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5183发布日期:2018-09-11 18:58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内采用一个蒸发器对循环风进行不断冷却,从而达到降低室内环境温度的效果。以窗式空调器为例,在风机的作用下,室内空气由进风面板进入,通过温度更低的蒸发器时与蒸发器进行热量交换,热量交换完成后直接由风道进入出风口流回室内。

然而,在上述热量交换过程中,空气只与蒸发器进行一次热量交换,蒸发器没有被充分利用,导致空调器的制冷量和能效较低,不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制冷量和能效较低,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侧换热结构,室内侧换热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室内换热器;风道蜗壳,至少一个室内换热器设置在风道蜗壳内。

进一步地,室内侧换热结构还包括风机,至少部分风机位于风道蜗壳内,且位于风道蜗壳内的室内换热器绕风机的周向设置。

进一步地,位于风道蜗壳内的室内换热器呈弧形板状或平板状。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室内换热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室内换热器和至少一个第二室内换热器,第二室内换热器位于风道蜗壳内,第一室内换热器位于风道蜗壳外,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彼此连通。

进一步地,室内侧换热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管道,第一连接管道的一端与第一室内换热器连通,第一连接管道的另一端与第二室内换热器的进液管道连通;第二连接管道,第二连接管道的一端与空调器的压缩机连通,第二连接管道的另一端与第二室内换热器的排气管道连通。

进一步地,风道蜗壳上具有供第一连接管道和/或第二连接管道穿过的至少一个第一过孔。

进一步地,风道蜗壳包括:相互拼接的前壳和后壳;风道构件,风道构件设置在后壳上,进风口、出风口和第一过孔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前壳上。

进一步地,室内侧换热结构还包括:连接组件,通过连接组件将第一室内换热器与第二室内换热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室内换热器和/或第二室内换热器为翅片管式室内换热器。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套设在第二室内换热器的至少一个u形管上,第二连接段与第一室内换热器卡接或铆接或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段和/或第二连接段为板状结构,且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呈夹角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段上具有至少一个供u形管穿过的腰形孔。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还包括紧固件,第二连接段具有连接孔,紧固件穿过连接孔后拧紧在第一室内换热器上。

进一步地,风道蜗壳上具有供第二连接段穿过的至少一个第二过孔。

进一步地,空调器是窗式空调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包括上述的空调器。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空调器包括室内侧换热结构,室内侧换热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室内换热器及风道蜗壳。其中,至少一个室内换热器设置在风道蜗壳内。这样,设置在风道蜗壳内的室内换热器能够与风道蜗壳内的装置进行进一步的热量交换,以降低或升高室内换热器的温度,使得经过室内换热器的气体被进一步的冷却或者加热,进而提升空调器的换热效率。在用户使用空调器时,气体进入至室内侧换热结构内,与至少两个室内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进而提升室内换热器的利用率,提高空调器的制冷量和能效,保证空调器的制冷量能够满足用户需求,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制冷量和能效较低,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实施例的室内侧换热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二室内换热器及压缩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图2中的连接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室内侧换热结构;11、风道蜗壳;111、前壳;111a、进风口;111b、出风口;112、后壳;113、风道构件;13、第一室内换热器;14、第二室内换热器;15、风机;16、第一连接管道;17、第二连接管道;18、连接组件;181、连接件;181a、第一连接段;181b、第二连接段;182、紧固件;19、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制冷量和能效较低,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

如图1所示,空调器包括室内侧换热结构10,室内侧换热结构10包括两个室内换热器及风道蜗壳11。其中,一个室内换热器设置在风道蜗壳11内。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设置在风道蜗壳11内的室内换热器能够与风道蜗壳11内的装置进行进一步的热量交换,以降低或升高室内换热器的温度,使得经过室内换热器的气体被进一步的冷却或者加热,进而提升空调器的换热效率。在用户使用空调器时,气体进入至室内侧换热结构10内,与至少两个室内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进而提升室内换热器的利用率,提高空调器的制冷量和能效,保证空调器的制冷量能够满足用户需求,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制冷量和能效较低,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室内侧换热结构包括三个室内换热器,其中一个室内换热器设置在风道蜗壳内。这样,设置在风道蜗壳内的室内换热器能够与风道蜗壳内的装置进行进一步的热量交换,以降低或升高室内换热器的温度,使得经过室内换热器的气体被进一步的冷却或者加热,进而提升空调器的换热效率。在用户使用空调器时,气体进入至室内侧换热结构内,与至少两个室内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进而提升室内换热器的利用率,提高空调器的制冷量和能效,保证空调器的制冷量能够满足用户需求,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制冷量和能效较低,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室内换热器的个数不限于此。可选地,室内侧换热结构包括四个、五个或多个室内换热器。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制冷量和能效能够满足用户需求,进而无需增大换热器的体积,进而降低了空调器的制造成本,减小空调器占用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风道蜗壳11内的室内换热器能够对经过设置在风道蜗壳11外的室内换热器的气体进行进一步冷却和混合,使得空调器的出风温度更加均匀,避免在室内侧换热结构10的出风口111b处生成凝露水。同时,在风道蜗壳11内设置室内换热器能够降低或消除因涡旋气流引起的“呜呜”声,从而降低室内杂音,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如图1所示,室内侧换热结构10还包括风机15,至少部分风机15位于风道蜗壳11内,且位于风道蜗壳11内的室内换热器绕风机15的周向设置。这样,在风机15运行过程中,位于风道蜗壳11内的室内换热器不会影响风机15的正常运转,且增大了风机15吹到室内换热器上的风量,以对该室内换热器进行最大程度的冷却降温,进一步地降低了经过该室内换热器的气体温度,进而增大了空调器的制冷量和能效,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可选地,位于风道蜗壳11内的室内换热器围绕蜗壳风道的至少倍表面积。

如图1所示,位于风道蜗壳11内的室内换热器呈弧形板状。具体地,位于风道蜗壳11内的室内换热器与风道蜗壳11内风道的形成相吻合,且安装在风道蜗壳11内靠近内侧壁的位置。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位于风道蜗壳11内的室内换热器的形状不限于此。可选地,位于风道蜗壳11内的室内换热器呈平板状。

如图1所示,两个室内换热器包括一个第一室内换热器13和一个第二室内换热器14,第二室内换热器14位于风道蜗壳11内,第一室内换热器13位于风道蜗壳11外,第一室内换热器1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彼此连通。这样,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制冷剂在第一室内换热器1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内顺畅流通,以实现空调器内部制冷剂的循环流动,进而降低空调器的使用成本。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如图1和图2所示,室内侧换热结构10还包括第一连接管道16及第二连接管道17。其中,第一连接管道16的一端与第一室内换热器13连通,第一连接管道16的另一端与第二室内换热器14的进液管道连通。第二连接管道17的一端与空调器的压缩机19连通,第二连接管道17的另一端与第二室内换热器14的排气管道连通。这样,在空调器运行过程中,制冷剂进入至第一室内换热器13中,之后从第一室内换热器13流入第一连接管道16中,经由第一连接管道16进入至第二室内换热器14的进液管道,并进入至第二室内换热器14内。之后,制冷剂从第二室内换热器14的排气管道进入至第二连接管道17内。最后,制冷剂通过第二连接管道17进入至压缩机19的进气端。这样,通过上述结构实现制冷剂在第一室内换热器13、第二室内换热器14及压缩机19内的流动,保证第一室内换热器1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能够与进入至室内侧换热结构10的气体进行换热,保证空调器的正常运行。

可选地,风道蜗壳11上具有供第一连接管道16和第二连接管道17穿过的至少一个第一过孔。在本实施例中,风道蜗壳11上具有一个第一过孔,第一连接管道16和第二连接管道17均从第一过孔穿过。这样,第一连接管道16和第二连接管道17通过第一过孔穿出风道蜗壳11并与第一室内换热器13及压缩机19进行连通,进而使得室内侧换热结构10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过孔的个数不限于此。可选地,风道蜗壳11上具有两个第一过孔,第一连接管道16穿过其中一个第一过孔,第二连接管道17穿过另一个第一过孔。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如图1所示,风道蜗壳11包括相互拼接的前壳111和后壳112及风道构件113。其中,风道构件113设置在后壳112上,进风口111a、出风口111b和第一过孔均设置在前壳111上。这样,室内侧换热结构10进行室内风的循环冷却时,即室内风经由室内换热器冷却后再排入室内,进而进行室内风的循环冷却,保证室内的清凉度,在风机15的作用下,室内气体先经过第一室内换热器13,与第一室内换热器13进行一次换热后通过进风口111a进入至风道蜗壳11内,再与位于风道蜗壳11内第二室内换热器14进行二次换热,完成换热后通过出风口111b再次进入室内。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可选地,后壳112与风道构件113一体成型。

如图1至图3所示,室内侧换热结构10还包括连接组件18。其中,通过连接组件18将第一室内换热器13与第二室内换热器14固定连接。这样,通过连接组件18以使第一室内换热器13与第二室内换热器14固定在一起,只需固定第一室内换热器13即可实现对第二室内换热器14的固定,不仅使得室内换热器的安装或者拆卸更加容易,且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室内换热器1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为翅片管式室内换热器。

如图2所示,连接组件18包括连接件181。其中,连接件181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181a和第二连接段181b,第一连接段181a套设在第二室内换热器14的至少一个u形管上,第二连接段181b与第一室内换热器13紧固连接。这样,连接件181的一端套设在第二连接件181的u形管上,连接件181的另一端与连接件181的一端,以将第一室内换热器1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连接在一起。上述连接方式不仅使得第一室内换热器1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的连接更加稳固,进而防止空调器内部结构发生移位,且使得第一室内换热器1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的更换更加容易。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接段181b与第一室内换热器13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可选地,第二连接段181b与第一室内换热器13卡接或者铆接。上述连接方式使得第一室内换热器1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的连接更加稳固,进而防止空调器内部结构发生移位。

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段181a和第二连接段181b为板状结构,且第一连接段181a和第二连接段181b呈夹角设置。可选地,第一连接段181a和第二连接段181b相互垂直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室内换热器1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内换热管的延伸方向一致,进而提升空调器的制冷量和能效。

可选地,第一连接段181a上具有至少一个供u形管穿过的腰形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181a上具有两个供u形管穿过的腰形孔,两个腰形孔沿第一连接段181a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如图2所示,连接组件18还包括紧固件182,第二连接段181b具有连接孔,紧固件182穿过连接孔后拧紧在第一室内换热器13上。可选地,紧固件182为螺钉。

在本实施例中,风道蜗壳11上具有供第二连接段181b穿过的一个第二过孔。具体地,第二过孔设置在前壳111上,第二连接段181b通过第二过孔穿出风道蜗壳11并与第一室内换热器13连接,进而使得室内侧换热结构10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是窗式空调器。

在本实施例中,室内蒸发器的尺寸、片形和偏距以及u形换热管的排列方式根据实际测试情况而定。

在本实施例中,室内侧换热结构10内制冷剂的流向为:制冷剂进入室内侧换热结构10的毛细管,经过第一室内换热器13的进液管道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13内,之后通过第一室内换热器13流入第一连接管道16中,经由第一连接管道16进入至第二室内换热器14的进液管道,并进入至第二室内换热器14内。之后,制冷剂从第二室内换热器14的排气管道进入至第二连接管道17内。最后,制冷剂通过第二连接管道17进入至压缩机19的进气端。

在本实施例中,室内循环风流向为:室内气体通过室内侧换热结构10的进风面板吹向第一室内换热器13,与第一室内换热器13进行一次换热后通过进风口111a进入至风道蜗壳11内,再与位于风道蜗壳11内第二室内换热器14进行二次换热,完成换热后通过出风口111b吹向面板出风口,最终排入室内。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未示出),包括上述的空调器。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设置在风道蜗壳内的室内换热器能够与风道蜗壳内的装置进行进一步的热量交换,以降低或升高室内换热器的温度,使得经过室内换热器的气体被进一步的冷却或者加热,进而提升空调器的换热效率。在用户使用空调器时,气体进入至室内侧换热结构内,与至少两个室内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进而提升室内换热器的利用率,提高空调器的制冷量和能效,保证空调器的制冷量能够满足用户需求,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制冷量和能效较低,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