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8797发布日期:2019-03-19 23:14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换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换气系统。



背景技术:

最近,随着诸如微尘的污染因子的增加,对环境的关心正在增加。与此相应,能够净化室内空气的诸如空气净化器的制品的使用正在急剧增加。但是,空气净化器虽然可以单纯去除室内空气的污染物质,但室外的污染物质流入室内的问题却无法解决。

在现有技术文献1(大韩民国注册专利第0555235号,名称:气压调整换气系统)及现有技术文献2(大韩民国注册实用新型第0422771号,名称:利用无动力风门的换气系统)中,公开了以往技术的换气系统。如果参照现有技术文献1,以往通过将室内的各区域保持为正压,从而防止未净化的外气流入室内。而且,如果参照现有技术文献2,以往将室内的各区域的气压形成为相对的正压/负压,使得实现室内外的换气及室内的空气循环。

但是,在现有技术文献1的情况下,由于实现各区域之间的空气进出,因而不仅无法实现考虑了各区域是否存在居住者或是否因在各区域的活动而发生污染物质等而按区域进行换气控制,而且室内的各区域为了保持为正压而需具备用于吸气和排气的2个风扇。而且,在现有技术文献2的情况下,由于不安装另外的风管,借助于无动力风门的开闭而实现空气的循环,因而无法按各区域进行换气控制,需安装外气吸入装置及内气排气装置两者。

另一方面,就最近施工的建筑物而言,虽然安装了用于室内换气的换气系统,但在为球形建筑物的情况下,则未对此进行考虑。可是,如要在原有建筑物中安装换气系统,则伴随着需去除已安装的顶棚或地面等后进行风管等施工的麻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大韩民国注册专利第0555235号(名称:气压调整换气系统)

大韩民国注册实用新型第0422771号(名称:利用无动力风门的换气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以往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构成得能够以更简单的构成实现防止因气压差导致污染物质流入室内的换气的换气系统。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构成得按室内区域实现空气的循环的换气系统。

本发明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构成得可以更简单地施工的换气系统。

(解决问题的手段)

旨在达成所述目的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换气系统的一种形态包括:换气扇,其为了室内的内气循环及从室外到室内的外气吸入而使内气及外气流动,以便室内与室外相比保持相对较高的气压;过滤器部,其去除借助于所述换气扇的运转而排出到室内的内气及外气中包含的污染物质;及风管,其定义内气及外气中至少某一者借助于所述换气扇的运转而流动的流路。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形态中,如果所述换气扇运转,则通过室内吸气部而吸入的内气及通过室外吸气部而吸入的外气,以在穿过所述过滤器部的同时去除了异物质的状态,通过室内排气部排出到室内,排出到室内的内气及外气的一部分,通过配备于室内的开口部及间隙中至少某一者而排出到室外。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形态中,所述室内吸气部配置于构成室内的多个区域中的厨房,所述室内排气部包括分别配置于多个区域的多个。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形态还包括:第一感知传感器,其在各区域的内部感知居住者是否在室内;及多个第一风门部,其进行控制,使得内气及外气通过所述室内排气部30选择性地排出到各区域;所述第一风门部进行控制,使得内气及外气通过所述室内排气部,只排出到各区域中借助于所述第一感知传感器而感知为居住者所在的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形态还包括:第二感知传感器,其感知厨房中的烹饪过程中发生的污染物质及有害气体中至少一者及其浓度;及第二风门部,其调节通过所述室外吸气部的外气吸入量相对于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的内气吸入量的比率;所述第二风门部在除借助于所述第二感知传感器而感知厨房中的烹饪过程中发生的污染物质及有害气体中至少一者的情形外的情况下,控制使得通过所述室外吸气部的外气吸入量相对于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的内气吸入量的比率保持预先设置的比率,在借助于所述第二感知传感器而感知厨房中的烹饪过程中发生的污染物质及有害气体中至少一者的情况下,控制使得通过所述室外吸气部的外气吸入量相对于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的内气吸入量的比率增加,直至借助于所述第二感知传感器而感知的污染物质及有害气体中至少一者的浓度减小到预先设置的第一基准浓度以下时为止。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形态还包括:室内温度传感器,其感知内气的温度;及室外温度传感器,其感知外气的温度;如果进行对室内的制冷或供暖,那么,即使借助于所述第二感知传感器而感知的污染物质及有害气体中至少一者的浓度超过第一基准浓度,所述第二风门部也控制使得通过所述室外吸气部的外气吸入量相对于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的内气吸入量的比率增加,直至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感知的内气的温度与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感知的外气的温度的差异达到预先设置的温度差时为止。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形态中,即使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感知的内气的温度与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感知的外气的温度的差异达到预先设置的温度差,如果借助于所述第二感知传感器而感知的污染物质及有害气体中至少一者的浓度达到预先设置为比第一基准浓度高的值的第二基准浓度,则所述第二风门部控制使得通过所述室外吸气部的外气吸入量相对于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的内气吸入量的比率增加。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形态作为用于由包括厨房的多个区域构成的室内的换气的换气系统,包括:室内吸气部,其从厨房吸入内气;室外吸气部,其从室外吸入外气;室内排气部,其将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吸入的内气及通过所述室外吸气部吸入的外气排出到各区域中除厨房之外的区域;换气扇,其用于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的内气吸入、通过所述室外吸气部的外气吸入及通过所述室内排气部的内气及外气排出;风管,其定义内气及外气中至少一者借助于所述换气扇而流动的流路;过滤器部,其去除通过所述室内排出口而排出到各区域的空气中包含的污染物质;第一风门部,其对内气及外气通过所述室内排出口而排出到各区域的流路进行选择性地开闭;及第二风门部,其调节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吸入的内气进行流动的流路的开度;借助于所述换气扇的运转而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及室外吸气部吸入的内气及外气,通过所述室内排气部排出到各区域,从而各区域与室外相比,保持相对较高的气压;所述第一风门部控制使得内气及外气通过所述室内排出口排出到各区域中的居住者所在的区域,所述第二风门部调节供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而吸入的内气流动的流路的开度,使得通过所述室外吸气部的外气吸入量相对于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的内气吸入量,达到预先设置的比率,在厨房中进行烹饪的情况下,调节供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吸入的内气流动的流路或通过所述室外吸气部吸入的外气流动的流路的开度,使得通过所述室外吸气部的外气吸入量相对于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的内气吸入量的比率逐渐增加,直至在厨房中烹饪过程中发生的污染物质及有害气体中某一者的浓度减小到第一基准浓度以下时为止。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形态中,在进行对室内的制冷或供暖的情况下,即使在厨房中烹饪过程中发生的污染物质及有害气体中至少一者的浓度超过第一基准浓度,所述第二风门部也调节供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吸入的内气流动的流路的开度或通过所述室外吸气部吸入的外气流动的流路的开度,使得通过所述室外吸气部的外气吸入量相对于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的内气吸入量的比率增加,直至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感知的内气的温度与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感知的外气的温度的差异达到预先设置的温度差时为止;即使在进行对室内的制冷或供暖的情况下,在厨房中烹饪过程中发生的污染物质及有害气体中至少一者的浓度如果达到预先设置为比第一基准浓度高的值的第二基准浓度,则所述第二风门部控制使得通过所述室外吸气部的外气吸入量相对于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的内气吸入量的比率增加。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气系统,可以期待如下效果。

首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调节吸气量及排气量,从而使用1个换气扇,将室内保持为正压,从而可以防止污染物质流入室内。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以更简单的构成,实现室内的高效的换气。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果室内的所有区域与室外相比相对地保持正压,则将室内的各区域选择地控制为相对的正压或负压。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使得可以防止室内各区域之间的污染物质传播。

而且,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了换气而供空气流动的风管附着于已施工的顶棚。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使得可以更简单地进行换气系统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换气系统的俯视图。

图2是概略地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及图4是显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风管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0:室内吸气部10:室外吸气部

30:室内排气部40:换气扇

50:过滤器部60:第一风门部

70:第二风门部100:风管

110:第一风管单元120:第二风管单元

130:第三风管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换气系统的构成。

图1是概略地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换气系统的俯视图,图2是概略地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面图,图3及图4是显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风管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首先,如果参照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换气系统用于由多个区域构成的室内1的换气,包括室内吸气部10、室外吸气部20、室内排气部30、换气扇40、过滤器部50及风管100。

更详细而言,所述室内吸气部10是从室内1,实质上从各区域中某一者吸入室内空气,即吸入内气之处。而且,所述室外吸气部20是从室外2吸入室外空气,即吸入外气之处。所述室内排气部30是将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10而吸入的内气及通过所述室外吸气部20而吸入的外气排出到各区域之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室内吸气部10可以安装于室内1的各区域中的厨房,所述室外吸气部20可以以与室外2连通的方式安装于阳台的一侧。而且,所述室内排气部30可以安装于室内1的各区域中除厨房之外的区域。实质上,所述室内吸气部10、室外吸气部20及室内排气部30可以借助于后述第一风管单元110而定义。

而且,所述换气扇40用于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10的内气吸入、通过所述室外吸气部20的外气吸入及通过所述室内排气部30的内气及外气的排出。实质上,借助于所述换气扇40,内气及外气在流动的同时,实现室内1的内气的循环及从室外2到室内1的外气的吸入,从而室内1与室外2相比,可以保持为相对较高的气压。换言之,如果所述换气扇40运转,则通过室内吸气部10而吸入的内气及通过室外吸气部20而吸入的外气以在穿过所述过滤器部50的同时去除了异物质的状态,通过室内排气部30而排出到室内1,从而室内1相对地保持正压,室外2相对地保持负压。因此,如果所述换气扇40运转,则排出到室内1的内气及外气的一部分通过配备于室内1的开口部及间隙中至少某一者,继续排到出室外2,从而可以防止污染物质从室外2流入到室内1。

而且,所述过滤器部50去除通过所述室内排气部30而排出到室内的空气中包含的污染物质。即,实质上,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10而吸入的内气及通过所述室外吸气部20而吸入的外气,借助于所述过滤器部50而去除其内部包含的污染物质后,通过所述室内排气部30而排出到室内1。作为所述过滤器部50,可以使用公知的多样种类。

另一方面,所述风管100定义内气及外气借助于所述换气扇40而流动的流路。在本实施例中,借助于调节供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10而吸入的内气流动的流路的流动截面积与供通过所述室外吸气部20而吸入的外气流动流路的流动截面积,设置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10的内气吸入量与通过所述室外吸气部20的外气吸入量之比。在本实施例中,供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10而吸入的内气流动的流路的流动截面积与供通过所述室外吸气部20而吸入的外气流动的流路的流动截面积,设置得使通过所述室外吸气部20的外气吸入量相对于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10的内气吸入量,达到预先设置的比率。例如,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10的内气吸入量与通过所述室外吸气部20的外气吸入量可以设置为9:1。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换气系统可以还包括第一及第二感知传感器s1、s2和第一及第二风门部60、70。所述第一及第二感知传感器s1、s2和第一及第二风门部60、70在所述基本换气之外,用于各区域的换气和厨房中发生污染物质时的换气。

更详细而言,所述第一感知传感器s1在各区域的内部感知居住者是否在室内。而且,所述第二感知传感器s2感知在厨房中的烹饪过程中发生的污染物质及有害气体中至少一者是否发生及其浓度。而且,所述第一风门部60控制使得内气及外气通过所述室内排气部30而选择性地排出到各区域。换言之,实质上,所述第一风门部60选择性地开闭对通过所述室内排气部30而排出的内气及外气进行引导的流路。另外,所述第二风门部70调节通过所述室外吸气部20的外气吸入量相对于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10的内气吸入量的比率。实质上,所述第二风门部70调节供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10而吸入的内气流动的流路的开度,从而控制使得通过所述室外吸气部20的外气吸入量相对于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10的内气吸入量达到预先设置的比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第一感知传感器s1感知为各区域中只有特定区域有居住者,则所述第一风门部60控制使得内气及外气通过所述室内排气部30,只排出到各区域中借助于所述第一感知传感器s1而感知为居住者所在的区域。即,所述第一风门部60开放内气及外气流动到借助于所述第一感知传感器s1而感知为居住者所在的区域的流路,控制使得内气及外气通过所述室内排气部30排出。而且,所述第一风门部60切断内气及外气流动到借助于所述第一感知传感器s1而感知为居住者不在的区域的流路,控制使得内气及外气不通过所述室内排气部30排出。

另一方面,所述第二风门部70在未感知在厨房中的烹饪过程中发生的污染物质及有害气体的情况下,如上所述,控制使得通过所述室外吸气部20的外气吸入量相对于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10的内气吸入量,达到预先设置的比率。而且,所述第二风门部70在借助于所述第二感知传感器s2而感知在厨房中的烹饪过程中发生的污染物质及有害气体中至少一者的情况下,控制使得通过所述室外吸气部20的外气吸入量相对地增加,直至借助于所述第二感知传感器s2而感知的污染物质及有害气体的浓度达到预先设置的第一基准浓度以下时为止。换言之,所述第二风门部70在厨房中的烹饪过程中发生污染物质及有害气体的情况下,控制使得通过所述室内排气部30而排出到室内1的内气及外气的总量中的内气比率逐渐增加,直至其浓度达到预先设置的第一基准浓度以下时为止。总之,如果因厨房中的烹饪而发生污染物质及有害气体,则所述第二风门部70调节供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10而吸入的内气流动的流路的开度或供通过所述室外吸气部20而吸入的外气流动的流路的开度,使得与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10的内气吸入量相比,通过所述室外吸气部20的外气吸入量增加,从而控制使得相对大量的外气吸入室内1。

另外,本实施例可以还包括室内温度传感器s3及室外温度传感器s4。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s3感知内气的温度,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s4感知外气的温度。而且,所述第二风门部70在进行对室内1的制冷或供暖的情况下,即使借助于所述第二感知传感器s2而感知的污染物质及有害气体中某一者的浓度超过第一基准浓度,也调节供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10而吸入的内气流动的流路的开度或供通过所述室外吸气部20而吸入的外气流动的流路的开度,使得通过所述室外吸气部20的外气吸入量相对于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10的内气吸入量的比率逐渐增加,直至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s3感知的内气的温度与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s4感知的外气手温度的差异到达预先设置的温度差时为止。但是,如果借助于所述第二感知传感器s2而感知的污染物质及有害气体中某一者的浓度达到与第一基准浓度相比设置为相对较高值的第二基准浓度,则所述第二风门部70调节供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10而吸入的内气流动的流路的开度或供通过所述室外吸气部20而吸入的外气流动的流路的开度,使得通过所述室外吸气部20的外气吸入量相对于通过所述室内吸气部10的内气吸入量的比率逐渐增加。

换言之,如果进行对室内1的制冷或供暖,则所述第二风门部70考虑到能量效率,使流入室内1的外气的量只增加至既定水平。但是,如果室内1的污染物质及有害气体中某一者的浓度达到对居住者健康产生危害的水平,则即使对室内1的制冷或供暖所需的能量消耗增加,所述第二风门部70也使流入室内1的外气的量增加。例如,“第一基准浓度”可以设置为居住者可以认知污染物质及有害气体的浓度,“第二基准浓度”可以设置为邻近给居住者健康造成危害的水平的浓度。

另一方面,如果参照图3及图4,所述风管100附着于顶棚,在其内部包括定义流路的多个风管单元。换言之,所述风管100并非位于顶棚(ceiling)与其上层的地面(slab)之间,而是附着于完成了表面装饰的顶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管100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及第二风管单元110、120。

所述第一风管单元110包括供内气从室内1吸入或供外气从室外2吸入或供内气及外气排出到室内1的吸/排气口111a、111b、111c,在其内部定义有第一流路112。因此,所述第一风管单元110根据安装的位置,执行所述室内吸气部10、室外吸气部20或室内排气部30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排气口111a、111b、111c包括多个,即包括第一至第三吸/排气口111a、111b、111c。所述第一至第三吸/排气口111a、111b、111c根据距所述换气扇40的距离而定义。即,所述第二吸/排气口111b与所述第一吸/排气口111a相比,从所述换气扇40相对隔开地配置,所述第三吸/排气口111c与所述第二吸/排气口111b相比,从所述换气扇40相对隔开地配置。

而且,所述第一流路112包括上游区间112a、中游区间112b及下游区间112c。所述上游区间112a从所述第一风管单元110的一端延长至所述第一吸/排气口111a,所述中游区间112b从所述上游区间112a的一端延长至所述第二吸/排气口112b,所述下游区间112c从所述中游区间112b的一端延长至所述第三吸/排气口111c。此时,所述中游区间112b与所述上游区间112a相比,具有相对相对较小的流动截面积,所述下游区间112c与所述中游区间112b相比,具有相对较小的流动截面积。因此,在所述第一流路112流动的内气及外气中至少一者依次流经所述上游区间112a、中游区间112b及下游区间112c的同时,其流动速度增加。换言之,在所述第一流路112流动的内气及外气中至少一者的流动速度,从所述第一吸/排气口111a朝向所述第三吸/排气口111c增加。因此,通过从所述换气扇40隔开的距离逐渐增加的所述第一至第三吸/排气口111a、111b、111c而吸入/排出的内气或/及外气的量,可以相对地保持均一。

另一方面,所述第二风管单元120在其内部分别定义有第二流路122。实质上,所述第二风管单元120是1个或相互连接的2个以上连接所述第一风管单元110中某一者与所述换气扇4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管100可以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风管单元130。所述第三风管单元130在其内部分别定义有第三流路132,配置于所述第一风管单元110或换气扇40和与其连接的所述第二风管单元120之间,或配置于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二风管单元12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风管单元130去除在所述第三流路132流动的内气及外气中至少一者中包含的异物质。实质上,在第三流路132流动的内气及外气中至少某一者的流动速度可变,从而其中包含的异物质被捕集。为此,在所述第三风管单元130形成有捕集空间133。实质上,所述捕集空间133作为捕集在所述第三流路132流动的内气及外气中至少一者中包含的异物质之处,可以由所述第三流路132的一部分的流动截面积比所述第三流路132的其余部分相对地增加而定义。例如,所述捕集空间133可以由所述第三流路132的一部分向下方凸出而定义。

另外,所述第三风管单元130还包括捕集托盘134。所述捕集托盘134为了去除所述捕集空间133捕集的异物质而进出所述第三风管单元130,实质上,进出所述捕集空间133的内外部。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例中,借助于所述换气扇40的运转而在室内1循环的内气及从室外2吸入的外气,借助于所述过滤器部50而去除其中包含的污染物质后排出到室内1。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使用1个风扇,将室内1保持为比室外2相对较高的气压,从而可以防止污染物质从室外2流入室内1的现象。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借助于所述第一感知传感器s1,通过所述室内排气部30实现内气及外气内只向居住者所在的区域排出。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在构成室内1的各区域中,居住者所在的区域与其他区域相比,保持相对较高的气压,从而可以防止污染物质从室内1向居住者居住的区域流动。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在厨房中进行烹饪的情况下,使流入室内1的外气的量相对增加。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可以更高效地排出在厨房中的烹饪过程中发生的污染物质及有害气体。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在室内1进行制冷或供暖的情况下,根据污染物质及有害气体的浓度和内气及外气的温度差,调节流入室内1的外气的量,从而可以考虑为了室内1的制冷及供暖所需能量而实现对室内1的换气。

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基本技术思想范畴内,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当然可以进行其他大量变形,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应基于附带的权利要求书进行解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