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快速安装格栅的空调风机盘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80292发布日期:2019-04-20 06:23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快速安装格栅的空调风机盘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快速安装格栅的空调风机盘管。



背景技术:

风机盘管广泛应用于空调中,中国专利cn206683065u公开了一种《明装风机盘管》,其包括外壳、风机、盘管、进风口、出风口及出风格栅,该出风格栅采用4个螺钉固定在出风口位置上,在固定时需要分开对4个螺钉进行拧紧,较为耗时,操作复杂,装配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效率高的基于快速安装格栅的空调风机盘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快速安装格栅的空调风机盘管,包括

外壳,其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该出风口上设有格栅;

设于外壳内的盘管、回风箱及风机;

所述格栅包括

第一格栅体和第二格栅体,第一格栅体上设有连接部,第二格栅体上设有与所述连接部插接配合的配合部;

连接结构,可于外力作用下释放粘接材料,通过该粘接材料实现连接部与配合部之间的固定连接;

所述外壳上设有与第一格栅体相配合的定位槽和与所述第二格栅体相配合的定位部件,所述第一格栅体与定位槽为插接配合,所述第二格栅体与定位部件通过锁紧件相连。

本发明中格栅采用分体拼装的方式,可直接适用不同规格的空调机,适用范围广,无需单独定制,设备投入成本低;且第一格栅体的定位直接采用插接的方式实现,进而有效减小了锁紧件的投入量,在进行装配时,所需要耗费的时间极大程度的得到减小,从而提升了装配速度,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由于连接结构可在连接部与配合部插接的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进而向外释放粘接材料,保证了连接部与配合部之间的固定连接,连接牢固稳定,可有效避免在对格栅进行装配时拼接处因为格栅四角受力而被顶开的情况,使得格栅的结构更为稳固;且粘接结构还能够起到填充的效果,可将连接部与配合部之间的间隙完全进行填补,进一步保证了连接部与配合部之间的连接稳固程度,且两者不易出现晃动或位置移动,有效避免了设置复杂的固定结构对第一、第二格栅体进行位置固定,零部件少,安装方便简易;且由于零部件少,连接处不易积灰,从而后期对格栅进行清理时更为容易;其次,填充的方式还能够增强连接处的强度,使得连接处呈现实心状态,进一步提高了格栅的强度;相对于采用钩部卡配的方式而言,不会出现为避免晃动而使得钩部与卡部之间的间隙过小进而造成装配时钩部极易断裂的情况,损坏率低,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槽为设于出风口侧壁上的凹槽,该凹槽内壁上设有橡胶制成的紧固件;通过紧固件的设置,有效避免第一格栅体与定位槽之间具有间隙,有效避免第一格栅体出现晃动或移位的情况,格栅固定稳定,定位效果良好。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件包括设于该外壳表面与该出风口相连的缺口、一端铰接于该缺口侧壁上的压件、设于压件上的供锁紧件穿过的通孔及设于缺口底面上的螺纹孔;通过翻转设置的压件对第二格栅体进行压紧,进而第二格栅件可直接卡入至缺口内,安装操作简便。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件设置为两个,锁紧件为螺钉,所述第二格栅体上设有供锁紧件穿过的开口;两个锁紧件同时对压件进行压紧,进而对第二格栅体进行定位,有效避免了第二格栅体出现位置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压件内表面上设有与第二格栅件相配合的橡胶层;橡胶层的设置,可避免压件与第二格栅体之间出现缝隙,进而有效避免第二格栅体出现晃动或位置偏移,进一步提高了固定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连接部上的储料腔、固设于该连接部上的导料件、设于该导料件内与该储料腔相连通的导料腔、设于该导料件上可于外力用下发生断裂的断裂部及设于所述配合部内与该断裂部相配合的抵触部;该种结构下,粘接材料能够容纳在该储料腔内,在第一、第二格栅体连接时,断裂部断裂使得粘接材料流出,流入至连接部与配合部的间隙之间,填满两者缝隙的同时,对连接部和配合部进行连接;连接部和配合部相互插接的同时,粘接材料即可对两者的间隙进行填满,装配效率高;且相较先将连接部和配合部插配完成后再填入粘接材料的情况而言,加工效率更高,且粘接材料在两者之间的间隙内分布的更为均匀,且能够保证完全填满间隙,连接效果更为良好,牢固程度高;其次,由于粘接材料先行注入至储料腔内,进而粘接材料的量可以精准控制在基本完全填充满间隙的程度,可有效避免粘接材料过多而溢出配合部的情况,使得格栅的外形上更为美观,同时也避免了对粘接材料的浪费;再者,断裂部断裂之后,能够增大粘接材料与导料件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得导料件与粘接材料之间能够形成更为稳固的连接效果,导料件和连接部不易从配合部中脱出,使得连接处不易在格栅安装时被顶开。

进一步的,所述导料件包括与连接部相连的定位段、与该定位段相连的第一弯曲段及与该第一弯曲段相连的第二弯曲段;所述断裂部设置为2个,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弯曲段和第二弯曲段上;弯曲段在受到外力挤压时,能够发生形变,进而通过该形变即可实现断裂部的断开,保证了在插配过程中,导料件与抵触部相互挤压时,即使在挤压力较小的情况下,断裂部依旧能够发生断裂,进而不易出现粘接材料无法流出的情况,从而有效减小了栅格连接不合格的情况,提升产品合格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格栅体的定位直接采用插接的方式实现,进而有效减小了锁紧件的投入量,在进行装配时,所需要耗费的时间极大程度的得到减小,从而提升了装配速度,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剖视立体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中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中格栅的正视图。

图8为图7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a处的放大图。

图10为图8中b处的放大图。

图11为图9中c处的放大图。

图12为图7中沿a-a线的立体剖视图。

图13为图12中a处的放大图。

图14为本发明中格栅装配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正视图。

图16为图15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17为图16中a处的放大图。

图18为图15中沿b-b线的立体剖视图。

图19为图18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19所示,一种基于快速安装格栅的空调风机盘管,包括外壳7、进风口和出风口、格栅8、盘管、回风箱及风机,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设于外壳7上,所述格栅8设于出风口上,所述盘管、回风箱及风机设于外壳7内;其中,所述格栅8包括金属的第一格栅体1、金属的第二格栅体2、连接部13、配合部23以及连接结构;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栅格体之间采用拼接的方式连接成一个栅格,以适用对于不同长度的栅格要求;其中,该第一格栅体1包括第一边框和设于第一边框内的多个第一栅条11,第一栅条与边框通过焊接固连,且相邻第一栅条之间形成第一通风通道12;所述第二格栅体2,包括第二边框和设于第二边框内的多个第二栅条21,第二栅条与边框通过焊接固连,相邻第二栅条之间形成第二通风通道22;所述连接部13为金属制成,设于第一格栅体1上,具体为与第一格栅体1通过焊接固连;所述配合部23为设于该第二格栅体上的凹槽,当第一、第二格栅体拼接时,所述连接部12能够插入至配合部内;所述连接结构,可于外力作用下释放粘接材料3,通过该粘接材料实现连接部13与配合部23之间的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部、配合部、连接结构均设置为2个,使得第一、第二格栅体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

所述外壳7上设有定位槽71和定位部件,该定位槽71为设于出风口侧壁上的凹槽,所述第一格栅体一端能够插入至该定位槽71内,实现第一格栅体1与定位槽71的插接配合;作为优选,该定位槽71内壁上设有橡胶制成的紧固件711,该紧固件具体为橡胶条,通过粘接固连在定位槽内壁上;所述定位部件与所述第二格栅体相配合,第二格栅体2与定位部件通过锁紧件10相连;优选的,所述锁紧件10设置为两个,锁紧件为螺钉,所述第二格栅体2上设有供锁紧件穿过的开口;所述定位部件包括缺口91、压件92、通孔以及压件92,所述缺口91设于该外壳表面上,且该缺口91与该出风口相连;所述第二格栅件的一端能够置于该缺口91内;所述压件92为金属板或塑料板,压件92的一端与缺口的内壁铰接,使得压件能够相对缺口进行翻转;所述通孔设于该压件上,位置对应于锁紧件设置,可供锁紧件穿过;所述螺纹孔设于缺口的底面上,锁紧件能够与该螺纹孔螺接。

作为优选,所述压件92内表面上设有橡胶层921,该橡胶层921可直接粘接固连在压件的内表面上,进而当压件压在第二格栅体上时,橡胶层能够对压件与第二格栅体之间的空隙进行填充。

具体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储料腔41、导料件42、导料腔43、断裂部44及抵触部45,所述储料腔41设于所述连接部上,其内设有粘接材料3,其中,粘接材料优选为市面上购买得到的发泡胶,且该发泡胶为以聚氨酯预聚体、发泡剂、催化剂等组分装填于储料腔41内的沫状的聚氨酯物料,并未发生固化,当其与空气接触时,才会迅速膨胀并与空气或接触到的基体中的水分发生固化反应形成泡沫;具体的灌装方式可为,先将储料腔41进行抽真空,之后再通过气雾罐将聚氨酯物料注入至储料腔41内,之后对进料口进行封堵,进料口在图中并未示出;所述导料件42有金属制成,固连于该连接部上,所述导料腔43设于该导料件内,且与该储料腔相连通;所述断裂部44设于该导料件上,可于外力用下发生断裂,出现断裂时,储料腔41内的聚氨酯物料即可从断裂处流出,迅速膨胀并与空气或接触到的基体中的水分发生固化反应形成泡沫,进而填充配合部内部;所述抵触部45为配合部内壁上向外突出的条形凸起,当连接部插入配合部内时,导料件42将与抵触件发生挤压,使得断裂部断裂。

作为优选,所述导料件42包括定位段421、第一弯曲段422及第二弯曲段423;所述定位段421与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一弯曲段422与该定位段相连,所述第二弯曲段423与该第一弯曲段相连;优选的,所述裂部44设置为2个,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弯曲段422和第二弯曲段423上;断裂部44具体为设于所述第一、第二弯曲段侧壁上的条形凹槽;弯曲段在受到外力挤压时,能够发生形变,进而通过该形变即可实现断裂部的断开,保证了在插配过程中,导料件与抵触部相互挤压时,即使在挤压力较小的情况下,断裂部依旧能够发生断裂,进而不易出现粘接材料无法流出的情况,从而有效减小了栅格连接不合格的情况,提升产品合格率。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13与所述配合部23内壁之间具有用于容纳粘接材料的间隙,所述抵触部45外部与配合部23内壁之间具有用于容纳粘接材料的空间;在粘接材料流出后,能够将上述的间隙、空间均填满,极大程度的增大了第一、第二格栅体连接的面积,进一步增强了两者的连接牢固度。

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栅格体1上与该配合部相连通的凹台46和与该凹台相配合的密封连接部件;具体的,密封连接部件包括可来回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格栅体上的套件51、设于该套件上可与所述凹台实现密封配合的密封部52及设于密封部上的粘接组件,所述密封部52与凹台46配合时,粘接组件可实现密封部52与凹台46之间的密封配合;通过密封连接部件的设置,可有效对配合部的开口处进行遮挡,有效避免溢出至凹台处的粘接材料直接裸露在外,使得格栅在外观上更为美观;其次,由于与凹台之间为密封配合,进而第一格栅上不易出现缝隙,有效避免积灰的情况,使得格栅的清理更为容易。

其中,该套件为金属制成,且套件51端部设有防脱凸部511,所述第二格栅件2上设有供套件51穿入并与防脱凸部配合实现防脱的滑槽21,套体能够在滑槽内进行前后移动,但并不会相对滑槽脱出;由于套件可进行来回移动,进而在粘接材料灌满连接部与配合部之间的间隙内之后,套件并未对凹台处进行密封处理,从而使得粘接材料能够与空气发生接触,从而保证粘接材料固化;待固化完成后,再将套件移动至密封部封闭凹台的位置上,实现粘接,有效避免粘接材料因为与空气接触空间小而难以固化或固化效率低的问题;所述密封部为套件侧壁直接向外凸出形成,所述凹台则由配合部端部向内凹陷形成,凹台的大小与密封部的大小相同,进而密封部能够卡入至凹台内,且与凹台内壁贴合。

所述粘接组件包括设于密封部内的容纳腔61、出料通道62以及出料控制件63,该容纳腔61用于存储胶水,所述出料通道62设于密封部的其中一侧面上,且该出料通道62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其内的胶水能够通过出料通道向外流出;所述出料控制件63可前后移动的设于该出料通道内,初始状态下,该出料控制件63至少部分伸出至密封部52侧壁,出料控制件后移过程中,所述容纳腔61内的胶水通过出料通道62流出。

具体的,该出料控制件63包括橡胶塞件631和顶杆632,所述橡胶塞件631可塞入至出料通道内,对出料通道进行封闭,出料通道始终被橡胶塞件塞紧,进而容纳腔内的胶水不会从出料通道处向外流动;橡胶塞件的宽度小于容纳腔的宽度,深度小于容纳腔的深度;所述顶杆632为金属或塑料制成,一端穿入至橡胶塞件内,与橡胶塞件上固连;初始状态下,顶杆伸出至密封部外表面,且所述容纳腔61和出料通道62的深度总和,等于所述橡胶塞件631和顶杆632的深度总和;而当密封部卡入至凹台内时,顶杆将受到挤压力而后移,从而将出料通道打开,实现出料;进而在装配过程中即可直接实现粘接操作,无需另外通过工具灌入胶水,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胶水粘接效率好。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部52外表面上设有定位凸部521和多个用于容纳胶水的环槽522,其中,该定位凸部521为由密封部外表面向外延伸形成的一圈凸缘,所述凹台46内壁上设有一圈卡槽461,该定位凸部能够卡入至该卡槽内,进而实现对套件的限位,从而即使粘接材料有少部分进入至凹台内,也能够保证密封部完全卡在凹台内;所述环槽522设置为4个,沿所述密封部的深度方向间隔均匀的设置,滑槽的设置可使得胶水更多的容纳在连接部和配合部之间,实现了两者的粘接更为牢固;其次,由于环槽设置为多个,进而即使粘接材料部分进入至凹台内而使得密封凸部不能完全卡在凹台的情况下,密封凸部与凹台侧壁之间也能够实现良好的密封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