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纯镁电加热竖窑均热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3292发布日期:2018-08-10 20:08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节能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加热竖窑换热器均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竖窑采用天然气、液化气、重油等为燃料,通过燃料与一次风燃烧加热物料,热烟气经过预热区加热物料,温度降低,冷却烟气经除尘、脱硫、脱硝等工序排入大气;二次风通过鼓风机在冷却区冷却热物料,形成的热气体参与燃烧加热物料。然而,传统竖窑燃料的不充分燃烧、环保压力逐渐增大、烧成带温度控制不均匀以及产品质量不稳定等诸多因素迫使高温行业要开发更为先进的环保型窑炉。

电加热竖窑采用电力作为热源,与燃烧能源相比更为清洁,在生产过程中挥发份中粉尘排量少,更能免去脱硫、脱硝工序。窑炉分为预热区、保温区和冷却区。目前市场上的电加热窑炉冷却区采用水冷或风冷装置,但是都没有考虑冷却后热能的再利用问题,大量的热能排放出去,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同时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加热竖窑换热器用热风管道。把冷却区的强制换热装置中的热风,通过热风管道引入到预热区的预热管路组中,进而来对物料进行预热,提高物料的加热效率,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同时也节省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纯镁电加热竖窑均热器结构,电加热竖窑包括冷却循环回路、上行热风管路、预热循环回路和下行通风管路;冷却循环回路由冷却管路组、冷却循环均热器组成,通过第一法兰与上行热风管路连接;预热循环回路由预热管路组、预热循环均热器组成,通过第二法兰与引风机连接;上行热风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冷却端的第一法兰和预热端的引风机;下行通风管路连接预热管路组的出风口和冷却管路组的进风口,并在靠近冷却区处设有引风机;所述冷却循环均热器和预热循环均热器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为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内靠近进风口端为均热腔,靠近出风口端为混合腔;混合腔的腔壁上设置螺旋型折流筋;均热腔内设置多级换热管组,每一级的换热管组包括多个同心设置的圆柱体,所述圆柱体均固定在十字支撑架上;次一级的换热管组的圆柱体与上一级换热管组的圆柱体错开设置。冷却循环均热器、预热循环均热器、上行热风管路和下行通风管路均设置硅酸铝纤维毡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让电加热竖窑的强制换热装置中的余热得到再次利用,不但减少了能源浪费,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且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热风管道对物料进行预热,提高窑炉的热利用率,同时达到节约生产成本的目的。均热器的结构保证了风的均匀分散,并通过均热腔的螺旋型折流筋与直接流出的风的混合,增加了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加热竖窑换热器用热风管道示意图;

图2为均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截面示意图;

图中,1冷却管路组、2冷却循环均热器、3法兰、4上行热风管路、5引风机、6法兰、7预热循环均热器、8预热管路组、9下行通风管路、10硅酸铝纤维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电加热竖窑换热器用热风管道,包括冷却循环回路、上行热风管路和预热循环回路。冷却管路组1与冷却循环均热器2连接,上行热风管路4的一端通过第一法兰3与冷却循环均热器2连接,上行热风管路组4的另一端与引风机5连接,引风机5的出风口通过第二法兰6与预热循环均热器7连接,预热循环均热器7与预热管路组8连接。

所述冷却循环均热器和预热循环均热器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壳体23,所述壳体23的两端分别为进风口21和出风口22;壳体内靠近进风口端为均热腔,靠近出风口端为混合腔24;混合腔24的腔壁上设置螺旋型折流筋27;均热腔内设置多级换热管组,每一级的换热管组包括多个同心设置的圆柱体25,所述圆柱体均固定在十字支撑架26上;次一级的换热管组的圆柱体与上一级换热管组的圆柱体错开设置。

其中冷却循环均热器2、预热循环均热器7和上行热风管路4都采用硅酸铝纤维毡10作为保温层。

电加热竖窑换热器用热风管道的工作过程:经冷却区换热管组1出来的热风进入到冷却循环均热器2中进行均热。热风经过均热后在引风机5的作用下进入到上行热风管路4中。通过调节第二法兰6来控制从引风机5出来后热风的流量。最后经过预热循环均热器7分配到预热管路组8中完成对物料预热,预热后的空气经过下行通风管路9进入到冷却区完成一个循环。

本实用新型在实用中要注意的问题:冷却区的余热温度低于窑炉保温区的温度,要控制引风机挡板的开度,确保不会对生产过程中的窑炉所需温度产生任何影响。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的处理,本实用新型使余热得到回收再利用,减少了能源的浪费,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也提高窑炉的热利用率,节约生产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