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集成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50177发布日期:2018-11-24 11:13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灶,具体为一种模块化集成灶,属于集成灶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发展,集成灶在人们生活中使用越来越频繁,集成灶,行业里亦称作环保灶或集成环保灶,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具有节省空间、抽油烟效果好,节能低耗环保等优点。一般的集成灶吸油率达到95%,油烟吸净率越高,质量越好,有些品牌集成灶油烟吸净率达到了99.95%的极限指标。

现有的集成灶在使用时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现有的集成灶集成度过高,在长时间使用后,若出现问题,十分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检修维护,维护时需要对集成灶整机进行脱出,维护的费用过高,且现有的集成灶的风箱内部的蜗壳在吸排油烟时,蜗壳内部的弯道过多,蜗壳内的吸排系统不够畅通,且吸排油烟的噪音很大,现有的集成灶的整机重量很大,安装维护时需要多人进行操作,十分不便,且现有的集成灶的燃气灶不便于用户进行清污,且集成灶各部件安装、拆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集成灶集成度过高,在长时间使用后,若出现问题,十分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检修维护,维护时需要对集成灶整机进行脱出,维护的费用过高,且现有的集成灶的风箱内部的蜗壳在吸排油烟时,蜗壳内部的弯道过多,蜗壳内的吸排系统不够畅通,且吸排油烟的噪音很大,现有的集成灶的整机重量很大,安装维护时需要多人进行操作,十分不便,且现有的集成灶的燃气灶不便于用户进行清污,且集成灶各部件安装、拆卸不便的问题,而提出一种模块化集成灶。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模块化集成灶,包括机头进烟模块、燃气灶模块、多功能模块、风箱、底座和机头风箱连接件,所述机头进烟模块底部一侧垂直设置有燃气灶模块,且所述燃气灶模块下方设置有多功能模块,所述多功能模块内部一端设置有风箱,且所述多功能模块底部卡接有底座,所述风箱顶部与所述机头进烟模块之间设置有机头风箱连接件,所述燃气灶模块为长方体形结构,且燃气灶模块四边侧壁中部设置有方便与所述机头进烟模块卡接的槽沟,所述燃气灶模块底部两端均垂直安装有丝杆,两个所述丝杆底部均垂直设置有固定座,且两个丝杆上均套设有内螺纹套筒,所述固定座两端均贯穿安装有螺栓,所述多功能模块内部上方安装有消毒柜,且所述消毒柜下方平行设置有蒸烤箱,所述风箱上设置有箱壳,且箱壳内部安装有蜗壳,所述蜗壳下方设置有中空的直通管,且所述直通管内部上方设置有直通槽。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在于:所述机头进烟模块的宽度与燃气灶模块的宽度之和与多功能模块的宽度相等,且机头进烟模块底部与多功能模块垂直。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在于:所述燃气灶模块上端面两侧均设置有燃炉,且燃气灶模块内部下方两端均设置有与丝杆相匹配的螺纹孔。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在于:所述多功能模块两端下方均设置有内凹的圆弧形手柄,且所述多功能模块上方一端设置有方便与燃气灶模块连接的插接槽。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在于:所述蜗壳内部上方设置有方便通风的进风口,且所述蜗壳一端侧壁垂直设置有卡接板,所述风箱内部设置有与卡接板相匹配的卡槽。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在于:所述多功能模块底部设置有与底座相匹配的夹槽,且所述底座为中空结构,且底座内部两端均垂直设置有支撑柱。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在于:所述机头风箱连接件为中空结构,且所述机头风箱连接件底部宽度与风箱宽度大小相匹配。

一种模块化集成灶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操作人员通过在燃气灶模块的燃炉放置锅具进行烧菜,通过机头进烟模块进行吸排油烟,通过多功能模块中的消毒柜对餐具进行消毒,通过将食物蒸烤箱中进行蒸烤;

步骤二:该集成灶的燃气灶模块底部两端均设置有丝杆,用于将固定座通过螺栓穿过螺栓孔与多功能模块的插接槽中的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将固定座紧固,同时转动两个丝杆,由于丝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调节燃气灶与底座之间的距离,使燃气灶与多功能模块的缝隙被打开,再转动内螺纹套筒,由于内螺纹套筒与丝杆螺纹连接,固定住丝杆位置,通过内螺纹套筒在丝杆上的位置调节,便于对丝杆的位置进行固定和松动,该过程,有利于通过调节燃气灶与多功能模块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清理缝隙中的渣滓,同时通过内螺纹套筒位置的调节,便于对丝杆的位置进行限制,且便于该燃气灶模块与该集成灶的其余连接部件固定安装;

步骤三:风箱中设置有风机,风机通过蜗壳对油烟进行吸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集成灶将各部件设立为多个相互独立的模块,保证该集成灶维护方便,不用整机拖出,直接针对问题模块维修。

2、该集成灶的风箱从原来的由蜗壳进入一字型双通单开风道,改进为蜗壳直通风道,直通风道由直通管和直通槽组成,减少弯道,吸排系统更畅通,噪音也会有所降低,风压反而更大,同样的电机和蜗壳,原来风压300pa左右,现在可实现400pa风压。

3、该集成灶拆分整机重量,原来重量100公斤左右,安装和维护都不便,现在模块化组合,一个人即可安装维护。

4、进一步实现流水线标准化生产,生产过程的可控性更高。原来整机结构,框架以及大面积钣金工艺会产生不可控因素,产品良率不高。

5、提高生产效率,有些固定的模块可以批量生产并组合打包,变化的模块接到订单即生产并组合打包,会大大缩短交货周期。

6、用户可根据需求选择多功能模块,多功能模块集成消毒柜和蒸烤箱,用户根据实际需求来使用消毒柜或蒸烤箱,满足多功能的需求。

7、该集成灶的燃气灶模块底部两端均设置有丝杆,用于将固定座通过螺栓穿过螺栓孔与多功能模块的插接槽中的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将固定座紧固,同时转动两个丝杆,由于丝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调节燃气灶与底座之间的距离,使燃气灶与多功能模块的缝隙被打开,再转动内螺纹套筒,由于内螺纹套筒与丝杆螺纹连接,固定住丝杆位置,通过内螺纹套筒在丝杆上的位置调节,便于对丝杆的位置进行固定和松动,该过程,有利于通过调节燃气灶与多功能模块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清理缝隙中的渣滓,同时通过内螺纹套筒位置的调节,便于对丝杆的位置进行限制,且便于该燃气灶模块与该集成灶的其余连接部件固定安装。该集成灶牢固耐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燃气灶模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燃气灶模块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多功能模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风箱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蜗壳截面图。

图中:1、机头进烟模块;2、燃气灶模块;3、多功能模块;4、风箱;5、底座;6、机头风箱连接件;201、槽沟;202、丝杆;203、内螺纹套筒;204、固定座;205、螺栓;206、螺纹孔;207、燃炉;301、手柄;302、消毒柜;303、蒸烤箱;304、插接槽;401、蜗壳;402、直通管;403、直通槽;404、进风口;405、卡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所示,一种模块化集成灶,包括机头进烟模块1、燃气灶模块2、多功能模块3、风箱4、底座5和机头风箱连接件6,机头进烟模块1底部一侧垂直设置有燃气灶模块2,且燃气灶模块2下方设置有多功能模块3,多功能模块3内部一端设置有风箱4,且多功能模块3底部卡接有底座5,风箱4顶部与机头进烟模块1之间设置有机头风箱连接件6,燃气灶模块2为长方体形结构,且燃气灶模块2四边侧壁中部设置有方便与机头进烟模块1卡接的槽沟201,通过槽沟201与机头进烟模块1上的凸条进行卡接,提高连接的牢固性,燃气灶模块2底部两端均垂直安装有丝杆202,两个丝杆202底部均垂直设置有固定座204,且两个丝杆202上均套设有内螺纹套筒203,固定座204两端均贯穿安装有螺栓205,多功能模块3内部上方安装有消毒柜302,且消毒柜302下方平行设置有蒸烤箱303,风箱4上设置有箱壳,且箱壳内部安装有蜗壳401,蜗壳401下方设置有中空的直通管402,且直通管402内部上方设置有直通槽403。

作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机头进烟模块1的宽度与燃气灶模块2的宽度之和与多功能模块3的宽度相等,且机头进烟模块1底部与多功能模块3垂直,保证该集成灶各模块连接更加稳固牢靠。

作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燃气灶模块2上端面两侧均设置有燃炉207,且燃气灶模块2内部下方两端均设置有与丝杆202相匹配的螺纹孔206,通过螺纹孔206与丝杆202螺纹连接,保证丝杆202在螺纹孔206中上下移动。

作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多功能模块3两端下方均设置有内凹的圆弧形手柄301,且多功能模块3上方一端设置有方便与燃气灶模块2连接的插接槽304,通过圆弧形手柄301方便工作人员提动多功能模块3进行移动、检修,通过插接槽304方便连接入燃气灶模块2底部的丝杆202。

作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蜗壳401内部上方设置有方便通风的进风口404,且蜗壳401一端侧壁垂直设置有卡接板405,风箱4内部设置有与卡接板405相匹配的卡槽,通过卡接板405插接到风箱4内的卡槽中,保证蜗壳401与风箱4连接更牢固,且保证风箱4与蜗壳401安装、拆卸更便捷。

作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多功能模块3底部设置有与底座5相匹配的夹槽,且底座5为中空结构,且底座5内部两端均垂直设置有支撑柱,在减少了底座5生产制造的成本的同时,又增大了底座5的使用强度。

作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机头风箱连接件6为中空结构,且机头风箱连接件6底部宽度与风箱4宽度大小相匹配,保证机头风箱连接件6吸排、通送油烟更加顺畅,且机头风箱连接件6与风箱连接更加牢固。

一种模块化集成灶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操作人员通过在燃气灶模块2的燃炉207放置锅具进行烧菜,通过机头进烟模块1进行吸排油烟,通过多功能模块中的消毒柜302对餐具进行消毒,通过将食物蒸烤箱303中进行蒸烤;

步骤二:该集成灶的燃气灶模块2底部两端均设置有丝杆202,用于将固定座204通过螺栓205穿过螺栓孔与多功能模块3的插接槽304中的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将固定座204紧固,同时转动两个丝杆202,由于丝杆202与螺纹孔206螺纹连接,从而调节燃气灶与底座5之间的距离,使燃气灶与多功能模块3的缝隙被打开,再转动内螺纹套筒203,由于内螺纹套筒203与丝杆202螺纹连接,固定住丝杆202位置,通过内螺纹套筒203在丝杆202上的位置调节,便于对丝杆202的位置进行固定和松动,该过程,有利于通过调节燃气灶与多功能模块3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清理缝隙中的渣滓,同时通过内螺纹套筒203位置的调节,便于对丝杆202的位置进行限制,且便于该燃气灶模块3与该集成灶的其余连接部件固定安装;

步骤三:风箱4中设置有风机,风机通过蜗壳401对油烟进行吸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集成灶将各部件设立为多个相互独立的模块,保证该集成灶维护方便,不用整机拖出,直接针对问题模块维修。

2、该集成灶的风箱4从原来的由蜗壳401进入一字型双通单开风道,改进为蜗壳401直通风道,直通风道由直通管402和直通槽403组成,减少弯道,吸排系统更畅通,噪音也会有所降低,风压反而更大,同样的电机和蜗壳,原来风压300pa左右,现在可实现400pa风压。

3、该集成灶拆分整机重量,原来重量100公斤左右,安装和维护都不便,现在模块化组合,一个人即可安装维护。

4、进一步实现流水线标准化生产,生产过程的可控性更高。原来整机结构,框架以及大面积钣金工艺会产生不可控因素,产品良率不高。

5、提高生产效率,有些固定的模块可以批量生产并组合打包,变化的模块接到订单即生产并组合打包,会大大缩短交货周期。

6、用户可根据需求选择多功能模块3,多功能模块3集成消毒柜302和蒸烤箱303,用户根据实际需求来使用消毒柜302或蒸烤箱303,满足多功能的需求。

7、该集成灶的燃气灶模块2底部两端均设置有丝杆202,用于将固定座204通过螺栓205穿过螺栓孔与多功能模块3的插接槽304中的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将固定座204紧固,同时转动两个丝杆202,由于丝杆202与螺纹孔206螺纹连接,从而调节燃气灶与底座5之间的距离,使燃气灶与多功能模块3的缝隙被打开,再转动内螺纹套筒203,由于内螺纹套筒203与丝杆202螺纹连接,固定住丝杆202位置,通过内螺纹套筒203在丝杆202上的位置调节,便于对丝杆202的位置进行固定和松动,该过程,有利于通过调节燃气灶与多功能模块3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清理缝隙中的渣滓,同时通过内螺纹套筒203位置的调节,便于对丝杆202的位置进行限制,且便于该燃气灶模块3与该集成灶的其余连接部件固定安装。该集成灶牢固耐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适合推广使用。

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检查该集成灶各部件使用时的安全性,其次,操作人员通过在燃气灶模块2的燃炉207放置锅具进行烧菜,通过机头进烟模块1进行吸排油烟,通过多功能模块中的消毒柜302对餐具进行消毒,通过将食物蒸烤箱303中进行蒸烤,该集成灶的燃气灶模块2底部两端均设置有丝杆202,用于将固定座204通过螺栓205穿过螺栓孔与多功能模块3的插接槽304中的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将固定座204紧固,同时转动两个丝杆202,由于丝杆202与螺纹孔206螺纹连接,从而调节燃气灶与底座5之间的距离,使燃气灶与多功能模块3的缝隙被打开,再转动内螺纹套筒203,由于内螺纹套筒203与丝杆202螺纹连接,固定住丝杆202位置,通过内螺纹套筒203在丝杆202上的位置调节,便于对丝杆202的位置进行固定和松动,该过程,有利于通过调节燃气灶与多功能模块3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清理缝隙中的渣滓,同时通过内螺纹套筒203位置的调节,便于对丝杆202的位置进行限制,且便于该燃气灶模块3与该集成灶的其余连接部件固定安装,风箱4中设置有风机,风机通过蜗壳401对油烟进行吸排。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