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8807发布日期:2019-03-19 23:14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地下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房建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地下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口越来越集,土地资源在城市中显得越来越紧张。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建筑开始朝向纵向发展,不仅仅是高度越来越高,地下空间也被同时利用。

地下空间在被开发为地下车库等利用后,首先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通风,由于处于地下侧面无法开通窗口连通外界,所以一旦通风结构不佳,则地下空间必定出现空气浑浊、潮湿憋闷等问题。

现有的地下空间,大多依靠机电通风系统完成通风工作,这一做法虽然可以完成通风工作,但是耗能较大且维修成本相对较高,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通风系统,可以减小通风耗能,并减小维修成本。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地下通风系统,包括通风井以及若干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设置于地下建筑内,且一端连通于通风井,另一端连通地下建筑的内部,还包括若干排风管道,所述排风管道一端连通地下建筑内部,另一端向上延伸出地表,且其上端固定连接有无动力风帽,在地表上设置有连通所述通风井的引风管柱,所述引风管柱侧壁开设有连通其内腔和外界的风口,所述风口内横向设置有多个引风板,多个所述引风板竖直排列,且呈倾斜设置,所述引风板的下部倾斜朝向引风管柱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有风吹过引风管柱时,部分气流受倾斜朝下且朝内的引风板作用进入在引风管柱,风沿其进入通风井并进入通风管道,再经通风管道进入地下建筑,实现通风;因为设置有连通地下建筑内部的排风管道,且上端设置有无动力风帽,所以地下建筑内的空气可以形成对流。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井竖直向下延伸,且下端横向设置有连接管体,所述连接管连通通风井和通风管道,所述连接管体于通风井的正下方开设有排污口,所述连接管体下部设置有集污箱体所述集污箱体位于排污口的正下方,且连通于连接管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慎通过引风板之间间隙进入通风井的污物在重力的作用下会落入集污箱体内被收集,从而防止污物进入通风管道影响使用效果,且方便后期工作人员集中处理污物。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污箱体连通有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的另一端连通于地下排水系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雨水天气,特别是暴雨台风天气时进入通风井的雨水会落在集污箱体内,由连通集污箱体的排水管道排出,从而保证本发明的使用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污箱体内横向设置有契合的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排水管道的上方,且沿厚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利用隔板阻拦体积较大的污物,防止其进入排水管道造成堵塞,从而保证使用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污箱体的侧壁开设有连通外界的侧开口,所述侧开口盖合连接有契合的盖板,且所述侧开口的下边沿位于排水管道连通集污箱体的一端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必要时,工作人员可以打开盖板,通过侧开口对集污箱体内进行清理;由于侧开口的下边沿位于排水管道上方,所以可以减小雨水从盖板和侧开口的缝隙中渗出的几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风管柱上部呈开口结构,且上开口内设置有透光顶,所述集污箱体的侧壁开设若干透光窗口,所述透光窗口内设置有契合的透光封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光线可以通过透光顶照射入通风井,一方面可以方便后期工作人员对集污箱体清理,另一方面避免集污箱体内部过于阴暗滋生细菌;同时因为集污箱体侧面的透光封板,所以光线可以进入地下建筑内用于照明,从而加强使用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若干次级通风管道,所述次级通风管道下端连通地下建筑内,上端向上延伸出地表,所述次级通风管道的上端口盖合有端盖,所述端盖的上竖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端设置有风轮,下端延伸至次级通风管道内,且下端固定有扇叶,所述次级通风管道侧壁开设有多个连通内腔和外界的次级风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风吹过风轮时,其通过转轴同步带动扇叶转动,使次级通风管道内的气流上升或是下沉,以对地下建筑内部抽风或是送风,从而实现通风。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次级风口内设置有多个导流板,多个导流板竖直排列,且呈倾斜设置,所述导流板的下部倾斜朝向次级通风管道的侧面,并延伸出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利用导流板阻挡雨水等进入次级通风管道内;当雨水等朝向次级风口移动时,其落在导流板上,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导流板移动,最终滑落在次级通风管道侧面。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吹过引风管柱的风可以在引风板的作用下进入通风井,并通过通风管道进入地下建筑内部;设置有连通地下建筑的排风管道,排风管道上端设置有无动力风帽将地下建筑内的空气引出,从而配合引风管柱形成空气对流,实现对地下建筑通风;由于不是机电通风结构,所以耗能较少,且维修成本较低;

2、当风吹过次级通风管道上的风轮时,风轮转动并通过转轴带动扇叶转动,以通过次级通风管道对地下建筑内部送风或是抽风,从而加强通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用以展示整体结构;

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爆炸视图一,主要用以展示扇叶和风轮;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主要用以展示引风管柱的结构;

图4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三,主要用以展示集污箱体的结构;

图5为本发明的局部爆炸图二,主要用以展示排污口的结构。

图中:1、通风井;2、通风管道;3、排风管道;31、无动力风帽;4、引风管柱;41、风口;42、引风板;43、透光顶;5、连接管道;51、排污口;6、集污箱体;61、排水管道;62、隔板;621、通孔;63、侧开口;631、盖板;64、透光窗口;641、透光封板;7、次级通风管道;71、端盖;72、次级风口;73、导流板;81、转轴;82、风轮;83、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地下通风系统,参照图1和图2,包括通风井1以及若干通风管道2,其中通风井1竖直开设浇筑于地面下,其上端连通外界,下端延伸至地下建筑内。通风管道2安装固定于地下建筑内,其在通风管道2上对应开设安装有多个通窗口。通风管道2连通于通风井1,以便连通外界,进行通风。

参照图1,在地表上于通风管道2的上开口上方设置有引风管柱4,引风管柱4主体呈竖直设置的长方体状,其可以是通过砖石砌成,也可以是金属结构焊接/铆接固定而成。

参照图3,在引风管柱4的侧壁开设有连通其内腔和外界的风口41,通过风口41呈长方形,其可以保证引风管柱4不干扰原有的通风效果。在风口41内安装固定有多个横向的引风板42,引风板42的长度契合风口41;多个引风板42竖直排列,间隔布满整个风口41;多个引风板42的板面倾斜,且其下端倾斜朝向引风管柱4内。

当自然界的风吹过引风管柱4时,部分气流在引风板42的导向作用下进入引风管柱4内腔,并沿着引风管柱4进入通风井1,之后再经通风管道2进入地下建筑实现通风。

引风板42倾斜设置,且倾斜朝向引风管柱4内侧,一方面可以用于引风,另一方面当风口41相对设置时,可以阻止部分气流从另一相对的风口41直接离开,从而加强引风效果,加强本发明的通风效果。

参照图1,因为空气流通需要形成对流,所以本发明还包括若干排风管道3,排风管道3竖直浇筑于土层中,其下端连通地下建筑内部,上端延伸出地表,并安装固定有无动力风帽31。无动力风帽31可以使排风管道3内形成上升气流,将地下建筑内的空气导出,以配合引风管柱4进行地下室通风。

考虑到引风板42实际效果受自然风影响较大,因此在我国,风口41优选朝向东南或西北方向,以在季风中加强使用效果。引风管柱4优选设置在相对开阔地带,边上禁止种植绿植或建造遮挡物。

参照图1,由于外界的灰尘污物等总是不可避免的通过风口41进入引风管柱4,此时为了防止污物进入地下建筑内,在通风井1的下端横向安装固定连接管道5;连接管道5连通通风井1和通风管道2。

参照图和图5,在连接管道5上于通风井1的正下方开设有排污口51;在连接管道5的下部固定连接有集污箱体6,集污箱体6上部开口,连接管道5通过排污口51连通集污箱体6。使用时,污物受重力作用通过排污口51落在集污箱体6内。

为了避免雨水天气下,特别是在暴雨台风天气时雨水进入引风管柱4影响使用效果,参照图4和图5,在集污箱体6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排水管道61。排水管道61一端连通连通集污箱体6,另一端连通地下排水/排污系统。当雨水不慎进入引风管柱4后,其先落在集污箱体6内,再通过排水管道61进入地下排水/排污系统,从而保证本发明通风效果不受影响。

为防止地下排水/排污系统的臭气外泄,排水管道61内对应设置转水弯管(水封结构),以进一步加强使用效果。

参照图4,为了避免有大型污物落入集污箱体6导致堵塞排水管道61,在集污箱体6内横向设置有契合的隔板62。隔板62位于排水管道61连通集污箱体6一端的上方,距离箱体内底面存在一定间距;在隔板62上沿其厚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通孔621。此时,落叶等体积相对较大的污物在进入集污箱体6后被隔板62阻挡,而相对较小的污物和雨水等则不受影响可以通过通孔621下落,并通过排水管道61排出。

参照图4,在集污箱体6的侧面开设有连通其内腔和外界的侧开口63,在侧开口63内铰接有与之契合的盖板631。本发明使用一段时间后,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打开盖板631将侧开口63打开,以对隔板62上的污物做清理,避免集污箱体6内产生过多异味。

侧开口63的下边沿要求距离集污箱体6的内箱底存在一定间距,以减小雨水从盖板631盖合侧开口63后的缝隙渗出的几率,加强使用效果。

进一步的,参照图1,引风管柱4的上端呈开口结构,在该开口通过螺栓连接的钢制框架固定有与之契合的透光顶43,透光顶43采用钢化玻璃。此时光线可以通过透光顶43进入引风管柱4和通风井1,并最终照射进集污箱体6内。上述设置一方面可以方便工作人员清理集污箱体6,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集污箱体6内过于阴暗而滋生微生物。

参照图,在集污箱体6的侧面还开设有透光窗口64,透光窗口64内安装哟契合的透光封板641,透光封板641采用玻璃,因此附图未示出。此时进入集污箱体6的光线可以通过透光封板641通出,以用作为地下室照明。

在大型地下建筑中,由于通风管道2长度较大,此时若仅靠引风管柱4(通风井1)通风,则即便增大其数量,其通风效果也相对不佳,后期需要在通风管道2内添加电力风机作为辅助。为减小电力风机的消耗,或者说加强本发明的使用效果,参照图2和图5,本发明还包括若干次级通风管道7,次级通风管道7竖直浇筑于地下建筑的上方,其下端连通地下建筑内部,上端向上延伸出地表在。

参照图2,在次级通风管道7的下端口安装契合的通风口百叶窗,而在其延伸出地表的上端于端口盖合有端盖71。在端盖71的中点通过轴承竖直安装转轴81,转轴81转动连接于端盖71,且其上端安装有风轮82,下端穿过端盖71同轴固定连接有扇叶83。其中风轮82结构类似风速仪的风轮,由横向连接杆以及端部的半球风杯构成。

此时若有风吹过,则其带动风轮82转动,风轮82转动后通过转轴81同步带动扇叶83转动,以对次级通风管道7下端送风或是抽风。

参照图2,在次级通风管道7的侧壁开设有其内腔和外界的次级风口72,以保证空气能够形成对流实现通风。在次级风口72内横向固定有与之契合的导流板73,导流板73的板面呈倾斜设置,其下部倾斜朝向次级通风管道7的侧面,且延伸在外。

此时若有雨水朝向次级风口72落下,其先落在导流板73上,再在重力的作用下顺着导流板73移动,并滑落到次级通风管道7的侧面,从而保证使用效果。

本发明的建造施工,可应用bim,以减小工程出错等问题的几率,其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项目要求和设计概念确定设计方案,并初步绘制通风系统的二维图纸;

步骤二、将二维图纸结合地下建筑的二维总图在进行综合因素和数据分析,分析得到最优修改方案,并根据最优方案修改出通风系统的初定二维图纸;综合因素有消防、机电要求和工程造价等;最优方案为最符合项目要求,而又造价低、能够达到消防要求等的方案;

步骤三、通过安装有bim的计算机根据二维总图建立地下建筑总模型,其包括根据初定二维图纸建立通风系统的模型;

步骤四、通过bim进行碰撞检测,检查通风系统模型和地下建筑的管道和梁体是否发生干涉,并修改通风系统模型;碰撞检测可利用revit;

步骤五、通过安装有fuzor的计算机同步步骤四的模型进行虚拟现实模拟,多角度检查模型找出不合理位置并修改制出施工详图;

步骤六、根据施工详图指导施工人员建造通风系统。

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主要采用非机电结构进行通风,所以耗能和维修成本相对较低。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