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分户热计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0084发布日期:2019-03-02 02:12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分户热计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计量装置领域,特别是多功能分户热计量装置。



背景技术:

供暖热计量即对供暖系统中的用户所消耗热能进行计量,并按热量收费,为了能够真正实现按需供热、合理收费和达到节能的目标。

分户热计量箱是指以住宅建筑的户(套)为单位,计量集中供暖热用户实际消耗热量的供暖方式,新建居住建筑的集中采暖系统应当使用双管系统,推行温度调节和户用热量计量装置,实行供热计量收费,实现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要求,现有技术中的热计量箱功能单一,为达到使用的便利性,保证装置便于远程操控,同时故障发生时能够及时报警,便于监控,同时起到防盗作用,因此设置本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多功能分户热计量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多功能分户热计量装置,包括矩形热计量箱体,所述矩形热计量箱体前侧表面加工有矩形操作开口,所述矩形热计量箱体前侧表面铰链连接有与矩形操作开口相匹配的热计量箱挡门,所述热计量箱挡门前侧表面设有显示屏,所述矩形热计量箱体内下表面左端加工有进水口和回水口,所述进水口内嵌装有折型进水管,所述折型进水管一端固定连接有多功能阀门,所述多功能阀门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号连接管,所述一号连接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热量表,所述热量表一端固定连接有二号连接管,所述二号连接管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号球阀,所述一号球阀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通过矩形热计量箱体伸出的圆形进水管,所述回水口内嵌装有折型回水管,所述折型回水管一端固定连接有锁闭阀,所述锁闭阀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三号连接管,所述三号连接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二号球阀,所述二号球阀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通过矩形热计量箱体伸出的圆形回水管,所述矩形热计量箱体内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控盒,所述电控盒内设有蜂鸣器、信号收发器和蓝牙模块,所述电控盒右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热计量箱挡门后侧表面上端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块,所述电控盒右侧表面设有微型摄像头,所述矩形热计量箱体内右侧表面设有微型控制器,所述微型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显示屏、蜂鸣器、信号收发器、蓝牙模块、压力传感器和微型摄像头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矩形热计量箱体后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对条形安装板,每个所述条形安装板侧表面两端均加工有一对螺纹安装孔,每个所述螺纹安装孔内均嵌装有紧定螺钉。

所述电控盒左侧表面加工有操作开口,所述电控盒左侧表面活动连接有操作开口相匹配的保护门。

所述热计量箱挡门前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与显示屏相匹配的透明防护罩。

所述矩形热计量箱体前侧表面左端设有锁孔。

所述热计量箱挡门前侧表面且位于显示屏上方固定连接有标识牌。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多功能分户热计量装置,监控效果好,有利于防盗,便于远程操控,方便随时观察计量表的参数,提高安全性,结构新颖,可利用价值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分户热计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分户热计量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分户热计量装置的主视图;

图中,1、矩形热计量箱体;2、热计量箱挡门;3、显示屏;4、折型进水管;5、多功能阀门;6、一号连接管;7、热量表;8、二号连接管;9、一号球阀;10、圆形进水管;11、折型回水管;12、锁闭阀;13、三号连接管;14、二号球阀;15、圆形回水管;16、电控盒;17、蜂鸣器;18、信号收发器;19、蓝牙模块;20、压力传感器;21、压缩弹簧;22、挤压块;23、微型摄像头;24、微型控制器;25、条形安装板;26、紧定螺钉;27、保护门;28、透明防护罩;29、标识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3所示,多功能分户热计量装置,包括矩形热计量箱体1,所述矩形热计量箱体1前侧表面加工有矩形操作开口,所述矩形热计量箱体1前侧表面铰链连接有与矩形操作开口相匹配的热计量箱挡门2,所述热计量箱挡门2前侧表面设有显示屏3,所述矩形热计量箱体1内下表面左端加工有进水口和回水口,所述进水口内嵌装有折型进水管4,所述折型进水管4一端固定连接有多功能阀门5,所述多功能阀门5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号连接管6,所述一号连接管6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热量表7,所述热量表7一端固定连接有二号连接管8,所述二号连接管8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号球阀9,所述一号球阀9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通过矩形热计量箱体1伸出的圆形进水管10,所述回水口内嵌装有折型回水管11,所述折型回水管11一端固定连接有锁闭阀12,所述锁闭阀1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三号连接管13,所述三号连接管13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二号球阀14,所述二号球阀1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通过矩形热计量箱体1伸出的圆形回水管15,所述矩形热计量箱体1内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控盒16,所述电控盒16内设有蜂鸣器17、信号收发器18和蓝牙模块19,所述电控盒16右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20,所述热计量箱挡门2后侧表面上端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21,所述压缩弹簧21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块22,所述电控盒16右侧表面设有微型摄像头23,所述矩形热计量箱体1内右侧表面设有微型控制器24,所述微型控制器24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显示屏3、蜂鸣器17、信号收发器18、蓝牙模块19、压力传感器20和微型摄像头2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矩形热计量箱体1后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对条形安装板25,每个所述条形安装板25侧表面两端均加工有一对螺纹安装孔,每个所述螺纹安装孔内均嵌装有紧定螺钉26;所述电控盒16左侧表面加工有操作开口,所述电控盒16左侧表面活动连接有操作开口相匹配的保护门27;所述热计量箱挡门2前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与显示屏3相匹配的透明防护罩28;所述矩形热计量箱体1前侧表面左端设有锁孔;所述热计量箱挡门2前侧表面且位于显示屏3上方固定连接有标识牌29。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矩形热计量箱体1用于保护热计量元件,同时具有美观效果,热计量箱挡门2起到密封保护作用,显示屏3用于显示热计量参数,便于观看供热是否正常,折型进水管4便于供暖进水,多功能阀门5、一号连接管6、热量表7、二号连接管8、一号球阀9和圆形进水管10共同构成进水循环结构,热量表7便于检测瞬时流量、累计流量、瞬时热量、累计热量、供回水温度、温度差等参数,有利于随时检测热计量系数,提高安全效果,多功能阀门5和一号球阀9通过开关大小控制进水量,从而控制供暖温度,折型回水管11有利于供热回水,折型回水管11、锁闭阀12、三号连接管13、二号球阀14和圆形回水管15共同构成回水循环结构,锁闭阀12和二号球阀14通过开关作用控制回水,电控盒16用于承载保护电性元件,信号收发器18有利于将装置的异常信息通过蓝牙模块19传输到远程终端设备,便于工作人员及时维修,蜂鸣器17通过发声提高警示效果,信号收发器18和蓝牙模块19有利于远程控制装置,挤压块22与压力传感器20相接触,压力传感器20的压力参数发生变化,压缩弹簧21通过拉伸与压缩保证挤压块22与压力传感器20接触,此时蜂鸣器17发声警示,微型摄像头23监控装置情况后传输到远程终端设备,便于及时观看,起到防盗效果,一对条形安装板25上的紧定螺钉26便于装置与墙面紧固连接,保证装置的固定安装效果,操作开口便于维修更换电性元件,保护门27起到密封保护作用,透明防护罩28用于保护显示屏3,锁孔有利于锁紧装置,标识牌29起到标识作用,监控效果好,有利于防盗,便于远程操控,方便随时观察计量表的参数,提高安全性,结构新颖,可利用价值高。

在本实施方案中,首先在本装置上安装可编程系列微型控制器24,选择微型控制器24的型号为SC200,在装置上设置市电接口,将市电接口的接电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子电性连接,同时将市电接口的输入端与电源线电性连接,将该型号微型控制器24的六个输出端子通过导线分别与显示屏3、蜂鸣器17、信号收发器18、蓝牙模块19、压力传感器20和微型摄像头23的输入端连接。本领域人员通过微型控制器24编程后,完全可控制各个电器件的工作顺序,具体工作原理如下:矩形热计量箱体1用于保护热计量元件,矩形操作开口便于维修更换热计量元件,热计量箱挡门2起到密封保护作用,显示屏3用于显示热计量参数,进水口用于固定安装折型进水管4,折型进水管4便于供暖进水,多功能阀门5、一号连接管6、热量表7、二号连接管8、一号球阀9和圆形进水管10共同构成进水循环,热量表7便于检测瞬时流量、累计流量、瞬时热量、累计热量、供回水温度、温度差等参数,多功能阀门5和一号球阀9通过开关大小控制进水量,回水口用于安装固定折型回水管11,折型回水管11有利于供热回水,折型回水管11、锁闭阀12、三号连接管13、二号球阀14和圆形回水管15共同构成回水循环结构,锁闭阀12和二号球阀14通过开关作用控制回水,电控盒16用于承载电性元件,热量表7显示参数异常时,信号收发器18将装置电信号通过蓝牙模块19传输到远程终端设备,同时蜂鸣器17开始发声提高警示效果,信号收发器18和蓝牙模块19有利于远程控制装置,而且热计量箱挡门2打开时,压缩弹簧21收缩,挤压块22脱离压力传感器20,压力传感器20的压力参数发生变化,此时蜂鸣器17发声警示,微型摄像头23监控装置情况后传输到远程终端设备,便于及时观看,一对条形安装板25上螺纹安装孔内嵌装的紧定螺钉26便于装置与墙面紧固连接,操作开口便于维修更换电性元件,保护门27起到密封保护作用,透明防护罩28用于保护显示屏3,锁孔有利于锁紧装置,标识牌29起到标识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