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湿热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0468发布日期:2018-09-21 20:29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湿热泵,特别涉及一种除湿热泵。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要求有可以游泳的地方,对游泳的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游泳池表面水蒸汽的蒸发会导致泳池空间水蒸汽的大大增多,同时潮湿的地面、刚从池水出来的人体表面、呼吸等也会导致泳池空间水蒸汽的增多,在露天场所,对整个大气空间的含湿量而言,这部分的水蒸汽只占很小的比例,然而,对于相对封闭的室内游泳池,这部分的水蒸汽会大大影响室内环境,湿空气不仅使人感到湿闷,不舒服,也会对馆内建筑及装饰物造成严重腐蚀,除湿热泵则顺应了这一市场需求,迅速占据这一市场。

现有的除湿热泵在排除室内游泳池上方的湿热空气时,带走的不仅仅是大量的水蒸汽,也带走了水蒸汽中所蕴含的大量热能,而在寒冷的冬季,室外的干冷空气进入到室内的时候需要进行辅助加热以避免进入室内的空气过冷,夏季室外的空气进入到室内的时候需要降温以使室内温度恒定,增大了能耗,因此,如何将除湿热泵中排出的能量回收利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除湿热泵,可以有效回收利用排出的能量,达到节能环保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除湿热泵,包括送风管路以及排风管路,所述送风管路用于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依次连接有送风节流阀、室外蒸发器、全热交换器、室内冷凝器、送风风机以及表冷器;所述排风管路用于将室内的湿热空气排至室外,依次连接有排风风机、压缩机、全热交换器、室外冷凝器以及排风节流阀,其中送风管路与排风管路连接同一全热交换器。

采用上述方案,送风管路用于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排风管路用于将室内的湿热空气排至室外,通过设置全热交换器,对室内空气进行过滤后排出,并将室外的空气进行过滤后引入室内,实现对室内空气的置换,同时将待排出的空气与待引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在夏季或冬季起到保温作用,节能环保。

作为优选,所述送风节流阀与室外蒸发器之间的送风管路上设置有连通于排风管路的室外混合管路,所述室外混合管路与排风管路的连接处位于排风节流阀与室外冷凝器之间,所述室外混合管路上设置有室外电磁阀。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室外混合管路,将过滤后的待排出的空气再次引入到送风管路上,待排出的空气与待引入的空气混合而进行热交换,将夏季室外较热的空气进行降温或将冬季室外较冷的空气进行加热,充分实现在夏季或冬季起到保温作用,提高能量使用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除湿热泵还包括控制室外电磁阀的温度控制电路,所述温度控制电路包括设置于室外用于检测室外温度并输出温度检测信号的室外温度检测单元、耦接于温度检测单元以接收温度检测信号并输出温度比较信号的温度比较单元;

所述温度比较单元具有一基准值且基准值对应于室内的标准温度,所述温度比较单元将温度检测信号的值与基准值进行比较后输出相应的温度比较信号,所述温度比较单元还耦接有接收温度比较信号并输出温度控制信号的温度控制单元,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的标准温度时,温度控制单元控制室外电磁阀开启。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室外温度检测单元对室外的温度进行检测,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的标准温度时,控制室外电磁阀开启,将待排出的空气再次引入到送风管路上进行热交换,以减少能耗。

作为优选,所述温度比较单元还耦接有用于调节基准值的电压调节部。

采用上述方案,电压调节部可以调整温度比较单元的基准值,从而调节对应的标准温度值,以适应不同工况,增加了适用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温度控制电路还包括耦接于温度比较单元以控制表冷器启闭的表冷器控制单元,所述表冷器控制单元耦接于温度比较单元以接收温度比较信号并输出表冷器控制信号。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表冷器控制电路,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的标准温度时,控制表冷器开启以加热送风管路内待引入的空气。

作为优选,所述室内冷凝器与送风风机之间的送风管路上设置有连通于排风管路的室内混合管路,所述室内混合管路与排风管路的连接处位于排风风机与全热交换器之间,所述室内混合管路上设置有室内电磁阀,所述除湿热泵还包括用于控制室内电磁阀启闭的湿度控制电路,所述湿度控制电路包括设置于室内用于检测室内空气湿度并输出室内湿度检测信号的室内湿度检测单元、耦接于室内湿度检测单元以接收室内湿度检测信号并输出湿度比较信号的室内湿度比较单元;

所述室内湿度检测单元具有一基准值且基准值对应于室内的标准湿度,所述室内湿度比较单元将室内湿度检测信号的值与基准值进行比较后输出相应的室内湿度比较信号,所述室内湿度比较单元还耦接有接收室内湿度比较信号并输出室内湿度控制信号的室内湿度控制单元,当室内湿度低于室内的标准湿度时,室内湿度控制单元控制室内电磁阀开启。

采用上述方案,当室内湿度低于室内的标准湿度时,控制室内电磁阀开启,室内混合管路导通,使得排风管路内的空气进入到送风管路内,实现空气内循环,从而不引入室外较为潮湿的空气。

作为优选,所述除湿热泵还包括控制压缩机启闭的压缩机控制电路,所述压缩机控制电路包括用于检测室外空气湿度并输出室外湿度检测信号的室外湿度检测单元、耦接于室外湿度检测单元以接收室外湿度检测信号并输出室外湿度比较信号的室外湿度比较单元;

作为优选,所述室外湿度检测单元具有一基准值且基准值对应于室外的标准湿度,所述室外湿度比较单元将室外湿度检测信号的值与基准值进行比较后输出相应的室外湿度比较信号,所述室外湿度比较单元还耦接有接收室外湿度比较信号并输出室外湿度控制信号的压缩机控制单元,当室外湿度高于室内的标准湿度时,压缩机控制单元控制压缩机开启。

采用上述方案,当室外的空气较为潮湿时,开启压缩机以对排风管路内的空气加压,空气里的水分冷凝,从而使排风管路内的空气较为干燥。

作为优选,所述送风节流阀与室外蒸发器之间设置有初级过滤网用于过滤送风管路内的室外空气。。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初级过滤网,对室外空气进行过滤,避免异物随待引入的空气进入到送风管路内,使引入到室内的空气更加清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送风管路用于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排风管路用于将室内的湿热空气排至室外,通过设置全热交换器,对室内空气进行过滤后排出,并将室外的空气进行过滤后引入室内,实现对室内空气的置换,同时将待排出的空气与待引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在夏季或冬季起到保温作用,节能环保;

2.通过设置室外混合管路,将过滤后的待排出的空气再次引入到送风管路上,待排出的空气与待引入的空气混合而进行热交换,将夏季室外较热的空气进行降温或将冬季室外较冷的空气进行加热,充分实现在夏季或冬季起到保温作用,提高能量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除湿热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温度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湿度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压缩机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中:1、送风管路;11、送风节流阀;12、室外蒸发器;13、室内冷凝器;14、送风风机;15、表冷器;16、初级过滤网;2、排风管路;21、排风风机;22、压缩机;23、室外冷凝器;24、排风节流阀;3、全热交换器;4、室外混合管路;41、室外电磁阀;5、温度控制电路;51、温度检测单元;52、温度比较单元;521、电压调节部;53、温度控制单元;54、表冷器控制单元;6、室内混合管路;61、室内电磁阀;7、湿度控制电路;71、室内湿度检测单元;72、室内湿度比较单元;73、室内湿度控制单元;8、压缩机控制电路;81、室外湿度检测单元;82、室外湿度比较单元;83、压缩机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除湿热泵,如图1所示,包括送风管路1以及排风管路2,送风管路1用于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依次连接有送风节流阀11、室外蒸发器12、全热交换器3、室内冷凝器13、送风风机14以及表冷器15;排风管路2用于将室内的湿热空气排至室外,依次连接有排风风机21、压缩机22、全热交换器3、室外冷凝器23以及排风节流阀24,其中送风管路1与排风管路2连接同一全热交换器3,送风节流阀11与室外蒸发器12之间设置有初级过滤网16用于过滤送风管路1内的室外空气。

送风节流阀11与室外蒸发器12之间的送风管路1上连接有连通于排风管路2的室外混合管路4,室外混合管路4与排风管路2的连接处位于排风节流阀24与室外冷凝器23之间,室外混合管路4上安装有室外电磁阀41。

结合图1和图2,除湿热泵还包括控制室外电磁阀41的温度控制电路5,温度控制电路5包括设置于室外用于检测室外温度并输出温度检测信号的室外温度检测单元51、耦接于温度检测单元51以接收温度检测信号并输出温度比较信号的温度比较单元52;

温度比较单元52具有一基准值且基准值对应于室内的标准温度,温度比较单元52将温度检测信号的值与基准值进行比较后输出相应的温度比较信号,温度比较单元52还耦接有接收温度比较信号并输出温度控制信号的温度控制单元53,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的标准温度时,温度控制单元53控制室外电磁阀41开启。

室外温度检测单元51包括热敏电阻Rt、电阻R1和电阻R2,热敏电阻Rt的一端耦接于电源,另一端耦接于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的一端耦接于热敏电阻Rt和电阻R1的连接点,另一端输出信号至温度比较单元52;其中热敏电阻Rt优选采用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即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反之,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

温度比较单元52包括包括比较器U1,比较器U1的正相输入端耦接于室外温度检测单元51的输出端,比较器U1的输出端输出相应的比较信号。

温度比较单元52还耦接有用于调节基准值的电压调节部521,包括可变电阻RP1和电阻R3,可变电阻RP1的a端耦接于电源,b端耦接于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可变电阻RP1和电阻R3的连接点耦接于比较器U1的反相输入端。

温度控制单元53包括继电器KM1、NPN型的三极管Q1和续流二极管D1,继电器KM1的线圈的一端耦接于电源,另一端耦接于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基极耦接于比较器U1的输出端,发射极接地;续流二极管D1与继电器KM1的线圈反并联。

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KM1-1的一端耦接于电源,另一端耦接于室外电磁阀41,室外电磁阀41的另一端接地。

温度控制电路5还包括耦接于温度比较单元52以控制表冷器15启闭的表冷器控制单元54,表冷器控制单元54耦接于温度比较单元52以接收温度比较信号并输出表冷器15控制信号。

表冷器控制单元54包括继电器KM2、NPN型的三极管Q2和续流二极管D2,继电器KM2的线圈的一端耦接于电源,另一端耦接于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基极耦接于比较器U1的输出端,发射极接地;续流二极管D2与继电器KM2的线圈反并联。

继电器KM2的常开触点KM2-1的一端耦接于电源,另一端耦接于表冷器15,表冷器15的另一端接地。

结合图1和图3,室内冷凝器13与送风风机14之间的送风管路1上连接有连通于排风管路2的室内混合管路6,室内混合管路6与排风管路2的连接处位于排风风机21与全热交换器3之间,室内混合管路6上安装有室内电磁阀61,除湿热泵还包括用于控制室内电磁阀61启闭的湿度控制电路7,湿度控制电路7包括设置于室内用于检测室内空气湿度并输出室内湿度检测信号的室内湿度检测单元71、耦接于室内湿度检测单元71以接收室内湿度检测信号并输出湿度比较信号的室内湿度比较单元72;

室内湿度检测单元71具有一基准值且基准值对应于室内的标准湿度,室内湿度比较单元72将室内湿度检测信号的值与基准值进行比较后输出相应的室内湿度比较信号,室内湿度比较单元72还耦接有接收室内湿度比较信号并输出室内湿度控制信号的室内湿度控制单元73,当室内湿度低于室内的标准湿度时,室内湿度控制单元73控制室内电磁阀61开启。

室内湿度检测单元71包括湿敏电阻Rh1、电阻R4和电阻R5,湿敏电阻Rh1的一端耦接于电源,另一端耦接于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的一端耦接于湿敏电阻Rh1和电阻R4的连接点,另一端输出信号至室内湿度比较单元52;其中湿敏电阻Rh1优选采用负温度系数湿敏电阻,即电阻值随湿度的升高而减小,反之,随湿度的降低而增加。

室内湿度比较单元72包括包括比较器U2,比较器U2的正相输入端耦接于室内湿度检测单元71的输出端,比较器U2的输出端输出相应的比较信号。

室内湿度比较单元72还耦接有用于调节基准值的第一调节部,包括可变电阻RP2和电阻R6,可变电阻RP2的a端耦接于电源,b端耦接于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可变电阻RP2和电阻R6的连接点耦接于比较器U2的反相输入端。

室内湿度控制单元73包括继电器KM3、NPN型的三极管Q3和续流二极管D3,继电器KM3的线圈的一端耦接于电源,另一端耦接于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基极耦接于比较器U2的输出端,发射极接地;续流二极管D3与继电器KM3的线圈反并联。

继电器KM3的常开触点KM3-1的一端耦接于电源,另一端耦接于室内电磁阀61,室内电磁阀61的另一端接地。

结合图1和图4,除湿热泵还包括控制压缩机22启闭的压缩机控制电路8,压缩机控制电路8包括用于检测室外空气湿度并输出室外湿度检测信号的室外湿度检测单元81、耦接于室外湿度检测单元81以接收室外湿度检测信号并输出室外湿度比较信号的室外湿度比较单元82;

室外湿度检测单元81具有一基准值且基准值对应于室外的标准湿度,室外湿度比较单元82将室外湿度检测信号的值与基准值进行比较后输出相应的室外湿度比较信号,室外湿度比较单元82还耦接有接收室外湿度比较信号并输出室外湿度控制信号的压缩机控制单元83,当室外湿度高于室内的标准湿度时,压缩机控制单元83控制压缩机22开启。

室内湿度检测单元81包括湿敏电阻Rh2、电阻R7和电阻R8,湿敏电阻Rh2的一端耦接于电源,另一端耦接于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8的一端耦接于湿敏电阻Rh2和电阻R7的连接点,另一端输出信号至室内湿度比较单元82;其中湿敏电阻Rh2优选采用负温度系数湿敏电阻,即电阻值随湿度的升高而减小,反之,随湿度的降低而增加。

湿度比较单元包括包括比较器U3,比较器U3的正相输入端耦接于室外湿度检测单元81的输出端,比较器U3的输出端输出相应的比较信号。

室外湿度比较单元还耦接有用于调节基准值的第二调节部,包括可变电阻RP3和电阻R9,可变电阻RP3的a端耦接于电源,b端耦接于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可变电阻RP3和电阻R9的连接点耦接于比较器U3的反相输入端。

压缩机控制单元83包括继电器KM4、NPN型的三极管Q4和续流二极管D4,继电器KM4的线圈的一端耦接于电源,另一端耦接于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基极耦接于比较器U3的输出端,发射极接地;续流二极管D4与继电器KM4的线圈反并联。

继电器KM4的常开触点KM4-1的一端耦接于电源,另一端耦接于压缩机22,压缩机22的另一端接地。

使用时,通过温度检测模块5检测到的温度信号不同,控制室外电磁阀41开启或关闭、并控制各设施的启闭,根据室内湿度检测模块7以及室外湿度检测模块8控制室内电磁阀61的启闭。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