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地铁环控系统的智能通风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12418发布日期:2018-08-21 16:1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空调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地铁环控系统的智能通风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都市节奏的加快,地铁成为人们日常出行常用的交通工具,然而地铁内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与外界的连通方式是通过少量通风井,或者与出入口相连。此外,地铁内有大量的人流和车流,形成大量的内热源,这些热量若不能及时排出,不仅乘客无法忍受,而且会对列车设备的运行造成影响。正因为如此,地铁环控系统在地铁运行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地铁环控系统主要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地铁内有大量的内热源,容易令乘客产生闷热呼吸困难等不舒适的反应;能耗巨大,随着季节、天气、人流量等不定参数的变化,现有地铁空调系统无法做出相应的调整,经常出现地铁等候区温度过低或过高,甚至因通风量不恰当而出现闷热或吹风感;一般的地铁环控系统需要配置冷却塔,而冷却塔需要设置于地面上,不仅冷却塔选址是个问题,而且冷却塔的噪音,漂水及滋生细菌所带来的问题会对周围居民造成恶劣的影响。

综上所述,设计一种既能保证通风量、冷量,又能自动控制的空调系统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地铁环控系统的智能通风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该系统及方法实现了合理通风和智能调控,为乘客创造了舒适的候区环境,避免了能源浪费;在非空调季节开启带有过滤网的电动百叶窗,利用活塞风,解决了地铁站内闷热通风不当的问题;同时采用新型滚动散热装置成功取代庞大的冷却塔,克服了冷却塔带来的困扰;充分利用低温的回风,同时利用活塞风对混合后的空气进行初步降温,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地铁环控系统的智能通风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空调系统包括新风管、排风管、回风管、混合室、过滤器、第一水池、换热器、第一变频水泵、分水器、集水器、第二水池、填料、第二变频水泵、喷嘴、挡水板、变频送风机、地铁环境、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新型滚动散热装置、带有过滤网的电动百叶窗、计算机控制单元;

所述新风管与空气处理机组箱进口相连,过滤器、换热器、填料、挡水板、变频送风机依次布置于空气处理机组箱内;在换热器下部的空气处理机组箱内部空间布置第一水池,第一水池通过相应水管、第一变频水泵与换热器顶部连通;第一水池底部与分水器、相应的水管、集水器依次相连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分水器及集水器均置于空气处理机组箱外;在填料的下部的空气处理机组箱内部空间布置第二水池,第二水池的出口依次通过第二变频水泵、蒸发器与喷嘴相连;蒸发器位于空气处理机组箱外,喷嘴正对填料的上方,且位于空气处理机组箱内;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依次相连构成闭合回路;冷凝器通过相应水管与新型滚动散热装置构成闭合回路;所述变频送风机的出口正对地铁环境的进风口,地铁环境的出风口通过排风管连接外部大气及回风管,所述回风管连接空气处理机组箱内位于混合室上的回风口;

上述的空气处理机组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均布置于设备房中;所述的分水器、集水器布置于地下隧道岩壁上,在该隧道岩壁上设有专门的风洞;所述的新型滚动散热装置布置于土壤中的箱体内;所述的新风管、排风管、回风管均沿墙壁布置;

所述的新型滚动散热装置由第二电机、摆叶、电机轴构成,摆叶与电机轴通过键连接,第二电机的的输出端连接电机轴;

所述带有过滤网的电动百叶窗安装在地铁屏蔽门两侧玻璃门的上部,由转轴、卷绳器、联轴器、第一电机、电机输出轴、电箱、过滤网、百叶构成,转轴、卷绳器、联轴器、第一电机、电机输出轴均布置于电箱内,第一电机的电机输出轴的两侧分别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轴,卷绳器位于转轴上;卷绳器连接百叶,能使百叶卷起或放下,百叶的外侧设置过滤网,过滤网朝向地铁环境外,百叶朝向地铁环境内;

定义轨道方向为w侧,乘客等候方向为n侧,在屏蔽门的w侧、n侧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在排风管内、挡水板与变频送风机之间、换热器与填料之间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在地铁等候区的墙壁上安装有摄像头,摄像头安装的数量以足够看清地铁内的各个角落为宜,在新风管内安装风阀;

上述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均与安放于设备房内的计算机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计算机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一电机控制器连接第一电机,通过第二电机控制器连接第二电机,通过变频电机控制器连接压缩机内的变频电机,通过变频送风机控制器连接变频送风机,通过第一水泵变频控制器和第二水泵变频控制器分别连接第一变频水泵和第二变频水泵,通过风阀控制器连接新风管内的风阀;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第二电机控制器、变频电机控制器、变频送风机控制器、第一水泵变频控制器、第二水泵变频控制器、风阀控制器均布置于设备房的控制柜中;

上述空气处理机组箱内的各个部件以及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装置、新型滚动散热装置构成空调季节设备,带有过滤网的电动百叶窗部分为非空调季节设备。

上述应用于地铁环控系统的智能通风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包括空调季节的通风和非空调季节的通风,具体运行过程如下:

(1)空调季节的通风:地铁环境内的空气经排风管一部分被输送至地铁外,一部分与新风管内的新风在混合室混合,经过滤器净化后进入换热器,进行初步降温,在填料处完成降温,随后经过挡水板,除去多余的水分,处理后的空气在变频送风机的作用下送入地铁环境内;第一水池中的水在相应水泵的作用下输送至分水器中,然后分流至各个水管,利用活塞风为其降温,降温后的水在集水器中汇集,经相应水泵流入第一水池中以备使用,经活塞风降温后的水在第一变频水泵的作用下输送至换热器顶部,沿各自管路流经换热器,同时过滤后的空气流经换热器,与换热器内的水进行间接接触换热,换热器内的水带走空气中的热量流入第一水池中,初步降温后的空气进入填料中,当初步降温后的空气温度达到送风温度要求时,关闭第二变频水泵、压缩机内变频电机、第二电机,在变频送风机的作用下被送入地铁环境内;

初步降温后的空气进一步冷却,冷凝后的高压制冷剂经过节流装置节流降压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和气态混合制冷剂工质,进入蒸发器后与来自第二水池的水进行热交换,低温低压的液态和气态混合制冷剂工质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经过压缩机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在冷凝器中与介质水换热,冷凝后的制冷剂流入节流装置,如此循环,其中在蒸发器中降温后的水经过水管流入各个喷嘴中,而后喷入填料中,与初步降温后的空气直接接触冷却,水吸收空气的热量流入第二水池中,在第二变频水泵的作用下流入蒸发器中降温以备冷却空气,降温后的空气进入挡水板,其中在冷凝器中带走冷凝热的介质水流入箱体内,在新型滚动散热装置的作用下将介质水的热量散至土壤中,降温后的介质水再次流入冷凝器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降温后的空气在变频送风机的作用下被送入地铁环境内;

(2)非空调季节的通风:在地铁外环境温度较低时,关闭空调季节设备,开启第一电机,在第一电机的动力下,由电机输出轴带动卷绳器转动,百叶随之张开,根据所需风量的多少开启特定功率的第一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系统利用较低温的回风与新风混合,充分利用能源,减少能源的浪费;利用活塞风为来自分水器中的水降温以备用于换热器中初步冷却混合风,为进一步降温提供了方便,当初步冷却后的混合风达到送风温度要求时,可以关闭第二变频水泵、压缩机内变频电机、第二电机,这不仅充分利用了废弃的风能,还大大节省了电能,真正实现了节能减排。

2.本发明系统利用新型滚动散热装置取代冷却塔,将冷凝热散至土壤中,成功解决了冷却塔带来的占地面积大、噪音、漂水及滋生细菌等的问题。

3.本发明在屏蔽门上设置了带有过滤网的电动百叶窗,在非空调季节,由于地铁内不开启空调季节设备,且人流量,车流等带来了大量的热量,使得地铁环境闷热,因此,可以通过屏蔽门内外的温差、湿度差,控制百叶的开启角度,为乘客等候区供应风量;即使在空调季节,由于天气原因,乘客等候区温度较低,若开启空调季节设备,不仅会使乘客等候区的温度更低造成不适,还浪费能源,此时可关闭空调季节设备,开启第一电机,带动卷绳器,使百叶张开相应的角度,直接将低温的活塞风净化后直接引入地铁中,不仅不会给乘客带来不适,还会大大节省能源。本申请的电动百叶窗带有过滤网,能够将进入地铁环境内的空气进行净化,且同时本申请能根据所需冷量大小自动调整百叶的开度及方向。

4.本发明运行方法随着季节、天气、人流量等不定参数的变化,能做出相应的调整,克服了现有空调系统经常出现地铁等候区温度过低或过高,甚至因通风量不恰当而出现闷热或吹风感的弊端,不仅可以为乘客营造舒适的候车环境,还实现了节能环保。

5.本发明在空调处理机组内部也安装温度传感器及各设备相应的控制器,能时刻监测地铁环境内温度、湿度,找到对应的影响因素,控制空调处理机组内单个部件的启停实现调整,而不需要对整个空调处理机组进行调整,显著降低耗电量。

6.本发明系统设置有摄像头,能采集地铁环境内人员流动情况,考虑人流多少对环境温度的影响,使控制更精确合理。同时屏蔽门能将轨道与等候区完全隔绝,避免出现制冷量泄露及轨道内热空气渗进等候区等的现象,减少了能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应用于地铁环控系统的智能通风空调系统的空调季节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应用于地铁环控系统的智能通风空调系统的带有过滤网的电动百叶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带有过滤网的电动百叶窗的侧视图。

图4是带有过滤网的电动百叶窗中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新型滚动散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新型滚动散热装置f-f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应用于地铁环控系统的智能通风空调系统的计算机控制单元的控制框图。

图中,新风管1、排风管2、回风管3、混合室4、过滤器5、第一水池6、换热器7、第一变频水泵8、分水器9、集水器10、第二水池11、填料12、第二变频水泵13、喷嘴14、挡水板15、变频送风机16、地铁环境17、蒸发器a、压缩机b、冷凝器c、节流装置d、新型滚动散热装置e、带有过滤网的电动百叶窗18、转轴19、卷绳器20、联轴器21、第一电机22、电机输出轴23、电箱24、过滤网18a、百叶18b、第二电机25、摆叶26、电机轴27、平键28、隔板29、温度传感器30、湿度传感器31、计算机控制单元32、风阀33、压缩机内变频电机34、第一电机控制器k1、摄像头35、第二电机控制器k7、变频电机控制器k2、变频送风机控制器k3、第一水泵变频控制器k4、第二水泵变频控制器k5、风阀控制器k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叙述本发明,但并不以此作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本发明应用于地铁环控系统的智能通风空调系统(简称系统,参照图1-7)包括新风管1、排风管2、回风管3、混合室4、过滤器5、第一水池6、换热器7、第一变频水泵8、分水器9、集水器10、第二水池11、填料12、第二变频水泵13、喷嘴14、挡水板15、变频送风机16、地铁环境17、蒸发器a、压缩机b、冷凝器c、节流装置d、新型滚动散热装置e、带有过滤网的电动百叶窗18、计算机控制单元32;

所述新风管1与空气处理机组箱进口相连,过滤器5、换热器7、填料12、挡水板15、变频送风机16依次布置于空气处理机组箱内;在换热器7下部的空气处理机组箱内部空间布置第一水池6,第一水池6通过相应水管、第一变频水泵8与换热器7顶部连通;第一水池6底部与分水器9、相应的水管、集水器10依次相连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分水器及集水器均置于空气处理机组箱外;在填料12的下部的空气处理机组箱内部空间布置第二水池11,第二水池11的出口依次通过第二变频水泵13、蒸发器a与喷嘴14相连;蒸发器a位于空气处理机组箱外,喷嘴正对填料12的上方,且位于空气处理机组箱内;蒸发器a、压缩机b、冷凝器c、节流装置d依次相连构成闭合回路;冷凝器c通过相应水管与新型滚动散热装置e构成闭合回路;所述变频送风机16的出口正对地铁环境17的进风口,地铁环境的出风口通过排风管2连接外部大气及回风管3,所述回风管3连接空气处理机组箱内位于混合室上的回风口;

上述的空气处理机组箱、蒸发器a、压缩机b、冷凝器c、节流装置d均布置于设备房中;所述的分水器9、集水器10布置于地下隧道岩壁上,距离隧道表面10-50cm,在该隧道岩壁上设有专门的风洞;所述的新型滚动散热装置e布置于土壤中的箱体内;所述的新风管1、排风管2、回风管3均沿墙壁布置;

所述的新型滚动散热装置e由第二电机25、摆叶26、电机轴27构成,摆叶26与电机轴27通过键连接,第二电机25的的输出端连接电机轴27;

所述带有过滤网的电动百叶窗18安装在地铁屏蔽门两侧玻璃门的上部,由转轴19、卷绳器20、联轴器21、第一电机22、电机输出轴23、电箱24、过滤网18a、百叶18b构成,转轴19、卷绳器20、联轴器21、第一电机22、电机输出轴23均布置于电箱24内,第一电机的电机输出轴23的两侧分别通过联轴器21连接有转轴19,卷绳器20位于转轴上;卷绳器20连接百叶18b,能使百叶卷起或放下,百叶的外侧设置过滤网18a,过滤网朝向地铁环境外(即地铁轨道侧),百叶朝向地铁环境内;

定义轨道方向为w侧,乘客等候方向为n侧,在屏蔽门的w侧、n侧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30和湿度传感器31,

在排风管2内、挡水板15与变频送风机16之间、换热器7与填料12之间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30,在地铁等候区的墙壁上安装有摄像头35,摄像头安装的数量以足够看清地铁内的各个角落为宜,在新风管1内安装风阀33;

上述的温度传感器30和湿度传感器31均与安放于设备房内的计算机控制单元3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计算机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一电机控制器k1连接第一电机22,通过第二电机控制器k7连接第二电机25,通过变频电机控制器k2连接压缩机b内的变频电机,通过变频送风机控制器k3连接变频送风机16,通过第一水泵变频控制器k4、第二水泵变频控制器k5分别连接第一变频水泵8和第二变频水泵13,通过风阀控制器k6连接新风管内的风阀33;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k1、第二电机控制器k7、变频电机控制器k2、变频送风机控制器k3、第一水泵变频控制器k4、第二水泵变频控制器k5、风阀控制器k6均布置于设备房的控制柜中。

所述的第一水池6、换热器7、第一变频水泵8、分水器9、集水器10共同作用完成初步降温工作,第一水池6中的水在相应水泵的作用下输送至分水器9中,然后分流至各个水管,利用活塞风(活塞风指地铁运营时使得隧道内空气压缩或膨胀而引起的空气流通、排气和通风等)为分流至各个水管中的水降温,降温后的水在集水器10中汇集,经相应水泵流入第一水池6中以备使用,经活塞风降温后的水在第一变频水泵8的作用下输送至换热器7顶部,沿各自管路流经换热器7,同时经过滤器5过滤后的空气流经换热器7,与换热器7内的水进行间接接触换热,换热器7内的水带走空气中的热量流入第一水池6中,初步降温后的空气进入填料12中;

所述的蒸发器a、压缩机b、冷凝器c、节流装置d、新型滚动散热装置e共同作用对初步降温后的空气进一步冷却,冷凝后的高压制冷剂经过节流装置d节流降压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和气态混合制冷剂工质,进入蒸发器a后与来自第二水池11的水进行热交换,低温低压的液态和气态混合制冷剂工质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经过压缩机b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在冷凝器c中与介质水换热,冷凝后的制冷剂流入节流装置d,如此循环,其中在蒸发器a中降温后的水经过水管流入各个喷嘴14中,而后喷入填料12中,与初步降温后的空气直接接触冷却,水吸收空气的热量流入第二水池11中,在第二变频水泵13的作用下流入蒸发器a中降温以备冷却空气,降温后的空气进入挡水板15,其中在冷凝器c中带走冷凝热的介质水流入安装有新型滚动散热装置e的箱体内,在新型滚动散热装置e的作用下将介质水的热量散至土壤中,降温后的介质水再次流入冷凝器c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所述的新型滚动散热装置e由第二电机25、摆叶26、电机轴27构成,在第二电机25的动力下,由电机轴27带动两片摆叶26转动,可以将冷凝热排至土壤中,达到散热的效果,成功取代冷却塔,该装置固定在不锈钢箱体内,箱体的尺寸是0.4*0.25*0.25m,摆叶长0.028m、高0.03m,电机轴长0.04m,电机高0.175m、长0.29m,在距离箱体右侧0.32m处设置隔板29,隔板至箱体左侧盛装水,体积为0.08*0.25*0.25=0.005m3=5l,

现有技术中冷却塔的作用就是带走冷凝器中的冷凝热,一般流进流出冷却塔的冷却水温度为32℃、27℃,温差为5℃,新型滚动散热装置e要达到冷却塔的效果,必须将水的温度降低至少5℃,进行如下计算:

平常普通的家用电扇开3档就可以让周围1.5m范围内的空气温度降5℃,1m3的空气的质量为1.29kg,则家用电扇可以带走空气的热量为1000*1.29*14.13*5,那么将该装置假想成普通的家用电扇,则可以带走水的热量为4.178*1000*m*5,其中m为所需水的质量,求得水的质量为4.363kg,体积为4.389l。

从上述过程中可知,新型滚动散热装置e在体积及降温效果上均可满足冷却要求,能够替代现有的冷却塔。

上述空气处理机组箱内的各个部件以及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装置、新型滚动散热装置构成空调季节设备,带有过滤网的电动百叶窗18部分为非空调季节设备;

在地铁外环境温度较低时,关闭空调季节设备,开启第一电机22,在第一电机22的动力下,由电机输出轴23带动卷绳器20转动,百叶18b随之张开一定的角度,根据所需风量的多少开启设定开启第一电机22的功率。

本发明空调系统利用较低温的回风与新风混合,充分利用能源,减少能源的浪费;利用活塞风为来自分水器9中的水降温以备用于换热器7中初步冷却混合风,为进一步降温提供了方便,当初步冷却后的混合风达到送风温度要求时,可以关闭第二变频水泵13、压缩机b内的变频电机、第二电机25,这不仅充分利用了废弃的风能,还大大节省了电能,真正实现了节能减排。

本发明空调系统利用新型滚动散热装置e取代冷却塔,成功解决了冷却塔带来的占地面积大、噪音、漂水及滋生细菌等的问题。

本发明空调系统适用于地铁等候区与地铁之间设有屏蔽门的封闭地铁环境。在屏蔽门上设置了带有过滤网的电动百叶窗18,在非空调季节,由于地铁内不开启空调季节设备,且人流量,车流等带来了大量的热量,使得地铁环境闷热,因此,可以通过根据屏蔽门内外的温差、湿量差,控制百叶的开启角度,为乘客等候区供应风量;即使在空调季节,由于天气原因,乘客等候区温度较低,若开启空调季节设备,不仅会使乘客等候区的温度更低造成不适,还浪费能源,此时可关闭空调季节设备,开启第一电机22,带动卷绳器20,使百叶18b张开相应的角度,不仅不会给乘客带来不适,还会大大节省能源。

本发明中的计算机控制单元32能够控制空调系统分别在非空调季节和空调季节的相应的部件工作,随着季节、天气、人流量等不定参数的变化,能对地铁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避免出现地铁等候区温度过低或过高,甚至因通风量不恰当而出现闷热或吹风感等问题,不仅可以为乘客营造舒适的候车环境,还实现了节能环保。

本发明应用于地铁环控系统的智能通风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包括空调季节的通风和非空调季节的通风,具体运行过程如下:

(3)空调季节的通风:地铁环境17(地铁环境指地铁站内部,包括等候区,不包括地铁车内)内的空气经排风管2一部分被输送至地铁外,一部分与新风管1内的新风在混合室4混合,经过滤器5净化后进入换热器7,进行初步降温,在填料12处完成降温,随后经过挡水板15,除去多余的水分,处理后的空气在变频送风机16的作用下送入地铁环境17内;第一水池6中的水在相应水泵的作用下输送至分水器9中,然后分流至各个水管,利用活塞风为其降温,降温后的水在集水器10中汇集,经水泵流入第一水池6中以备使用,经活塞风降温后的水在第一变频水泵8的作用下输送至换热器7顶部,沿各自管路流经换热器7,同时过滤后的空气流经换热器7,与换热器7内的水进行间接接触换热,换热器7内的水带走空气中的热量流入第一水池6中,初步降温后的空气进入填料12中,当初步降温后的空气温度达到送风温度要求时,关闭第二变频水泵13、压缩机内变频电机34、第二电机25,在变频送风机16的作用下被送入地铁环境17内;

初步降温后的空气进一步冷却,冷凝后的高压制冷剂经过节流装置d节流降压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和气态混合制冷剂工质,进入蒸发器a后与来自第二水池11的水进行热交换,低温低压的液态和气态混合制冷剂工质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经过压缩机b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在冷凝器c中与介质水换热,冷凝后的制冷剂流入节流装置d,如此循环,其中在蒸发器a中降温后的水经过水管流入各个喷嘴14中,而后喷入填料12中,与初步降温后的空气直接接触冷却,水吸收空气的热量流入第二水池11中,在第二变频水泵13的作用下流入蒸发器a中降温以备冷却空气,降温后的空气进入挡水板15,其中在冷凝器c中带走冷凝热的介质水流入箱体内,在新型滚动散热装置e的作用下将介质水的热量散至土壤中,降温后的介质水再次流入冷凝器c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降温后的空气在变频送风机16的作用下被送入地铁环境17内。

(4)非空调季节的通风:在地铁外环境温度较低时,关闭空调季节设备,开启第一电机22,在第一电机22的动力下,由电机输出轴23带动卷绳器20转动,百叶18b随之张开一定的角度,根据所需风量的多少开启一定功率的第一电机22。

定义屏蔽门的w侧的温度传感器为第一温度传感器,屏蔽门n侧的温度传感器为第二温度传感器,排风管2内的温度传感器为第三温度传感器,挡水板15与变频送风机16之间的温度传感器为第四温度传感器、换热器7与填料12之间的温度传感器为第五温度传感器屏蔽门的w侧的湿度传感器为第一湿度传感器,屏蔽门n侧的湿度传感器为第二湿度传感器,计算机控制单元32内的智能控制包括空调季节的智能控制和非空调季节的智能控制,具体过程是:

(1)空调季节的智能控制:记乘客等候区所需温度为ta,设定的送风温度为t0,第二、第三、第四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数据传给计算机控制单元,计算机控制单元分析比较第三温度传感器是否不大于ta或者第四温度传感器是否不大于t0,当有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要求时(即第三温度传感器大于ta或者第四温度传感器大于t0),计算机控制单元将给第二电机控制器k7、变频电机控制器k2、变频送风机控制器k3、第一水泵变频控制器k4、第二水泵变频控制器k5、风阀控制器k6发出信号,第二电机25、压缩机内变频电机34、变频送风机16、第一变频水泵8、第二变频水泵13、风阀33做出相应动作,全部开启;

在换热器7与填料之间安装第五温度传感器,当第五温度传感器达到t0,且第三温度传感器达到ta要求时,计算机控制单元32命令变频电机控制器k2关闭压缩机内变频电机34、第二水泵变频控制器k5关闭第二变频水泵13、第二电机控制器k7关闭第二电机25,此种情况适用于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

摄像头将采集到的信息传送给计算机控制单元32,计算机控制单元32利用“地铁大客流统计系统”这一软件计算进入地铁环境内的人数,分析所需的新风量,计算机控制单元32根据分析结果向风阀控制器k6发出指令,控制风阀33的开度;

当三个条件(第三温度传感器不大于ta、第四温度传感器不大于t0,且第五温度传感器不大于t0)均满足时,计算机控制单元32给第二电机控制器k7、变频电机控制器k2、变频送风机控制器k3、第一水泵变频控制器k4、第二水泵变频控制器k5、风阀控制器k6发出信号停止空调季节设备的运行,此时转向非空调季节的智能控制工作。

(2)非空调季节的智能控制:计算机控制单元收集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的信息,比较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及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的大小,当第一温度传感器的值小于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值时,计算机控制单元向第一电机控制器发出指令,控制第一电机22开始运行,在第一电机的作用下,卷绳器20工作,百叶张开一定的角度;当第一湿度传感器的值小于第二湿度传感器的值时,计算机控制单元向第一电机控制器发出指令,控制第一电机22开始运行,在第一电机的作用下,卷绳器20工作,百叶张开一定的角度,通过活塞风向地铁环境送入一定的空气,为乘客营造舒适的候车环境。

本发明中所述地铁大客流统计系统软件为现有软件。

本发明未涉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