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新风风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3516发布日期:2018-12-05 19:47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节能新风风管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新风风管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风管机在住家、宾馆、学校等场所的安装率越来越高。普通的室内机,只能进行室内空气的流通循环并对室内空气温度进行调整,不能引入室外新鲜空气完成室内外空气的循环。如果人们长时间不出门,室内空气逐渐变得污浊,空气质量下降。

为引入室外新鲜空气,现有的新风空调多在回风侧设置一新风通道引入室外空气。由于现有的大部分室内机风量小,静压低,对于厂房、办公室等较大面积的场所,此类新风机无法完成对室外新风的引入及外气负荷的处理。因此需加大风机的风量,由于风管机出风口的面积很小,风机以大风量直吹热交换器,空气流速太快,只有少部分新风进行了换热,大部分新风还没来得及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就被吹进风道,换热不充分导致室内温度难以达到设定要求,从而压缩机长时间大功率状态运行,耗能增加;由于风速很快,热交换器在出风口形成阻碍,造成噪音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大风量新风空调引入新风换热不充分,风机噪音大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换热充分、可降低出风噪音且更加节能的新风风管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节能新风风管机,包括箱体,箱体上设置有回风口及出风口,所述回风口处还连接有连通室外的新风风管,新风风管的出风端设置有检测新风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箱体内靠近回风口的一侧安装有热交换器,靠近出风口处安装有风机。

作为优选,还包括电控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电控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风机为两个,每个风机对应一个出风口。

作为优选,所述新风风管内安装有高效空气过滤器。

作为优选,所述高效空气过滤器包括大颗粒过滤网和PM2.5过滤网。

作为优选,所述出风口一侧设置有检修口,检修口上卡扣有检修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热交换器放置在进风口,新风进入机箱后与热交换器大面积接触,在机箱内的流速较慢,换热均匀彻底,制热制冷效率更高。

2、风机的出风端直接将气流经出风口吹出,避免了风机吹热交换器而产生的噪音。

3、温度传感器检测进入机箱内的室外新风温度,若室外新风温度适宜时,通过电控器反馈给外机使压缩机停止运行,直接引入室外空气改善室内温度,提高整机效率,更加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管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风管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箱体;11、出风口;12、检修口;13、检修门;2、风机;3、热交换器;4、电控器;5、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做具体说明。

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节能新风风管机,包括箱体1,箱体1 侧壁上设置有回风口及出风口11,箱体1内安装有风机2、电机、热交换器3 及电控器4。所述回风口一侧连接有连通室外的新风风管,新风风管的出风端设置有新风开关门及检测新风温度的温度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5与电控器4电连接。热交换器3安装在靠近回风口的一侧,风机2安装在靠近出风口11的一侧。所述热交换器上连接有两个膨胀阀,更好的调节进入热交换器内的冷媒流量,保证热交换器的制冷或制热效率,两个膨胀阀安装在两个基板上。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为两个,分别安装在两个基板上。电机带动风机2旋转,将室内空气经回风口吸入箱体1,室外新风经新风风管吸入箱体1,箱体1内气体经热交换器3换热后经出风口11吹出。温度传感器5检测进入机箱内的室外新风温度,若室外新风温度适宜时,通过电控器4反馈给外机使压缩机停止运行,直接引入室外空气改善室内温度,提高整机效率,更加节能;热交换器3放置在进风口,新风进入机箱后与热交换器3大面积接触,在机箱内的流速较慢,换热均匀彻底,制热制冷效率更高。风机2的出风端直接将气流经出风口11吹出,避免了风机2吹热交换器3而产生的噪音。

当该风管机使用场所面积较大时,所述风机2两排设置两个,每个风机 2对应一个出风口11。双风机2壳带来强劲风量,最高静压可达300Pa,使送风距离更远,空气循环更彻底

为便于检修,出风口11一侧设置有检修口12,检修口12上卡扣有检修门13,当内部电机或风机2故障时可从打开检修门13,从检修口12处进行维修检查,更加方便。

所述新风风管内安装有高效空气过滤器,所述高效空气过滤器包括大颗粒过滤网和PM2.5过滤网,空气过滤器将室外空气进行过滤后,将洁净空气送入室内,改善室内呼吸环境,保卫呼吸健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