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衣架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0131发布日期:2019-03-02 02:12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隐藏式衣架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活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隐藏式衣架电暖器。



背景技术:

电暖器作为一种供暖设备,主要通过输出热气流达到驱寒供暖的目的,因其携带和使用方便被广泛使用。而在南方冬季潮湿阴冷,衣物晾晒需要较长时间,恰好电暖器在使用的过程中输出的热气流能够起到烘干衣物的效果。为此设计人员在电暖器上设置衣架结构,方便用户将衣物晾晒在电暖器附近,从而有效提高衣物晾晒效率。但是在电暖器上加设衣架结构势必导致整体的结构尺寸变大,不方便运输携带,影响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隐藏式衣架电暖器,以提高使用性能。

一种隐藏式衣架电暖器,包括电暖器本体、支撑臂和衣杆,所述电暖器本体上设有与所述衣杆匹配的收纳槽,所述支撑臂一端与电暖器本体的侧面移动连接或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衣杆移动连接或转动连接,使得所述支撑臂和所述衣杆组成的衣架组件存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下,在所述支撑臂的支撑下所述衣杆悬设在所述电暖器本体的前方或后方,第二状态下,所述衣杆缩回至所述收纳槽中。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隐藏式衣架电暖器,主要通过设置在所述电暖器本体侧面的支撑臂对衣杆进行支撑,使得衣杆能够悬设在电暖器本体的前方或后方,用于晾晒衣物。使用完后,再将衣杆和支撑臂转动至衣杆收纳在收纳槽中,支撑臂则位于电暖器本体的侧面,尽量减少衣杆和支撑臂在收纳状态时的占用空间,使得收纳状态下隐藏式衣架电暖器的整体高度与电暖器本体的高度一致,不会因为晾晒衣物功能的增加而导致隐藏式衣架电暖器的高度增加,从而方便运输携带,提高使用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槽沿所述电暖器本体的顶面轮廓线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臂与所述衣杆对应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衣杆上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配合限制位,当所述支撑臂相对于电暖器本体沿第一方向运动至所述衣架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所述衣杆相对于支撑臂沿第二方向运动至所述衣架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配合限制位配合,限制所述衣杆相对于所述支撑臂在第二方向上的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支撑臂与所述衣杆转动连接时,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配合限制位为设置在所述衣杆上的限位槽,当所述衣杆相对于所述支撑臂转动时,所述限位凸起能够在所述限位槽中运动,当所述衣架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槽的侧壁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臂上设有插接件,所述衣杆上设有供所述插接件穿过的安装孔,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所述衣杆上与所述支撑臂相对的侧面,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限位槽的底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臂上设有插接件,所述衣杆上设有供所述插接件穿过的安装孔,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所述衣杆上与所述支撑臂背离的侧面,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限位槽的底壁,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插接件的外周面连接,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支撑臂间隔设置,所述衣杆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对应的让位口,所述让位口与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让位口贯穿所述限位槽的底壁,所述限位凸起能够通过所述让位口进入所述让位槽,当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槽的侧壁抵接时,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让位口错位设置,所述衣杆处于水平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衣杆与所述支撑臂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支撑臂上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配合限制位,当所述支撑臂相对于电暖器本体沿第一方向运动至所述衣架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所述衣杆相对于支撑臂沿第二方向运动至所述衣架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配合限制位结合限制所述衣杆相对于所述支撑臂在第二方向上的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支撑臂与所述电暖器本体转动连接,所述衣杆与所述支撑臂转动连接时,所述衣杆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臂靠近所述电暖器本体的侧面,所述收纳槽位于在所述顶面的侧边轮廓线上的部分为侧面槽,所述侧面槽的长度小于所述顶面侧边轮廓线的长度,所述衣杆收纳在所述收纳槽中时,所述衣杆的端面与所述侧面槽的端部的侧壁抵接,所述支撑臂与所述电暖器本体的侧面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臂为两个,两个支撑臂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电暖器本体的两个侧面,所述衣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支撑臂转动连接,所述衣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支撑臂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槽为沿所述顶面的轮廓线挖设的缺口,所述衣杆的端部设有倒圆角,使得收纳在所述收纳槽中的衣杆能够向上翻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隐藏式衣架电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隐藏式衣架电暖器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所述隐藏式衣架电暖器中支撑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支撑臂和衣杆收纳状态的隐藏式衣架电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衣杆翻转到电暖器本体上方时隐藏式衣架电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隐藏式衣架电暖器,11、电暖器本体,111、收纳槽,1111、侧面槽,112、前面,113、后面,114、侧面,115、顶面,12、支撑臂,121、第一限位件,122、插接件,13、衣杆,131、第一配合限制位,132、让位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隐藏式衣架电暖器10,包括电暖器本体11、支撑臂12和衣杆13,所述电暖器本体11上设有与所述衣杆13匹配的收纳槽111,所述支撑臂12一端与电暖器本体11的侧面114移动连接或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臂12的另一端与所述衣杆13移动连接或转动连接,使得所述支撑臂12和所述衣杆13组成的衣架组件存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下,在所述支撑臂12的支撑下所述衣杆13悬设在所述电暖器本体11的前方或后方,第二状态下,所述衣杆13缩回至所述收纳槽111中。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隐藏式衣架电暖器10,主要通过设置在所述电暖器本体11的侧面114的支撑臂12对衣杆13进行支撑,使得衣杆13能够悬设在电暖器本体11的前方或后方,用于晾晒衣物。使用完后,再将衣杆13和支撑臂12转动至衣杆13收纳在收纳槽111中,支撑臂12则位于电暖器本体11的侧面114,尽量减少衣杆13和支撑臂12在收纳状态时的占用空间,使得收纳状态下隐藏式衣架电暖器10的整体高度与电暖器本体11的高度一致,不会因为晾晒衣物功能的增加而导致隐藏式衣架电暖器10的高度增加,从而方便运输携带,提高使用性能。

具体地,所述收纳槽111可以设置在所述电暖器本体11的前面112或后面113,所述衣杆13和支撑臂12的设置位置则与所述收纳槽111的位置相应,只要在收纳状态下所述衣杆13位于所述收纳槽111内,所述支撑臂12位于所述电暖器的侧面114,即属于前述方案所述范围。一般情况下,若所述电暖器本体11只有前面设有出风口则将所述收纳槽111设置在所述电暖器本体11的前面112,第一状态下所述衣杆13悬设在电暖器本体11的前方,若所述电暖器本体11的前面和后面均设有出风口时,则所述收纳槽111既可以设置在前面112也可以设置在后面113,衣杆13做相应设置。本文中所述电暖器本体11的前面112是指一般情况下当电暖器本体11的出风方向只向前时,出风口所在的面,所述电暖器本体11的后面113为与所述前面112相背的面,所述电暖器本体11的侧面114则为图5中支撑臂12所在的面。

而所述支撑臂12与所述电暖器本体11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是移动连接也可以是转动连接,同理所述支撑臂12与所述衣杆13之间既可以是移动连接也可以是转动连接,只要所述支撑臂12和所示衣杆13能够通过对应的运动过程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即可。

优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收纳槽111沿所述电暖器本体11的顶面115轮廓线设置。使得衣杆13位于在所述收纳槽111中时刚好贴合电暖器本体11原本的轮廓,整体上提升收纳状态下隐藏式电暖器本体11的视觉效果。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当所述衣杆13收纳在所述收纳槽111中时,所述支撑臂12与电暖器本体11的侧面114贴合。尽量减少在收纳状态下所述衣杆和支撑臂占用空间。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支撑臂12与所述衣杆13对应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件121,所述衣杆13上与所述第一限位件121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配合限制位131,当所述支撑臂12相对于电暖器本体11沿第一方向运动至所述衣架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所述衣杆13相对于支撑臂12沿第二方向运动至所述衣架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件121与所述第一配合限制位131配合,限制所述衣杆13相对于所述支撑臂12在第二方向上的运动。

通过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限位件121和所述第一配合限制位131,使得当支撑臂12和衣杆13运动到所述衣架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衣杆13与支撑臂12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被所述第一限位件121和所述第一配合限制位131限制,确保所述衣杆13不会相对于支撑臂12继续向第二方向运动,以便晾晒衣物。即,使用的过程中,当衣杆13和支撑臂12运动到所述衣架组件处于第一状态,衣杆13悬设在电暖器本体11的前面112或后面113时,衣杆13相对于支撑臂12固定,能够承受一定的作用力,衣物晾晒在衣杆13上时衣杆13不会相对于支撑臂12转动。

具体地,若所述支撑臂12与衣杆13之间为移动连接,则所述第一限位件121与所述第一配合限制位131配合限制的是所述衣杆13相对于所述支撑臂12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若所述支撑臂12与衣杆13之间为转动连接时,所述第一配合限制位131配合限制的是所述衣杆13相对于所述支撑臂12在第二方向上的转动。

可选地,也可以在所述衣杆13与所述支撑臂12连接的一端设置第二限位件,在所述支撑臂12上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二配合限制位,当所述支撑臂12相对于电暖器本体11沿第一方向运动至所述衣架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所述衣杆13相对于支撑臂12沿第二方向运动至所述衣架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配合限制位结合限制所述衣杆13相对于所述支撑臂12在第二方向上的运动。

与上述第一限位件121和第一配合限制位131的设置类似,保障衣架组件在第一状态下时所述衣杆13不会相对于支撑臂12在第二方向上运动。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当所述支撑臂12与所述衣杆13转动连接时,所述第一限位件121包括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配合限制位131为设置在所述衣杆13上的限位槽,当所述衣杆13相对于所述支撑臂12转动时,所述限位凸起能够在所述限位槽中运动,当所述衣架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槽的侧壁抵接,使得所述衣杆13无法在第二方向上相对于支撑臂12转动,保障衣杆13处于悬设状态。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臂12上设有插接件122,所述衣杆13上设有供所述插接件122穿过的安装孔,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所述衣杆13上与所述支撑臂12相对的侧面114,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限位槽的底壁。

通过所述插接件122在所述安装孔中的设置实现所述支撑臂12与衣杆13之间的转动连接。而所述限位槽则设置在所述衣杆13上与所述支撑臂12相对的侧面114,所述插接件122通过所述限位槽后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所述限位凸起则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支撑臂12上设有插接件122,所述衣杆13上设有供所述插接件122穿过的安装孔,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所述衣杆13上与所述支撑臂12背离的侧面114,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限位槽的底壁,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插接件122的外周面连接,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支撑臂12间隔设置,所述衣杆13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对应的让位口132,所述让位口132与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让位口132贯穿所述限位槽的底壁,所述限位凸起能够通过所述让位口132进入所述让位槽,当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槽的侧壁抵接时,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让位口132错位设置,所述衣杆13处于水平状态。使得在第一状态时,所述衣架杆被所述限位凸起限位在所述插接件122上,同时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槽之间的配合也使得衣杆13在第二方向上的限制,且衣架组件在第一状态下时所述衣杆13处于水平状态,进一步方便晾晒衣物。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5和图6所示,当所述支撑臂12与所述电暖器本体11转动连接,所述衣杆13与所述支撑臂12转动连接时,所述衣杆13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臂12靠近所述电暖器本体11的侧面114,所述收纳槽111位于在所述顶面115的侧边轮廓线上的部分为侧面槽1111,所述侧面槽1111的长度小于所述顶面115侧边轮廓线的长度,所述衣杆13收纳在所述收纳槽111中时,所述衣杆13的端面与所述侧面槽1111的端部的侧壁抵接,所述支撑臂12与所述电暖器本体11的侧面114贴合。

使用过程中,通过所述衣杆13与侧面槽1111的端部的侧壁的抵接提示用户衣杆13已收纳到位,而且此时所述支撑臂12与电暖器本体11的侧面114贴合,处于收纳状态的隐藏式衣架电暖器10的高度未增加,在宽度上只增加了所述支撑臂12的厚度,整体尺寸增加较小。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支撑臂12为两个,两个支撑臂12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电暖器本体11的两个侧面114,所述衣杆13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支撑臂12转动连接,所述衣杆13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支撑臂12转动连接。通过在衣杆13的两端均采用所述支撑臂12支撑,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收纳槽111为沿所述顶面115的轮廓线挖设的缺口,所述衣杆13的端部设有倒圆角,使得收纳在所述收纳槽111中的衣杆13能够向上翻转。使用过程中,可以将所述衣杆13向上翻转作为提手使用,方便搬运所述隐藏式衣架电暖器1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