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压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74621发布日期:2019-01-18 23:5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常压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热水器的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常压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



背景技术:

现有太阳能热水器按照承压方式可以分为承压式和非承压式两种。非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的顶端必须带有一个开放的储水箱,与储水箱连通的集热管设置在水箱的下端,集热管中的水接收太阳能吸热以后与储水箱中的水换热,逐渐将储水箱中的水加热,使用时依靠储水箱中热水的重力将其输送到低处的用户水龙头。这种非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容器本身不承受压力、生产制造工艺简单,但是其体积较大,安装时储水箱必须与用户水龙头具有足够的高度差,用户水龙头获得的水压较小,这些限制条件不利于其推广应用。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采用热管吸收热能,热水储存在平板水箱中,用水时利用自来水的压力将热水顶出。这种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不需要安装在高处的储水箱,用户水龙头的水压就是自来水的压力,安装和使用都非常方便,但由于平板水箱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对平板水箱的生产制造工艺要求较高,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制成,而金属材料的抗疲劳性能较差,水温冷热交替在平板水箱中形成热胀冷缩的周期循环,金属材料的焊缝和连接处很容易因金属疲劳产生裂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紧凑、使用寿命长、兼具承压式和非承压式优点的常压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容器中不承受自来水的压力,同时又可以利用自来水的压力推动容器中的热水输送到用户水龙头,无需安装在高处的储水箱。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所述常压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包括上水室、下水室以及连接在上水室和下水室之间的循环水室,所述下水室通过截止阀连接汇流水室;在汇流水室与上水室之间设置有吸热管,所述吸热管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吸热翅片,吸热管的上端插装在上水室的侧壁上并与上水室的内腔连通,吸热管的下端插装在汇流水室的侧壁上并与汇流水室的内腔连通。

所述汇流水室上设置有连通其内腔的补水输入管,所述上水室上设置有连通其内腔的热水输出管。

所述下水室上设置有连通其内腔的补水输入管,所述上水室上设置有连通其内腔的热水输出管。

所述截止阀是由光敏元件控制其开关的电磁阀。

所述所述截止阀是由时钟控制其开关的电磁阀。

上水室、下水室、循环水室和汇流水室均安装在带有发泡保温材料的外壳的内腔中;上水室、下水室、和汇流水室均为两端封闭的圆柱状水室,相互平行设置且安装位置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循环水室是与上水室和下水室垂直设置的波纹管,多根循环水室的安装位置与上水室和下水室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补水输入管连接在三通调节阀的一个分流输出端上,三通调节阀的输入端连接自来水管,三通调节阀的另一个分流输出端连接输出三通的一个输入端,所述输出三通的另一个输入端通过单向阀连接热水输出管,输出三通的输出端连接用户水龙头。

所述单向阀包括管状结构的阀壳、固定安装在阀壳内腔中的阀膜,所述阀壳采用硬质材料制成,所述阀膜是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碗状结构,阀膜的中心带有裂隙。

由于采了上述结构,该常压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兼具承压式和非承压式热水器的优点,容器中不承受自来水的压力,同时又可以利用自来水的压力推动容器中的热水输送到用户水龙头,无需安装在高处的储水箱,其结构合理紧凑,避免金属疲劳带来的弊端,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4是光敏元件控制的电磁阀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是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单向阀中的阀膜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常压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包括上水室1、下水室2以及连接在上水室1和下水室2之间的循环水室3,所述下水室2通过截止阀5连接汇流水室4;由于不承受压力,上述上水室1、下水室2、循环水室3和汇流水室4均采用塑料材质,与金属材质相比具有较好的韧性和保温能力。

上水室1、下水室2、循环水室3和汇流水室4均安装在带有发泡保温材料的外壳10的内腔中,保温材料可以采用发泡剂填充在各水室之间的空隙中,也先将保温棉垫在外壳10的内壁上,然后再将各水室安装在带有保温棉的外壳10中;上水室1、下水室2、和汇流水室4均为两端封闭的圆柱状水室,相互平行设置且安装位置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循环水室3是与上水室1和下水室2垂直设置的波纹管,其具有较好的弹性,当然循环水室3也可以是普通的圆柱水管,其上端与上水室1连通、下端与下水室2连通。多根循环水室3的安装位置与上水室1和下水室2位于同一平面,其结构紧凑,便于实现平板式安装。

在汇流水室4与上水室1之间设置有吸热管6,吸热管6采用导热性能好的金属材质,如铜管、铝管等。所述吸热管6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吸热翅片7,吸热翅片7暴露在阳光照射的地方,为提高吸热能力吸热翅片7的外表面还可以涂覆吸热涂层,如黑铬涂层、黑镍涂层、黑钴涂层以及铝阳极氧化涂层、钢的阳极氧化涂层等等。吸热管6可以是如图1、2所示的直管、也可以采用蛇形管,以便于提高吸热效率。吸热管6的上端插装在上水室1的侧壁上并与上水室1的内腔连通,吸热管6的下端插装在汇流水室4的侧壁上并与汇流水室4的内腔连通。

所述汇流水室4上设置有连通其内腔的补水输入管8,所述上水室1上设置有连通其内腔的热水输出管9。

使用时,热水输出管9一端始终与大气连通,保证个水室和吸热管6内的水压为常压。补水输入管8上设置阀门开关。阀门关闭的时候,加热状态下,截止阀5打开,吸热翅片7吸收太阳能的热量传递到吸热管6,将吸热管6中的水加热,吸热管6中的水受热以后体积膨胀重量变轻,顺着吸热管6上行进入上水室1中,上水室1中的冷水下行依次通过循环水室3、下水室2、汇流水室4,最后回到吸热管6中,形成闭合的水循环回路,水流在这个闭合水循环回路中不断流动,逐渐被吸热管6加热;在夜晚或者阴天的情况下,只要关闭截止阀5转换到保温状态,截断水循环回路即可使水室内的水停止流动,避免通过吸热管6散失热量。

另外,如图2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也可以将补水输入管8设置在下水室2上,此时,所述热水输出管9仍然设置在上水室1上,水循环回路仍然是从吸热管6依次通过循环水室3、下水室2、汇流水室4、最后回到吸热管6。

如图1、2所示,实际使用时,可以将补水输入管8连接在三通调节阀81的一个分流输出端上,三通调节阀81的输入端连接自来水管,三通调节阀81另一个分流输出端连接输出三通82的一个输入端,输出三通82的另一个输入端通过单向阀83连接热水输出管9,输出三通82的输出端连接用户水龙头。所述单向阀83为现有技术,可以允许水流从热水输出管9通过单向阀83流向输出三通82、防止输出三通82中的水逆流进入热水输出管9。该单向阀83也可以采用如图5、图6所示的技术方案,该单向阀83包括管状结构的阀壳831、固定安装在阀壳831内腔中的阀膜832,所述阀壳831采用硬质材料制成,如塑料和金属等,其一端连接热水输出管9、另一端连接输出三通82,所述阀膜832是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碗状结构,如硅胶等,阀膜832的凹面朝向接热水输出管9、凸面朝向输出三通82。阀膜832的中心带有裂隙833,该裂隙833是设置在阀膜832中心的条形切割口,可以是一条,也可以如图6所示是两条呈十字交叉的切割口,也可以是更多交叉的切割口。当阀膜832凹面的压力大于凸面的时候,水流可以顶开阀膜832中心的裂隙833,从凹面流向凸面,也就是从热水输出管9流向输出三通82;反之,当凹面压力不大于凸面压力的时候,阀膜832中心的裂隙833自然闭合,防止水流反向流动;当水室中的温度下降较多,形成负压的时候,阀膜832两面的压差较大,阀膜832在负压作用下产生变形,裂隙833打开,空气可以从阀膜832的凸面进入凹面一侧,达到均衡水室内压力的作用,可以防止负压压扁水室。

如图5所示,所述阀膜832的周边带有环形的折边834,阀壳831的内壁上设置有匹配折边834的环状的凸台835,阀膜832安装在阀壳831内的时候其折边834搭接在凸台835的上面,折边834的另一面采用开口卡环836锁定。

三通调节阀81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其具有一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两个输出端的流量可以调节,可以是分别调节,也可以是同时调节,将输入端的水流分为两路分别从两个输出端输出。打开三通调节阀81的时候,自来水管中的冷水通过三通调节阀81分流为两路,其中一路进入补水输入管8将水室中的热水顶出来,使热水通过热水输出管9输出、经过单向阀83输入到输出三通82;另一路冷水则直接输入到输出三通82,冷、热水在输出三通82中混合以后从其输出端输出适合使用的温水。停止用水的时候则只要关闭三通调节阀81,关断其分流输出端,水室内得不到补充水,热水就不会从热水输出管9流出。在此过程中,无论用户是否用水,输出三通82和热水输出管9始终与大气连通,水室内保持常压,普通塑料即可满足水室的强度要求,不易老化、抗疲劳能力强,使用寿命长。

如图4所示,所述截止阀5是由光敏元件控制其开关的电磁阀,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光敏元件是光敏电阻r,电路的电源vcc可以采用交流电经降压、稳压后供电,也可以采用电池供电,或者采用太阳能电池供电。在有光照和无光照的情况下,光敏电阻r的阻值发生变化,通过三极管电路的放大作用引起电磁阀中的控制线圈l两端电压的变化,控制电磁阀的通、断。当然,所述光敏元件也可以采用光敏二极管或者光敏三极管,其具体实现电路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截止阀5是由时钟控制其开关的电磁阀,利用钟控电路控制电磁阀定时通、断,同样可以达到白天加热、晚上保温的目的。

当然,所述截止阀5也可以采用手动操控模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