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导热油热量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0603发布日期:2018-11-09 20:15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导热油热量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生产中热量回收设备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导热油热量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呈液态,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沥青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沥青主要可以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其中,煤焦沥青是炼焦的副产品。石油沥青是原油蒸馏后的残渣。天然沥青则是储藏在地下,有的形成矿层或在地壳表面堆积。沥青主要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工业以及铺筑路面等。

沥青在生产过程中,冷却系统中的冷导热油中残存有大量的热量,反应过程中,一般采用冷却塔设备,以循环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原理是利用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汽散热,但是这种散热方式产生了以下问题:首先,产生的热量大量损失,飘散的空气中,没有做到节能降耗,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热量,其次,循环水以蒸汽形式蒸发,带走热量,需要向系统内不断补充新鲜水以实现降温冷却,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增大了企业成本,因此亟需一种冷导热油热量回收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冷导热油热量回收装置,通过设置列管式换热器等结构使得冷导热油中的热量能够进行回收再利用,将导热油热量回收循环与水循环结合使用,节能降耗,改善职工生活条件,节省了企业成本。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冷导热油热量回收装置,包括冷水罐、热水罐和列管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换热管,壳体和换热管内分别设置导热介质以换热,冷水罐通过冷水管与冷却水循环泵的入口相连通,冷却水循环泵的出口与列管式换热器壳体下端的冷却水进口相连通,列管式换热器通过设置在其壳体上方的加热管出口与热水罐上端的进口相连通,热水罐通过热水管与热水泵的入口相连通,热水泵的出口与生活用水区的入口相连通,生活用水区的管道分为两路,一路与洗澡管道相连通,另一路与取暖装置的入口相连通,取暖装置的出口与冷水罐回流口相连通形成水循环;冷水罐另一端设置有进水管;列管式换热器上方设置冷导热油储存罐,冷导热油储存罐下方的冷导热油入口与列管式换热器内部的换热管的入口相连通,与壳体内循环水热交换后从列管式换热器下方的热导热油出口流出实现热量回收;

所述的列管式换热器内部轴对称设置多组螺旋盘管,且多组螺旋盘管之间交叉设置;

所述的冷水罐和热水罐外侧均设置夹层,夹层内设置保温介质,保温介质包括多层岩棉层以及夹在岩棉层之间的泡沫层;

所述的取暖装置由并排设置的多片散热片组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列管式换热器、冷水罐、热水罐等结构,形成了两个循环,一个是导热油热量回收循环,另一个是水循环,二者组合交汇在列管式换热器内部,能够通过热交换快速将冷导热油中的热量进行热交换,回收至热水罐中,再通过热水泵泵至生活用水区,其中一路用来洗澡,另一路用来散热取暖,散热后的凉水返回至冷水管中再次进行循环,达到热量充分回收再利用的目的,取得了节能降耗,改善职工生活条件,节省企业成本的有益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列管式换热器中设置多组螺旋盘管,且多组螺旋盘管之间交叉设置,能充分填充壳体内的空间,交叉设置的螺旋盘管,能够大大增加热交换的效率,同时又能快速热传递,使得螺旋盘管与壳体内循环水之间、螺旋盘管与螺旋盘管之间均能进行热交换,存储在冷导热油中的热量能够快速的热交换进入到循环水中,进而加热后的循环水流入到热水罐中,并通过热水泵泵入生活用水区,用于员工洗澡或者采暖,有效的回收利用了冷导热油中的热量,取得了节能降耗,改善职工生活条件,节省企业成本的有益效果;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热水罐和冷水罐外侧设置夹层,夹层内设置保温介质,保温介质包括多层岩棉层以及夹在岩棉层之间的泡沫层,能够达到保温的目的,有效的防止热水罐和冷水罐内水温的变化,减少能量散失,取得了节省能源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盘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冷水罐,101、冷却水循环泵,102、冷水罐回流口,2、热水罐,201、热水泵,3、列管式换热器,301、壳体,302、换热管,303、冷却水进口,304、加热管出口,305、螺旋盘管,4、生活用水区,401、洗澡管道,402、取暖装置,4021、散热片,5、夹层,501、岩棉层,502、泡沫层,6、进水管,7、冷导热油储存罐,701、冷导热油入口,702、热导热油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所述,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冷导热油热量回收装置,包括冷水罐1、热水罐2和列管式换热器3,列管式换热器3包括壳体301和设置在壳体301内的换热管302,壳体301和换热管302内分别设置导热介质以换热,冷水罐1通过冷水管与冷却水循环泵101的入口相连通,冷却水循环泵101的出口与列管式换热器3壳体301下端的冷却水进口303相连通,列管式换热器3通过设置在其壳体301上方的加热管出口304与热水罐2上端的进口相连通,热水罐2通过热水管与热水泵201的入口相连通,热水泵201的出口与生活用水区4的入口相连通,生活用水区4的管道分为两路,一路与洗澡管道401相连通,另一路与取暖装置402的入口相连通,取暖装置402的出口与冷水罐回流口102相连通形成水循环;冷水罐1另一端设置有进水管5;列管式换热器3上方设置冷导热油储存罐7,冷导热油储存罐7下方的冷导热油入口701与列管式换热器3内部的换热管302的入口相连通,与壳体301内循环水热交换后从列管式换热器3下方的热导热油出口702流出实现热量回收。

实施例2

如图所述,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冷导热油热量回收装置,包括冷水罐1、热水罐2和列管式换热器3,列管式换热器3包括壳体301和设置在壳体301内的换热管302,壳体301和换热管302内分别设置导热介质以换热,冷水罐1通过冷水管与冷却水循环泵101的入口相连通,冷却水循环泵101的出口与列管式换热器3壳体301下端的冷却水进口303相连通,列管式换热器3通过设置在其壳体301上方的加热管出口304与热水罐2上端的进口相连通,热水罐2通过热水管与热水泵201的入口相连通,热水泵201的出口与生活用水区4的入口相连通,生活用水区4的管道分为两路,一路与洗澡管道401相连通,另一路与取暖装置402的入口相连通,取暖装置402的出口与冷水罐回流口102相连通形成水循环;冷水罐1另一端设置有进水管5;列管式换热器3上方设置冷导热油储存罐7,冷导热油储存罐7下方的冷导热油入口701与列管式换热器3内部的换热管302的入口相连通,与壳体301内循环水热交换后从列管式换热器3下方的热导热油出口702流出实现热量回收。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实施方式,可以在以上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优化和限定:

如:所述的列管式换热器3内部轴对称设置多组螺旋盘管307,且多组螺旋盘管之间交叉盘绕设置,形成一个“米”字形网格状结构,且每组螺旋盘管307之间相邻的侧壁紧贴在一起,进行一次热交换,达到换热快的目的,螺旋盘管307与壳体301内的水循环之间进行二次热交换,换热速度快,迅速将冷导热油中的热量集中到水循环中,将水加热,通至生活用水区4用作洗澡或者取暖用,一方面节省了能源,节省了企业成本,另一方面还能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

又如:所述的冷水罐1和热水罐2外侧均设置夹层5,夹层5内设置保温介质,保温介质包括多层岩棉层501以及夹在岩棉层501之间的泡沫层502,达到保温的效果,防止能量散失。

又如:所述的取暖装置402由并排设置的多片散热片4021组合而成,可以快速散热,所述的散热片4021可设置为片状、锥状、圆弧状、波纹状等,达到增大散热面积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