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机组的减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89346发布日期:2018-10-02 18:45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机组的减噪装置。



背景技术:

新风机组是提供新鲜空气的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工作原理是在室外抽取新鲜的空气经过除尘、除湿(或加湿)、降温(或升温)等处理后通过风机送到室内,在进入室内空间时替换室内原有的空气。

公告号为CN20490210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全热交换新风机,它包括新风风机、排风风机和全热交换芯体,所述新风风机和所述排风风机布置成位于全热交换芯体的两侧且位于全热交换芯体内的不同气流通路的延长线上,并且所述新风风机和所述排风风机的风叶轴线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的长度方向垂直。这种全热交换新风机具有机身厚度尺寸小、机内阻力小、全热交换效率高、能耗低和便于安装维护等优点。

但是新风风机在工作过程中风机转动时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对用户生活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风机组的减噪装置,其优点是减少风机在工作过程中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风机组的减噪装置,包括固定在新风箱内的风机外的隔音罩,所述隔音罩上开设有供风机上进风管和出风管通过的第一通孔,所述隔音罩设为外罩和与外罩连接的内罩,所述外罩与内罩之间存在间隙且填充消音泡沫,所述内罩内壁设有若干第二通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隔音罩套在风机外侧,可以减少风机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当风机工作产生噪音时,噪音会从第二通孔内穿出并被消音泡沫吸收,减少风机在工作过程中的噪音,减少在风机使用时产生噪音对人们使用环境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罩设为弧形且在背离外罩一侧设有若干相互连接的倾斜面,若干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倾斜面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倾斜面有利于噪音的反射,噪音通过不断的反射进入第二通孔内被吸收,弧形面还有利于风机产生的噪音可以从弧形面的各个位置上被吸收,减少吸收死角,提高减噪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罩底端周向设有弹性延伸板,所述新风箱内底壁上开设有供延伸板嵌入的第一凹槽,所述延伸板上开设有槽口朝向第一凹槽槽底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若干压缩弹簧,各个所述压缩弹簧两端均与第二凹槽槽壁固定连接,延伸板宽度在压缩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下略大于第一凹槽的宽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按压延伸板两侧使延伸板两侧边向中线位置靠近,压缩弹簧被挤压产生弹性回复力,将延伸板插入第一凹槽内,在压缩弹簧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挤压延伸板两侧壁向外扩张,从而减少延伸板从第一凹槽内滑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罩与新风箱内底壁抵触的一侧设有密封胶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密封胶条减少了内罩翻折部分与新风箱体内底壁之间产生间隙,减少对减噪效果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延伸板靠近外罩一端设有卡条,所述外罩底端设有供卡条嵌入的卡槽,所述外罩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穿过卡块与卡槽侧壁螺纹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条嵌入卡槽内可以实现延伸板与外罩的固定,通过第一螺栓提高延伸板与外罩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也方便延伸板的拆卸,可以拆下延伸板直接将隔音罩放置在新风箱内起到减噪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音罩侧壁下方设有伸出隔音罩外侧的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管口朝向新风箱底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风管可以使隔音罩内外的压强保持一致,提高风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通风管管口向下可以减少外界杂质进入到通风管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管内靠近管口处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两端通过第二螺栓与通风管内壁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对进入隔音罩内的气体进行过滤,减少杂质进入隔音罩内影响风机工作,同时通过第二螺栓连接可拆卸,可以在过滤网被堵塞时方便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管靠近隔音罩内一端填充有消音海绵。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消音海绵使进入通风管内的噪音被吸收,提高隔音罩的降噪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隔音罩套在风机外侧,当风机工作产生噪音时,噪音从第二通孔内穿出并被消音泡沫吸收,减少风机在工作过程中的噪音,减少对人们使用时的环境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内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消音泡沫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消音海绵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新风箱;11、风机;2、隔音罩;21、第一通孔;22、外罩;23、内罩;24、消音泡沫;25、第二通孔;26、倾斜面;3、延伸板;31、第一凹槽;32、第二凹槽;33、压缩弹簧;4、密封胶条;5、卡条;51、卡槽;52、第一螺栓;6、通风管;61、过滤网;62、第二螺栓;63、消音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新风机组的减噪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在新风箱1内风机11(参考图2)外的隔音罩2(参考图2),隔音罩2套在风机11外侧,可以减少风机11工作时产生的噪音,隔音罩2上开设有与风机11连通的第一通孔21,隔音罩2设为外罩22和与外罩22连接的内罩23,外罩22与内罩23之间存在间隙且填充消音泡沫24(参考图2),内罩23内壁设有若干第二通孔25,当风机11工作产生噪音时,噪音会从第二通孔25内穿出内罩23至内罩23与外罩22之间并被消音泡沫24吸收,从而达到减少噪音的目的,减少在风机11使用时产生噪音对人们使用环境造成影响。

如图2所示,内罩23设为弧形且内罩23两端翻折(参考图5)与外罩22固定连接,这样隔音罩2就能将风机11包裹,内罩23与新风箱1体内底壁抵触的一侧设有密封胶条4(参考图5),减少内罩23翻折部分与新风箱1体内底壁之间产生间隙而影响减噪效果,内罩23上在背离外罩22一侧设有若干相互连接的倾斜面26,若干第二通孔25均设置在倾斜面26上,倾斜面26有利于噪音的反射,噪音通过不断的反射进入第二通孔25内被吸收,进而风机11产生的噪音可以从弧形面的各个位置上被吸收,减少吸收死角,提高减噪效果。

如图3所示,当需要对风机11进行降噪时,将隔音罩2套设在风机11外侧即可,为了减少在使用过程中隔音罩2产生移动,外罩22底端周向设有延伸板3(参考图4),延伸板3具有一定的弹性,新风箱1内底壁上开设有供延伸板3嵌入的第一凹槽31(参考图4),延伸板3上开设有槽口朝向第一凹槽31槽底的第二凹槽32(参考图4),第二凹槽32内设有若干压缩弹簧33(参考图4),各个压缩弹簧33两端均与第二凹槽32槽壁固定连接,延伸板3的宽度在压缩弹簧33处于自然状态下略大于第一凹槽31的宽度。

如图4所示,当需要将隔音罩2固定在风机11外时,按压延伸板3两侧使延伸板3两侧边向中线位置靠近,压缩弹簧33被挤压产生弹性回复力,此时延伸板3的宽度略小于第一凹槽31的槽口口径,将延伸板3插入第一凹槽31内,在压缩弹簧33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挤压延伸板3两侧壁向外扩张,从而减少延伸板3从第一凹槽31内滑出,使外罩22稳定地固定在风机11外。

如图4所示,延伸板3靠近外罩22一端设有卡条5,外罩22底端设有供卡条5嵌入的卡槽51,外罩22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52,第一螺栓52穿过卡条5与卡槽51侧壁螺纹连接,卡条5嵌入卡槽51内可以实现延伸板3与外罩22的固定,通过第一螺栓52对延伸板3与外罩22的固定进行进一步加固,提高延伸板3与外罩22连接的稳定性,提高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同时也方便延伸板3的拆卸,当不需要隔音罩2与新风箱1底壁固定时,可以拆下延伸板3直接将隔音罩2放置在新风箱1内起到减噪作用,十分方便。

如图5所示,除此之外,为了减少由于风机11不断工作而造成隔音罩2内压强与外界压强差异较大的情况造成的安全隐患,隔音罩2侧壁下方设有伸出隔音罩2外侧的通风管6,通风管6管口朝向新风箱1底壁,通风管6内靠近管口处设有过滤网61(参考图6),过滤网61两端通过第二螺栓62(参考图6)与通风管6内壁连接,对进入隔音罩2内的气体进行过滤,减少外界在进入到通风管6内,同时过滤网61通过第二螺栓62连接可拆卸,可以在过滤网61被堵塞时方便更换,同时通风管6靠近隔音罩2内一端填充有消音海绵63,使进入通风管6内的噪音被吸收,提高隔音罩2的降噪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