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储热式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5936发布日期:2019-01-15 22:54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相变储热式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相变储热式热水器。
背景技术
:相变储热式热水器是通过在内胆中填充相变材料,并将换热器埋设于相变材料中,利用相变材料热焓值高,储能密度大的优点,将热能储热储存在相变材料中。当需要热水时,冷水通过换热器与相变材料进行热交换,以置换出相变材料中储存的热量。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相变储热式热水器功能单一且不能合理利用能源。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相变储热式热水器,旨在提供一种在需要暖风且有热水时既能出暖风,又合理利用能源、占用空间小的相变储热式热水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相变储热式热水器,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内部设有相变材料的内胆,所述相变储热式热水器还包括:换热管路,包括设于所述内胆内与相变材料换热的换热段和位于内胆外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循环支管,连通所述进水端和所述出水端设置,所述循环支管与所述换热管路共同形成一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上设有用于驱动水流流动的驱动装置;加热装置,安装于所述循环管路上;进水管,与所述进水端连通;出水管,与所述出水端连通;暖风机,包括风道、换热器以及风机,所述换热器用以与所述循环管路中的热水发生热交换,所述风机用以将所述换热器换热后的热气从所述风道输送至壳体外,以产生热气流;以及,控制器,与所述换热器、所述风机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安装在所述循环支管上,用于与所述循环支管发生热交换;或者,所述换热器具有连接于所述循环支管的换热循环管路。优选的,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安装所述换热管路上,用于与所述换热管路发生热交换;或者,所述换热器具有连接于所述换热管路的出水端的换热循环管路。优选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进水管或进水端的前置过滤装置和/或安装在所述出水管或出水端的后置过滤装置。优选的,还包括软化水装置,所述软化水装置安装在所述进水管或所述进水端上。优选的,所述进水管设有第一流量传感器,且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进水端设有第二流量传感器,且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出水管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用以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水温控制所述暖风机。优选的,所述进水端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用以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水温控制所述暖风机。优选的,所述出水端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用以根据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水温控制所述暖风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内设置暖风机,当需要暖风且有热水时,开启风机即出暖风,充分利用能源,且将暖风机与相变储热式热水器结合起来也节省空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变储热式热水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变储热式热水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变储热式热水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变储热式热水器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相变储热式热水器7出水管1壳体91前置过滤装置2内胆92软化水装置3换热管路93后置过滤装置31进水端94暖风机32出水端11第一温度传感器4循环支管12第二温度传感器5加热装置13第三温度传感器6进水管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相变储热式热水器,图1至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变储热式热水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该相变储热式热水器100包括壳体1、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且内部设有相变材料的内胆2,该相变储热式热水器100还包括换热管路3、循环支管4、加热装置5、进水管6、出水管7、暖风机94以及控制器,换热管路3包括设于所述内胆2内与相变材料换热的换热段和位于内胆2外的进水端31和出水端32;循环支管4连通所述进水端31和所述出水端32设置,所述循环支管4与所述换热管路3共同形成一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上设有用于驱动水流流动的驱动装置;加热装置5安装于所述循环管路上;进水管6与所述进水端31连通;出水管7与所述出水端32连通;暖风机94包括风道、换热器以及风机,所述换热器用以与所述循环管路中的热水发生热交换,所述风机用以将所述换热器换热后的热气从所述风道输送至壳体1外,以产生热气流;控制器与所述换热器、所述风机电性连接。现有技术中的相变储热式热水器100功能单一且不能合理利用能源。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1内设置暖风机94,当需要暖风且有热水时,开启风机即出暖风,充分利用能源,且将暖风机94与相变储热式热水器100结合起来也节省空间。该相变储热式热水器100具有两种模式:储热模式和热水模式:在储热模式下,通过进水管6进水,使循环管路内储水,并关闭进水管6的进水以及出水管7的出水;然后通过加热装置5将循环管路内的水加热成热水,同时启动驱动装置对循环管路内的水流进行加压,促使热水在循环管路内流动,并回到加热装置5内重新被加热成热水。随着加热装置5不断加热水,而加热后的热水在循环管路内循环流动,不断与相变材料发生热交换,如此循环,直至相变材料达到目标温度,以进行储热。在热水模式下,打开进水管6和出水管7,外部冷水从进水管6流向换热管路3,由于相变材料储存了热量,当冷水进入到设有相变材料处的换热管路3时,冷水在换热管路3内与相变材料发生热交换而被加热成热水,热水从出水管7流出以供用户使用。为了减小该相变储热式热水器100的体积,换热管路3通常呈螺旋状或蛇形设置,能够使得换热管路3之间排布紧密。当然,换热管路3也可以呈直线设置。为了加快换热速率,通常设有多个换热管路3,多个换热管路3之间可以是依次串联,也可以是并联,或者采用串联和并联混合的方式进行设置。暖风机94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且安装在所述循环支管4上,用于与所述循环支管4发生热交换;或者,所述换热器具有连接于所述循环支管4的换热循环管路。在其他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也可以是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且安装在所述换热管路3上,用于与所述换热管路3发生热交换;或者,所述换热器具有连接在所述换热管路3的出水端32的换热循环管路。具体的,在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且安装在所述循环支管4上时,换热器可以与循环支管4接触而与循环支管4内的热水热交换;而所述换热器具有连接于所述循环支管4的换热循环管路时,换热器直接与循环支管4内的热水混水发生热交换。同样的,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且安装在所述换热管路3上时,可以与换热管路3接触而与换热管路3内的热水热交换;所述换热器具有连接在所述换热管路3的出水端32的换热循环管路时,换热器直接与换热管路3的热水混水发生热交换。为了提高洗浴的舒适度及健康性,请参阅图4,该相变储热式热水器100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进水管6或进水端31的前置过滤装置91和/或安装在所述出水管7或出水端32的后置过滤装置93。如此,可以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使用水更健康。为了进一步提高洗浴的舒适度,请参阅图3,该相变储热式热水器100还包括软化水装置92,所述软化水装置92安装在所述进水管6上。如此,降低水的硬度,提高洗浴的舒适度,同时还能减少管道内结垢的产生。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6设有第一流量传感器,且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在进水管6设置第一流量传感器,根据第一流量传感器检测的水流量来判断进水管6是否进冷水。当进水管6在进冷水时,关闭暖风机94,就不会散热,提高能量利用率。优选的,所述进水端31设有第二流量传感器,且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为了便于更准确合理的根据水温控制暖风机94,所述出水管7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1,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1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用以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11检测的水温控制所述暖风机94。例如在出水管7温度过低时,控制器控制关闭暖风机94,以避免散热进一步降低水温,降低热水速率。为了进一步更准确合理的根据水温控制暖风机94,所述进水端31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2,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2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用以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12检测的水温控制所述暖风机94。例如在进水端31温度过低时,控制器控制关闭暖风机94,以避免散热进一步降低水温,降低热水速率。为了进一步更准确合理的根据水温控制暖风机94,所述出水端32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13,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13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用以根据第三温度传感器13检测的水温控制所述暖风机94。例如在出水端32温度过低时,控制器控制关闭暖风机94,以避免散热进一步降低水温,降低热水速率。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