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89545发布日期:2018-10-02 18:47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相变热水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的相变热水器100包括内胆10,内胆10内设有相变材料,相变材料内埋设有蓄热管路20,蓄热管路20的进口端21和出口端22外露于内胆10外,在进口端21和出口端22之间设有循环管路30,循环管路30设有单向阀40和加热管50。在蓄热阶段,单向阀40打开,水泵70驱动水流在蓄热管路20和循环管路30之间流动,水流经过循环管路30时反复被加热管50加热,流向蓄热管路20之后将热量传递给相变材料,从而实现相变材料蓄热的目的;在用户使用热水阶段,自然水管的水通过进口端21进入蓄热管路20内被相变材料加热,单向阀40在市政自然管水压的作用下关闭,即冷水不会通过循环管路30直接流向出口端,冷水在蓄热管路20内被加热之后从出口端22流出。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相变热水器100的冷水经过蓄热管路20加热之后直接对外送出,这样,可能出现冷水未被充分加热就已经对外送出,或者不同放水阶段,对外送出的热水温度不同,用户体验感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相变热水器,该相变热水器可以对外送出温度均匀的热水,提高用户体验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相变热水器包括:壳体;水箱,所述水箱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水箱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进水口连通以向所述水箱送水,所述进水管的出口位于所述水箱的下部;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出水口连通以将所述水箱内的水输出,所述出水管的进口位于所述水箱的上部;蓄热体,所述蓄热体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蓄热体设有相变材料,所述相变材料内埋设有蓄热管路,所述蓄热管路与所述水箱连通形成循环通路;水泵,所述水泵与所述蓄热管路连接用于驱动水流在所述蓄热管路流动;其中,所述水箱和所述蓄热管路的至少之一设有加热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相变热水器,通过水箱与蓄热管路构设出一个循环通路,使得相变热水器在蓄热阶段和放水阶段,水流均可以在蓄热管路和水箱中来回流动,热水和冷水在水箱中自动分层,从而保证对外输出均匀的热水。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相变热水器,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水箱内设有第一加热管,所述蓄热管路设有第二加热管,在相变热水器蓄热阶段,所述第一加热管与所述第二加热管同步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水箱设有第一加热管,所述蓄热管路设有第二加热管,在相变热水器蓄热阶段,所述第一加热管与所述第二加热管分阶段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加热管位于所述蓄热管路的进水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水箱位于所述蓄热体的上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加热管的一端设于所述水箱的中部,另一端向下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加热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段、倾斜段和第二水平段,所述倾斜段自上向下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蓄热管路为蛇形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水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竖直延伸段、第一水平延伸段和第二竖直延伸段,所述蓄热管路的出口端伸入所述水箱内沿竖直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竖直延伸段和水平延伸段位于所述水箱内,所述第一竖直延伸段的入口高于所述蓄热管路的出口端的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水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水平延伸段和第三竖直延伸段,其中,第二水平延伸段的出口和所述蓄热管路的进口端的入口均低于所述蓄热管路的出口端的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相关技术中的相变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相变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相变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相变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相关技术中的相变热水器100;

内胆10;

蓄热管路20;进口端21;出口端22;

循环管路30;

单向阀40;

加热管50;

温度调节阀60;

水泵7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相变热水器200;

水箱201;

进水管202;第二水平延伸段2021;第三竖直延伸段2022;

出水管203;第一竖直延伸段2031;第一水平延伸段2032;第二竖直延伸段2033;

蓄热体204;蓄热管路2041;

水泵205;

第一加热管206;第一水平段2061;倾斜段2062;第二水平段2063;

第二加热管207;

壳体20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组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2-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相变热水器200,相变热水器200包括:壳体208、水箱201、进水管202、出水管203、蓄热体204、水泵205和加热管。其中,水箱201和蓄热体204均设于壳体208内。

如图2-图4所示,水箱201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管202与进水口连通以向水箱 201送水,出水管203与出水口连通以将水箱201内的水输出。其中,进水管202的出口位于水箱201的下部,出水管203的进口位于水箱201的上部。

蓄热体204设有相变材料,相变材料内埋设有蓄热管路2041,蓄热管路2041与水箱 201连通形成循环通路。水泵205与蓄热管路2041连接用于驱动水流在蓄热管路2041流动。其中,水箱201和蓄热管路2041的至少之一设有加热管。

在相变热水器200的蓄热阶段,水泵205驱动水流在水箱201和蓄热管路2041来回流动,即水箱201内的水可以流向蓄热管路2041,蓄热管路2041的水也可以流向水箱201,在流动过程中通过加热管加热,相变材料吸收水中的热量实现蓄热。其中,加热管可以设于水箱201内,加热管也可以设于蓄热管路2041上,或者加热管也可以同时设于水箱201 和蓄热管路2041上,换言之,对于加热管具体设置位置不受特别限定,只要保证水流在流动过程被加热,实现相变材料蓄热即可。

在相变热水器200对外放热水阶段,冷水通过进水管202输入水箱201内,在水泵205 驱动下,水流流入蓄热管路2041进行加热,再返回至水箱201内。由于冷水和热水密度不同,冷水和热水在水箱201将自动分层,且进水管202的出口位于水箱201的下部,出水管203的进口位于水箱201的上部,这样,可以保证出水管203对外送出均匀的热水。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相变热水器200,通过水箱201与蓄热管路2041构设出一个循环通路,使得相变热水器100在蓄热阶段和放水阶段,水流均可以在蓄热管路2041和水箱201中来回流动,热水和冷水在水箱201中自动分层,从而保证对外输出均匀的热水。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水箱201内设有第一加热管206,蓄热管路2041设有第二加热管 207,在相变热水器200蓄热阶段,第一加热管206与第二加热管207同步加热。由此,提高了相变热水器200的换热效率。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水箱201设有第一加热管206,蓄热管路2041设有第二加热管207,在相变热水器200蓄热阶段,第一加热管206与第二加热管207分阶段加热。例如,在蓄热阶段,先让第一加热管206对水箱201内的水进行预热,然后在水流循环流动过程中,再通过第二加热管207进行加热,这样,可以避免相变热水器200在同一时间段内大功率工作。

可选实施示例中,第二加热管207位于蓄热管路2041的进水端。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进一步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加热管206的一端所述水箱201的中部,另一端向下倾斜延伸。由此,可以使得第一加热管206对水箱201中部和下部的水都能可以进行加热,提高加热效率。

其中,第一加热管20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段2061、倾斜段2062和第二水平段 2063,倾斜段2062自上向下倾斜延伸。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相变热水器200的加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201位于所述蓄热体204的上侧。即水箱201 和蓄热体204在上下方向相对设置,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出水管20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竖直延伸段2031、第一水平延伸段2032和第二竖直延伸段2033,蓄热管路2041的出口端伸入水箱201内沿竖直方向延伸,其中,第一竖直延伸段2031和水平延伸段位于水箱201内,第一竖直延伸段2031的入口高于蓄热管路2041的出口端的出口。由此,可以保证从蓄热管路2041流出的热水与水箱 201中的热水可以被充分地混合,对外送出温度适宜的热水。

进水管20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水平延伸段2021和第三竖直延伸段2022,其中,第二水平延伸段2021的出口和蓄热管路2041的进口端的入口均低于蓄热管路2041的出口端的出口。由此,可以保证冷水停留在水箱201的底部,被位于水箱201内的第一加热管206 有效地加热。

对于相变热水器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并容易获得的,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