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库排管及冷库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8538发布日期:2018-10-19 21:11阅读:7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库排管及冷库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库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库排管及冷库蒸发器。



背景技术:

目前安装在冷库库房内的蒸发器大多采用排管形式,多条排管平行设置,形成一个整体,安装在库房的顶部。为增加换热面积,提高制冷效率,排管的外壁上还设有翅片。制冷剂在排管内部流动,通过排管的侧壁和翅片与冷库内的空气换热制冷,使冷库内的温度降至设定值。

冷库的制冷系统正常运行时,排管的外侧壁和翅片表面的温度低于0℃,储藏物品尤其是食品中的水分、以及空气中的水分析出后会凝结在管壁或者翅片上,随着制冷时间的增加,排管的外侧壁和翅片表面会结霜。霜层的导热率很小,只有金属的百分之一,因而霜层就形成了较大的热阻,霜层越厚、热阻越大,此时霜层犹如保温层、使得排管内的冷量散发不出来,降低制冷效率。

目前常用的融霜方法有人工扫霜、制冷剂热熔霜和水融霜等。人工扫霜劳动强度大,扫除不均匀、不彻底。制冷剂热熔霜是将高温制冷剂气化后通入排管内,利用蒸气放热融化排管外表面的霜层,蒸气放热后转化为液体,排入循环储液器中。制冷剂热熔霜方式除霜效果好、效率高,但结构复杂、操作繁琐,而且对库温影响很大,容易影响食品质量。水融霜是向排管和翅片表面喷淋水,利用水的热量融化霜层并将霜层冲掉,但该方式容易使排管和翅片表面残存的水膜结冰,同样影响制冷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库排管及冷库蒸发器,能够快速除霜且不影响冷库温度,省时省力,提高除霜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库排管,包括:

水平设置的制冷剂管;

至少两个翅片;每个所述翅片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制冷剂管的外侧壁相连;

多个用于除霜的热熔装置;所述热熔装置与所述翅片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热熔装置与对应的翅片的第二端相连;和

至少一个接水盘;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制冷剂管下方的所述翅片与所述接水盘一一对应;所述接水盘与对应的翅片的第二端相连,用于盛放掉落的融霜。

进一步的,翅片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翅片在竖直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制冷剂管的上下两端,且每个所述翅片竖直设置。

进一步的,翅片的数量为三个;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制冷剂管的上方设置一个所述翅片,下方设置两个所述翅片;

位于所述制冷剂管上方的翅片竖直设置,位于所述制冷剂管下方的两个翅片相对于竖直轴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剂管的内侧壁上沿周向均匀设有多个挡片;每个所述挡片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制冷剂管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第二端向所述制冷剂管的轴线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热熔装置为伴热带或电热丝。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剂管为铝合金管,所述翅片为铝合金板;所述翅片的长度为3厘米至5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库蒸发器,包括多个所述的冷库排管。

进一步的,各个所述冷库排管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冷库排管之间通过U型管相连。

进一步的,各个所述冷库排管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冷库排管之间通过U型管相连;

每个所述冷库排管包括两个翅片;两个所述翅片在竖直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制冷剂管的上下两端,且每个所述翅片竖直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冷库排管之间的翅片呈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库制冷装置,包括控制机构和所述的冷库蒸发器;

所述控制机构与各个所述热熔装置相连,用于控制各个所述热熔装置的通电频率和每次通电的时长。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制冷剂管的外侧壁上设置翅片,能够增加换热面积,提高制冷效率。热熔装置位于翅片的端部,将翅片相对的两个侧面隔离开来,从而使得翅片两个侧面上凝结的霜层相互隔离,当热熔装置通电时,翅片的温度随之升高,与翅片粘接的霜层受热融化,在重力作用下从翅片表面滑落。位于下方的接水盘用于盛接掉落的霜层,避免融霜落在冷库的物品或地面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中的冷库排管能够快速除霜,而且除霜过程中制冷装置正常运行,不影响冷库温度,另外,本方案中的冷库排管在除霜时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提高除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库排管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库排管的另一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库蒸发器的第一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库蒸发器的第二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库蒸发器的第三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库蒸发器的第四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制冷剂管,11-挡片,20-翅片,30-热熔装置,40-接水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库排管,结合图1和图2所示,冷库排管包括水平设置的制冷剂管10、至少两个翅片20、多个用于除霜的热熔装置30和至少一个接水盘40。每个翅片20的第一端均与制冷剂管10的外侧壁相连。热熔装置30与翅片20一一对应。每个热熔装置30与对应的翅片20的第二端相连。在竖直方向上,各个接水盘40与位于制冷剂管10下方的各个翅片20一一对应。接水盘40与对应的翅片20的第二端相连,用于盛放掉落的融霜。

制冷剂管10的外侧壁上设置翅片20,能够增加换热面积,提高制冷效率。热熔装置30位于翅片20的端部,将翅片20相对的两个侧面隔离开来,从而使得翅片20两个侧面上凝结的霜层相互隔离,当热熔装置30通电时,翅片20的温度随之升高,与翅片20粘接的霜层受热融化,在重力作用下从翅片20表面滑落。位于下方的接水盘40用于盛接掉落的霜层,避免融霜落在冷库的物品或地面上。

制冷剂管10与冷库的地面平行设置,翅片20一般沿竖直方向设置,结霜时,制冷剂管10的外侧面和翅片20两个侧面的霜层会凝结成一个类似冰块的整体,除霜时需要将整块的霜层融化活着人工敲碎,增加了操作难度。现有技术中,如采用人工除霜的方式,为避免敲击造成排管损坏,一般不会直接敲击霜层,而是将制冷装置停机、升高冷库的温度使霜层融化后,再进行清扫。但该方式对冷库温度影响较大,容易造成食品变质。

现有技术中,如采用制冷剂热熔霜的方式,也需要将制冷装置停机,向制冷剂管10中通入高温气体或高温液体,且需要将整块的霜层完全融化。该方式也会对冷库温度造成较大影响,而且融霜耗时长,增加冷库运行难度。

现有技术中,如采用水融霜的方式,为避免喷淋水瞬间结冰,也需要将制冷装置停机,而且耗水量大。采用该方式还容易造成清洗水粘附在制冷剂管10的表面以及翅片20的表面,凝结成冰,失去了除霜的意义。

因此,本实施例中,热熔装置30将翅片20的两个侧面隔离开来,使得霜层无法凝结成霜块,相当于将整块的霜块从中间敲碎成两半,热熔装置30相当于“破冰刀”的作用,当热熔装置30通电时,只要稍微升高翅片20的温度,霜层即可脱离粘附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霜层能够很容易的从翅片20的表面滑落。而且,热熔装置30通电时,制冷剂能够正常的在制冷剂管10内流动制冷,无需关停制冷装置,不影响冷库温度,省时省力。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1所示,翅片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翅片20在竖直方向上分别位于制冷剂管10的上下两端,且每个翅片20竖直设置。两个翅片20在竖直平面内的投影呈I字型。

结合图1所示,位于制冷剂管10上方的翅片20为上翅片,顶端与第一热熔装置连接,第一热熔装置用于将上翅片两侧的霜层隔离。位于制冷剂管10下方的翅片20为下翅片,底端与第二热熔装置连接,第二热熔装置用于将下翅片两侧的霜层隔离。上翅片或下翅片的末端可以设置U型或V型开口,第一热熔装置或第二热熔装置嵌套在开口内;也可以将第一热熔装置或第二热熔装置粘接在上翅片或下翅片的末端。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2所示,翅片20的数量为三个。在竖直方向上,制冷剂管10的上方设置一个翅片20,下方设置两个翅片20。位于制冷剂管10上方的翅片20竖直设置,位于制冷剂管10下方的两个翅片20相对于竖直轴线对称设置。三个翅片20在竖直平面内的投影呈人字型。具体的,位于制冷剂管10上方的翅片20所在的平面为竖直轴线。

制冷剂管10的外侧连接的翅片20数量越多,制冷面积越大,制冷效率也越高。但翅片20的数量越多,除霜的难度也会同时增大。根据实践经验,设置3个翅片20时,制冷效率较高同时除霜难度也较小。另外,位于制冷剂管10下方的两个翅片20相对轴线对称设置,可以使得两个翅片20的霜层凝结速度以及除霜时的融化速度一致,有利于使两个翅片20的霜层同时脱落,从而使制冷剂管10两侧受力一致,延长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1和图2所示,制冷剂管10的内侧壁上沿周向均匀设有多个挡片11。每个挡片11的第一端均与制冷剂管1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第二端向制冷剂管10的轴线延伸。

制冷剂沿制冷剂管10的内侧壁流动,将冷量传递给制冷剂管10的侧壁,制冷剂管10的侧壁再与冷库内的空气进行冷量交换,达到制冷效果。挡片11增加了与制冷剂接触的面积,能强化制冷效果,提高制冷效率。

具体的,热熔装置30为伴热带或电热丝。伴热带或电热丝沿翅片20的末端敷设,当通电时,伴热带或电热丝的热量传递给翅片20,使得翅片20两侧的霜层受热融化,脱粒粘附状态从而从翅片20的表面滑落。

具体的,制冷剂管10为铝合金管,翅片20为铝合金板。相对于铜管或者钢管,铝制管具有更好的传热能力,相同情况下,制冷剂在铝制管内吸收的热量更多,从而能够减小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和铝制管的温差,提高制冷效率。另外,铝制管质量轻,便于安装。

具体的,翅片20的长度为3厘米至5厘米。翅片20的长度过小,达不到增加制冷面积的效果,而长度过大,末端无法与制冷剂管10形成冷量传递,同样起不到提高制冷效率的作用,还会增加材料成本。根据实践经验,翅片20的长度设为3厘米至5厘米时,制冷效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冷库蒸发器,结合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包括多个上述的冷库排管。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3和图4所示,各个所述冷库排管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冷库排管之间通过U型管相连。在图3中,各个冷库排管包括两个翅片20,制冷剂管10通过U型管首位相连,形成S形整体结构,制冷剂沿制冷剂管10流动制冷。各个翅片20末端的热熔装置30将翅片20两侧的霜层隔离成相互独立的霜层,当热熔装置30通电时,霜层融化脱落,掉入下方的接水盘40内。

在图4中,各个冷库排管包括三个翅片20,制冷剂管10通过U型管首位相连,形成S形整体结构,制冷剂沿制冷剂管10流动制冷。各个翅片20末端的热熔装置30将翅片20两侧的霜层隔离成相互独立的霜层,当热熔装置30通电时,霜层融化脱落,掉入下方的接水盘40内。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5所示,各个所述冷库排管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冷库排管之间通过U型管相连。每个所述冷库排管包括两个翅片20。两个翅片20在竖直方向上分别位于制冷剂管10的上下两端,且每个翅片20竖直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冷库排管之间的翅片20呈一体结构。

在图5中,各个冷库排管包括两个翅片20,各个翅片20竖直设置,各个制冷剂管10也竖直排列,并通过U型管首位相连,形成S形整体结构,制冷剂沿制冷剂管10流动制冷。相邻的两个制冷剂管10之间的翅片20呈一体结构,位于最上方的制冷剂管10的上方的翅片20顶端设置热熔装置30。位于最下方的制冷剂管10的下方的翅片20底端设置热熔装置30,且连接有接水盘40。

另外,结合图6所示,各个冷库排管包括三个翅片20。各个制冷剂管10竖直排列,并通过U型管首位相连,形成S形整体结构,制冷剂沿制冷剂管10流动制冷。各个翅片20末端的热熔装置30将翅片20两侧的霜层隔离成相互独立的霜层,当热熔装置30通电时,霜层融化脱落,掉入下方的接水盘40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冷库制冷装置,包括控制机构和上述的冷库蒸发器。所述控制机构与各个热熔装置30相连,用于控制各个热熔装置30的通电频率和每次通电的时长。根据实践经验,当霜层达到3厘米厚度时,通过控制机构控制热熔装置30通电即可。如持续通电,耗费能源,而且影响制冷效率。如霜层厚度较大时,需要熔化更长时间才能使霜层脱落。

除霜时,操作人员只需操纵控制机构,即可控制除霜频率和除霜效果,省时省力。具体的,控制机构可以采用PLC或者单片机等。

本方案中的冷库排管能够快速除霜,而且除霜过程中制冷装置正常运行,不影响冷库温度,另外,本方案中的冷库排管在除霜时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提高除霜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