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偏高水分粮陈化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23647发布日期:2018-11-02 23:23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储藏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研究红外辐射参数与延缓粮食陈化机理之间关系的红外辐射粮食干燥设备及粮食进仓条件设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稻谷产量巨大,及时干燥和安全储藏可有效避免稻谷采后损失。传统热风和自然通风干燥效率较低,且干燥稻谷在储藏过程中营养组分尤其是脂质成分发生劣变,导致陈化,由此脂质劣变被视为稻谷陈化的敏感性指标。针对热风干燥高能耗低效率以及粮食进仓后储藏粮食营养组分劣变导致陈化的问题,研发新型替代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

红外辐射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辐射传递能量的方式,其电磁波长通常介于0.75~1000μm。红外辐射在无需介质的情况下可直接传至物料,物料吸收红外电磁波后,将其转化为内热,红外辐射能量直接与水分耦合,从而达到快速干燥、杀虫和灭菌的目的。红外辐射可快速升高稻谷温度,提高降水率和干燥效率,同时抑制粮食中的部分生物酶活性,降低稻谷脂质劣变速度,延缓陈化,提高粮食的储藏稳定性,同时储藏仓的合理选择也会减缓粮食陈化速度,由此为偏高水分粮食入仓安全处置提供新型可靠有效的储藏技术。国内外关于红外辐射干燥的研究集中于干燥工艺探索等应用研究,没有系统性的研究红外辐射参数与粮食陈化的关系以及粮食进仓的后续问题,缺乏关于红外辐射对粮食储藏特性影响的深入研究,影响了红外干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限制了红外干燥技术用于农产品储藏加工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偏高水分粮陈化的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方法安全环保,干燥速率显著高于传统的热风干燥以及自然通风干燥,既能抑制偏高水分粮的陈化,又能保持粮食原有的品质和风味。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将粮食定量均匀地平铺在托盘或者传送带上,形成粮食薄层;

步骤2,将托盘放入置物容器内或开启传送带,使粮食薄层进入红外热风联合处理设备,加热谷物粮食至60~65℃;

步骤3,将粮食放置在自然条件下的室温环境中降温;

步骤4,自然通风干燥,将处理后的粮食水分控制在安全水分以下入储藏仓储藏。

进一步,步骤2中红外热风联合处理设备,包括红外辐射腔体和操作面板,红外辐射腔内设有热源管道,红外发生器以及相对红外发生器设置的置物容器,红外发生器通过升降系统固定于红外辐射腔顶部,置物容器的下方设有承重传感器,承重传感器的底部设有热风鼓风装置。

进一步,红外发生器为采用天燃气为热源的催化式红外发生器或通电使用的陶瓷红外发生器。

进一步,置物容器为方形托盘容器或穿过红外辐射腔内的连续传送带。

进一步,红外发生器与置物容器之间的距离为10~30cm。

进一步,粮食是未脱壳或脱壳处理后的稻谷类、玉米类、小麦类、豆类粮食;稻谷类粮食在经过红外热风联合处理设备处理后需经保温缓苏处理,其中对于热风干燥,缓苏时间与处理时间之比不低于1:3,红外干燥缓苏时间为0.5h~4h,保温腔需具备良好的隔热性能,缓苏后粮食通过自然通风排从出水蒸气,自然冷却。

进一步,粮食薄层的厚度不大于10mm。

进一步,储藏仓夏天开启降温系统,全年联合环流检测系统自动开启通风系统,保证粮食全年处于干燥环境下且温度不高于22℃,定期开启熏蒸系统,保持粮食品质新鲜,不因高温、潮湿或虫霉而劣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红外热风联合处理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不同干燥方式对稻谷脂肪酶的影响。

图中,1.操作面板,2.热源管道,3.升降系统,4.红外发生器,5.置物容器,6.承重传感器,7.热风鼓风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将稻谷样品平均分成两份,分别利用红外辐射、热风、自然通风干燥的方法将稻谷水分降至16%以下。如图1所示的红外热风联合干燥装置,包括红外辐射腔和操作面板1,红外辐射腔内设有热源管道2,红外发生器4以及相对红外发生器4设置的置物容器5,红外发生器4通过升降系统3固定于红外辐射腔顶部,置物容器5的下方设有承重传感器6,承重传感器6的底部设有热风鼓风装置7;红外发生器4与置物容器5之间的距离为10~30cmcm;方形托盘容器或红外加热腔内传送带的规格依产量决定。使用上述设备对稻谷(初始水分为25.03±0.01%)进行薄层干燥。稻谷厚度为8mm,在4685w/m2红外辐射强度下加热至60℃。处理后,立即将样品置于已经预热密闭容器内并放置在设定为60℃条件下的恒温箱内,缓苏4小时。缓苏结束后,在室温条件下(温度22±1℃,相对湿度43±2%)自然冷却30分钟。将样品水分通风干燥至最终水分含量15.92±0.05%。检测不同干燥方式对稻谷脂肪酶和脂肪氧化酶的影响,通过对比研究红外、热风和自然通风干燥对稻谷脂肪酶和脂肪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发现与自然通风干燥相比,红外干燥的样品中脂肪酶的活性降低了65.8%。图2为不同干燥方式对稻谷脂肪酶的影响。

实施例2:试验设计:将新鲜小麦胚预留少部分,将其余小麦胚进行红外烘烤处理。对生胚、热干燥和红外烘烤小麦胚分别进行色度测定,三次重复。样品处理:新鲜小麦胚和热干燥处理小麦胚,均用铝箔袋封装备用。红外烘烤处理:将小麦胚平铺于红外灭酶机(的振动输送带上,料层厚,工作面温度200℃,烘烤时间约60s,将处理好的小麦胚芽自然冷却至室温,铝箔袋封装备用。色度测定:采用日本美能达色彩色差计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小麦胚经过红外烘烤处理后,其亮度、红绿度、黄蓝度和总色差分别为75.43%、1.93%、20.40%和28.85%,与热干燥相比,红外烘烤处理明显的降低了生胚的亮度和红绿度,提高了黄蓝度和总色差值,总体呈现出更加金黄的色泽。

实施例3:粮食产地处粮食可进临储仓房,仓房可容几十吨至几百吨粮食不等;长期存放储藏仓可容几千吨粮食。储藏仓内设有机械通风系统、熏蒸系统、降温系统以及环流检测系统。夏天粮仓内温度较高,储藏仓内开启降温系统;全年联合环流检测系统自动开启通风系统,保证粮食全年处于干燥环境下且温度不高于22℃,定期开启熏蒸系统,有效保持粮食品质新鲜,不因高温、潮湿或虫菌而劣变。

本发明利用的红外辐射技术的优点是具有穿透特点,但不同物料对红外辐射的吸收能力以及同种物料对不同波长的红外辐射的吸收均有差异。因此,红外辐射加热干燥物料前,需要了解该物料“共振吸收”的波长范围,以及物料内各组分对红外吸收带的选择性,基于此研究获取红外辐射干燥的最佳波长参数,从而确定红外辐射板辐射量范围、红外辐射板与托盘容器之间的距离及谷物粮食物料的厚度,提高粮食对辐射能量的吸收,提高干燥效率。红外辐射量还能根据产量、季节、谷物粮食初始水分、温度的变化进行调节;本发明综合考虑稻谷、小麦、玉米、豆类等不同谷物粮食的耐热性,尽量保持原有质量及风味;本发明综合考虑不同粮食的红外干燥条件。本发明利用红外辐射技术干燥粮食,安全环保,既能快速升高粮食温度,提高降水率和干燥率,抑制粮食中的部分生物酶活性,降低稻谷脂质劣变速度,延缓粮食陈化,提高谷物粮食的储藏安全性,又能保持谷物粮食原有质量和风味。本发明所涉及的储藏仓使用熏蒸系统,可以迅速杀灭各种害虫、病菌、病毒、病原体及微生物,不会给环境带来污染。本发明所涉及的储藏仓内部设有环流检测系统、通风系统及降温系统,通过粮仓盖上的换气扇,把水分带到仓外,透气性能好,降低粮食温度,保持粮食品质。本发明所涉及红外—热风联合处理设备可以快速降低粮食水分,达到杀虫和灭菌目的,抑制粮食中的部分生物酶活性,降低稻谷脂质劣变速度,延缓陈化;储藏仓在杀灭虫菌的同时能很好控制仓内温度及湿度,延缓粮食品质劣变。两种装备联合作用,所用方法绿色无污染,抑制偏高水分粮陈化,延长粮食保藏期,最大程度降低了对粮食内部质量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