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效率高且带有聚能环的无线控制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0811发布日期:2019-04-17 03:28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烧效率高且带有聚能环的无线控制灶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灶具,尤其涉及一种燃烧效率高且带有聚能环的无线控制灶具,属于灶具领域。



背景技术:

燃气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厨具,是一种主要以可燃气体为燃料进行燃烧的灶具。可燃气体可以为天然气、液化气、人工煤气等,根据可燃气体的种类不同,燃气灶可以分为多种,如液化气灶、人工煤气灶、天然气灶等;另外,燃气灶还可以根据结构的不同分为单灶、双灶、单眼灶、多眼灶、台式嵌入式灶等。

分火器也是燃气灶中出火的一个重要零部件,现有的分火器结构比较单一,通常是由火盖和火盖座构成,并且火孔或火孔槽大多分布在外围,加热面利用率不大,使得加热面积较小,火力过于集中而使锅底受热不均匀,因此热效率并不高;另外,现有的火盖和火盖座经常会出现由于使用者的错误操作或其它原因(如碰撞等),使火盖没有正确地放置在火盖座上,致使燃烧时分火器出现漏火现象,进而导致火盖受热变形,长期如此使用会使火盖严重变形而再也无法正确地放置在火盖座上。

另外,由于分火器产生火焰的温度最高点为外焰,并不在紧贴分火器的上部,所以需要用锅支架将锅具支撑起来,使锅具与分火器拉开一段距离,让锅具的底部处于火焰的外焰处。然而现有的锅支架大都由横截面呈圆形的铁环作支撑架及位于支撑架顶部的多个支撑脚组成,由于锅具与锅支架之间的空隙较在,使得燃气燃烧的大量热量从锅具与锅支架之间的空隙向外辐射而损失,降低了燃气燃烧的利用率,同时也容易使位于锅支架旁边的开关件发烫,使用不方便。也有人采用在分火器上设置聚能环结构,但是由于其聚能环是固定装在分火器上,不能根据使用时不同需要快速拆卸聚能环,所以用法单一,难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要求。

还有,现有的灶具在使用过程中,开火和关火都需要用户亲自去到厨房进行操作,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有用户忘记关火而离开住处的情况;针对用户忘记关火这一情况的存在,市场上的一些燃气灶商家也提出了灶具自动定时的产品,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进行定时设置,当定时时间结束后对灶具进行关火;但是这种技术中,一旦用户在出门后才想起忘记关火,需要返回家中才能关闭灶具,因此这种功能实际操作不甚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烧效率高且带有聚能环的无线控制灶具,该灶具综合性能优越,燃烧效率高,用户可以远程控制灶具,能给广大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一个舒适的体验,满足广大用户的实际需求。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燃烧效率高且带有聚能环的无线控制灶具,包括底壳、面板、炉头、电磁阀、单层盛液盘、分火器、锅支架ⅰ、聚能环、按键组件、控制器和智能终端;

所述面板安装在底壳上端,面板上设置有炉头孔ⅰ,所述单层盛液盘、分火器、锅支架ⅰ和聚能环均同轴设置在炉头孔ⅰ上端;

所述炉头安装在底壳内,炉头的进气口连接电磁阀,出气口穿过炉头孔ⅰ;

所述电磁阀的进气口连接燃气管,电磁阀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分火器安装在炉头的出气口上,分火器包括外环分火器、安装在外环分火器上端中间位置的内环分火器和安装在外环分火器下端的外环分火器底座,所述外环分火器上设置有错层的火排孔ⅰ;

所述锅支架ⅰ安装在面板上单层盛液盘的上端;

所述聚能环安装在锅支架ⅰ上;

所述按键组件设置在所述面板上,按键组件包括多个按键和每个按键对应的指示灯,所述按键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口,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指示灯;

所述控制器安装在所述底壳内,所述控制器通过无线网络与所述智能终端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单层盛液盘为方形结构,单层盛液盘中部设置有炉头孔ⅱ,上表面沿圆周方向设有上宽下窄的盛液槽,所述盛液槽下端嵌入所述炉头孔ⅰ内;单层盛液盘上表面外侧设置有一圈凸边,内侧设置有点火针穿孔和感应针穿孔,所述单层盛液盘上设置有螺钉孔。

单层盛液盘通过螺栓固定在炉头上,进而固定在灶具面板上;上宽下窄的盛液槽,使溢出汤汁和油污等液体顺势往下流,汇集在盛液槽内,避免了汤汁和油污等液体流入灶具内部;外侧的凸边,用于固定锅支架;点火针穿孔和感应针穿孔用于对单层盛液盘定位。

进一步的是,所述外环分火器和外环分火器底座间设置有燃料通道,所述燃料通道底端连通炉头的出气口,顶端连通所述内环分火器的进气口。

所述外环分火器上设置有多个沿外环分火器圆周方向呈瓣状间隔分布的凸台,所述凸台包括前端的侧面ⅰ、侧面ⅱ以及沿外环分火器径向的侧面ⅲ,多个火排孔ⅰ设置在侧面ⅰ、侧面ⅱ和侧面ⅲ上,所述火排孔ⅰ下端设置有多个稳焰孔,所述火排孔ⅰ和稳焰孔连通所述燃料通道,火排孔ⅰ的直径大于稳焰孔的直径。

所述侧面ⅱ的上下两端沿外环分火器周向向下倾斜,侧面ⅱ的左右两端一端连接侧面ⅰ,另一端连接侧面ⅲ,位于侧面ⅰ和侧面ⅲ的多个火排孔ⅰ沿水平方向均匀分布,位于侧面ⅱ的多个火排孔ⅰ沿外环分火器周向向下倾斜分布,侧面ⅰ、侧面ⅱ和侧面ⅲ的多个火排孔ⅰ形成所述错层的火排孔ⅰ。

多个沿外环分火器圆周方向呈瓣状间隔分布的凸台,每个凸台上分布的多个火排孔ⅰ,能加大火焰的加热面积,使锅底受热更加均匀;侧面ⅰ和侧面ⅲ水平分布的火排孔ⅰ,和侧面ⅱ向下倾斜分布火排孔ⅰ,使火排孔ⅰ错层,产生一定的高度差,能更好的补充燃烧所需要的二次空气,使燃烧更充分,排放的一氧化碳更少,更加节能环保,在提高热负荷的同时也能满足燃烧性能的需要,使分火器能适应更高更广的燃烧负荷范围。火排孔ⅰ的直径大于稳焰孔的直径,有利于稳焰孔处的火焰对火排孔ⅰ处的火焰起到稳焰的作用,使稳焰效果更好,进而使燃烧更为稳定和可靠。

进一步的是,所述外环分火器上还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凸块ⅰ和凸块ⅱ,所述凸块ⅰ上设有多个点火孔,所述凸块ⅱ上设有多个感应孔,所述点火孔和感应孔均连通所述燃料通道。点火孔用于点火针点火,点火针发出的火花点燃点火孔中的燃气,从而将整个分火器内的燃气点燃;感应孔用于感应针感应感应孔处的火焰,判断燃气是否正常燃烧,进而对灶具进行控制。点火孔和感应孔均设有多个,主要是考虑到加工误差以及制造误差,增大了点火孔和感应孔的区域,防止了一个点火孔堵塞导致点火失败,或者一个感应孔堵塞导致判断燃气是否燃烧失误,提高了点火和熄火的灵敏度。凸块ⅰ和凸块ⅱ沿径向向外延伸,防止了锅具溢出的液体经内环分火器流进点火孔和感应孔内造成堵塞,导致无法点火成功或造成灶具熄火。

进一步的是,所述内环分火器包括顶盖板、顶盖板下端的筒形燃烧器以及设置在筒形燃烧器侧面的感应针挡水板,所述筒形燃烧器的侧壁由下至上向内倾斜,筒形燃烧器的侧壁和上端均设置有多个火排孔ⅱ。火焰从筒形燃烧器的侧壁和上端的多个错层火排孔ⅱ中燃烧,火焰加热锅底中心附近位置。感应针挡水板用于遮挡上端的汤汁和油污等液体,防止其与感应针接触,影响感应针感应火焰;与此同时还与下端的感应针定位孔配合,定位内环分火器和外环分火器,进而方便安装。

所述外环分火器内壁设置有卡台,所述内环分火器内壁设置有与卡台配合的内环分火器卡槽;卡台与卡槽配合,从而限制内环分火器的周向转动,使内环分火器正确地放置在外环分火器上,防止了由于内环分火器错位,使燃烧时分火器出现漏火进而导致内环分火器受热变形的现象发生;与此同时还便于内环分火器与外环分火器的安装和拆卸。

所述外环分火器上相邻两凸台间连接有连接板,增强两凸台连接的紧密性;所述外环分火器底座上设置有感应针定位孔,便于分火器与灶具安装时的定位;所述外环分火器和外环分火器底座通过螺钉连接,使外环分火器和外环分火器底座安装和拆卸方便。

进一步的是,所述锅支架ⅰ安装在单层盛液盘的凸边内,锅支架ⅰ包括锅支架底圈ⅰ和设置在锅支架底圈ⅰ上的四个锅支脚ⅰ,所述锅支脚ⅰ底端放置在方形的单层盛液盘凸边的四个角位置,锅支脚ⅰ顶端设置有聚能环卡槽。锅支架ⅰ用于对锅具进行支撑,使锅支脚ⅰ支撑的锅具受其下端的分火器加热,锅支脚ⅰ底端放置在方形的单层盛液盘凸边的四个角位置,便于锅支架ⅰ的安装,与此同时也对锅支架ⅰ限位,防止其转动。

进一步的是,所述聚能环呈上宽下窄、内侧壁向外端凹陷的圆筒形结构,使火焰向外辐射的大量热量反射回锅底加热,以有效减少燃气燃烧后产生的热量损失,提高了热效利用率,同时也有效隔断了向外辐射的热量对按键组件的加热,使按键组件使用方便。

所述聚能环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聚能环卡槽卡合的插口,所述聚能环底端位于盛液槽上方,聚能环的顶端高度低于锅支脚的顶端高度。

插口与聚能环卡槽卡合,即插口上端的聚能环边缘卡进聚能环卡槽内,锅支脚ⅰ內端卡进插口处,方便了聚能环的安装与拆卸,在不需要聚能环的情况下能将其从锅支架ⅰ上快速取出,使用极为方便,并且又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灶具热利用率不高、按键组件发热以及聚能环使用方式单一、使用不方便等问题;与此同时,聚能环底端位于盛液槽上方,使汤汁和油污等液体进入聚能环后,直接掉落到其下的盛液槽内收集;聚能环的顶端高度低于锅支脚的顶端高度,防止聚能环过高影响锅支脚支撑其上的锅具。

进一步的是,所述炉头上安装有点火的点火针和感应火焰温度的感应针,所述点火针和感应针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控制点火针点火,使分火器内的燃气燃烧;感应针用于感应分火器是否正常燃烧,若分火器异常熄火,则感应针将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关闭,停止向分火器内供气,感应针可以为离子感应针或者热电偶感应针。

所述点火针穿过点火针穿孔后,点火针的放电端与所述点火孔的出口相对,点火针放电点燃点火孔中的燃气。

所述感应针依次穿过感应针穿孔和感应针定位孔后,感应针尖端位于感应孔出口旁且正对感应针挡水板,感应感应孔处的火焰,若火焰异常则控制电磁阀关闭,停止向分火器内供气。

进一步的是,所述灶具为双灶,所述双灶还包括安装在锅支架ⅰ上的锅支架ⅱ,所述锅支架ⅱ包括锅支架底圈ⅱ和设置在锅支架底圈ⅱ上的多个锅支脚ⅱ,所述锅支架底圈ⅱ的内径小于锅支架底圈ⅰ的内径,所述锅支架底圈ⅱ上设置有多个卡合所述锅支架底圈ⅰ的底圈卡槽。锅支架底圈ⅱ的底圈卡槽卡合在锅支架底圈ⅰ上,锅支架ⅱ上的锅支脚ⅱ放置较小的锅具,分火器对其加热,使本灶具对大小锅具均可加热。

进一步的是,所述按键包括点火按键、大火按键、小火按键、定时按键和童锁按键;按键用于用户在厨房内操控灶具时使用。

所述灶具还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安装在底壳内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蜂鸣器用于提醒用户注意到灶具的异常燃烧,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所述智能终端包括手机、平板和/或电脑;智能终端与控制器互相通信,使用户可以远程控制灶具,即使不在家中也可通过智能终端远程关火,有效避免因用户忘记关火外出可能产生的危险。

所述面板为钢化玻璃面板,所述钢化玻璃面板背面贴附有防爆玻璃纤维;使面板便于清洁的同时又有足够的强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烧效率高且带有聚能环的无线控制灶具,当用户在家中厨房内操控灶具时,通过面板上的按键控制灶具,面板上按键对应的指示灯显示灶具的工作信息;当用户不在厨房内时,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远程控制灶具的开关,即使不在家中也可通过智能终端远程关火,有效避免因用户忘记关火外出可能产生的危险;用户既可以在厨房内操控灶具,也可远程操控灶具,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操作方式,能满足广大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的需求。

本发明灶具中的分火器,热能利用率高,筒形燃烧器的侧壁和上端的多个火排孔ⅱ在锅底中心附近位置加热,多个沿外环分火器圆周方向呈瓣状间隔分布的凸台,每个凸台上分布的多个火排孔ⅰ在锅底其它位置加热,火排孔ⅰ和火排孔ⅱ配合加热,能加大火焰的加热面积,使锅底受热更加均匀;侧面ⅰ和侧面ⅲ水平分布的火排孔ⅰ,和侧面ⅱ向下倾斜分布火排孔ⅰ,使火排孔ⅰ错层,产生一定的高度差,能更好的补充燃烧所需要的二次空气,使燃烧更充分,排放的一氧化碳更少,更加节能环保,在提高热负荷的同时也能满足燃烧性能的需要,使分火器能适应更高更广的燃烧负荷范围。

本发明灶具中的聚能环,使火焰向外辐射的大量热量反射回锅底加热,以有效减少燃气燃烧后产生的热量损失,提高了热效利用率,同时也有效隔断了向外辐射的热量对按键组件的加热,使按键组件使用方便;插口与聚能环卡槽卡合,方便了聚能环的安装与拆卸,在不需要聚能环的情况下能将其从锅支架上快速取出,使用极为方便,并且又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灶具热利用率不高、按键组件发热以及聚能环使用方式单一、使用不方便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俯视图的半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单层盛液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分火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外环分火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外环分火器的底端视图;

图8为本发明内环分火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外环分火器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外环分火器底座的底端视图;

图11为本发明锅支架ⅰ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聚能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锅支架ⅱ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控制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底壳;2、面板;21、炉头孔ⅰ;3、炉头;4、电磁阀;5、单层盛液盘;51、炉头孔ⅱ;52、盛液槽;53、凸边;54、点火针穿孔;55、感应针穿孔;56、螺钉孔;6、分火器;61、外环分火器;611、火排孔ⅰ;612、凸台;6121、侧面ⅰ;6122、侧面ⅱ;6123、侧面ⅲ;6124、稳焰孔;613、凸块ⅰ;6131、点火孔;614、凸块ⅱ;6141、感应孔;615、卡台;616、连接板;62、中心分火器;621、顶盖板;622、筒形燃烧器;6221、火排孔ⅱ;623、感应针挡水板;624、内环分火器卡槽;63、外环分火器底座;631、感应针定位孔;64、燃料通道;7、锅支架ⅰ;71、锅支架底圈ⅰ;72、锅支脚ⅰ;721、聚能环卡槽;8、聚能环;81、插口;9、按键组件;91、按键;92、指示灯;10、锅支架ⅱ;101、锅支架底圈ⅱ;102、锅支脚ⅱ;103、底圈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一种燃烧效率高且带有聚能环的无线控制灶具,如图1-3所示,包括底壳1、面板2、炉头3、电磁阀4、单层盛液盘5、分火器6、锅支架ⅰ7、聚能环8、按键组件9、控制器和智能终端;

面板2安装在底壳1上端,面板2上设置有炉头孔ⅰ21,单层盛液盘5、分火器6、锅支架ⅰ7和聚能环8均同轴设置在炉头孔ⅰ21上端;

炉头3安装在底壳1内,炉头3的进气口连接电磁阀4,出气口穿过炉头孔ⅰ21;

电磁阀4的进气口连接燃气管,电磁阀4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分火器6安装在炉头3的出气口上,分火器6包括外环分火器61、安装在外环分火器61上端中间位置的内环分火器62和安装在外环分火器61下端的外环分火器底座63,外环分火器61上设置有错层的火排孔ⅰ611;

锅支架ⅰ7安装在面板2上单层盛液盘5的上端;

聚能环8安装在锅支架ⅰ7上;

按键组件9设置在面板2上,按键组件9包括多个按键91和每个按键对应的指示灯92,按键91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口,控制器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指示灯92;

控制器安装在所述底壳1内,所述控制器通过无线网络与智能终端连接。控制器为常规的单片机,植入常规的控制程序控制灶具的运行,本实施例选用stm32单片机。

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方案,如图4所示,单层盛液盘5为方形结构,单层盛液盘5中部设置有炉头孔ⅱ51,上表面沿圆周方向设有上宽下窄的盛液槽52,盛液槽52下端嵌入炉头孔ⅰ21内;单层盛液盘5上表面外侧设置有一圈凸边53,内侧设置有点火针穿孔54和感应针穿孔55,单层盛液盘5上设置有螺钉孔56。

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方案,如图5-10所示,外环分火器61和外环分火器底座63间设置有燃料通道64,燃料通道64底端连通炉头3的出气口,顶端连通内环分火器62的进气口。

外环分火器61上设置有多个沿外环分火器61圆周方向呈瓣状间隔分布的凸台612,凸台612包括前端的侧面ⅰ6121、侧面ⅱ6122以及沿外环分火器61径向的侧面ⅲ6123,多个火排孔ⅰ611设置在侧面ⅰ6121、侧面ⅱ6122和侧面ⅲ6123上,火排孔ⅰ611下端设置有多个稳焰孔6124,火排孔ⅰ611和稳焰孔6124连通燃料通道64,火排孔ⅰ611的直径大于稳焰孔6124的直径。

侧面ⅱ6122的上下两端沿外环分火器61周向向下倾斜,侧面ⅱ6122的左右两端一端连接侧面ⅰ6121,另一端连接侧面ⅲ6123,位于侧面ⅰ6121和侧面ⅲ6123的多个火排孔ⅰ611沿水平方向均匀分布,位于侧面ⅱ6122的多个火排孔ⅰ611沿外环分火器61周向向下倾斜分布,侧面ⅰ6121、侧面ⅱ6122和侧面ⅲ6123的多个火排孔ⅰ611形成错层的火排孔ⅰ611。

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方案,如图5-10所示,外环分火器61上还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凸块ⅰ613和凸块ⅱ614,凸块ⅰ613上设有多个点火孔6131,凸块ⅱ614上设有多个感应孔6141,点火孔6131和感应孔6141均连通燃料通道64。

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方案,如图5-10所示,内环分火器62包括顶盖板621、顶盖板621下端的筒形燃烧器622以及设置在筒形燃烧器622侧面的感应针挡水板623,筒形燃烧器622的侧壁由下至上向内倾斜,筒形燃烧器622的侧壁和上端均设置有多个火排孔ⅱ6221。

外环分火器61内壁设置有卡台615,内环分火器62内壁设置有与卡台615配合的内环分火器卡槽624;外环分火器61上相邻两凸台612间连接有连接板616;外环分火器底座63上设置有感应针定位孔631;外环分火器61和外环分火器底座63通过螺钉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方案,如图11所示,锅支架ⅰ7安装在单层盛液盘5的凸边53内,锅支架ⅰ7包括锅支架底圈ⅰ71和设置在锅支架底圈ⅰ71上的四个锅支脚ⅰ72,锅支脚ⅰ72底端放置在方形的单层盛液盘5凸边53的四个角位置,锅支脚ⅰ72顶端设置有聚能环卡槽721。

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方案,如图12所示,聚能环8呈上宽下窄、内侧壁向外端凹陷的圆筒形结构。

聚能环8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与聚能环卡槽721卡合的插口81,聚能环8底端位于盛液槽52上方,聚能环8的顶端高度低于锅支脚72的顶端高度。

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方案,炉头3上安装有点火的点火针和感应火焰温度的感应针,点火针和感应针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感应针为热电偶感应针。

点火针穿过点火针穿孔54后,点火针的放电端与点火孔6131的出口相对。

感应针依次穿过感应针穿孔55和感应针定位孔631后,感应针尖端位于感应孔6141出口旁且正对感应针挡水板623。

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方案,如图1-2和14所示,灶具为双灶,双灶还包括安装在锅支架ⅰ7上的锅支架ⅱ10,锅支架ⅱ10包括锅支架底圈ⅱ101和设置在锅支架底圈ⅱ101上的多个锅支脚ⅱ102,锅支架底圈ⅱ101的内径小于锅支架底圈ⅰ71的内径,锅支架底圈ⅱ101上设置有多个卡合锅支架底圈ⅰ71的底圈卡槽103。

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方案,按键91包括点火按键、大火按键、小火按键、定时按键和童锁按键;实施例为双灶头,因此每个灶头均对应有控制该灶头燃烧的点火、大火、小火和定时按键,本实施例从左到右依次为点火、大火、小火、定时、童锁、定时、小火、大火和点火按键,左边的点火、大火、小火和定时按键控制左边的灶头,右边的点火、大火、小火和定时按键控制右边的灶头,童锁用于锁住点火、大火、小火和定时按键,使其无法操作。

灶具还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安装在底壳内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智能终端包括手机、平板和/或电脑;本实施例为手机,控制器接入家中路由器的wifi信号,通过wifi信号与用户自带的手机信号连接。

面板为钢化玻璃面板,钢化玻璃面板背面贴附有防爆玻璃纤维。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对本发明的安装和使用作一次完整的描述:

安装:

炉头3和电磁阀4的安装:将炉头3和电磁阀4安装在底壳1内,电磁阀4的进气口连通燃气进气管道,出口连通炉头3的进气口,炉头3的出气口安装在面板2的炉头孔ⅰ21处,炉头3出气端的点火针安装位和感应针安装位安装点火针和感应针。

单层盛液盘5的安装:首先将单层盛液盘5套在炉头3出气口;然后将点火针和感应针分别穿过单层盛液盘5上的点火针穿孔54和感应针穿孔55,将盛液槽52下端嵌入炉头孔ⅰ21内;最后用螺钉穿过螺钉孔56,将单层盛液盘5固定在炉头3的出气端。

分火器6的安装:首先将外环分火器61的凸块ⅰ613对着感应针定位孔631;然后用螺钉固定连接外环分火器61和外环分火器底座63;接着将内环分火器62的感应针挡水板623对着凸块ⅰ613;最后将外环分火器61的卡台615嵌入内环分火器62的内环分火器卡槽624内。安装好分火器6后,需将分火器6安装在面板2的炉头孔ⅰ21处,将分火器6的燃料通道64连通炉头3的出气孔;与此同时需将分火器6的感应针挡水板623对着灶具的感应针。

锅支架ⅰ7和聚能环8的安装:将锅支架ⅰ7的四个锅支脚ⅰ72底端放置在方形的单层盛液盘5凸边53的四个角位置,限制锅支架ⅰ7转动;将聚能环8插口81上端的聚能环边缘卡进聚能环卡槽721内,锅支脚ⅰ72內端卡进插口81内。

当需要对较小锅具进行加热时,需将锅支架ⅱ10安装在锅支架ⅰ7上:将锅支架底圈ⅱ101的底圈卡槽103卡合在锅支架底圈ⅰ71上即可。

使用:

在工作时,用户在厨房内通过操控按键组件9的点火按键91控制点火针点火,燃气从炉头3进入分火器6的燃气通道64内,点火针点燃燃气通道64内的燃气,燃气燃烧,火排孔ⅰ611、稳焰孔6124和火排孔ⅱ6221产生火焰。火排孔ⅱ6221在锅底中心附近位置加热,火排孔ⅰ611和稳焰孔6124在锅底其它位置加热,加大加热面利用率,进而提高热能利用率。火排孔ⅰ611错层,产生一定的高度差,能更好的补充燃烧所需要的二次空气,使燃烧更充分,排放的一氧化碳更少,更加节能环保。在燃烧的同时,感应孔6141外的感应针感应感应孔6141处的火焰,若感应孔处火焰异常燃烧或分火器6异常熄火,则感应针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阀4关闭,停止向分火器6内供气。

灶具在使用时,通过按键91控制灶具的工作,控制器处理后,控制按键91对应的指示灯92亮起。按键包括点火按键、大火按键、小火按键、定时按键和童锁按键;点火按键即为开机按键,控制点火针点火;大火按键和小火按键用于控制火力的大小,大火按键和小火按键共同对应5个指示灯,表示有5个档位,每按一次大火或者小火按键,则对应的5个指示灯中一个指示灯亮起或者熄灭;定时按键用于灶具定时燃烧;童锁按键用于锁住点火按键、大火按键、小火按键和定时按键,防止小孩误操作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用户在家中不想去厨房关闭灶具时,可以通过手机操作,手机向灶具的控制器发射信号,控制器控制电磁阀4关闭,停止向分火器6内供气,灶具关闭。当用户外出,想起灶具忘记关火后,通过手机远程向控制器发射关火信号,控制器控制电磁阀4关闭,停止向分火器6内供气,灶具关闭。

本发明中的控制器,如图15所示,接收用户在按键91处输入的信息,控制电磁阀4开启向分火器6供气,控制点火针点火,控制指示灯92显示灶具的工作信息,控制蜂鸣器鸣叫;与此同时也接收感应针的信息,控制电磁阀4的开合;接收智能终端的信号,控制电磁阀4的开合。

聚能环8呈上宽下窄、内侧壁向外端凹陷的圆筒形结构,使火焰向外辐射的大量热量反射回锅底加热,有效减少燃气燃烧后产生的热量损失,提高了热效利用率,同时也有效隔断了向外辐射的热量对按键组件的加热,使按键组件使用方便。

灶具在使用时,锅具掉落下的汤汁和油污,顺势往下流,汇集在盛液槽52内,避免了汤汁和油污等液体流入灶具内部空间,影响灶具的正常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