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塔进风口的防护装置和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2098发布日期:2019-01-05 08:49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冷却塔进风口的防护装置和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冷却塔进风口的防护装置和冷却塔。



背景技术:

对于数据中心来说,春季的环境温湿度都是相对适宜的,是一个理想的季节。但不容忽视的、对数据中心运行十分不利的便是大量的柳絮、杨絮等质轻的絮状飘浮物,随空气流动而纷飞。在冷却塔的风扇高速运行的情况下,大量的絮状飘浮物经过格栅进入冷却塔,随着冷却水在制冷系统内循环,多附着与冷却水过滤器、板式换热器、冷机、管道,造成过滤器的堵塞,管道、板式换热器、冷机的脏堵。这些絮状漂浮物大大制约了冷却水系统的流量,降低了换热效率,增加了制冷系统的功耗,并且污染了水质,对设备运行也是严峻的考验。

目前,为了在春季保证机房供冷正常,多采用以下措施:通过增大冷却泵功率,加大冷却水流量,保证供冷;频繁的清洗过滤器,对过滤器脏堵及时清理;以及在冷却塔格栅外装设临时纱网,防止飞絮进入。

然而,通过增大冷却泵功率、加大冷却水流量以保证供冷这一措施治标不治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制冷换热差的问题,但絮状飘浮物仍不断累积,会使脏堵更加严重,功耗增加的同时,对设备也是严峻的考验。频繁的清洗过滤器这一措施,需要每周数次的清洗来对过滤器脏堵及时清理,但絮状漂浮物对水质的污染则无法避免,且工作量巨大,板式换热器、冷机等设备拆装、清洗困难,经常拆卸对设备不利。并且在清洗期间,系统处于停机状态,冗余性变差。而在冷却塔格栅外装设临时纱网这一措施,纱网的拆装费时费力,也会消耗大量扎带等绑扎用具,而且绑扎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使纱网破损,多限于一次性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冷却塔进风口的防护装置和冷却塔。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塔进风口的防护装置,包括:框架,底框尺寸与冷却塔的进风口格栅尺寸相适应,并由底框向外延伸预定尺寸形成立体框架;网面,被配置成过滤漂浮物,安装于立体框架中除底框对应的底面之外的侧面和顶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装置还包括:空气压差开关,取压管分别设置于网面的内外侧,被配置成响应于网面内外的压差大于等于预定阈值,触发空气压差开关闭合,并传输闭合信号至直接数字控制模块;直接数字控制模块,被配置成响应于闭合信号,输出报警信号、控制电磁阀打开,将闭合信号传输至控制系统;高压水喷淋系统,被配置成响应于电磁阀打开,向网面喷淋高压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压差开关进一步被配置成:响应于网面内外的压差小于预定阈值,触发空气压差开关触点断开,并传输断开信号至直接数字控制模块;直接数字控制模块进一步被配置成:响应于断开信号,解除报警信号、控制电磁阀闭合,将断开信号传输至控制系统;高压水喷淋系统进一步被配置成:响应于电磁阀闭合,停止向网面喷淋高压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装置还包括:橡胶垫圈,设置于框架的底框接触进风口格栅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框架,底框尺寸与冷却塔的进风口格栅尺寸相适应,并由底框向外延伸预定尺寸形成立体框架包括:底框尺寸与冷却塔的进风口格栅尺寸相适应,并由底框方向垂直向外延伸预定尺寸形成立体框架。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面与框架压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框架和/或网面的材质与冷却塔的材质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框架上安装有把手。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塔,包括进风口格栅以及装设于进风口格栅外侧的如上述任意一项的防护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装置的底框装设于进风口格栅外侧的方式与进风口格栅安装于冷却塔的方式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塔进风口的防护装置和冷却塔,设置有框架以及网面。框架的底框尺寸与冷却塔的进风口格栅尺寸相适应,并由底框向外延伸预定尺寸形成立体框架;网面被配置成过滤漂浮物,安装于立体框架中除底框对应的底面之外的侧面和顶面。基于这些设置,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相比,该防护装置可以有效解决春季冷却塔运行过程中,因吸入大量絮状物造成的系统堵塞,换热不良及水质污染情况,避免了过滤器、板式换热器等设备频繁的拆洗。在部分实施例中,可以在系统不间断运行过程中进行清洁,不影响系统冗余;纱窗清洁简单,拆装便捷,大幅度的提高了冷却塔清洁效率,保证了系统高效稳定的运行。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冷却塔进风口的防护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是图1中的一种冷却塔进风口的防护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图1中的一种冷却塔进风口的防护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冷却塔进风口的防护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正在安装冷却塔进风口的防护装置的冷却塔的示例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请参考图1-图3,图1-图3分别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冷却塔进风口的防护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立体结构图和侧视图。

如图1-图3所示,冷却塔进风口的防护装置可以包括:框架110,底框111尺寸与冷却塔的进风口格栅尺寸相适应,并由底框向外延伸预定尺寸形成立体框架112;网面120,被配置成过滤漂浮物,安装于立体框架中除底框对应的底面之外的侧面121和顶面122。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冷却塔进风口的防护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单独拆卸、安装便捷、清洗方便、易于存放,是可以反复使用的纱窗。该纱窗能够过滤各类絮状物,从根本上避免絮状物进入冷却塔。

该防护装置,由框架及网面构成,每块防护装置的大小均与冷却塔格栅框架一致,使用时在格栅外对应装设,可以避免框架结构影响进风量。各个防护装置可独立安装与拆卸,运行中对于脏堵的需清洗的纱窗,可用采用备用纱窗替换或直接逐个清洗。相较于清洗冷却塔纱网,工作效率可以提高80%。

考虑到防护装置的安装与直接装设纱网对较小冷却塔进风量的影响,可以将纱窗中纱网有效面积增大。例如,由底框向外延伸预定尺寸形成的立体框架的侧框,可以如图2和图3所示,框架可由底框方向垂直向外延伸预定尺寸形成立体框架,此时侧框垂直于底框向外延伸(如图2所示的情形),也可以侧框与底框形成一定角度向外延伸。

这里的预定尺寸,可以为技术人员根据需要的进风量所确定的尺寸。具体地,将纱网由平面布置改为立体布置后,如图2所示,假设向外延伸的预定尺寸为h,相同安装方式下,纱窗进风面积可以由原来的s=b×l,扩大为s=b×l+2×b×h+2×l×h,使冷却塔换热效率进一步提高。

防护装置中的框架和网面的材质,可以为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经过混合熔化,冷却凝固后得到的具有金属性质的固体产物。例如,框架和网面的材质可以为与冷却塔同材质的合金。

防护装置的网面安装于框架的方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或未来发展的技术中的安装方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例如,网面可以与框架压接。

这里的压接,是指压力焊。用焊接时施加一定压力而完成焊接的方法,压力焊又称压焊。这类焊接有两种形式,一是将被焊金属接触部分加热至塑性状态或局部熔化状态,然后施加一定的压力,以使金属原子间相互结合形成牢固的焊接接头,如锻焊、接触焊、摩擦焊、气压焊等就是这种类型的压力焊方法。二是不进行加热,仅在被焊金属接触面上施加足够大的压力,借助于压力所引起的塑性变形,以使原子间相互接近而获得牢固的压挤接头,这种压力焊的方法有冷压焊、爆炸焊等。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为了方便施工人员拆装防护装置,可以在防护装置的框架上安装把手。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防护装置还可以包括橡胶垫圈,设置于框架的底框接触进风口格栅的表面。如图3所示,纱窗与冷却塔格栅接触侧装有橡胶垫圈113。在这里,通过设置橡胶垫圈,可以增强防护装置的框架与进风口格栅的框架之间的密封性能,以免絮状漂浮物通过缝隙进入防护装置之内,进而堵塞进风口格栅。

防护装置的安装方式,可以依据防护装置的外形特征和冷却塔的特征来确定。例如,上述的防护装置可以为嵌入式纱窗,上下端为薄合金板,高度与格栅槽一致,下端嵌入格栅槽中,上部由格栅固定支架固定。上述的防护装置也可在冷却塔外单独装设支架来完成防护装置的固定。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的冷却塔进风口的防护装置,通过设置框架的底框尺寸与冷却塔的进风口格栅尺寸相适应,并由底框方向向外延伸预定尺寸形成立体框架;又设置安装于立体框架中除底框对应的底面之外的侧面和顶面的网面来过滤漂浮物,可以避免冷却塔进风口因吸入大量絮状物造成堵塞、换热不良及水质污染,并且纱窗清洁简单,拆装便捷,大幅度的提高了冷却塔清洁效率,避免了过滤器、板式换热器等设备频繁的拆洗,保证了系统高效稳定的运行。

进一步参考图4,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却塔进风口的防护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结构图。

如图4所示,冷却塔进风口的防护装置可以包括:框架110,底框尺寸与冷却塔的进风口格栅尺寸相适应,并由底框向外延伸预定尺寸形成立体框架;网面120,被配置成过滤漂浮物,安装于立体框架中除底框111对应的底面之外的侧面和顶面;空气压差开关130,取压管131分别设置于网面120的内外侧,被配置成响应于网面内外的压差大于等于预定阈值,触发空气压差开关130闭合,并传输闭合信号至直接数字控制模块140;直接数字控制模块140,被配置成响应于闭合信号,输出报警信号141、控制电磁阀142打开,将闭合信号传输至控制系统;高压水喷淋系统150,被配置成响应于电磁阀打开,向网面喷淋高压水。

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压差开关是一种探测元件,可应用于净化空调过滤网的内外侧,以便测量网面内外侧的空气压差。在这里,空气压差开关的重要作用是:利用其通断能力来控制高压水喷淋系统的通断,以求保证设备在排风不畅的情况下能及时控制高压水喷淋系统启动以疏通滤网,确保滤网前后压差位于合适的阈值范围内。

具体地,防护装置的网面内外装设压差开关的取压管,同时在冷却塔外侧布置由电磁阀m控制的高压水喷淋系统。当防护装置脏堵严重时,取压管测得的内外压差增大至设定值,触发压差开关动作,并传输信号至ddc(directdigitalcontrol,直接数字控制)模块。由ddc模块进行数据信号分析、处理,将信号传出至控制系统,通知运维人员;同时控制指示灯亮起,发出光亮报警,提示过滤网脏堵超限;由ddc控制的电磁阀m打开,高压水喷淋系统对防护装置进行清洁。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空气压差开关进一步被配置成:响应于网面内外的压差小于预定阈值,触发空气压差开关触点断开,并传输断开信号至直接数字控制模块;直接数字控制模块进一步被配置成:响应于断开信号,解除报警信号、控制电磁阀闭合,将断开信号传输至控制系统;高压水喷淋系统进一步被配置成:响应于电磁阀闭合,停止向网面喷淋高压水。

在本实现方式中,防护装置清洁干净后,压差开关触点断开,由ddc控制的指示灯熄灭,电磁阀m自动关闭,同时控制系统关于冷却塔过滤网脏堵告警恢复。

应当理解,本实施例中所示的框架和网面的技术特征,与上述图1-图3中所示的框架和网面的技术特征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的冷却塔进风口的防护装置,与图1至图3所示的冷却塔进风口的防护装置相比,在图1至图3所述的防护装置的基础上,设置了空气压差开关、直接数字控制模块和高压水喷淋系统,从而可以在系统不间断运行的过程中基于网面内外的空气压差自动采用高压水喷淋系统清洁防护装置,从而提高清洁防护装置的效率,并且不影响冷却塔系统的冗余。

进一步参考图5,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却塔的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结构图。

如图5所示,冷却塔包括进风口格栅(如图5中还未及安装防护装置的进风口格栅101)以及装设于进风口格栅外侧的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防护装置。冷却塔进风口的防护装置可以包括:框架110,底框尺寸与冷却塔的进风口格栅尺寸相适应,并由底框向外延伸预定尺寸形成立体框架;网面120,被配置成过滤漂浮物,安装于立体框架中除底框对应的底面之外的侧面和顶面。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塔的进风口格栅均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所示的防护装置进行防护。为了更清晰的示出防护前和防护后的进风口格栅,图5中示例性的示出了冷却塔部分进风口格栅设置防护装置的情形。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防护装置的底框装设于进风口格栅外侧的方式与进风口格栅安装于冷却塔的方式相同。通过采用相同的安装方式,可以提高防护装置的兼容性,无需额外施工。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