机壳进风口和顶部出风口;

第一送风组件,包括离心风机和以上任一所述的导风构件;以及

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壳内,其位于所述机壳进风口和所述第一送风组件之间的进风流路上,以使经由所述机壳进风口进入的环境空气与所述室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其中

所述壳体固定于所述机壳内,并设置为使所述出风框可经由所述顶部出风口运动至所述打开位置使其出风口显露于所述机壳的上方。

本发明的出风框可在出风口显露于出风开口的上方的打开位置和完全处于壳体内的闭合位置之间运动,可在空调不工作时降低整机重心、避免灰尘落入。出风框的出风口处设置有至少一个摆叶组,可灵活地调整出风框的出风方向,使用户具有较好的体验。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发明人创造性地将出风框设计成其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将上部连通风道的出风口罩射在其风道内,使气流不间断地流过上部送风风道和出风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具有可动出风框的柜式空调室内机气体流动速率较低、整机结构不紧凑、噪音较大的技术难题,提高了空调出风效果和用户体验。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导风构件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导风构件的示意性爆炸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导风构件的出风框处于打开位置时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4是图3中区域a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其中示出了限位装置;

图5是图3中区域b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其中示出了弹性密封件和限位件;

图6是图3中区域c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其中示出了壳体的支撑部及对应的出风框配合结构;

图7是图3中区域d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其中示出了上部连通风道的安装结构;

图8是图1所示导风构件的出风框处于闭合位置时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9是图2中弹性密封件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0是图2中驱动装置的示意性爆炸视图;

图11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图10所示驱动装置的示意性爆炸视图;

图12是图10所示驱动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示意性爆炸视图;

图14是图2中活动卡块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5是图2中导风框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6是图15中区域e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其中示出了第二曲柄及第二曲柄的限位结构;

图17是图3中第一摆叶电机、第一曲柄及电机安装盒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导风构件100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是图1所示导风构件的示意性爆炸视图;图3是图1所示导风构件的出风框处于打开位置时的示意性剖面图;图8是图1所示导风构件的出风框处于闭合位置时的示意性剖面图。参见图1至图3及图8,导风构件100可包括壳体110、固定于壳体110内的上部连通风道130和出风框120。具体地,壳体110的底壁和顶壁可分别开设有进风开口1111和出风开口1112。上部连通风道130的进风口可设置为与进风开口1111对接,以接收壳体110外的气流。出风框120可设置为将上部连通风道130的出风口罩设在其风道内,并配置为可受控地在其出风口显露于出风开口1112的上方的打开位置和完全处于壳体110内的闭合位置之间运动,以在处于打开位置时将来自上部连通风道130的气流向壳体110的前侧导出,在处于闭合位置时降低导风构件100的重心。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上部连通风道130可设置为自下向上并向前延伸,以减小出风框120处于打开位置时与上部连通风道130之间的间隙,并减小导风构件100的整体尺寸。图6是图3中区域c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其中示出了壳体110的支撑部116及对应的出风框120配合结构。参见图3和图6,进一步地,出风框120可包括开设有风道的出风框主体121和自出风框主体121的进风口的后侧边缘向后延伸的枢转部122。枢转部122的后侧端部可开设有枢转孔1221,设置成与一固定于壳体110后部的枢转轴141轴孔配合,以使出风框120绕枢转轴141转动。枢转轴141优选设置于出风框120的风道的后侧,以增大出风框120的风道绕枢转轴141旋转的转动半径,进而减小出风框120处于打开位置时与上部连通风道130之间的间隙。导风构件100还可包括另一枢转轴141,两个枢转轴141可分别固定于壳体110的两个横向侧壁,以便于出风框120的安装。枢转部122可开设有向上凹陷的凹腔1222,枢转孔1221开设于凹腔1222的两个横向侧壁,两个枢转孔1221分别配置为与两个枢转轴141配合,以节约材料成本。枢转部122的部分顶侧内壁可形成有搭接表面1223,壳体110的后部可形成有向上凸起的支撑部116,支撑部116可设置为在出风框120的转动过程中与搭接表面1223接触,以对出风框120进行辅助支撑,延长枢转轴141的使用寿命。枢转部122的后向侧壁可开设有避让开口,以避免枢转部122的后向侧壁在出风框120的转动过程中与支撑部116发生干涉。

本发明的出风框120可在出风口显露于出风开口1112的上方的打开位置和完全处于壳体110内的闭合位置之间运动,可在空调不工作时降低整机重心、避免灰尘落入。特别地,本申请的发明人创造性地将出风框120设计成其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将上部连通风道130的出风口罩射在其风道内,使气流不间断地流过上部送风风道和出风框120,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具有可动出风框120的柜式空调室内机气体流动速率较低、整机结构不紧凑、噪音较大的技术难题,提高了空调出风效果和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通过将上部连通风道130设计为自下向上并向前延伸、增大出风框120的转动半径,减小了出风框120的横截面积及其与上部连通风道130之间的间隙,进而使得导风构件100的结构更加紧凑、气流的流动更加顺畅。

图5是图3中区域b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其中示出了弹性密封件和限位件;图9是图2中弹性密封件170的示意性截面图。参见5和图9,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上部连通风道130的出风口的周缘部可设置有弹性密封件170。弹性密封件170配置为可在出风框120运动至打开位置时与出风框120接触并发生挤压变形,以避免气流经上部连通风道130与出风框120之间的间隙流出。出风框120的进风口的周缘处可设置有限位件180,限位件180可配置为在出风框120运动至打开位置时与弹性密封件170接触,以避免气流经上部连通风道130与出风框120之间的间隙流出,并防止出风框120运动过位。

具体地,限位件180可包括自出风框120的进风口的周向边缘向内延伸的限位部181和自限位部181的外侧端部向外延伸的固定部182。固定部182可设置为与枢转部122和多个自出风框主体121的前侧外壁及两个横向外壁向外延伸的限位安装柱123固定连接。固定部182的朝向出风框主体121的表面可形成有定位槽183,定位槽183可设置为与出风框主体121的进风侧的前侧端部及两个横向端部配合,以便于限位件180的安装定位。弹性密封件170可包括与上部连通风道130的出风口的周缘部卡固配合的卡固部171和自卡固部171的外周壁或底表面向下并向外延伸的密封部172。其中密封部172配置为在出风框120运动至打开位置时产生向上的形变并与限位件180的限位部181紧密贴合。在一些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卡固部171可形成有用于与上部连通风道130的周缘部卡固配合的环形卡固槽1711。上部连通风道130的周缘部可由沿平行于上部连通风道130的出风口的方向延伸的平行段1331和自平行段1331的外侧端部沿垂直于该出风口的方向延伸的垂直段1332组成,以便于弹性密封件170的安装定位,并可有效地避免弹性密封件170脱落。弹性密封件170还可包括自卡固部171的底表面向下延伸并设置于密封部172内侧的止挡部173。止挡部173可配置为在出风框120运动至打开位置时,将限位部181的内侧端部限定在其外侧,以避免因出风框120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偏斜而使密封部172与限位部181之间存在间隙,致使气流外露。

图10是图2中驱动装置150的示意性爆炸视图;图11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图10所示驱动装置150的示意性爆炸视图;图12是图10所示驱动装置150的示意性爆炸视图剖视图。参见图10至图12,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导风构件100还可包括用于驱动出风框120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运动的驱动装置150。驱动装置150可包括导向件154、基座151、齿轮153和驱动电机152。其中基座151可设置为与出风框120固定连接。驱动电机152可设置为与基座151固定连接,且其输出轴可设置为与齿轮153驱动连接,以为齿轮153的转动提供动力。导向件154可设置为与壳体110固定连接,并具有与齿轮153啮合的弧形齿条1541,以限定齿轮153的运动路径,进而限定出风框120的运动路径。驱动装置150的数量可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出风框120的横向两侧,以提高出风框120的转动的稳定性。弧形齿条1541优选设置于齿轮153的前侧,以增大弧形齿条1541与齿轮153的啮合点距枢转轴141的距离,降低驱动出风框120运动所需要的驱动力,从而减少齿轮153受到的反作用力,延长齿轮153的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采用齿轮153齿条来驱动出风框120运动的驱动装置150均是使驱动齿轮153转动的驱动电机152固定不动,齿条与出风框120固定连接并带动出风框120运动,但由于齿条尺寸较大,其加工缺陷及长时间工作后产生的形变均会造成出风框120运动不稳定。本申请的发明人创造性地将齿条与壳体110固定连接,使驱动齿轮153转动的驱动电机152与出风框120固定连接,利用齿轮153尺寸小、运动行程短、加工精度更容易控制的特点,使出风框120的运动更加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件154可包括用于与壳体110的一个横向侧壁固定连接的安装板1542和弧形齿条1541。弧形齿条1541可设置为自安装板1542向靠近出风框120的方向延伸,且其垂直于安装板1542的表面形成有齿。安装板1542背离弧形齿条1541的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定位凸起1542a。壳体110可相应地开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115,至少一个定位凸起1542a可设置为分别与至少一个定位孔115配合,以便于导向件154的安装定位。进一步地,定位孔115可设置为贯穿壳体110的横向侧壁。驱动装置150还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凸起1551的固定板155,至少一个固定凸起1551可设置为分别与至少一个定位孔115配合并分别与至少一个定位凸起1542a固定连接,以固定导向件154。定位凸起1542a的数量优选为多个,例如两个、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更多个,以提高导向件154的稳定性。

为避免因出风框120受热膨胀使齿轮153与弧形齿条1541咬合过量甚至卡死现象的发生,在一些实施例中,枢转孔1221可设置为可相对于枢转轴141在枢转轴141的径向方向上窜动,以实现齿轮153位置的自动调节。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枢转孔1221可呈矩圆形,且枢转孔1221的横向尺寸可与枢转轴141的直径相等,以提高出风框120转动的稳定性。枢转孔1221可进一步配置为使其纵向中央平面经过齿轮153的转动轴线和枢转轴141的轴线,以避免出风框120在运动的过程中卡顿。枢转孔1221可设置为在其靠近齿轮153的方向上和远离齿轮153的方向上分别与枢转轴141留有2~3mm的窜动间隙,例如2mm、2.5mm或3mm。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枢转孔1221可呈圆形,且枢转孔1221的孔径大于枢转轴141的直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向件154可设置为可相对于枢转轴141在枢转轴141的径向方向上窜动,以自动适应齿轮153的位置变化。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定位孔115的长度方向可设置为与经过弧形齿条1541的几何中心和枢转轴141的轴线的平面平行,至少一个定位凸起1542a可设置为可沿定位孔115的长度方向窜动。定位凸起1542a的周壁可设置为在其靠近枢转轴141的方向上和远离枢转轴141的方向上分别与定位孔115的孔壁留有2~3mm的窜动间隙,例如2mm、2.5mm或3mm。环形凸起的垂直于其厚度方向的截面以及定位孔115均可呈矩圆形,以增大环形凸起与定位孔115的接触面积,避免定位孔115发生形变。固定凸起1551在竖直平面的投影完全位于定位凸起1542a的端面(定位凸起1542a朝向固定凸起1551的表面)内。定位凸起1542a的朝向固定凸起1551的表面可形成有向外延伸的定位柱1542b。固定凸起1551的朝向定位凸起1542a的表面可形成有定位开口1552,定位柱1542b可设置为与定位开口1552的周壁配合,以便于定位凸起1542a与固定凸起1551的固定连接。

在一些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50的基座151可包括用于与出风框120固定连接的基座主体1511和自基座主体1511向远离出风框120的方向延伸的防脱止挡1512,弧形齿条1541设置于防脱止挡1512与齿轮153之间,以避免因出风框120遇冷收缩导致齿轮153与弧形齿条1541脱离啮合关系。进一步地,导向件154还可包括与弧形齿条1541相对设置的肋板1543。基座151还可包括自基座主体1511向远离出风框120的方向延伸的防卡止挡1513,弧形齿条1541和肋板1543设置于防卡止挡1513和防脱止挡1512之间,以防止齿轮153和弧形齿条1541咬合过量产生卡死现象。防脱止挡1512与弧形齿条1541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留有0.2~0.4mm间隙,例如0.2mm、0.3mm或0.4mm。防卡止挡1513与肋板1543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留有0.2~0.4mm间隙,例如0.2mm、0.3mm或0.4mm。弧形齿条1541和肋板1543的延伸端部可分别具有向防脱止挡1512和防卡止挡1513凸起的限位凸起1544。防脱止挡1512和防卡止挡1513的延伸端部分别具有向弧形齿条1541和肋板1543凸起的止挡凸起1514,止挡凸起1514的靠近基座主体1511的表面设置为可与限位凸起1544的远离基座主体1511的表面配合,以避免因出风框120在横向方向上窜动而导致齿轮153和弧形齿条1541脱离配合关系。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50的示意性爆炸视图。参见图13,在另一些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基座151还可包括转动轴线与齿轮153的转动轴线平行的多个滚轮1515,以在使齿轮153与弧形齿条1541具有适宜的啮合量的同时,使齿轮153顺畅地相对于弧形齿条1541运动。部分滚轮1515可设置于齿轮153靠近弧形齿条1541的一侧,并将弧形齿条1541限定于其与齿轮153之间,以避免齿轮153与弧形齿条1541脱离啮合关系。导向件154还可包括与弧形齿条1541相对设置的肋板1543,另一部分滚轮1515可设置于齿轮153靠近肋板1543的一侧,并将肋板1543限定于其与齿轮153之间,以防止齿轮153和弧形齿条1541咬合过量产生卡死现象。进一步优选地,位于齿轮153后侧的滚轮1515的数量可为一个,且其转动轴线设置于经过枢转轴141的轴线与齿轮153的转动轴线的平面上,以使齿轮153的转动轴线始终绕枢转轴141转动。位于齿轮153前侧的滚轮1515的数量为两个,以与后侧滚轮1515构成三角形稳定结构,提高导风框运动的稳定性。前侧的两个滚轮1515的转动轴线分别与后侧滚轮1515的转动轴线形成的平面可设置为关于经过枢转轴141的轴线与齿轮153的转动轴线的平面对称,以进一步提高导风框的稳定性。弧形齿条1541与肋板1543分别设置为与其对应的滚轮1515在齿轮153的径向方向上留有0.2~0.4mm的间隙,例如0.2mm、0.3mm或0.4mm。基座151还可包括两个自基座主体1511向靠近导向件154的方向延伸的安装架1516和分别与两个安装架1516固定连接的夹板1517。其中夹板1517可设置为将滚轮1515的转轴可转动地夹置在其与安装架1516之间。每个夹板1517可固定于对应的安装架1516的靠近齿轮153的表面,且其开设有滚轮开口1517a,以使滚轮1515穿过滚轮开口1517a与导向件154配合。夹板1517的顶端可形成有向靠近安装架1516的方向弯折向下延伸的顶部卡扣1517b1517c,且夹板1517的底端可形成有向靠近安装架1516的方向弯折向上延伸的底部卡扣1517c,其中顶部卡扣1517b1517c可设置为与安装架1516的顶面及远离夹板1517的表面配合,底部卡扣1517c设置为与安装架1516的底面及远离夹板1517的表面配合,以在前后方向和竖向方向上限定夹板1517的位移。夹板1517可先通过顶部卡扣1517b1517c和底部卡扣1517c与安装架1516卡接,再通过紧固件与安装架1516固定连接。

图4是图3中区域a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其中示出了限位装置。参见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的前壁还可开设有限位槽117。导风构件100还可包括限位装置190,限位装置190可包括在出风框120运动至打开位置时,向前运动并与限位槽117的下表面配合的限位销,以限定出风框120在竖向方向上的运动,延长齿轮153与弧形齿条1541的使用寿命。限位槽117优选为贯穿壳体110的前壁,以避免因出风框120热胀冷缩而导致限位销卡顿。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限位装置190还可包括固定座194、限位电机193和传动件。具体地,限位销的后部形成有螺纹孔,且传动件具有外周壁开设有外螺纹的驱动段1921,用于与限位销的螺纹孔螺纹连接。限位电机193可设置为通过固定座194与出风框120固定连接,且其输出轴可设置为与传动件的驱动段1921驱动连接。限位销的外周壁形成有止转平面,且出风框120还可包括自出风框主体121的前向侧壁的前端向外延伸并开设有限位开口1241的翻边124,限位销的止转平面可设置为与限位开口1241的周壁配合,以将限位销限定为在限位电机193的驱动下沿输出轴的轴向方向运动。进一步优选地,限位销可包括轴形段1911和呈扁平状自轴形段1911的前端面向前延伸的扁平段1912,其中用于与传动件的外螺纹配合的螺纹孔开设于轴形段1911,扁平段1912的一对扁平壁作为止转平面与限位开口1241的周壁配合。限位电机193可配置为当轴形段1911的前端面与翻边124的后表面接触时停止工作,以保证限位销向前运动至与限位槽117配合,并可防止限位销在没有止挡的情况下与传动件脱离配合关系。传动件还可包括自驱动段1921的前端面向前延伸的支撑段1922,限位销的扁平段1912可对应地开设有与螺纹孔连通的支撑孔1913,支撑段1922可设置为与支撑孔1913的孔壁配合,以提高限位销的可靠性,延长限位销的螺纹孔及传动件的外螺纹的使用寿命。支撑段1922的轴向尺寸应大于驱动段1921的轴向尺寸,以使限位销在运动过程中其支撑孔1913始终与传动件的支撑段1922配合。传动件还可包括自驱动段1921的后侧端部沿驱动段1921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防脱段1923,固定座194可开设有避让孔1941,驱动段1921设置为穿过避让孔1941并使防脱段1923的前表面与避让孔1941的后侧周缘处配合,以防止传动件沿其轴向方向窜动。壳体110的前侧内壁还可设置有向后延伸的支撑凸起1171,支撑凸起1171的上表面可设置为与限位槽117的下壁面共面,以增大限位销与壳体110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导风框的稳定性,延长限位槽117的使用寿命。在一些替代性的实施例中,限位销也可通过蜗轮蜗杆、曲柄滑块等传动机构在限位电机193的驱动下与限位槽117的下表面配合。

图15是图2中导风框的示意性侧视图;图16是图15中区域e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其中示出了第二曲柄及第二曲柄的限位结构;图17是图2中第一摆叶电机、第一曲柄及电机安装盒的示意性侧视图。参见图3及图15至图17,导风构件100还可包括用于调整出风框120的出风方向的横摆叶组160和竖摆叶组165。横摆叶组160可包括横向延伸且与出风框120的出风口处转动连接的多个横摆叶161、与多个横摆叶161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杆164、第一曲柄163、与第一曲柄163转动驱动连接的第一摆叶电机162、连接第一摆叶电机162与出风框120的电机安装盒1621,以在竖向方向上调节从出风框120吹出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竖摆叶组165可包括多个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竖摆叶166、与多个竖摆叶166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杆169、第二曲柄168、与第二曲柄168转动驱动连接的第二摆叶电机167、连接第二摆叶电机167与出风框120的电机安装盒1621,以在横向方向上调节从出风框120吹出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竖摆叶166可与出风框120的出风口处转动连接并位于横摆叶组160的后方。第一摆叶电机162和第二摆叶电机167均可固定于出风框120的前向侧壁,以使导风构件100的结构更加紧凑。

第一曲柄163的一端可设置为与第一摆叶电机162的输出轴驱动连接,另一端可设置为与第一连杆164转动连接,以使多个横摆叶161在第一摆叶电机162的驱动下同步摆动。第二曲柄168的一端可设置为与第二摆叶电机167的输出轴驱动连接,另一端可设置为与一个竖摆叶166固定连接,以使多个竖摆叶166在第二摆叶电机167的驱动下同步摆动。横摆叶组160和竖摆叶组165的电机安装盒1621可均具有两个自其盒体向靠近其对应的曲柄的方向延伸且间隔设置的挡筋1621a,且第一曲柄163与第二曲柄168与摆叶电机连接的一端分别相应地设置有沿摆叶电机的输出轴的径向方向延伸的径向凸起1631和径向凸起1681,径向凸起可配置为在两个挡筋1621a之间转动,以限定横摆叶161或竖摆叶166的最大转动角度。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电机安装盒1621还可包括自其盒体向靠近曲柄的方向延伸并连接两个挡筋1621a的弧形筋1621b,以提高两个挡筋1621a的强度。第一曲柄163的径向凸起1631在一垂直于第一摆叶电机162的输出轴的假想平面上的投影可为一段优弧,以提高第一曲柄163的强度。第二曲柄168的径向凸起1681在一垂直于第二摆叶电机167的输出轴的假想平面上的投影可为一段劣弧。竖摆叶组165的电机安装盒1621可与出风框120通过注塑形成一体件。

图14是图1中活动卡块145的示意性侧视图。参见图1和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构件100还可包括一与为驱动电机152、限位电机193、第一摆叶电机162以及第二摆叶电机167供电的电连线146卡固连接的活动卡块145。壳体110可形成有沿竖向方向延伸的导轨1191,活动卡块145配置为可在电连线146的带动下沿导轨1191滑动,以避免电连线146因被导风框拉扯或挤压而损坏。导轨1191优选设置为使活动卡块145在运动过程中与枢转轴141的距离始终相等,以进一步避免电连线146被拉扯挤压。活动卡块145可包括可沿导轨1191滑动的滑动基板1451和用于卡固电连线146的束线部。具体地,束线部可包括自滑动基板1451的前表面向前延伸的上部卡片1452和下部卡片1453、以及自下部下部卡片1453的前侧端部向上延伸的前部卡片1454。上部卡片1452和下部卡片1453可分别设置于电连线146的上下两侧,以限制电连线146在竖向方向上的运动。前部卡片1454与滑动基板1451可分别设置于电连线146的前后两侧,以限定电连线146在前后方向上的运动。其中上部卡片1452的数量优选为两个,两个上部卡片1452分别设置于前部卡片1454的横向两侧,以便于电连线146的卡固。

壳体110可开设有贯穿其前壁和底壁的维修开口118,以便于驱动电机152、限位电机193、第一摆叶电机162以及第二摆叶电机167的维修。为驱动电机152、限位电机193、第一摆叶电机162以及第二摆叶电机167供电的电连线146可经由维修开口118引入至壳体110内,并分别与驱动电机152、限位电机193、第一摆叶电机162以及第二摆叶电机167电连接。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壳体110可形成有自维修开口118的上侧边缘向下并向后弯折延伸至维修开口118的下侧边缘的支撑柱119,以提高壳体110的结构强度。支撑柱119将维修开口118分隔为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支撑柱119可设置为使分隔形成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面积相等,以进一步提高壳体110的结构强度,并保证维修的便利性。用于引导活动卡块145滑动的导轨1191可设置为自支撑柱119的前表面向前凸起,且活动卡块145还包括形成于滑动基板1451的后表面的导向部1455,导向部1455设置为与导轨1191的两个横向侧壁配合,以限定活动卡块145在横向方向上的运动。在本发明中,导向部1455可为竖向延伸并向前凹陷的凹槽,也可为竖向延伸并向后凸起的u形肋板1543。活动卡块145还可包括自滑动基板1451的两个横向端部向后延伸的一对夹壁1456,每个夹壁1456的后向端部具有朝靠近另一夹壁1456延伸的卡舌1457,滑动基板1451和卡舌1457设置为分别与导向柱的前、后表面配合,以限定活动卡块145在前后方向上的运动。电连线146可设置为自第一开口引入壳体110内,且第二开口的远离第一开口的横向周缘处可设置有向前弯折延伸的导线槽1181,电连线146卡固于导线槽1181内,以使活动卡块145更加顺畅地在电连线146的带动下沿导轨1191运动。导线槽1181优选设置于维修开口118的2/3~1高度处,例如2/3、4/5或1,以进一步提高活动卡块145运动的顺畅性。维修开口118的横向两侧可分别设置有一个导线槽1181,以提高导风构件100的适用性,例如当导风构件100用于柜式空调室内机时,可根据电器箱的位置选择合适的导线槽1181卡固电连线146,再将电连线146引入壳体110内。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导轨1191也可为形成于壳体110内壁的凹形导轨1191、凸形导轨1191或其他异形导轨1191。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支撑柱119及维修开口118的两个横向周缘处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沿竖向方向延伸的加强筋1192,以进一步提高壳体110的结构强度。在图示实施例中,支撑柱119的横向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加强筋1192,维修开口118的两个横向周缘处分别设置有一个加强筋1192。支撑柱119的两个横向端部可设置为相对于其中部向后凹陷,以进一步提高壳体110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的前侧内壁可设置有沿竖向方向延伸的凸肋1193。出风框120可开设有滑槽,并将滑槽配置为可在出风框120运动过程中沿凸肋1193滑动,以限定出风框120在横向方向上的运动。出风框120的翻边124的前表面可形成有向前凸起的滑动凸起1242,滑槽可开设于滑动凸起1242的前表面。部分凸肋1193可形成于支撑柱119的后表面。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支撑凸起1171的后端距枢转轴141的最小距离可大于等于出风框120的前端绕枢转轴141转动的最大转动半径,以便于出风框120的安装。换句话说,滑动凸起1242的前端面绕枢转轴141转动的转动半径优选小于支撑预期的后端面距枢转轴141的最短距离。滑槽以及限位装置190的限位销的竖直中央平面可设置为与出风框主体121的竖直中央平面重合,以提高出风框120的运动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齿轮153可具有自其背离驱动电机152的端面沿其转动轴线向外延伸的卡接凸起1531。基座151还可包括与基座主体1511连接并开设有卡接孔1518a的支撑板1518,卡接凸起1531可转动地设置于卡接孔1518a中,以分散齿轮153对驱动电机152的输出轴的作用力,避免齿轮153的转动轴线偏移、驱动电机152的输出轴断裂。基座主体1511可开设有安装孔1513,驱动电机152安装于基座主体1511的背离导向件154的一侧,齿轮153可设置为自安装孔1513穿出并与弧形齿条1541啮合。支撑板1518可设置为自安装孔1513的周缘处向靠近导向件154的方向拱起,以使驱动装置150的结构更加紧凑。卡接凸起1531的周壁与卡接孔1518a的孔壁之间可留有0.03~0.08mm的间隙,例如0.03mm、0.05mm或0.08mm,以在保证齿轮153转动顺畅的同时,分散齿轮153对驱动电机152的输出轴的作用力。齿轮153可开设有沿其转动轴线方向延伸的通孔1532,用于与输出轴驱动连接。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输出轴可设置为与位于卡接凸起1531处的至少部分通孔1532配合,以提高齿轮153的稳定性。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导风构件100还包括固定于壳体110内壁的第一光电开关143。出风框主体121可形成有向外凸出的阻光凸起,阻光凸起配置为可在出风框120运动至打开位置时阻断第一光电开关143形成的光路。第一光电开关143可配置为在出风框120由闭合位置向打开位置运动至其光路被阻断时,向驱动装置150发送停止工作的电信号,使出风框120停止在打开位置。导风构件100还可包括固定在壳体110内壁的第二光电开关144,第二光电开关144可设置于在出风框120运动至闭合位置时可被阻光凸起阻断其光路的位置处。第二光电开关144可配置为在出风框120由打开位置向闭合位置运动至其光路被阻断时,向驱动装置150发送停止工作的电信号,使出风框120停止在闭合位置。第一光电开关143和第二光电开关144的数量均可为两个,且壳体110的两个横向侧壁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光电开关143和一个第二光电开关144,以降低因光电开关故障导致的出风框120运动过位、导风构件100故障的概率。第一光电开关143和第二光电开关144均可为槽型光电开关。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理解地,槽型光电开关通常包括锁体以及分别设置在锁体的两个侧壁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其中发射器配置为向接收器发射光信号。本发明通过光电传感器控制驱动电机152的启停,使出风框120精准地停止在打开位置或闭合位置,相比于通过设置机械止挡使出风框120停止在指定位置,无碰撞噪音,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构件100还可包括与出风框120固定连接的顶盖142。顶盖142设置为可在出风框120位于闭合位置时,关闭壳体110的出风开口1112,以避免灰尘落入壳体110内。驱动装置150也可配置为在出风框120由打开位置运动向闭合位置运动至顶盖142的底表面与出风开口1112的周缘处接触时,停止工作。

图7是图3中区域d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其中示出了上部连通风道130的安装结构。参见图7,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进风开口1111的周缘处可形成有向下凹陷的环状卡槽1121。上部连通风道130的底端面可形成有向下延伸的环状凸起131。环状凸起131可设置为与环状卡槽1121的内壁配合,以在水平方向上限定上部连通风道130的位移。壳体110可开设有多个在竖直方向上贯穿其底壁并均匀地分布于环状卡槽1121的外周的多个固定卡口1123。上部连通风道130的底端面可对应地形成有多个弹性勾部132,每个弹性勾部132均具有朝背离环状凸起131的方向凸设的倒勾1321。多个弹性勾部132可分别设置为穿过多个固定卡口1123并使其倒勾1321与壳体110的底表面卡勾,以在竖直方向上限定上部连通风道130的位移。导风构件100还可包括弹性密封圈1122,弹性密封圈1122可设置于环状卡槽1121与环状凸起131之间,以避免气流经环状卡槽1121和环状凸起131的间隙流出。进风开口1111的周缘处还可形成有向下延伸的裙部113,用于套设在外接风机或送风风道的风道出风端,以便于上部连通风道130接收来从外接风机或送风风道吹出的气流。本发明通过在上部连通风道130的底端设置环状凸起131和多个弹性勾部132与壳体110卡接来实现上部连通风道130的固定,安装简单,且结构稳定,无需将壳体110分拆为多个零部件便可实现上部连通风道130的定位和固定,节约了生产成本。

基于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导风构件,本发明还可提供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200。图1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200的示意性剖视图。参见图18,柜式空调室内机200可包括开设有机壳进风口和顶部出风口的机壳210、具有离心风机221和导风构件100的送风组件220、以及设置于送风组件220和机壳进风口之间的进风流路上的室内换热器240。机壳进风口优选开设于离心风机的蜗舌区段远离出口区段的一侧,室内换热器240可设置于机壳进风口与离心风机的蜗舌区段之间,以在不改变离心风机的叶轮的转动轴线的位置的同时,增大室内换热器240与风机进风口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气流流经室内换热器240的速率。导风构件100的上部连通风道130可直接或间接地与离心风机的蜗壳风道连通。导风构件100的壳体110固定于机壳内,并设置为使出风框120可经由顶部出风口运动至打开位置使其出风口显露于机壳的上方,以将从离心风机吹出的气体导流输送至室内环境。第一光电开关143可进一步配置成当其光路被阻断时,向离心风机发送开始工作的电信号,使第一送风组件向室内环境输送换热气流。

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熟知地,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和设置在蜗壳内的叶轮。其中蜗壳包括共同限定出蜗壳风道的两个蜗壳侧壁和连接两个蜗壳侧壁的蜗壳周壁。蜗壳周壁包括相对于叶轮外轮廓渐扩的蜗形区段a、以及自蜗形区段的两端分别延伸出的蜗舌区段和出口区段,且蜗舌区段与出口区段之间形成离心风机的风机出风口。在本发明中,离心风机优选采用双吸式离心风机,即两个蜗壳侧壁分别开设有一个风机进风口,以提高送风组件的风量。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导风构件100还可包括下部连通风道。下部连通风道的进风口可设置为与风机出风口对接,出风口可设置为与进风开口1111对接。壳体110的裙部113可套设于下部连通风道的顶部,以便于下部连通风道与进风开口1111的对接。当出风框120处于打开状态时,下部连通风道140、上部连通风道130和导风框120连通并形成用于将从离心风机221吹出的气流导流输送至室外环境的导流风道。

在一些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离心风机的出口区段可位于其蜗舌区段的前侧,机壳进风口开设于机壳210的后壁。送风组件220的导流风道的前向侧壁和后向侧壁设置为分别沿向后凸出的前凸形曲线和向后凸出的后凸形曲线组延伸,两个横向侧壁设置为沿竖直方向延伸。也即是,导流风道先与离心风机的蜗壳风道的延伸方向相同地相对于叶轮的外轮廓渐扩延伸再反向相对于叶轮的外轮廓渐扩延伸,可在延长气体在导流风道内的流动行程、使从离心风机吹出的气体在导流风道内充分混合的同时,使气体的流动顺畅,不仅具有更低的噪音,而且从导风风道的出风口的中心与边缘处吹出的气流的流速差值较小,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进一步地,送风组件220的导流风道可设置成自离心风机221的风机出风口向远离叶轮的方向渐扩延伸,以提高流经导流风道的气流的静压,从而提高气体的流动速率。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柜式空调室内机200还可包括具有离心风机231和导风构件232并设置于送风组件220下方的送风组件230。机壳210还可开设有下部出风口,送风组件220和送风组件230可分别配置为经由顶部出风口和下部出风口向室内环境吹送气流。导风构件232可形成有用于将从离心风机231吹出的气流导流输送至室内环境的导流通道,送风组件230的导流通道的前向侧壁和后向侧壁也可设置为分别沿向后凸出的前凸形曲线和向后凸出的后凸形曲线组延伸,两个横向侧壁设置为沿竖直方向延伸。具体地,送风组件230的导流风道可包括扩压段、稳流段和导流段。扩压段可设置为自离心风机231的风机出风口的各个周向边缘向下并向后渐扩延伸,以提高流经所示扩压段的气流的静压,使气体的流动更加顺畅。稳流段可设置为自所示扩压段的延伸末端向下并向前渐缩延伸,以提高流经所示稳流段的气流的流速,使自扩压段吹出的气流在稳流段内混合,提高自稳流段吹出的气流的风速的均匀性。导流段可设置为为自稳流段的后侧延伸末端向前曲线延伸,并延伸至稳流段的前侧延伸末端所在的竖直平面的前侧,以使一部分来自稳流段的气流经导流段反射向上流动,并与另一部分来自稳流段的气流在稳流段的前侧延伸末端所在的竖直平面的前侧混流,从而增大送风组件的出风角度,形成无“束状”感的均匀气流,提高用户体验。导风构件232还可包括设置于稳流段内的导风板233。导风板233可开设有多个在其厚度方向上贯穿其的微孔,以打散流经其的气流,增大稳流段的送风角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柜式空调室内机200还可包括具有向上开口的凹腔的接水盘260和设置于接水盘260上方的上侧挡风板261。接水盘260可设置于室内换热器240的下方,以收集自室内换热器240流下的冷凝水。上侧挡风板261设置为将室内换热器240限定在其与接水盘260夹置形成的空间内。室内换热器240的上、下端面可分别设置为与上侧挡风板261的底壁和凹腔的底壁接触配合,且机壳进风口在竖直平面上的投影可完全处于室内换热器240的轮廓内,以使自机壳进风口吸入的环境空气全部与室内换热器240进行换热。

柜式空调室内机200还可包括设置于进风通道内的电加热器270,以提高柜式空调室内机200的制热效率。电加热器270可设置在室内换热器240与送风组件之间。用于控制第一送风组件220、第二送风组件230和电加热器270的工作状态并为第一送风组件220、第二送风组件230和电加热器270供电的电器箱280可固定于机壳210的底壁上,并设置于第二送风组件230的导风构件的后侧。柜式空调室内机200还可包括多个沿横向方向延伸的横向结构支撑件和多个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竖向结构支撑件,多个横向结构支撑件可设置为分别与第一送风组件220、第二送风组件230、上侧挡风板261、接水盘260固定连接,并通过多个竖向结构支撑件与机壳210固定连接。为便于各部件的安装定位,柜式空调室内机200还可包括多个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竖向钣金件253,第一送风组件220和第二送风组件230可先通过竖向钣金件253固定连接,再与柜式空调室内机200的其他部件固定连接。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