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6220发布日期:2018-09-14 22:13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立式空调器已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传统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孔均采用设置在室内机的上方,因其设置位置高,在制热工况下,经出风孔吹出的热空气上浮,不易落地,用户会感觉其制热速度慢,用户体验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能够使用户快速感受到空气的温度变化,增强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包括:壳体和中风机;

所述壳体具有竖直设置的出风面板,在所述出风面板的中部设置有中出风孔,所述中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中出风孔相对应的位置,以将所述壳体内的空气从所述中出风孔吹出。

较优地,所述中风机为轴流风机或混流风机。

较优地,还包括上风机,所述出风面板的上部设置有上出风孔;

所述上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上出风孔对应,以将所述壳体内的空气从所述上出风孔吹出。

较优地,所述上风机为离心风机。

较优地,还包括上隔板;

所述上隔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并与所述壳体内腔的顶壁之间共同形成上出风空间,所述上出风孔设置在所述出风面板上与所述上出风空间对应的位置;

所述上隔板上具有第一通气孔,所述上风机的出风口对应所述第一通气孔,使空气能够在所述上风机的驱动下,通过所述第一通气孔进入所述上出风空间后,再从所述上出风孔排出。

较优地,还包括下风机,所述出风面板的下部设置有下出风孔;

所述下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下出风孔对应,以将所述壳体内的空气从所述下出风孔吹出。

较优地,所述下风机为离心风机。

较优地,还包括下隔板;

所述下隔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并与所述壳体内腔的底壁之间共同形成下出风空间,所述下出风孔设置在所述出风面板上与所述下出风空间对应的位置;

所述下隔板上具有第二通气孔,所述下风机的出风口对应所述第二通气孔,使空气能够在所述下风机的驱动下,通过所述第二通气孔进入所述下出风空间后,再从所述下出风孔排出。

较优地,所述中出风孔上设置有格栅。

较优地,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一安装板;

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中进风孔,所述中风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并对应所述中进风孔,以使空气能够通过所述中进风孔进入所述中风机,并被所述中风机从所述中出风孔吹出。

较优地,还包括支架;

所述中风机通过所述支架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

较优地,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二安装板;

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中出风孔对应的第三通气孔,所述中风机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并对应所述第三通气孔,以驱动空气流经所述第三通气孔后从所述中出风孔排出。

较优地,还包括导流筒;

所述导流筒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中进风孔和所述第三通气孔上,所述中风机位于所述导流筒中,以使空气能够通过所述中进风孔进入所述导流筒,并在所述中风机的驱动作用下从所述第三通气孔排出。

较优地,所述导流筒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一体成型制作。

较优地,所述中进风孔为朝向所述导流筒渐缩的形状。

较优地,所述第三通气孔为朝向所述导流筒渐缩的形状。

较优地,当包括所述上风机时,所述上风机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

较优地,所述上风机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或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上进风孔,所述上风机的进风口对应所述上进风孔,使空气能够通过所述上进风孔进入所述上风机并被所述上风机吹出。

较优地,所述上进风孔上设置有上导流罩;

所述上导流罩具有用以将空气导入所述上风机的上导流孔,所述上导流孔为朝向所述上风机渐缩的形状。

较优地,所述上导流罩与所述第一安装板一体成型制作。

较优地,当包括所述下风机时,所述下风机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

较优地,所述下风机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下进风孔,所述下风机的进风口对应所述下进风孔,使空气能够通过所述下进风孔进入所述下风机并被所述下风机吹出。

较优地,所述下进风孔上设置有下导流罩;

所述下导流罩具有用以将空气导入所述下风机的下导流孔,所述下导流孔为朝向所述下风机渐缩的形状。

较优地,所述下导流罩与所述第一安装板一体成型制作。

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以上任意技术特征的室内机。

本发明的提供的室内机,采用在所述出风面板的中部设置有中出风孔,所述中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中出风孔相对应的位置,以将所述壳体内的空气从所述中出风孔吹出的技术方案,能够使用户快速感受到空气的温度变化,增强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室内机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图1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c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出风面板;12、中出风孔;121、格栅;13、上出风孔;14、上隔板;141、第一通气孔;15、上出风空间;16、下出风孔;17、下隔板;171、第二通气孔;18、下出风空间;19、总进风孔;2、中风机;3、上风机;4、下风机;5、第一安装板;51、中进风孔;52、支架;53、上进风孔;54、上导流罩;55、上导流孔;56、下进风孔;57、下导流罩;58、下导流孔;6、第二安装板;61、第三通气孔;62、导流筒;7、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用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如图1、2所示,一种室内机,包括:壳体1和中风机2,壳体1具有竖直设置的出风面板11,在出风面板11的中部(例如中心位置)设置有中出风孔12,中风机2设置在壳体1内与中出风孔12相对应的位置,以将壳体1内的空气从中出风孔12吹出。制作时,壳体1的形状可以是长方体或圆柱体,中出风孔12最顶部距离地面可以为1.3-1.5m,确保从中出风孔12吹出的气流与人体高度大部分范围内一致。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使有中出风孔12对应人体,此时用户可以快速感知从中出风孔12吹出气流的温度,增强了用户体验。具体地,中风机2可以为轴流风机或混流风机,以使从中出风孔12吹出的风更加柔和,提高了舒适性。中风机2并不仅限于轴流风机或混流风机,也可以是其他种类的风机。进一步地,中出风孔12上设置有格栅121,以防止用户将手指伸入中出风孔12而出现安全事故,进而提高了安全性。其中格栅121形式可采用纵横交错、周径交错等多种形式。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还包括上风机3,出风面板11的上部设置有上出风孔13。上风机3设置在壳体1内并与上出风孔13对应,以将壳体1内的空气从上出风孔13吹出。由于上出风孔13在出风面板11上的位置较高,因此能够实现本发明的室内机的淋浴式出风,当处于制冷状态时,低温气流在上风机3的驱动作用下从上出风孔13吹出,由于低温气流的密度较大,因此其从上出风孔13吹出会快速向下走,使室内的空气快速变冷,提高了工作效率。具体地,上风机3可为离心风机,以保证送风压力,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风机。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上隔板14,上隔板14固定设置在壳体1的内壁上,并与壳体1内腔的顶壁之间共同形成上出风空间15,上出风孔13设置在出风面板11上与上出风空间15对应的位置。上隔板14上具有第一通气孔141,上风机3的出风口对应第一通气孔141,使空气能够在上风机3的驱动下,通过第一通气孔141进入上出风空间15后,再从上出风孔13排出。这样可以通过上出风空间15对上风机3吹出的气流进行缓冲,避免上风机3直接将气流从上出风孔13直接吹出,使上出风孔13吹出的气流变得更柔和,提高了舒适性。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还包括下风机4,出风面板11的下部设置有下出风孔16。下风机4设置在壳体1内并与下出风孔16对应,以将壳体1内的空气从下出风孔16吹出。由于下出风孔16在出风面板11上的位置较低,因此能够实现本发明的室内机的地毯式出风,当处于制热状态时,高温气流在下风机4的驱动作用下从下出风孔16吹出,由于高温气流的密度较小,因此其从上下出风孔16吹出会快速向上走,使室内的空气快速变热,提高了工作效率。具体地,下风机4可为离心风机,以保证送风压力,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风机。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下隔板17,下隔板17固定设置在壳体1的内壁上,并与壳体1内腔的底壁之间共同形成下出风空间18,下出风孔16设置在出风面板11上与下出风空间18对应的位置。下隔板17上具有第二通气孔171,下风机4的出风口对应第二通气孔171,使空气能够在下风机4的驱动下,通过第二通气孔171进入下出风空间18后,再从下出风孔16排出。这样可以通过下出风空间18对下风机4吹出的气流进行缓冲,避免下风机4直接将气流从下出风孔16直接吹出,使下出风孔16吹出的气流变得更柔和,提高了舒适性。

以下对中风机2、上风机3和下风机4的可选地安装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1、3所示,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第一安装板5,第一安装板5上设置有中进风孔51,中风机2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板5上,并对应中进风孔51,以使空气能够通过中进风孔51进入中风机2,并被中风机2从中出风孔12吹出。在实际制作时如图中所示,壳体1上设置有总进风孔19,并且在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蒸发器7,蒸发器7可以位于总进风孔19与第一安装板5之间,使外部空气通过总进风孔19进入壳体1中并与蒸发器7换热后通过中进风孔51进入中风机2,并被中风机2从中出风孔12吹出。具体地,如图中所示,还包括支架52,中风机2通过支架52连接在第一安装板5上。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第二安装板6。第二安装板6上设置有与中出风孔12对应的第三通气孔61,中风机2位于第一安装板5和第二安装板6之间,并对应第三通气孔61,以驱动空气流经第三通气孔61后从中出风孔12排出。优选地,如图中所示,还包括导流筒62,导流筒6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中进风孔51和第三通气孔61上,中风机2位于导流筒62中,以使空气能够通过中进风孔51进入导流筒62,并在中风机2的驱动作用下从第三通气孔61排出。这样可以使中风机2在导流筒62中形成独立的风场,进而防止上风机3和下风机4对中风机2的送风产生影响,保证了中风机2的出风效率。其中,导流筒62与第一安装板5或第二安装板6可一体成型制作,但并不仅限于此。具体地,如图3中所示,中进风孔51为朝向导流筒62渐缩的形状,第三通气孔61为朝向导流筒62渐缩的形状,这样能够降低气流流经中进风孔51和第三通气孔61的阻力,进而使中风机2的送风效果得到提高。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制作中第一安装板5包括第一导流部(图未示出),中进风孔51设置在第一导流部上,第二安装板6包括第二导流部,第三通气孔61设置在第二导流部上。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当包括上风机3时,上风机3安装在第二安装板6上。具体地,上风机3位于第一安装板5和第二安装板6之间,第一安装板5上设置有上进风孔53,上风机3的进风口对应上进风孔53,使空气能够通过上进风孔53进入上风机3并被上风机3吹出。较优地,上进风孔53上设置有上导流罩54,上导流罩54具有用以将空气导入上风机3的上导流孔55,上导流孔55为朝向上风机3渐缩的形状。这样能够降低气流流经上进风孔53的阻力,使气流能够顺利进入上风机3,进而提高上风机3的出风效率。在实际制作中,上导流罩54与第一安装板5一体成型制作,但并不仅限于此。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蒸发器7可以位于总进风孔19与第一安装板5之间,因此通过上进风孔53进入上风机3的空气,也是从总进风孔19进入壳体1内,并与蒸发器7换热后的空气。

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当包括下风机4时,下风机4安装在第二安装板6上。具体地,下风机4位于第一安装板5和第二安装板6之间,第一安装板5上设置有下进风孔56,下风机4的进风口对应下进风孔56,使空气能够通过下进风孔56进入下风机4并被下风机4吹出。较优地,下进风孔56上设置有下导流罩57,下导流罩57具有用以将空气导入下风机4的下导流孔58,下导流孔58为朝向下风机4渐缩的形状。这样能够降低气流流经下进风孔56的阻力,使气流能够顺利进入下风机4,进而提高下风机4的出风效率。在实际制作中,下导流罩57可与第一安装板5一体成型制作,但并不仅限于此。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蒸发器7可以位于总进风孔19与第一安装板5之间,因此通过下进风孔56进入上风机3的空气,也是从总进风孔19进入壳体1内,并与蒸发器7换热后的空气。

为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又一方面一种空调器,包括以上任意实施例所描述的室内机。

以上实施例使本发明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使用户快速感受到空气的温度变化,增强了用户体验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