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系统及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4916阅读:7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道系统及冰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道系统及冰箱,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降低风道厚度以提高冰箱有效容积的风道系统及冰箱。



背景技术:

无霜间冷冰箱,又称风冷冰箱(以下称风冷冰箱),通过风机提供压头与动能,以实现间室、蒸发器、风道中空气的循环流动。风冷冰箱,特别是多门冰箱,常见的多门冰箱间室拓扑布置型式如图1所示,给出了某款典型的十字对开门系列冰箱的整体布置,具体包括冷藏室1、冷冻室2及变温室3,其中,冷藏室1、冷冻室2及变温室3各自独立设计以空气为载体的换热系统,实现了各间室不串味,单独控制的需求。

多系统冰箱,每个间室独立设计了蒸发器、风道,势必占用了冰箱宝贵的有限使用空间,图2为某款典型多门冰箱冷藏室风道的布局,包括翅片蒸发器5及离心风机4。其中,翅片蒸发器5处于第一盖板与内胆6形成的腔体内(定义为‘换热腔’),风机4处于第二盖板与第一盖板形成的腔体内(定义为‘送风腔’);气流限制在腔体内并沿着翅片蒸发器5流向离心风机4的进风口,气流进入离心风机4,经过离心风机4做功,从出风口7送入间室。

但是,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的风道,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风机设于送风腔内,因风机与蒸发器距离较近,风道的厚度除了受限于风机本身的厚度之外,还受限于送风腔的厚度,因此导致风道厚度偏大;

其二、换热腔与送风腔在离心风机进风口处存在重叠区域,造成此处风道在冰箱深度方向的尺寸更大,占用了冰箱可贵的有效容积;

其三、风道中风机与蒸发器间距设计过于紧凑,蒸发器为保证制冷能力,只能在厚度方向增加设计尺寸,造成了风道占用的体积偏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降低风道厚度以提高冰箱有效容积的风道系统,以解决现有的风道系统因蒸发器与风机设于同一侧且设置位置过于靠近,而造成的风道厚度大及占用冰箱有效容积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降低风道厚度以提高冰箱有效容积的冰箱,以解决现有的冰箱采用的风道系统,因蒸发器与风机设于同一侧且设置位置过于靠近,而造成的风道厚度大及占用冰箱有效容积大的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道系统,安装在冰箱内,包括蒸发器、风机及呈类“γ”型结构的风道本体,所述风道本体具有与所述冰箱的制冷间室相连通的送风口及进风口,气流能够经所述送风口进入所述制冷间室,并经所述进风口返回所述风道本体,且所述蒸发器及风机分别设在所述风道本体的两端,用于对所述气流降温并将降温后的气流引导至所述制冷间室内。

其中,所述风道本体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风机的送风腔,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蒸发器的换热腔,且所述换热腔所在端的侧边设有与所述制冷间室连通的送风通道,所述送风通道与所述换热腔分别与所述送风腔连通。

其中,所述风道本体包括风道前盖板、风道后盖板及送风通道盖板,所述风道前盖板包括第一板及与所述第一板连接的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风道后盖板构成所述送风腔,所述第二板与所述制冷间室的内腔后壁构成所述换热腔,所述第二板与所述送风通道盖板构成所述送风通道。

其中,所述风道前盖板设有至少一个所述送风口,且所述送风口与所述送风腔连通。

其中,所述换热腔在所述第二板的自由端处的宽度大于所述换热腔在所述第二板与第一板的连接处的宽度。

其中,所述送风通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送风通道以所述换热腔的中心为中心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板的两侧。

其中,所述风道本体还包括两个分风蜗舌,两个所述送风通道通过所述两个分风蜗舌间隔形成;每个所述分风蜗舌均具有一靠近所述风机的端部且所述两个分风蜗舌的端部位于同一蜗壳型线上。

其中,所述蒸发器为板管式蒸发器或翅片式蒸发器。

其中,所述风道前盖板由第一板与第二板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板及第二板构成呈类“γ”型结构的板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冰箱,其包括所述的风道系统。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道系统,安装在冰箱内,包括蒸发器、风机及呈类“γ”型结构的风道本体,风道本体具有与冰箱的制冷间室相连通的送风口及进风口,气流能够经送风口进入制冷间室,并经进风口返回风道本体,且蒸发器及风机分别设在风道本体的两端,用于对气流降温并将降温后的气流引导至制冷间室内,结构简单,加工工艺简便;采用本申请提供的风道系统,一方面避免了用于安装风机的送风腔与用于安装蒸发器的换热腔在制冷间室的深度方向重叠,有效降低了风道在制冷间室的深度方向的厚度,降低了风道容积占比;另一方面,使得风机与蒸发器的间距达到最大,有效增加换热腔的设计空间,可以设计厚度较小的蒸发器,以进一步地降低风道厚度,进而提高了冰箱可贵的有效容积。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多门冰箱间室拓扑布置型式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冷藏风道中的风机与蒸发器的布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风道系统实施例的风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风道系统实施例的风道系统的结构爆炸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风道系统实施例的风道系统的后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风道系统实施例的风道系统与冰箱内胆配合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风道系统实施例的风道系统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风道系统实施例的风道系统的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一种风道系统实施例的风道系统的正视图。

图中:1:冷藏室;2:冷冻室;3:变温室;4:离心风机;5:翅片蒸发器;6:内胆;7:出风口;101:风道后盖板;102:第一板;103:第二板;104:风道前盖板;105:送风通道盖板;106:风机;107:送风腔;108:风道本体;109:送风通道;110:换热腔;111:进风口;112:冰箱内胆;113:隔板;114:送风口;115:分风蜗舌;116: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3至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拓扑型式的风道系统,与冰箱内胆112配合安装在冰箱内,该风道系统具体包括蒸发器、风机106及呈类“γ”型结构的风道本体108,风道本体108具有与冰箱的制冷间室相连通的送风口114及进风口111,气流能够经送风口114进入制冷间室,并经进风口111返回风道本体108,以形成一个制冷回路;因风道本体108为呈类“γ”型的结构件,且蒸发器及风机106分别设在呈类“γ”型结构的风道本体108的两端,即避免了蒸发器与风机106设于同一侧,蒸发器及风机106用于对气流降温并将降温后的气流引导至制冷间室内,如此,一方面有效避免了用于安装风机106的送风腔107与用于安装蒸发器的换热腔110在制冷间室的深度方向重叠,有效降低了风道在制冷间室的深度方向的厚度,降低了风道容积占比;另一方面,使得风机106与蒸发器的间距达到最大,有效增加换热腔110的设计空间,可以设计厚度较小的蒸发器,以进一步地降低风道厚度,进而提高了冰箱可贵的有效容积。

特别的,风机106可以为离心风机或轴流风机或贯流风机,具体可根据实际实施条件进行合理的选择;冰箱的制冷间室为冰箱冷藏室或冰箱冷冻室或冰箱变温室。

为达到较优的制冷效果,风机106设于“γ”型风道本体108的短边端,蒸发器设于“γ”型风道本体108的长边端;由此,能进一步地增加换热腔110的设计空间,在保证换热效果的情况下可以设计厚度较小的蒸发器,以降低风道的厚度,利于提高冰箱的有效容积。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时,“γ”型风道本体108的短边端位于冰箱制冷间室的顶端,制冷间室顶部的内胆采用吸塑工艺设计凹槽,与风机106的进风口111配合,形成气流同流腔体,使得气流从换热腔110流入风机106;相应的,“γ”型风道本体108的长边端位于冰箱制冷间室的后壁端(即远离冰箱门的一侧)。除上述这种安装方式,“γ”型风道本体108的短边端也可位于冰箱制冷间室的底部,相应的,“γ”型风道本体108的长边端位于冰箱制冷间室的后壁端(即远离冰箱门的一侧),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选择。

具体地,风道本体108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风机106的送风腔107,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蒸发器的换热腔110,且换热腔110所在端的侧边设有与制冷间室连通的送风通道109,通过送风通道109将降温后的气流向冰箱制冷间室的前方送风,其中,前方为由冰箱制冷间室的中心指向冰箱门体的方向;送风通道109与换热腔110分别与送风腔107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制冷间室内的气流从进风口111返回至换热腔110,通过蒸发器对该气流降温并将降温后的气流进入送风腔107,通过风机106将该降温后的气流通过送风通道109送入冰箱的制冷间室内,送风通道109上设有若干个送风口114,且若干个送风口114由上之下依次设置,使得送风通道109在制冷间室的深度方向送风;优选地,风机106选用离心风机106,在送风腔107中,充分利用离心风机106切向出流的特点,在换热腔110所在端的侧边设有与制冷间室连通的送风通道109,如此,该送风通道109与换热腔110厚度相同,不额外占用厚度空间,并且该送风通道109与换热腔110内气流流动方向相反。特别的,为保证送风效果,送风通道109与换热腔110通过隔板113隔开;送风通道109既可以设置在风道本体108上,也可设置在冰箱的箱胆上。

具体地,风道本体108包括风道前盖板104、风道后盖板101及送风通道盖板105,风道前盖板104包括第一板102及与第一板102连接的第二板103;第一板102与风道后盖板101构成送风腔107,风机106设于送风腔107内;第二板103与制冷间室的内腔后壁构成换热腔110,蒸发器设于换热腔110内,第二板103与送风通道盖板105构成送风通道10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102水平设置,第二板103竖直设置,第一板102与第二板103连接且构成呈类“γ”型结构的风道前盖板104;其中,第一板102与风道后盖板101构成用于安装风机106的送风腔107,具体地,风机106上设有三个安装脚,第一板102上对应设有安装孔,风机106通过螺钉116依次穿过安装脚及安装孔,以将风机106固定安装在第一板102上,结构简单,安装简便;且风机106在制冷间室内无凸出,以减小风道的厚度。

除上述之外,风机106也可固定在安装在风道后盖板101上,具体地,风机106上设有三个安装脚,风道后盖板101上对应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与安装脚一一对应设置;风机106通过螺钉116依次穿过安装脚及安装孔,以将风机106固定安装在风道后盖板101上。

进一步地,风道前盖板104设有至少一个送风口114,且送风口114与送风腔107连通。在本实施例中,风道前盖板104在第一板102上设有两个向下设置的送风口114,两个送风口114均与送风腔107连通,用于将通过蒸发器和风机106降温处理后的气流以向下的维度送入冰箱的制冷间室内,由此,该送风口114与送风通道109相结合,使得冰箱的制冷间室存在向前和向下两个送风维度,使得制冷间室内送风更加均匀,有效提高了送风效果。

特别的,风道前盖板104还可在第一板102远离第二板103的端部设有送风口114,该送风口114与送风腔107连通,以进一步增加对制冷间室送风的维度,进而提高了制冷间室的降温效果;除上述之外,风道前盖板104可设有多个与送风腔107连通的送风口114,且送风口114的数量及具体布置方式可根据实际实施条件进行合理的选择与设置。

优选地,换热腔110在第二板103的自由端处的宽度大于换热腔110在第二板103与第一板102的连接处的宽度,其中,第二板103的自由端指的是第二板103远离第一板102的端部。在本实施例中,换热腔110呈渐缩式设计,即换热腔110的宽度自远离送风腔107的端部向靠近送风腔107的端部逐渐减小,根据流体连续特性可知,在换热腔110收窄的过程中,气流的流速会增加,进而有利于换热腔110内的蒸发器的强制对流换热,提高蒸发器的利用效率。

优选地,送风通道10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送风通道109以换热腔110的中心为中心对称设置在第二板103的两侧,具体地,换热腔110设于第二板103上,两个送风通道109对称设于换热腔110的左右两侧,一方面使得向制冷间室送风更加均匀,提高制冷效果;另一方面也便于生产加工,同时外观性好。

在本实施例中,换热腔110设在第二板103上且呈渐缩式设计,则第二板103上剩下的空间用做送风通道109设计,如此,充分利用了第二板103的使用空间,结构紧凑且换热和送风效果好。

进一步地,风道本体108还包括两个分风蜗舌115,两个送风通道109通过两个分风蜗舌115间隔形成;每个分风蜗舌115均具有一靠近风机106的端部且两个分风蜗舌115的端部位于同一蜗壳型线上,能使得自风机106吹出的气流能更好的通过两个送风通道109导流至对应的送风口114,一方面保证两个送风通道分风均匀,以提高送风效果,另一方面降低了在风道本体108中气流的流动损失,进而提高该风道中风机106的效能。

特别的,本申请提供的风道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个送风通道109,并设置相应数量的分风蜗舌115,多个送风通道109通过多个分风蜗舌115间隔形成,以提高风机106的效能。

优选地,蒸发器为板管式蒸发器或翅片式蒸发器。在本实施例中,因风机106与蒸发器分别设于呈类“γ”型结构的风道本体108的两端,即风机106与蒸发器不位于同一侧,由此,大大增加了换热腔110的设计空间,在保证换热效果的同时,减小蒸发器的厚度,可根据实际实施条件合理选择板管式蒸发器或翅片式蒸发器,本发明实施例蒸发器的厚度优选为15mm,以降低风道本体108在间室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以利于提高冰箱的有效使用容积。

优选地,风道前盖板104由第一板102与第二板103一体成型,且第一板102及第二板103构成呈类“γ”型结构的板件。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工艺简便,有效提高了风道前盖板104的生产效率,同时,也利于提高风道前盖板104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利于延长风道系统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冰箱,因设置有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风道系统,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道系统,安装在冰箱内,包括蒸发器、风机及呈类“γ”型结构的风道本体,风道本体具有与冰箱的制冷间室相连通的送风口及进风口,气流能够经送风口进入制冷间室,并经进风口返回风道本体,且蒸发器及风机分别设在风道本体的两端,用于对气流降温并将降温后的气流引导至制冷间室内,结构简单,加工工艺简便;采用本申请提供的风道系统,一方面避免了用于安装风机的送风腔与用于安装蒸发器的换热腔在制冷间室的深度方向重叠,有效降低了风道在制冷间室的深度方向的厚度,降低了风道容积占比;另一方面,使得风机与蒸发器的间距达到最大,有效增加换热腔的设计空间,可以设计厚度较小的蒸发器,以进一步地降低风道厚度,进而提高了冰箱可贵的有效容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